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黑洞到底有多大?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財識網編者按:從外貿到地方債務,一個個真實的數據曝光,低迷的數據既是危機的癥狀,公布真實數據也是決定以新方法治病的前兆。審計署揭開熱氣騰騰的鍋蓋,大家離得遠些,以免被燙傷。


導讀:

  地方債黑洞引警覺
  審計署將詳查
  黑天鵝效應最可怕
  是時全面重估地方債風險


  “近日,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國家審計署網站28日掛出的一條短消息,瞬間傳遍市場,釋放出強烈的信號———地方政府債務“黑洞”已經引發中央高度警覺。專家認為,地方政府的違規融資行為將是此次審計的重點,同時鄉村一級政府債務情況也有望納入審計。


  中央高度警覺 審計署將詳查


  政府性債務包含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有担保責任的債務以及一些其他相關債務,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并非第一次。審計署曾于2011年3月至5月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本級及所屬市(地、州、盟、區)、縣(市、區、旗)三級地方政府(以下簡稱省級、市級、縣級)的債務情況進行了全面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7萬億元。此后,審計署并未進行過全國性的政府性債務審計,而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間,審計署也曾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進行了審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首次公布其對中國政府債水平評估稱,2012年廣義政府債務(包括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及未列入地方預算內的,如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已超過GDP的45%。而據渣打銀行日前發布的《亞洲債務大起底》報告估算,截至2012年末中國政府債務占GDP的78%。雖然不少國內或國外的機構給出了各種估算,但目前政府性債務規模并無官方的權威統計。


  “中國究竟有多少地方政府性債務?這個連地方政府自己都說不清。只有全面的政府性審計,才能給政府債務管理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有業內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債務期限結構如何,以哪些方式籌借,償債率多大,履約記錄如何,由地方政府債務形成的資本運用情況如何,所投資的項目是否能自行維持債務償還與周轉,這些都需要權威的統計。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接受采訪時指出,“此次政府性債務審計是全國范圍的一次摸底,我估計會比2010年的地方政府債務審計更徹底、更全面,主要是看2010年以來地方政府又新增了多少債務。”有媒體報道稱,不同于2010年的三級地方政府審計,此次審計署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摸底調查,新增了對鄉村一級債務的審計。針對五級政府審計的說法,審計署新聞處相關負責人并未予以證實,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這種可能性非常大。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在一些鄉和縣,地方政府財政和債務問題非常嚴重,特別值得重視。”


  “應該說,現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較為集中。但是,風險到底有多高,能不能轉化為危機,會不會失控,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統計渠道。”王雍君告訴記者“現在關鍵的一步就是識別、預警,看哪里有危機。審計的重點將是對違規的審計,比如違規担保、違規借款、債務資金的違規使用等。通過這個過程了解地方政府的債務究竟有多少,就可以為預警提供寶貴的信息。”


  而市場則担憂此次審計將對市場產生“地震式”的影響。光大證券曾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約有人民幣1270億元(合210億美元),幾乎等于上半年627億元的兩倍,規模為2000年以來最高。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微博)表示,從市場角度看,地方債的風險非常大。他進一步解釋道,“地方政府常通過借新債還舊債,審計進入后,對資金來源查得比較認真,舉新債不那么容易了。如果不讓借新債了,那么舊債的償還壓力就比較大了。這種風險是普遍性的。”不過,李迅雷也指出,和地方融資平臺相關的銀行貸款、企業債券、信托產品都會受影響,產品的發行規模可能會減少,不過其他方面的影響應該不大。


  黑天鵝效應最可怕


  與以往對地方債務的審計相比,此次審計級別高、覆蓋面廣、試圖全面重估中國地方債務風險。這意味著,此前的地方債審計數據已經滯后、定點樣本篩選未能全面反映地方債務風險,此次審計結果如果透徹準確,起碼可以完全三項任務:確認地方政府通過地方債對經濟與金融的滲透度、確認地方債務的金融風險有多高、未來需要通過什么手段化解金融風險。


  金融最大的風險是不確定風險,黑天鵝效應才是最可怕的。


  2011年6月,審計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72萬億元,這一債務總額占2010年GDP的1/4,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只有兩成地方政府負債超過警戒線。往往理論考核情況可控,一旦實際壓力測試就是一地雞毛,從今年6月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危機,就可以看出銀行主導市場的杠桿之長、風險之大。


  此后情況惡化,今年6月的數據,審計署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的抽查結果,債務3.8萬億元,有17個城市資不抵債。考慮到抽查的都是有資金與人口吸附能力的大城市,考慮到這些城市的土地財政情況好于其他城市,潛臺詞是,那些未被抽查的中小城市情況更糟糕,有可能絕大多數資不抵債。


  賬目真實才談得上正確處理。巨大的地方債務是個棘手的難題,危機迫在眉睫。國際知名信用評級公司穆迪預計中國地方債下半年到期后會有違約風險。而光大證券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約有1270億元,幾乎等于上半年627億元的兩倍,規模為2000年以來最高。明年將有2088億元LGFV債券到期,比今年規模又增加10%,比去年高22%。


  到底是捂著,還是揭蓋子?還是根據審計署報告,2010年末的10.7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中,41%于2011年、2012年到期,也即4萬億元地方債務在過去兩年內已到期。而今年上半年,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銀監系統內部會議上稱,2012年末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9.3萬億元,而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11月末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9.09萬億元,英國《金融時報》據此推算,地方政府本應于去年底前連本帶息償還的近4萬億元的地方債務中,各銀行至少延展了3萬億元,占比將近3/4。


  是時候全面重估地方債風險了


  雖然這一數據被認為夸張,沒有充分納入這兩年大幅上漲緩解財務壓力的土地收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萬億元的地方投融資平臺貸款展期,是事實,也有一部分轉移到了信托等行業。這相當于擊鼓傳炸彈,除非中國經濟大幅上升,否則這顆炸彈遲早要爆炸。我們有必要睜開眼睛看一下,某些地區為了所謂的面子工程,為了GDP增長,已經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僅看某些地方的政績,不看負債,片面地只看面子不看里子,以GDP為唯一標準選拔官員,要出大問題。


  可以肯定,在債務重組過程中,必定有部分資產轉移、有部分債務轉移、有部分債務違約,希望風平浪靜地度過眼前危機,幾無可能。


  地方平臺債如此之多,反映了中國各地經濟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現實,政府通過掌握各類金融資源如地方商業銀行、平臺公司等,導致投資效率日益低下,借助公共資源攫取民間資源的現象層出不窮。上海銀行間資金拆借平臺停止政府平臺項目審批和拆借,既是實際壓力測試,也是向社會釋放的改革信號。


  從外貿到地方債務,一個個真實的數據曝光,低迷的數據既是危機的癥狀,公布真實數據也是決定以新方法治病的前兆。審計署揭開熱氣騰騰的鍋蓋,大家離得遠些,以免被燙傷。




網載 2015-09-02 22:19:16

[新一篇] 經濟學人:中國女性嫁給房貸

[舊一篇] 廈門遠華案絕對內幕:上海小姐紅樓鎖高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