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崩潰時,閱讀會托住你丨附彩蛋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這是理想國和新浪女性策劃的“女·士”沙龍,定的主題是“拼臉時代的閱讀”。聯系桑格格時,她說:“我只會老老實實聊閱讀。其實真的讀書,是想不起拼臉甚至想不起這個時代的。”以下為沙龍節選,感謝彼岸書店提供的場地。




拼臉時代的閱讀



碎片化閱讀vs紙質閱讀


桑格格:我覺得我現在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太多了,所以我就可能潛意識的有點恨我的手機,所以連續丟了三部iPhone。我曾經想過給自己制定一個每天的作息,然后把讀書的時間標出來,特別標注勿要玩手機。但是最后發現做不到。它不是說一個形式上你把手機放在一邊,或者是你改用了不是非智能的,其實就是一個自我約束。雖然這個自我約束一直做不到,但是還是要做,因為它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一點一點的累積這種對自己的怨恨和痛恨,最后還是會有一點作用。


手機閱讀,一些文章還是很有深度的。但是作為我個人來說,因為我在閱讀方面是比較傳統的,我還是喜歡在紙質上閱讀,所以那個(手機閱讀)對我來說還是一種信息量的獲取,因為它來回跳得很快。我是要手捧著一本真正的書,才會有一種鉆進去熟悉的和沉浸的感覺。


水木丁: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為什么人現在有干眼癥。它說“當你看書的時候,大腦的思維方式和你看電腦屏幕時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因為你看書的時候,印刷的東西,你的眼睛在動,思維在動,在英文里面叫“read”。但是在你看電腦屏幕的時候,它一直有閃屏,而它閃的時候人是不眨眼的,所以容易干眼。所以在英文里面說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因為電視屏幕一直在那兒閃,電視里面的人在動,所以用的是“watch”這個詞,它特別有意思,我曾經仔細研究過,但是你讀報紙、讀書這種紙的東西都是“read”。其實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我自己感覺有的時候讀紙書,特別懷舊,(好像)回到童年的時候,找到心里的那個故鄉。


桑格格:對,像一個紙書,這本數從頭到尾就是它的內容,你不會說像看到屏幕,你看看這短信息,旁邊還有很多很多讓你去分神的,你很容易跳到那個地方,然后你的神就不停的被分來分去。


水木丁:所以我是比較喜歡讀紙書。但是我覺得(紙書和電子閱讀)都是閱讀吧,大家按照自己各自不同的習慣。我也有kindle,我在上面唯一讀完的就是《金瓶梅》,找到未刪節版讀起來很high。有的時候我也拿著手機看微信公眾號,但是我覺得微博、微信確實是很容易把人的時間碎片化。碎片化以后,我有時翻微博會發現人們閱讀的能力在下降,就是140個字的東西他讀的也沒有耐性,其實他也沒有看清楚你說的到底是什么,他也沒有心思去看清楚這個名詞前面有一個定語,他就會說你為什么否定所有人?我說前面有一個“部分”怎么怎么樣的。這可能是一個電子時代的閱讀會讓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吧。


桑格格:我是覺得閱讀像一個菜,如果放的佐料太多,你在口腔上會覺得很刺激、很過癮,但是接下來你的味蕾就會受到傷害,你會感覺不到這個食物本身的味道。我覺得像從頭到尾讀一本書,一走進它安靜下來,而不是說讀到三分鐘心就在想“這個世界又發生了什么變化?我再去看看新聞”。(碎片閱讀)那是一種知識的獲取,這種是真正的用文字滋養你的心靈。 比如說有時候你去到一個環境,到公園,或者是到什么地方,有時候兩個不同的人,你感受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你靜下來會知道風吹到臉上的感覺,會看到花開的形態。但如果你是一個很匆忙的人,這一切都會被你忽略,就像看書,比如說我這幾天看屠格涅夫,我覺得我真的走到了他所描寫的那個鄉下,那些小姐、那些戀愛、那些所有所有扣人心弦的東西,因為你的安靜、你的凝視、你的感受,突然就對你打開了。這個時候它對你的滋養才是有效的。所以它不是靠那種味道或信息量,或者是別的什么閃爍的東西去奪取你的吸引,而是你真正地看到它、咀嚼到它,就是真正糧食的本真的那個甜味它就發出來了,是五谷雜糧能夠養到你的感覺。




各種“薦書”靠譜嗎?


桑格格:我經常會碰到在微博上,或者是別的朋友問,格格你在讀什么書,希望我能夠給他們提供書單。這個時候我其實是很為難的。讀書是一個非常個人的事情,我喜歡這樣的書不一定能保證這個也很符合你的胃口,就像你的衣著品位比較私人,比較私密。


水木丁:(比如)推薦電影我前面會有標注:不推薦給所有人。我會把適用的人群寫出來,然后還會把“重口味”或者是什么標出來。那種普適性比較強的,我會試著推薦給所有人。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我看到好的時候我主動推薦。但像別人有的時候說,水木丁你給我推薦兩本書,這種我是不敢接的,因為我對對方不了解。


桑格格:我覺得有時候在微博上,因為字數也很有限,你沒有辦法完成表達出自己的那個觀點的時候,別人就跟你嗆起來,或者表示反對,事實上完全是因為這個表達不充分或者是誤解造成的。如果同樣的時間我花到一本書,我會更加充分的去體會這個生命更美好的事情。所以權衡之下,我覺得我還是回到那邊,更加安靜的咀嚼過那個好的東西,有時候實在憋不住了,我會推薦一二本,或者是講講我對哪個作家的一些看法。我發現這樣充分閱讀之后去評論一個人,很難說有一個人會跳出來大肆地反對,因為這個閱讀是通過你的反芻和你對他有了一個你自己的展開的東西之后,不是說干癟癟的論點,而是有一些感觸,它會感染到人,也會感動人。這個時候火藥味就沒有那么重。


新浪女性:剛才二位分享的這些讓我想到一個詞:自處。我覺得選擇我們喜歡的作家,讀他的書,實際上也是我們自己和自己相處的一種方式。這讓我想到陳丹青說的一句話,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讀書有兩個作用,一是讓我自以為非,一是讓我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有內心生活。不要迷信讀書,也不要貶低讀書。愛讀書的人自會去讀。書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讀過的書不多,但是改變了我的一生,書給我一個長期的立場。


桑格格:他說的太好了。哪里不是“自處”呢?哪怕是我們今天這么多朋友在一起,其實你所有的感觸還是自己和自己發生的,或者是你自己挑選的,你這一段時間一切的感官和你的體會也是在你內心獨自完成的。這個自處的空間實在是太重要的。其實我越來越覺得人是非常孤獨的,無時無刻沒有一個好像是你所倚靠的東西,前面后面都沒有來路,也沒有去路,你只是一個人站在這里。但是你可以倚依靠的是什么呢,是你的內心。內心的滋養是什么,就是閱讀。




2014年中國人均讀書4.56本,你一年讀幾本?


水木丁:我讀書很慢。我知道豆瓣上有的豆友一年能讀很多本書,可能大家都不一樣。以前有一陣子我也覺得要多讀書才能夠算是讀書,可是我后來又發現,其實有時候我讀了書,但是很多書是過眼就忘記了。到最后的時候,尤其是寫文章,或者是做什么,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可能一年真的是一本書。


桑格格:真的不能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尤其是我,我覺得我大概是屬金魚的,因為我看完一本書,下一次看它就像第一次看到它一樣,還是那么驚喜。所以一定要不斷的加深記憶,要記住它,要去消化它。


水木丁:真的這一年里有1-2本書讓你的印象特別深刻就不錯了。因為好書實際上是可以用一輩子的。有的時候人的野心太多,貪多,恨不得我今年我讀200本書。你給自己的目標其實是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的,比如有時會覺得“我實在沒時間,今天很忙,200本書反正我也讀不完,等我以后有時間了再集中讀吧”。我是覺得跟書還是要保證每天有一個常態的相遇。你今年哪怕真的遇到了一本對你影響很大的書,讓你特別有收獲的書就可以。剩下其他10本讀完了都忘了都沒關系。如果一定規定說“我今年要讀10本書,讓自己醍醐灌頂的書”,有時候反倒讓人特別容易放棄閱讀這件事情,尤其是這樣一個拼臉的時代。


快崩潰時,讀書會托住你


水木丁:其實我(身心調節)也沒有多好,如果要是好了的話那不就成仙了嗎?其實還是因為它(讀書)會托著你,我一到受不了,快崩潰的時候,就把托爾斯泰抽出來讀。每個人都有幾個大神接著,托爾斯泰我到現在沒讀完,還有卡倫霍尼,我也有幾本沒讀完,就是因為不舍得。我打算這個要等著什么時候崩潰的時候就拿出來。其實這樣以好的一面示人,但不等于沒有崩潰的時候。其實不能說書是最好的朋友,但卻確實是書里面那些靈魂,那些偉大的靈魂是你最好的朋友。我覺得這個是重要的。


桑格格:我反而會覺得有時候讀書不是說讓我變得好像很平衡,或者是變得把自己的問題都處理好了。反而有時候它會讓我非常的激動,從之前比較愉悅的心態一下跳到一個很激烈的心態。但是一個人為什么一天到晚就像一碗水一樣一定要端的四平八穩呢?尤其是一個創作的人,或者是一個敏感的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東西、一個契機,讓我深刻,和我的生活發生一些切膚的關系。


就像我剛才說,這個時代很浮躁,好在有書很沉靜。那個沉靜不是說這個文字非常的平穩或者非常平和。而是說這一切深刻之后,你的東西是讓你心里有一個平衡的。就像是你咀嚼所有的東西之后,好吃的東西本味的東西都是回甜的,自帶五味。我覺得有時候的浮躁不是說你的獲取,或者說你的讀書不夠,而是所有的東西來到你的面前,你沒有跟他發生更深的關系。你知道他好,但是你沒有進入這個好。所以你會累積很多的焦慮,這個東西會讓人覺得浮躁。無論任何事情它再微小,只要你進入得夠深,它一定非常美好的,而且是能滋養你的。哪怕你讀一本書它是講怎么養金魚或是怎么培育植物,你進入到那個世界只要夠深,它就夠美好。




水木丁:我覺得讀書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可以有場景說明,在2007年以前,有一年我回老家,因為我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病倒了,那幾年隔一段時間就會下病危通知書。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有一天下午,我們接到病危通知書。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天我很難過,我就拿著當時正在讀的《伍爾芙傳》那本書跑到樓下,我就坐在醫院大廳的長椅上,陽光從落地窗擺過來,我就一個人坐在那個地方看書。就在那一刻我就忘記了一些事情。我現在腦海里還能想到那一幕,我就相信有些東西是可以不朽的。比如說伍爾芙她的靈魂,她隔了國界、年代,走到我的面前,給了我一個安慰。


所以,我想每一個人在讀書的過程中,其實常常會有那么一瞬間,你可能會和遙遠的偉大的靈魂,心有靈犀一點通。它不知道在哪個點啪一下拍了拍你的頭,然后呵護了你這么一下子。我為什么剛才說你要有一個讀書的常態?因為有時候你故意去尋找它,你不知道它在哪兒,但可能就是你在地鐵里面正在失戀時就突然讀到一句話,會覺得有一個人走過來拍拍你說沒關系,這種相遇是特別美好的。



附彩蛋:推薦幾本書

作者:桑格格,著有《小時候》《不留心,看不見》等


《米沃什詞典》:這是一本從任何一頁都可以翻開看的書,雖然厚,但是并沒有線性的閱讀壓力。米沃什從腦海中翻動生命中所有的從A到Z的事物,然后迅速解讀,迅速進入事物的本質。米沃什是一個固執、矛盾、并不時通過反省自己洞察世事的詩人,最終“故我和今我同在”并不讓他羞恥。有能量的人,其話語片段也蘊涵著他畢生的功力。


《盡頭》:唐諾這類的文論作者為什么不再多幾個呢?他的綿密和坦誠令我感佩,對于文學之愛,真是拳拳之心,可以燭照他人。其中一篇《抄寫在日本墓園里的王維》,是我目前看到的解讀王維最棒的詩論。他說:“王維詩中咋看像是第一感的、素撲到近乎無邪眼光的視覺印象,石頭、山水、各種花草樹木、月光、鳥叫聲蟲鳴聲云云,其實是極有意的、準確如針尖的捕捉,并經過人心層層濾凈細細整理打磨的結果。”有時候我寫作到瓶頸,會翻翻《盡頭》,好像又有了些心氣。


《塞萬提斯的未婚妻》:不知道為什么一位西班牙的作家會通過文字和古中國的意境這樣接近:簡潔、留白、純凈、輕靈。他筆下的西班牙小城,仿若讓人立即處身期間:鐘聲、夕陽、廣場上緩慢走動的人群。他透過一己之力,讓周遭紛雜可以暫時停歇,靜靜聽他講他看見的世界。對,他的文字不像是“寫”出來的,而是“說”,娓娓道來。怪不得他和中國現代文學的關聯這么大,戴望舒、卞之琳、馮至都曾提到過阿左林對他們的影響。舉重若輕,不是真的輕,是比重還要重。


《無知的游歷》:這是我看陳丹青的第一本書,其文字的準確,尤其是對色彩的描述讓我驚嘆。這不得不說,畫家之眼看世界,確實厲害。他寫俄羅斯人的膚色:“瑩白而泛紫,間雜如象牙般內斂而高貴的微黃。”“撞見膚色最白的男女,連著金白的頭發和睫毛,給銀閃閃日光照耀著,全臉周身有如過度曝光的照片”。由于大部分游歷地點是在東歐,這是陳丹青知識結構中極有意義和感情的地域,寫來感情尤其充沛。比如他探訪托爾斯談墓園那一段,很動人。動真情的感受,和浮光掠影多么不一樣。


《胡蘿卜須》:這本書包括作者的兩個部分:《自然紀事》和《胡蘿卜須》,前者是對自然之物的描寫,后者是對童年往事的追憶。寫自然的列那爾像是唱天籟之音的天使,說自己童年的列那兒像是邪惡的小魔鬼。他和阿左林一樣,能用很簡練的字勾勒令人窒息的純凈瞬間,比如他寫一對鴨子:“公鴨,用他的扁嘴,溫存地啖啖母鴨,夾夾她的頸項,剎那間他擺動了一下身體,這片如此深沉的水立刻泛出無數漣漪。很快地又安謐、平靜下來,于是這水面映出一角藍天。”這樣的白描,是真正保留這世界真相的筆觸。而對于童年,他毫不諱言自己的邪惡和陰暗,幾度讓我掩卷。但是最后,我還是看完,因為文字中沒有什么比真實更寶貴。他說自己: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作家,因此我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完)



理想國 2015-08-23 08:51:26

[新一篇] 一個很好的下午的公交車站 詩歌

[舊一篇] 我們真的要墨守外國規矩嗎? 梁實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