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堂240]一旦開戰,如何掐住日本命脈?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前言
鐵血軍事
今天的主題是:一旦開戰,日本人的命脈在哪里。
講武堂出品,更多戰略分析,請關注微信號“鐵血軍事”。


如今中美關系之緊密不可分,從如今中國港口駛往美國的大批貨船即可見一斑。


日本是一個島國,它的命脈自然在海上。除了人和科技,它的一切資源都要從海上運來。

日本之所以陷入長達數百年的內戰,究其原因,便在于它除了人力以外,幾乎一切資源都感到缺乏。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的戰爭目的也很簡單,即占據南洋的資源地帶,然后擊敗美國的反攻,守住那里。

這樣一來,一旦控制了自己需要的戰略資源,日本的發展和擴張便可不再受制于美國。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的唯一目標便是確保南方資源地帶


是的,日本人所想要做到的,正是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脈,讓自己的工業潛力不再受制于人。反過來說,沒錯,對付日本人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也正是切斷它的海上交通線。

也許有的人可以說,“我們完全可以憑借兵力去直接攻克日本列島,殺光所有倭寇,這才是最簡單的辦法”。這是愚蠢的言論。先不談是否有這個能力,強如二戰時的美國人,在制定登陸日本本土的奧林匹亞計劃時,也加了一長串注腳——“預計陣亡100萬人,不建議將計劃付諸實施“。


在二戰末期,美國人非常担心即使將日本夷為平地,日本人也不會投降,因此最終選擇使用原子彈結束了戰爭。


太平洋戰場總是給人波瀾壯闊的印象,事實也確實如此,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如此高水平大規模的海戰。

聯合艦隊從閃電勝利到被美國艦隊逼得節節敗退,正面戰場上的潰敗十分引人注目,但在這層表象之下,日本帝國的戰爭能力更是被美國潛艇從海上的封鎖所遏制。

整個太平洋戰爭旗艦,美國潛艇總計擊沉了1200艘日本運輸船。日本雖然占領了南洋資源地帶,但卻根本沒辦法將石油、礦石等物資運回國內,到了1944年反而只能采用把艦隊部署到了南洋去加油這種本末倒置的辦法。


二戰時期德國潛艇戰名氣雖大,但確實一場失敗的戰斗。與此相反,美國人在太平洋的潛艇戰名氣雖小,但卻成功扼殺了日本帝國的戰爭命脈。




兩艘遭到美國攻擊的日本運輸船照片


如今的日本也還是如此。甚至可以說,現在的日本在資源上對國外依賴還要更大。二戰時無論如何,日本大部分地區都并沒有太高的工業化程度,石油的缺乏雖然可以扼殺其工業潛力,但卻不足以導致國家崩潰,而且當時它的糧食多少也是可以勉強自給自足的。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了,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工業化、電子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他的命脈完全仰賴于海外的石油、煤炭、礦石、糧食以及一切資源,而這些資源,又都是需要從海上運到日本的。所以還是和太平洋戰爭一樣,只要切斷日本的海上交通線,就可以很容易地迫使日本屈服。


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在哪里?如何才能切斷?


二戰時期的日本生活,事實上工業化并不高,即使切斷命脈,也能在最低生活條件下維持生存。


如今的日本高度發達,一旦切斷海上交通線,便很可能徹底崩潰。

在太平洋戰爭時,日本只有一條海上生命線,即從本土經臺灣、菲律賓到南洋的那一條,從亞洲大陸通向日本的交通線所能提供的資源除煤炭以外并不太多。

而如今,一旦開戰,日本自然不可能再從大陸獲取煤炭,但除了南洋生命線的橡膠、鐵礦以外,又還要再加上從日本列島通向美國的航線。我們必須記得,美國所擁有的龐大資源,無論日本需要什么物資,只要美國仍是它的盟友,便完全可以從美洲運來。


二戰時期的日本資源交通線


如今的日本資源交通線

在這兩條生命線中,南洋是一條比較容易切斷的交通線。無論是未來收復臺灣,還是在南海建立基地,又或是以潛艇或者艦隊去封鎖馬六甲、巴拉望這些水道,都十分容易。

美國人太平洋戰爭時很容易便通過潛艇做到了這一點,而當時美國人的潛艇還都要從澳大利亞或者夏威夷長途跋涉才能到達。比較難辦的是從美國來的交通線。


日本還是自衛隊雖然擁有強大的反潛能力,但對于南洋交通線卻鞭長莫及日本還是自衛隊雖然擁有強大的反潛能力,但對于南洋交通線卻鞭長莫及。


美國人強大的運輸能力和近乎無窮的資源,始終都能為日本提供有力的支援,就如同它在二戰中為英國和蘇聯所提供者一樣。


美國人擁有世界最強的海運和反潛能力,在不正面宣戰的情況下,你很難想象有什么辦法能對付美國運輸船隊。到目前為止是沒什么正經辦法,要么用什么手段勸美國不支援日本,要么就只能冒風險與美國開戰。



鐵血軍事 巨大生物三川 2015-08-23 08:54:01

[新一篇] 漫畫:別整天噴中國軟 看看外國人眼中的“強悍”巨龍

[舊一篇] 中國黑科技 看中國制造甩日本幾條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