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銀行搬上網可以提升它們的競爭力嗎?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撰文|朱寶

來源|搜狐科技


最近,中國銀監會就試點成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事宜,組織了中國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恒生銀行、包商銀行等5家銀行召開研討會。而民生銀行等也已向銀監會提交了成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申請。


直銷銀行,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銀行把服務搬到網上。在這一模式下,用戶主要通過互聯網等遠程渠道獲取銀行產品與服務。


與單純把一些在網點可以辦理的業務搬到網上的網絡銀行不同,直銷銀行更強調以消費者體驗、客戶服務為切入點,推出相應的產品與服務,縮短客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形成更加直接的溝通。這種溝通可以通過產品來實現,也可以結合線下網點來實現。


事實上,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后不久,幾家銀行就陸續推出了直銷銀行及相應產品,作為與其競爭和抗衡的手段,比如民生銀行的“隨心存”。


相比“余額寶”引起的巨大關注,“隨心存”當時的上線顯得頗為低調。不過理論上,“隨心存”是一款比前者更安全的產品。其風險類似于存款——客戶與民生銀行簽訂隨心存協議后,將開通一個獨立的電子賬戶,當賬戶內余額達到1000元后,就能自動生成具有一定期限的隨心存賬戶,在存期內可隨時支取。支取部分,系統根據存款期限按最大利息結轉,這相當于變相提高了存款利率。


余額寶及其后出現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正在分流銀行業的存款,這也日益成為傳統銀行的主要威脅。“隨心存”的意圖顯然旨在穩住存款,而其優勢即傳統銀行的信譽,以及比活期利息高很多的定存收益。


國外直銷銀行多為獨立法人銀行,和原來的傳統銀行是隔離開獨立運作的。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家直銷銀行屬于獨立法人銀行。受限于監管政策與銀行體制,中國的直銷銀行的產品與運營還有更大的挖掘空間。


隨著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申請到了民營銀行牌照,開始正式進入銀行業,傳統銀行對于靈活的機制就有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在浙江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獲批后,很多銀行開始向監管機構提交直銷銀行獨立法人機構的申請。


根據民生銀行的信息,其直銷銀行從一開始就在獲客入口、產品推廣、資產運營上不借助中間渠道,已有條件剝離母體獨立運營。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試點,意味著直銷銀行的運營可能打破原有銀行體系內部運營的諸多限制,對于人才激勵、產品研發等層面會更有優勢,這也會使直銷銀行的運營更加專業化。


中國現有的20余家直銷銀行標配仍是儲蓄、余額理財、熱銷理財產品等基礎電子銀行賬戶功能。如何進行差異化運作,是它們接下來要面對的一大考驗。


北京銀行已在北京、西安、濟南等地建立了多家直銷門店,推出金融產品與服務。實體網點較少的城市商業銀行也試圖通過直銷銀行的形式突破地域的限制。


從商業模式上看,直銷銀行正在進入到具有互聯網特征與屬性的玩法階段,比如,推出綜合智能理財平臺,引入股票、基金、保險、黃金與藝術品投資,以覆蓋更廣泛的個人用戶平臺。中國工商銀行就表示,它們的直銷平臺上引入了針對年輕人群體與商旅客戶的“大學生e服務”平臺,以及“商友俱樂部”平臺等,此外還有中國唯一面向個人投資者的貴金屬、原油投資交易平臺。而一些直銷銀行還專門成立了數據挖掘團隊,準備通過數據分析來尋找更多產品與服務創新的可能性。


傳統銀行開始在互聯網平臺上發力,它們與互聯網公司為母體的互聯網金融之間的較量正日趨激烈。但傳統銀行能在多大程度上能玩好互聯網,還具有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騰訊、阿里巴巴等民營銀行,以大數據與服務捅開了銀行業壟斷的口子,但也意味著它們一出生就面對著更加嚴峻的經營環境,看起來需要獲得更多來自政策與監管方面的支持,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獲取市場份額。畢竟,無論從已有市場格局、資源積累來看,還是在金融專業性與風險控制方面,它們都經驗尚淺。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53:05

[新一篇] 縣教育局長有多少貪腐“渠道”?

[舊一篇] 今后公務員基本工資每年或兩年調整一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