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系列之6 吳錦堂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吳錦堂(1855年-1926年),慈溪觀城人,海外寧波幫的杰出代表。少時家境貧寒,到上海萃豐油燭店幫傭,習經營之方,深得店主賞識。在友人資助下東渡日本,以神戶為經商中心興辦實業從事金融,開設詒生號從事中日貿易,成為關西財界的大人物。心系梓桑,多次捐巨資興修家鄉水利,創建錦堂學校,親力親為。關心國家興衰存亡,與梁啟超交往,并支持孫中山革命,讓出私邸供同盟會辦公。晚年建移情閣思念家鄉,臨終不忘愛國,病逝后歸葬家鄉白洋湖畔。

(一)、出生慈溪 普通農家

吳錦堂(1855~1926年),名作莫,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東山頭鄉西房村人。吳家世代務農,雖有幾分薄田,但適逢亂世,加上天災頻繁,到他父親吳麟初主持家業時,家境已經比較困難。稍大后,吳錦堂到私塾讀了兩年書,由于家里經濟拮據,不得不放棄學業,幫助父親處理家務。耕稼之余,跟著伯父吳東耀習文學字。

在鄰村人徐孟彬的幫助下,他來到寧波一家豆腐坊當小工。在當時,“打鐵、撐船、磨豆腐”是有名的苦營生,不僅要起早摸黑,肩挑手推,而且地位低下。對于年輕的吳錦堂來說,兩年的起早摸黑、肩挑手推,受盡艱難人生的磨練,為日后在上海灘打拼乃至闖東瀛,奠定了思想、心理、體能上的準備。1882年,已經27歲的吳錦堂在事業上仍然沒有進展,還在豆腐坊幫工,有位鄰居見他能吃苦耐勞,又有些文化,不忍心他就此埋沒,就設法把他介紹到上海一家名叫萃豐的油燭店當幫傭。

(二)、闖蕩上海 顯露才能

時年28歲的吳錦堂,帶著父輩的期望,來到他一直向往的上海。在萃豐油燭店當了一年幫傭后,他很快轉為正式店員。吳錦堂虛心好學,深得老板賞識。在店里工作三年后,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吳錦堂被派到蘇州分號去主持店務。油燭雖是小商品,但購買者各色人等都有,吳錦堂借此認識了不少人,對他了解社會各界、積累經驗都很有幫助。這些寶貴的經歷鍛煉了他獨當一面的才能。而且,他利用各種機會,結交了很多商界的朋友,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成長,顯露出從事貿易活動的驚人才能。

(三)、東渡日本 興辦實業

1885年,即中法戰爭的第二年,31歲的吳錦堂對我國工商業在列強欺凌下造成的不景氣深有感觸,意識到努力向外求發展是改變目前狀況的一條重要途徑。于是,他又一次把眼光投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在友人的資助下,他帶著1000兩銀子來到日本長崎發展。經過縝密的市場調查和周密的思考,吳錦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了在長崎、大阪、神戶之間搞物資營銷作為主要業務。正確的決定,給他帶來了豐碩的成果。1887年,吳錦堂與人合伙在大阪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義生榮”,業務范圍逐漸拓展開來。

(四)、商界巨擘 崛起神戶

1889年,吳錦堂在日本神戶設立了“怡生號”商行,開始定居神戶。這一決定又體現了他的果敢和遠見。當時神戶有華僑1400多人,寧波幫在神戶有很大的勢力,大家相互提攜,共同發展。經過十多年的奮力開拓,吳錦堂由一個小商人,逐漸成為日本阪神地區赫赫有名的大富豪,涉足的領域有貿易、航運、實業、投資業等。

(五)、興修水利 造福家鄉

“闖蕩世界、造福桑梓”是寧波幫的重要特征。吳錦堂在將資金轉向國內,大規模投資國家建設時,也開始了捐資家鄉水利事業和教育事業。

1905年,吳錦堂返鄉時眼見杜、白兩湖年久失修,又有人占湖造田,使兩湖水旱頻仍,災情不斷。再加上土豪劣紳敲詐勒索,地痞惡棍蓄意制造水利械斗,群眾苦不堪言。吳錦堂心情沉重,決計出資修建杜、白兩湖,為鄉鄰造福。修建“杜白”兩湖的水利工程,吳錦堂花了五六年的心血,共捐款7萬銀圓,至今仍被人頌揚。

(六)、重視教育 創辦學校

吳錦堂親眼目睹了日本的崛起,深知教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振興的重要性。他逐漸確立了教育救國的理念,并始終貫徹到他的辦學實踐中。在旅居國,他積極支持華僑的教育事業;在國內,他捐款3000元給寧波教育會及寧波旅滬同鄉會用于辦學,還資助創辦效實中學。而最負盛名的,就是在家鄉慈溪創辦的錦堂學校,被譽為“浙江私立學校之冠”。書壇泰斗沙孟海、國畫大師陳之佛,農學家盧守耕、童玉民、包容等等都是錦堂學校的校友。

(七)、關心祖國 支持革命

吳錦堂在積極創業的同時,十分關心祖國前途和民族的興衰,對于腐敗無能的滿清王朝,他早已失去了信心,暗中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吳錦堂以實際行動予以支持。1913年,孫中山來到神戶,神戶華僑組織了盛大的歡迎集會,吳錦堂主持了歡迎活動并全程陪同。1914年,張勛復辟,吳錦堂發表演講時表示,為了維持共和政體,要反對帝政到底,旗幟鮮明地亮明了自己的立場。

(八)、魂歸故里 杰出代表

1914年,吳錦堂迎來了他的六十大壽,這時離他初到日本正好是30個年頭。為了慶祝壽辰,吳錦堂在松海別墅旁動工建造三層洋樓,次年5月完工,取名“移情閣”,呈八角形,俗稱“八角堂”。從外部環境到建筑外形,從布置陳設到室內裝飾,處處透露出中華文化的內涵。

1926年1月14日,吳錦堂患病在神戶逝世,享年72歲。彌留之際,他一再囑咐將遺體運回祖國,葬在家鄉的土地上。后來,吳錦堂的靈柩經上海運抵慈北,安葬在慈溪鳴鶴鎮。吳錦堂墓碑旁有他自己生前自擬的對聯,上聯是“為愛湖山堪埋骨”,下聯是“不論風水只憑心”,充分表達了他對故土深深的眷戀。家鄉人民扶老偕幼前來悼念他,鄉親們在挽聯上寫著“抱濟世熱忱,推食解衣,不愧萬家生佛;奮海外事業,含辛茹苦,允推當代人豪”,高度概括了吳錦堂愛國愛鄉的不朽業績。吳錦堂不愧是我國近代著名華僑,海外寧波幫的杰出代表。


2022-12-08 19:03:40

[新一篇] 寧波幫系列之5 朱葆三

[舊一篇] 寧波幫系列之7 趙家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