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把孩子變笨的?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 ~ 編輯 = 丹媽 ~ ♪

私人微信:jdths1


有段時間,我媽經常說我侄子:“你這個笨孩子!”“真笨!”,說的時候甚至還帶著愛意,結果導致一段時間后,我侄子總會消極地說:“這個我做不來,我太笨了。”我覺得,我媽的那些負面暗示的口頭禪了,其中就有讓孩子真的變笨的毒素!


我一直很欣賞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愛與贊許會經常除去孩子的問題。孩子就真的是這樣,你說他好,他就表現越來越好,你總是批評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他真就越來越笨了。



* * * *

笨死的梭子魚



科學家做過個實驗,把一條梭子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里,任何時候梭子魚餓了,只要張張嘴,把小魚吞進去就行了。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梭子魚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魚的沖撞越來越少,最后,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這時,科學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備受打擊的梭子魚沉到了池底,一動也不動了。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不會再張張嘴。最后,這條可憐的梭子魚就這么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子魚真是笨死了。


梭子魚原來并不笨,可是,無數次的碰壁后,梭子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后來,它徹底絕望了,堅信自己是一條笨魚。這種無能感最終害死了它。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并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會覺得他們“越學越笨”了。



* * * *

那么,孩子是怎么變“笨”的呢?



* 永遠也贏不了的游戲


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他做任何講解,結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么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么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 過早的知識傳授


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開發”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那些學業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 大量的負面暗示


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這孩子很沒腦子的。”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來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 * * *

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



* 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驗。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


* 興趣永遠第一


前蘇聯一位教育家給孩子上課,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往下扔,一邊提問,誰接到球就回答。有人表示不解,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但教育家回答說,沒有“發言球”,孩子就可能沒有了發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 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


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父母對孩子的失敗經歷要給予足夠的包容。



* * * *

溫馨提醒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你好!我是丹媽

童書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兒童心理研究者


經典圖畫書 2015-08-23 08:53:28

[新一篇] 不要親手毀了孩子

[舊一篇] 45首繞口令:激發大腦、成就孩子的語言力的好方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