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逼”的好處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家里有個小客人,剛剛高考完。


第一天就拿著本子認真做計劃。減肥是其中一條。不知為何,大考在即,家長們總認為瘦了將體力不支,所以高三的學生,圓滾滾的居多。減肥是許多孩子考完的第一任務。


這孩子說,我明天去旁邊的體育場跑步!


跑步我有點經驗,說,好呀,你要么早起,要么傍晚,效果好一些,至少不必曬大太陽。


我也有過十八歲,熱情洋溢地制訂計劃,第二天還是睡覺比較舒服。這孩子像我當年一樣,第二天并沒去跑步,一直到今天,都沉浸在“刑滿釋放”的喜悅當中,和同學逛逛街,吃吃飯,看看電影,估計又胖了一點。


半年前,這孩子的表姐,因為大學同學得了癌癥,看完病人嚇壞了,說,我明天要開始跑步!


我也說好,然后告訴她一些跑步要注意的事項。她一步也沒跑,可能是因為那個同學的病很快治好了。


跑步給身體和精神帶來好處,又無比愉悅,但養成習慣,獲得奔跑能力,比如至少不間斷跑五千米,過程又很辛苦,絕大多數人將在這階段放棄。


知道某事好,心向往之,假裝要實行,卻不行動。用現在流行的話語來說,叫做“裝逼”。假裝運動,假裝讀書,假裝努力工作,假裝愛,都是這個范疇。


上面兩個孩子,下次再跟我討論跑步,我仍將真誠地提出建議,三次、五次、十次,我還是配合,沒有焦慮,也不會覺得浪費時間精力,因為復述一件正確的事,本身有價值,“裝逼”的過程就是趨向于它,也許到了第十一次,就開始跑了。


1994年,有個實驗,算是最早驗證了“裝逼”的好處。美國一些參與研究的大學生,要求做到兩件事,一是發表演講,闡述“每次性愛使用安全套”的必要性;二是回想自己并未使用安全套的性愛。言行不一的“裝逼”感,由此放到最大。然后,他們得到一定的現金報酬,并有購買安全套的機會。


作為參照,另一些參與的大學生,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只做一件事,或發表演講,或回想未使用安全套的性愛。


結果顯示,知道了自己“裝逼”的前者,更多購買了安全套。他們用行動貼近自己的言論。


人是觀念的產物,得到正確的觀念相對容易,把它變成行動,有點難。言行有些分裂,或有點“裝逼”,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很正常,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如果因為這點斥責孩子,甚至指控為“撒謊”,那就把溝通之門關閉了。


孩子愿意跟你說,就陪他們說。計劃有些拖延,別急著發火,想想你自己是怎么實行計劃的,不也經常跳票嗎?


連岳 2015-08-23 08:55:07

[新一篇] 劉原 在不同的年歲,填不同的欲壑

[舊一篇] 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場婚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