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錚:我的中學是為培養公民而存在的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2015年4月25-26日,LIFE教育創新首屆峰會在京舉行。北大附中校長王錚發表演講,介紹北大附中的教育變革。


王錚是有遠見的一線教育者。他的演講值得關心教育的朋友讀一讀。


 

文/王錚


王錚:大家好,時間比較短,我的介紹在手冊的第28頁里邊有,所以我今天主要想講講我們的想法,為什么這么做?


剛才三所學校都是高中,高中要想擺脫應試教育,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特別是一個成建制的,在城市里大家要求非常高的高中。那么我們是從很有形的東西開始,來做到整個全面的一種突圍。

  

學校里的人,有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被分割,被包圍,被組織得非常嚴格。生活里的人其實不是這樣的,有很多的自由,可以相互的交流,流動,組合。


我們做以人為本的教育,要先把學生當做人,當做一個正常人。現在的學生還有一個名稱叫做考生,他的目標已經從學習變成了考試,似乎只有學習,他就不是一個正常人。


基于這樣的一個考慮,我們說我們的高中應該做什么。我們致力于培養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于負責,具有思想力,領導力,創新力的杰出公民,落腳點在杰出公民,不是為學科服務的,是要自己成為對于社會能夠獨立担當,能夠自主發展的一個個體。

  

我們希望能夠打破這樣的圍墻,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的發展。那么,以前的學校是這樣的,我們希望學校變成那樣的。


一些人質疑,有了自由之后,學校還能不能組織?中國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同一性,所謂的橫向的千校一面,各個學校都是一樣的。不過好在現在大家都有了更多的認識,現在很多學校都希望做特色的學校。

  

但是還有一個很大的同一性,是反映在縱向上的,就是我們基礎教育十二年,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十二年的教育的模式是一樣的。這十二年人在不斷成長和變化,生活方式和模式也要隨著這樣一個年齡在成長。


但我們是一樣的,就是說把一個模式的教育拉成了十二年,如果我們和國外對比一下,它就相當于是國外的小學高年級模式:45分鐘一節課,老師講課,考試,有班主任分科教學,都管理起來,教室一個一個座位。那么看看國外的基礎教育的層次和成長性怎么體現的呢?小學低年級一定是和幼兒園接軌的。

  

現在我們的基礎教育非常的堅固,幼兒園沒有辦法了,幼兒園要向小學來靠拢,我們的大學也沒有辦法了,沒有變成十八歲成人,沒有能夠形成自主獨立的學習,大學越來越像中學了,事無巨細,什么都要管。

  

國外到了中學階段,已經讓學生可以跨班選課,可以走課,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選擇。到了高中實際上連年級都沒有了,可以混合的來選課,學生有很多自主的空間和社團,以及自主的實踐。到了高中,就是要向18歲成人,向社會接軌,向大學接軌的時候了。

  

所以面對附中這樣的改革,很多人說北大附中好像不是一個中學,更像大學。但我表達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一定要像上大學,但我們一定不要像小學。就是說它不能夠不給學生空間,一定要打破更多的障礙和圍墻,把自由讓給學生。

  

我們這個論壇的主題是為生活重塑教育,學生本身是要生活的,不是為了將來做準備,現在就要生活,現在沒有生活,以后也沒有生活,沒法做準備,而且現在沒有生活會出現很多問題,會變成一個畸形的病人。

  

所以我們就先打造了這樣的空間,讓行政班級從教室里邊出來。可以組織更多的活動,我們還成立了七個書院,行政班級從教室出來之后我們可以讓它更大的進行重新組合,一個一個小班級,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特點,我們把它建成了七個書院,也就是說學校里的學生給劃成了七個部分。


以前我們的學校是按照年級分的,有三個年級,每個年級有幾個班,現在縱向的劃成了七個書院,有人說北大附中像是哈利波特里邊的一個分院,有各個的書院學院。


實際上是這樣的,對比高年級,低年級是在一起的,在一個書院里邊有高年級,有低年紀,所以是一種學長制,高年級的學生帶低年級的學生,再一個班級里邊一個同伴的一個自然的群體,高年級的學會想到不同的年齡有什么樣的責任和身份和低年級學生的學生進行交往,同伴的交往更融合。


這樣的書院需要自治,就是沒有班主任這樣一個有職位、有權利的人的控制,這么多學生在一起,是一個學生的社區,怎么樣能夠達成一致,怎么樣形成共識,怎么樣能夠共同生活和管理,這是自己自治的內容。

  

文化的傳承,我們以前的學生在學校里邊從一個班級,從高一一班,高二一班,高三一班然后就結束了,找不到群體了。現在我們的書院是高一高二的學生在一起,高一學生升到高二,又有新的高一的學生進來了,這樣的書院一直存在,現在的校友回來感覺不一樣,他是哪一個書院的學生,回來以后這個書院依然存在,依然是不斷的傳承的。


這個書院不僅包含了現在在校的學生,實際上包含了已經畢業的校友,他們還關心著這個書院的發展,還以各種的校友的身份來參與和支持現在的書院的各種活動。也就形成了很多的不同的書院的特色,在學校里邊可以固定存在下去。學生的所有的活動包括藝術和體育的都是以書院的形式在書院展開,形成了一種很多元的問題。每個書院有自己的顏色和標志,活動,還有專門的活動室。

  

那么,我們原來不叫書院,在國外叫做House,開始我們叫做單元,但是和誰也解釋不清楚什么是單元,后來我們就叫書院,中國的書院也有很重要的傳統,就是師兄弟之間的相互的影響、學習和傳承。所以我們也叫了這樣一個名字,可能大家更能夠理解一點。

  

那么書院是一個學生自治集體。學生進了高中之后,接到錄取通知書就要選擇我進哪一個書院,那些高年級的學生在網上會介紹自己的書院,有什么樣的特點,以前有什么樣的成績,現在需要什么樣的學生,所以說新生入學是一個各書院來搶奪新生的大戰,高年級學生也更明白了自己所屬的這種文化和意識。社團是另外更自發的一種學生的群體,自發自治的學生群體。


學習起來也很容易了,以前一個老師在學校里邊沒有自己的陣地和空間,他只有辦公室一張書桌,但是現在呢,他擁有專業教室,有自己的教室的空間,學生選不同的課,就到教室來,老師在這里可以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工作,準備了很多的教學的條件。

  

那么,打破時間,學生可以自由的選課,結果也不是選滿的,所以一天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空余的,可以自己來安排,就是說我們安排半天也是可以的。

  

同時我們要建設豐富的課程,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我們的書院是學生的群體,學院是老師的群體,在不同的學院里邊,老師建設不同類型的課程,這四類課程,我們在介紹里邊也有。


比如說行知學院是國家課程的必修和選修,元培學院是必須選學的,可以和大學銜接,有試驗,學生要投入和喜歡,根據不同的興趣,博雅學院是通識教育,道爾頓學院有國外的學習方式。不同的老師在不同的學院里邊有豐富的課程,學生在不同的書院可以跨學院選課,在這個學院里邊選一部分的課,如果想深入的選一個學科,可以在元培學院里面進行選擇。


包括我們建設的劇場和字幕都是綜合的學習模式,從編劇、導演、燈光、印象、劇務和總體的演出都是這樣的,而且不是演一場,是一個劇目不斷的演,我們是非常小的劇場,像百老匯一樣,每天演,每天演,和觀眾的交流才能夠有深刻的感悟和感受。

  

那么后來學校就變成了一種新的生態,就是說他跨年級的書院,跨學科的課程,就變得學生的一種選擇,真正有的可選,不是說就這么幾樣東西,不選也得選,所以選擇性的程度實際上是很大的。

  

那么,后面我們還要想打破一些更多的思維,在這個課程里邊前面我們已經打破了一個墻,外面很多資源可以進入到學校里面來,我們跟大學合作,跟社會合作,很多的課程可以開進來,同時我們也要學生能夠走向社會。


其實學生的很多興趣和愛好是為了學習而做的練習,這些練習看不到意義,是專門為他做的,如果能和社會上的需求聯系起來,雖然是練習,但是可以感覺到它的意義,所以我們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現在也有這樣的平臺,就是說社會上有什么樣的好需求,我們的學生都可以在這個網上變成自己的實踐。


我們也特別歡迎各種企業,各種人員的需求都可以在網上出現,我們學生都可以變成自己的學習,研究性的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這樣一個過程。這個是互聯網可以把信息作為充分的溝通,可以做好充分的匹配。

  

另外一個就是說在線的學習,現在我們的學校里邊有在實體教室里邊的學習,同時也有很多網上的學習,這個重新整合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哪些需要在線下做,在線下必須有參與感,所以我們基本討論的形式,自己可以學的學習材料都可以線上學,以后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是學校發展的新形態。


以上是我們學校現在模式的簡單介紹,謝謝大家。




綜合 2022-01-09 18:59:30

[新一篇] 全球最美火車線路,看完心動了吧!(組圖)

[舊一篇] 精辟 美國護士和中國護士發錯藥以后……(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