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學術主張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朱之瑜

的學術博采眾家所長,常謂“千金之裘,非集于一狐之腋”,博通經史,最喜《資治通鑒》,長于《春秋》;道德上,主張忠君愛國,推崇蘇武、文天祥的偉大人格。正是這種不尚虛華的學風、扎實嚴謹的學問和剛直崇高的人格,他的學術于日本發揚光大,當時的日本學者以師事朱之瑜為榮,比擬為“七十子之事孔子”。他的學生遍布日本,最著名的有歷史學家、《大日本史》的作者安東守約,日本儒學古學派的奠基人、江戶時代著名哲學家伊藤仁齋,德川家康的孫子、政治家、儒學“水戶學派”的始祖德川光國,江戶時代著名經學家山鹿素行、木下順齋等等。朱之瑜一生著述不甚多,但幾乎全在日本所撰,有《朱舜水先生文集》、《安南供役紀事》、《陽久述略》、《釋奠儀注》等等。

  他論學問,以實用為標準。所謂實用者,一曰有益于自己身心,二曰有益于社會。他說:“為學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國家,不在掉弄虛脾,捕風捉影。……勿剽竊粉飾自號于人曰‘我儒者也’。處之危疑而弗能決,投之艱大而弗能勝,豈儒者哉?”他對明朝的八股取士深惡痛絕,認為“明朝以制義舉士,初時功令猶嚴,后來數十年間,大失祖宗設科本旨。主司以時文得官,典試以時文取士,競標新艷,何取淵源。父之訓子,師之教弟,獵采詞華,埋頭嘩嗶,其名亦曰文章,其功亦窮年皓首,惟以剽竊為工,掇取青紫為志,誰復知讀書之義哉!既而不知讀書,則奔競門開,廉恥道喪官以錢得,政以賄成,豈復識忠君愛國,出治臨民!”他還嫻習藝事,有巧思,“嘗為德川光國作《學宮圖說》,圖成,模之以木,大居其三十分之一,棟梁機椽,莫不悉備。而殿堂結構之法,梓人所不能通曉者,舜水親指授之,及度量分寸,湊離機巧,教喻縝密,經歲乃畢。光國欲作石橋,舜水授梓人制度,梓人自愧其能之不及。此外,器物衣冠,由舜水繪圖教制者甚多。”他在日本雖受人崇拜,但他敢批評日本人心胸狹隘、“量窄意偏”,日后必為中華之禍,“不佞視貴國人,……嘗怪周虓,量窄意偏,……所以此念灰冷。”

育才觀點

  朱之瑜在教育方面的特點是視中外為一體,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樂。他僑居日本20多年,接受的弟子不斷增加,并曾公開講學。他向日本弟子表示,“不佞于仲夏四國,本來一體為親,

凡遇英才,樂于獎進,”門弟子今井弘濟和安積覺所撰《舜水先生行實》,記載了日本的碩儒和學生,時常登門求教,以及朱之瑜相與“討論講習,善誘以道”的情景。在講學中他一方面肯定日本“才賢秀出”,可以為孔、顏,為堯舜;另一方面,他指出日本崇信佛教,圣(儒)教未興,存在問題。依他看來,日本建國的大本在于敬教勸學,施政方面當務之急在于興賢育才。他所提倡的忠君愛國思想,對于日本后來“尊王一統”的事業有一定的影響。

  朱之瑜“自幼食貧”,多能“鄙事”。他傳藝傳道,誨人不倦,又以“開物成務,經邦弘化”勉勵日本弟子,表達了他的育才觀點,關于教人之道,他認為有一定不易者,有因人而施者。“學問之道,貴在實行”;“立志當如山,求師當如海”;這是一定不易者。因弟子“資性”之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予以不同的啟示,這是因人而施者。他重躬行實踐,卻不廢讀書,因為書能益人神智。對于讀書之法,他則認為讀史應先于讀經;史書文義較淺,于事情又近,于事理吻合,讀之易懂。這些都表現了他著重實功、實用的精神。

德川光國之所以能開創獨樹一幟、頗有成就的水戶歷史學派,是和朱之瑜多年的教育、熏陶分不開的。 朱之瑜在日執教,對水戶藩和加賀藩影響最大。安積覺、今井弘濟、小宅生順等都是經德川光國介紹對朱之瑜執弟子禮的。加賀藩主前田綱紀也很敬重朱之瑜,執弟子禮,所以他的屬臣均拜朱為師。加賀藩的屬臣奧村庸禮 等人還把服部其衷、五十川剛伯、下川三省幾個儒生介紹到朱的門下。

后來安積覺、今井弘濟、五十川剛伯、服部其衷、下川三省五人先后成了朱之瑜的近身弟子,并負起年事已高、不諳日語的老師的起居照料、侍奉,對外應酬、聯系之責。

  這五位弟子中數安積覺日后成就最大,和德川光國一起成為日本水戶學派的領袖人物。他 13 歲從師朱之瑜,接受蒙學。后因父親病故回家奔喪而中輟學業。安積覺成年后,回憶起自己之所以能學有成就,是因為當年先生“課程嚴峻,晨讀夕誦,故至今不忘耳”。朱之瑜很喜歡這個體弱多病的學生, 親自為他題寫一本作業簿,督促他“逐日書其功課”。安積覺到了晚年還告誡其孫輩:(舜水先生的)“片言只字,皆藏而寶護之,凡吾子孫,當敬之如神明,其有淪落喪失者非吾子孫。”

  朱之瑜對其他幾位近身弟子也盡心盡力,愛撫備至。他見下川三省“溫存淳謹”,“撫之如慈母,督之如嚴父”。學生五十川剛伯學有基礎,朱之瑜怕他“讀書難入易出”,鼓勵他不要虛費韶華,更上一層樓。服部其衷初投朱之瑜門下,因思鄉不安心學習,朱之瑜既不急促,也不為他祚病所惑,嚴格要求,一個月后服部其衷學業大進,和老師的感情也日厚篤深。朱之瑜在日本從事教育20 余年,其間,或執弟子禮,或從其質疑問學的學生遠不止上述幾位。學有成就的,還有林春信、佐左宗淳、人見傳等人。

  后來的日本學者評價說:“天佑以還,儒學以經世治民為要道,不務空理虛論,皆舜水所賜也……不惟后來明治維新受此良好之影響,即于朱氏學說本身發揚而光大之,其功亦偉矣!”梁啟超在評論朱舜水時也說:“中國儒學化為日本道德基礎,也可以說由舜水造其端。”“舜水人格極為高尚嚴峻,所以日本知識階層受其感化最深。”


網載 2012-08-11 16:55:49

[新一篇] 余姚四賢(三)朱舜水

[舊一篇] 朱舜水反思明亡歷史教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