你不知道的抗戰真相——蘇聯、德國曾決定性的幫助中國抗戰…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外國軍事援助

  中國軍隊不完全是單獨作戰,朋友們的援助——或者缺乏這種援助——對國民
黨人抗日斗爭的性質有重大影響。從戰爭一開始,蔣介石就對外國的援助和調停寄
予巨大的希望。西方民主國家確實同情中國抗擊徹頭徹尾的侵略行徑,但它們的同
情轉化為物質援助畢竟太慢。相反,倒是蘇維埃俄國成了國民黨人的第一個異常慷
慨的朋友。盡管莫斯科與南京之間的關系緊張了10年,兩國政府對遏止日本在亞洲
大陸擴張卻具有共同利益。因此,甚至在盧溝橋事變之前,俄國人對國民黨人的政
策就已經變得溫和了。他們曾經鼓勵第二次統一戰線。西安事變期間,他們勸告安
全釋放蔣介石。而且早在1937年9 月——沒有等到締結一項正式的援助協議——他
們就開始發送物資給國民黨人。1937—1939年期間,蘇聯供應總數大約為1000架飛
機,2000名“志愿”飛行員,500 名軍事顧問以及大量大炮、軍需品和石油。這些
是根據總額為2.5 億美元的三項中期低息(3%)貸款提供的。這些源源不斷的援助,
到1939年9 月歐洲戰爭開始以后才減少。但是,蘇聯的援助一直延續到1941年希特
勒軍隊開進俄國。意味深長的是,實際上俄國援助沒有一項是輸送給中國共產黨人
的。按照中國駐俄國大使蔣廷黻的說法,“莫斯科對在中國激起反對日本比傳播共
產主義更感興趣”。

  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請求援助反應比較遲鈍,并且態度曖昧。戰爭第一年,法
國提供了一筆500 萬美元的小額貸款,以建筑一條從印度支那邊境到廣西南寧的鐵
路。美國用全部買進價值為1.57億美元的中國白銀的方法來支持中國的法幣儲備,
從而支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但是,直到1938年12月,戰事爆發將近一年半
之后,美國和英國才分別同意總數為2500萬美元和50萬英鎊(合200 萬美元)兩筆
為數不大的對華貸款。而且,美國和英國害怕疏遠日本,特別禁止中國人使用這些
借款購買武器和其他戰爭物資。從1940年開始,西方的援助逐步增長。美國允諾的
貸款1940年為4500萬美元,1941年前期為1 億美元。1941年后期,美國按照新近的
租借法案條款,開始也向中國發送軍械和其他物資。美國志愿隊,一支在陳納德指
揮下以“飛虎隊”著稱的空軍小分隊,1941年下半年在緬甸投入戰斗。在戰斗四年
半以后,西方民主國家的援助總額才與俄國所提供的大約相等。

  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對中國戰爭的關注明顯增長。但是,當時成為盟友的兩國
之間的關系充滿了煩惱。關系緊張的一個基本原因,是美國從未提供中國人認為應
向他們提供的大量軍事支持和物資援助。1942年前期,日本人切斷滇緬公路后,通
往中國的主要補給線是從印度出發,飛越喜馬拉雅山麓起伏的丘陵,到達云南昆明
的危險的航程。關系緊張的部分原因,則是美國飛機不足,越過這條有名的“駝峰”
的補給物資與重慶所表示的需要相比,僅僅是杯水車薪。盡管有運輸上的困難,假
如西方盟國的政策不是先打敗德、意,然后集中力量對付日本,中國本來是可以得
到多得多的援助的。例如,在1941年和1942年,美國僅僅分配給中國租借援助總額
的大約1.5%,1943年和1944年只有0.5%——盡管這個數字在1945年上升到4%。國民
黨人對“歐洲第一”的政策憤憤不平。

  1942年后,困擾中美關系的許多抱怨和誤解,是圍繞約瑟夫·W.史迪威將軍這
個人物出現的。珍珠港事件時,被視為美國軍隊中最有才華的軍團指揮官史迪威將
軍,起先被遴選為派往北非的最高作戰指揮官。但是,由于他對中國的出色了解和
參謀長喬治·C.馬歇爾對他的器重,他被改派担任后來陸軍部長亨利·L.史汀生所
說的“在整個戰爭時期指派給任何美國人的最困難的工作”。史迪威被選派為蔣介
石的盟軍聯合參謀部的參謀長和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后,他特別受到指示,要
“為進行戰爭提高美國對中國政府援助的效力和幫助中國軍隊提高戰斗力”。作為
在中國的美國戰區司令官,不可避免地在中國人對華盛頓的優先政策的不滿面前,
史迪威首當其沖。他與蔣介石首次鬧翻,是在緬甸的盟軍敗績問題上。他們代表了
不同的世界,并且都不喜歡對方。在史迪威的許多品質之中,他對缺點直言不諱,
不善外交,不能容忍裝腔作勢和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喜歡辛辣地諷刺。蔣介石正
好相反,尚虛榮,不直截了當,含蓄,并且非常注意地位上的差異。史迪威很快把
蔣介石視為“一個無知、專橫、頑固不化的人”,他把國民政府與納粹德國的獨裁
和強盜行徑等同起來。史迪威在朋友中間輕蔑地稱蔣為“花生米”,而在1944年中
期,他私下反復這樣思索,“中國頑癥的治療在于除掉蔣介石”。他問:“為什么
暴死這次就不能在適當的地方降臨呢?”蔣介石知道史迪威對他的態度和輕蔑看法,
反過來也厭惡這個美國人。至少早在1943年10月,他就試圖把史迪威調離中國。但
史迪威有馬歇爾將軍的信任,他保持其職務直到1944年10月。

  與他們的個人不和攪在一起的,是蔣介石與史迪威的目標根本不同。史迪威只
關心增進中國對抗日戰爭的軍事貢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開始訓練飛越駝峰到
達印度的中國軍隊,并建議國民黨軍隊應從根本上加以改編。他斷言根本的問題不
是缺乏裝備,而是有用的裝備未被有效地使用。他爭辯道,這支軍隊“總的說來處
在令人絕望的狀態,營養不良,不發薪餉,未經訓練,照管不周,而且貪污腐敗”。
作為一種補救辦法,他建議把軍隊的規模裁去一半,清洗不稱職的指揮官,并由美
國來訓練和裝備首批30個師,最后達到100 個師的精銳部隊。他還建議,由美國訓
練的中國師發動一場攻勢來收復緬甸,因為只要日本控制那個國家,中國的外國補
給物資就只有依賴飛越駝峰流入的有限貨物。史迪威認為,只有靠開辟一條經緬甸
的陸路,才能輸入充足的物資來裝備中國軍隊,以大舉進攻在中國的日本人。

  蔣介石把與日本打仗置于一個較低的優先地位。在他看來,在盟國參加戰爭以
后,最終戰勝日本是肯定無疑的。但是,他與共產黨人的角逐尚屬未定之局。因此,
他主要關心的是保存和增強他和國民政府的權力。史迪威關于改編軍隊和對日本人
發動進攻的建議,對蔣是最討厭的事,因為這些建議有打破他所造成的政治力量微
妙平衡的危險。比如,他裝備最好的軍隊是忠誠于他的人所指揮的,縱令他們往往
在軍事上是不夠格的。假若照史迪威極力主張的那樣去辦,軍官們都得任人唯才,
那末軍權將落到他的潛在政敵們的手里。舉一個恰當的例子,史迪威十分尊重白崇
禧將軍,很想委派他担任國民黨軍隊中具有實權的職務。史迪威所忽視的,而在蔣
的思想中最先悚然出現的,是白崇禧是一個有著長期反叛中央政府歷史的前廣西省
軍閥。同樣在1943年,史迪威建議共產黨軍隊和國民黨軍隊在華北聯合發動一場對
日本人的戰役。然而要勸導共產黨人參加這樣一場進攻,勢必要把武器和其他物資
供應他們,蔣當然不能接受重新裝備或以其他方式加強他所憎惡的人的方案。

  史迪威名義上的部下陳納德將軍,與蔣介石的意趣比較投合。珍珠港事件后,
陳納德重被征調進美國軍隊,而他的“飛虎隊”改編為中國航空特遣隊(后來的第
十四航空隊)。陳納德對空軍打擊力量保有近乎宗教般的信念。他于1942年10月聲
稱,他以105 架戰斗機、30架中型的和12架重型的轟炸機,就能“使日本垮臺……
很可能在6 個月之內,頂多在一年之內”。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對蔣介石是有魅力
的,因為它將使中國成為主戰場——從而使國民政府有資格要求更大份額的物資援
助——而無需大量耗費自己的資源。那么,史迪威所要求的軍隊改革和積極參加地
面戰爭將是不必要的。




  在華盛頓有馬歇爾將軍和陸軍部長亨利·L.史汀生作后盾的史迪威,強烈反對
陳納德計劃。他爭辯說,這個計劃的關鍵性缺點是一旦空襲有效,日本人將攻擊和
摧毀美國的空軍基地。鑒于中國軍隊當前處于無能狀態,那些空軍基地十分脆弱。
但羅斯福卻站在陳納德和蔣介石的一邊,于是陳納德的空中攻勢開始了。到1943年
11月,在中國境內的日本基地和沿中國海岸的日本船舶蒙受重大損失。此外,日本
當局担心美國人將利用桂林和柳州的空軍基地發動對本土島嶼的襲擊,摧毀其軍事
工業。于是,史迪威最担心的壞事不久成為事實。因為日本于1944年4 月發動一號
作戰——這是自1938年以來他們在中國發動的最大和破壞性最強的一次戰役。它切
斷了國民黨人的防線,甚至形成對昆明——中國未被占領地區的一個戰略樞紐——
的威脅。這一軍事威脅,恰好與經濟蕭條和正在增長的政治不滿同時出現。

  一號作戰戰役的成功,使中國在軍事上處于絕境。為尋求解決這場危機,羅斯
福于1944年9 月19日,要求蔣介石授權史迪威“不受限制地指揮您的全部軍隊”。
史迪威親自送達這份電報后,在他的日記里記載:“我把這包紅辣椒面交給花生米,
然后嘆了口氣往后一靠坐了下來。投槍擊中了這個小人物的太陽穴,并且穿透了他。
真干凈利索,他除了臉色發青,說不出一句話來以外,眼睛一眨也不眨。”但是,
史迪威的狂喜是短暫的。蔣懂得由史迪威來指揮作戰,中國的政治權力也許將緩慢
地然而卻確定無疑地從他的掌握中滑落。這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他不屈不撓地
勸說羅斯福召回史迪威。1944年10月19日,艾伯特·C.魏德邁將軍被任命為蔣的參
謀長和在華美軍司令。


摘自《劍橋中國史》


蔣介石曾指望西方民主國家的幫助,但沒有一國肯幫助他,這時正是歐洲推行綏靖政策
的時代,也是美國實行。“孤立主義”的年代,10月6日,美國國務院聲明,認為日本在
中國的行為是對1928年凱洛格一白里安協定和1922年九國公約的踐踏。但是,美國沒有向
中國提供援助,屬于私人所有的美國廢鋼繼續運往日本。國際聯盟也譴責日本,但無濟于
事。
    11月1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列國會議決定在中日爭端中無限期地中止九國公約。日本
很清楚西方輿論的和平主義色彩,因而采取不對中國宣戰的辦法,鉆國際法的空子,使各國
陷入道德上進退兩難的困境。
    英國賣給蔣介石幾架飛機,但拒絕同時提供槍支。澳大利亞拒絕使用一架被派往美國的
波音飛機同中國進行聯絡,英國人和美國人不卷入中國事件的決心如此之大,以至于面對日
本人不尋常的挑釁行為他們也無動于衷。
    一艘英國輪船被日軍炸彈擊沉,這艘“瓢蟲”號是被岸上的炮火擊中的。后來又出現了
臭名昭著的“帕內事件”,一艘美國炮艇“帕內號”在12月4日被日本空軍擊沉。日本飛
機低空飛行,用機關槍掃射企圖乘劃艇逃走的幸存者,結果死3人,傷17人。
    德國人的態度模棱兩可。1936年11月,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但德國軍事教練團
仍在蔣介石的部隊里任職。
    1937年11月底、日本人同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接洽,請他把日本結束戰爭的條件轉交
蔣介石。12月3日,蔣介石在南京接見陶德曼大使。他絲毫也不相信日本的條件,但還是
一言不發地聽著。日本要求承認“滿洲國”;建立非軍事化地區;中國同反共產國際集團合
作;簽訂中、日和“滿洲國”之間的經濟協議;改變關稅壁壘;中國對日本進行“必要的賠
償”等。蔣介石說明他對這些條件不感興趣。
    不管怎樣,當日軍逼近南京時,德國人撤走了,那時他們以為不久就能強加給中國一個
強制性的和平。
    只有一個大國能在中國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那就是蘇聯。
    8月21日的互不侵犯條約事實上和國共之間的第二次合作一樣,為蘇聯援助中國鋪平
了道路。
    斯大林并不比西方列強的首腦們更愿意卷入中國的沖突,但他充分認識到日本有對蘇聯
遠東地區進攻的計劃,因而想讓,蔣介石盡可能地損耗日本的兵力。蔣介石通過中國駐莫斯
科大使楊杰將軍了解到斯大林的意圖,就派他的密友、前教育部長陳立夫到莫斯科商談一樁
武器交易。
    1938年初,蘇俄向中國貸款1億美元。此后不久,蘇聯的武器和裝備通過中亞從陸路
運往蔣介石的部隊。在規定的期限內,中國相應地把鎢、羊毛和茶葉運往蘇聯作為償還。
1939年7月,蘇聯又一次向中國貸款1.5億美元。蘇聯還派出五架蘇聯飛機,并配備駕駛
員,以加強中國的防空力量。
    德國大使陶德曼調停的努力失敗以后,德國軍事教練團撤走了,也有一些人以個人名義
自愿留了下來。
    大批的蘇聯軍事代表團成員來到中國——大約有500人,其中有后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名聲大震的將軍:朱可夫和霍可夫。
    那時蘇聯國內的“肅反”正在全面展開。
    12月底,斯大林慷慨地向蔣介石傳授他當時的經驗,他召見中國大使楊杰將軍,請他
把實現國家團結的秘訣轉達給蔣介石:
    “告訴你們委員長,在戰爭過程中,如果他希望人民不背叛他,就應該準備殺掉四百五
十萬人,否則,我想他不會使抗日戰爭贏得勝利。”
    他解釋到:在蘇聯,任何嫌疑分子都會立即被逮捕,送到內務部。一旦進了內務部,就

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西伯利亞就是地獄。




綜合 2022-01-09 19:02:41

[新一篇] 德國曾幫助中國抗戰

[舊一篇] 1949后為何不斷有人說中國將崩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