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濟蒼生 依依百草情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樂鳳鳴

大柵欄的街巷里,新老牌匾林立爭輝,新老人群穿梭不絕,而有一處,遠遠地便將喧鬧即刻沉定,就是那一縷淡淡的百草香,飄渺而至,牽引我來到三百年歷史的“同仁堂”老號。也許由于很小就與中藥結緣之故,對于和我們息息共生于這大自然中的一類生命,我始終有一種揮不去的情節,也無數次感嘆中國人的智慧、感嘆造物主對人類的關愛、感嘆天人合一這個古老命題無處不在的韻味,而那句享譽中外的“同仁堂就是中藥,中藥就是同仁堂”,更是在我心中對這個老號充滿無上敬意。

盛世肇興誕生傳世古訓

且不說盤古開天地、九州蒙昧之時,而提及中醫藥,就必須從傳說的伏羲制九針說到神農嘗百草,說到戰國扁鵲、漢末華佗、大唐孫思邈、明初李時珍……懸壺濟世、妙手回春、流傳千古的國醫圣手燦若星翰。百草之靈融天地之精粹,就在一代代醫師的雙手中成就了舉世矚目的神奇。延續三百余年的同仁堂秉承“同修人德,濟世養生”的理念,也經過大浪淘沙,在眾多聲明顯赫、盛極一時的諸多名號藥鋪中延續下來,成為今天“中藥”的一張國際名片。

明朝永樂年間,生于浙江寧波的鈴醫樂良才來京謀生,以走街串巷行醫賣藥為業。作為世代“郎中”之家,因其醫道精湛、秉性樸誠,很快發達起來,開創了京城樂氏一脈,此后樂氏幾代均以行醫為生。樂氏祖業傳到樂顯揚(號尊育)手中,他酷愛方書,善辨藥材,畢生致力于研修金石之方,凡經他手的丸散膏丹,必求地道藥材,功效頗佳。樂顯揚也因此成為清宮太醫院的高級醫官。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業有所成的樂顯揚創辦了藥室,作為自己濟世養生、治病救人的根基,為同仁堂開創了基業,被認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同仁”一詞語出《易經》,意為“和同于人、寬廣無私”,同時也有遠近親疏一視同仁之意。樂顯揚因喜歡“同仁”二字“公而雅”,故以之為名。并以幾十年親身從醫經驗為同仁堂立下規矩,要求制藥必須精益求精,不得有絲毫馬虎。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樂顯揚逝世,由其子樂鳳鳴接續祖業,樂鳳鳴幼承家學精通醫藥,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街路南開設了同仁堂藥鋪。他集畢生經歷,匯浩瀚方書精粹,大量收錄歷代宮廷秘方、古方、家傳秘方、歷史驗方,五易其稿編撰成《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秘方》。并為同仁堂制做藥品建立起嚴格的工藝規范。序言中,樂鳳鳴告誡子孫、門下:“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就是被同仁堂人傳承至今從不敢稍有懈怠心的“同仁”古訓。

同仁堂制售的藥品對癥服用,無不驗應,在社會各界迅速樹立起良好的信譽。清雍正初年(公元1723年),皇帝欽定:“同仁堂供奉御藥房需用藥料和代制內廷所需各種中成藥。”自此,同仁堂的聲譽大振,獨辦御藥到咸豐、同治、直至清王朝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同仁堂店主樂平泉捐得從二品典封,“受賞頂戴花翎”,這在全國商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在長達188年的供奉御藥過程中,同仁堂以其特殊的身份與雄厚的資本,成為中醫藥界的當然首領,在京城醫家、祁州藥市獨領風騷。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生命是黑暗中的閃光”,越是在風雨坎坷之時,越是考驗老號生命力,也越是展現“英雄”的熠熠光輝。在樂氏家族身入險境、獨木難支之時,樂平泉以高超的經營之道,采用寄賣成藥、多方融資等形式使同仁堂起死回生,成為老號的一代風云人物。他接任老號的期間,為同仁堂新創制了安坤贊育丸、定喘丸、如意長生酒等近百種中成藥,后均成為同仁堂傳統藥目中的珍品。

1900年八國聯軍在大柵欄放的一把火,又把同仁堂鋪面及歷代保存的藥典經籍焚毀。戰亂過后,樂平泉逝世,他的夫人許葉芬撐起了整個家族事業,在清末內憂外患的特殊環境下,許氏以其獨到的管理方式使同仁堂內外相安,人稱“樂大奶奶”的女店主成為同仁堂三百余年發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

1907年,樂大奶奶去世,同仁堂由四個兒子共同經營,稱為“四大房共管”。終因四兄弟之間性格不同,經營思路各異,各立分號于全國各地,分支經營。由同仁堂分支而立的樂仁堂、宏仁堂、永仁堂、達仁堂、濟仁堂30多家“樂家老鋪”,這在客觀上為同仁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31年,由樂達義主持,重新制訂了章程,實行新的“四大房共管”,同仁堂又有了新的復蘇,在京城數百家藥店中首屈一指。

1945年后,樂達義去世,由其子樂松生主持同仁堂。在樂松生的堅強支撐下,北京解放,給古老的同仁堂帶來了新生。1954年公私合營運動中,樂松生帶頭向國家遞交了公私合營申請,從此同仁堂正式成為公私合營企業,樂松生被任同仁堂經理。1956年1月15日,樂松生代表北京市工商界同業登上天安門城樓,光榮地向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報喜,這一天為同仁堂的輝煌歷史添上了永遠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同仁堂史上,樂松生一方面屬于樂家老鋪最后一代主管人,另一方面又是同仁堂公私合營到正式國營企業的首任經理,直到1968年逝世。

風云際會奏鳴時代強音

20世紀80年代,同仁堂和其它老號一樣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旭風中,產供銷一體、工商貿結合的獨特有時讓同仁堂的規模不斷擴大。同仁堂制藥廠、同仁堂制藥二廠、同仁堂中藥提煉廠、同仁堂藥酒廠、同仁堂藥店、中藥研究所……一時間,同仁堂旗下兵強馬壯、實力大增。1992年,21家工、商、科研單位為基礎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成立,成為國有大型一類企業,同仁堂的歷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1997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出現了一支名為“同仁堂”的股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仁堂又在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時至今日,同仁堂集團已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數十家國內合資公司、海外合資公司,藥店和320多個國內零售網點,并與眾多的國際知名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同仁堂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設計了集團未來十年的發展戰略,即發展現代制藥業、零售藥業和醫療服務三大版塊,配套形成“1032”工程——十大公司、兩大基地、兩個院、兩個中心的產業布局——使同仁堂成為國際馳名的現代化中醫藥集團。

同仁堂的經營之道說上去也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尤其是三百多年的堅持。秘訣之一就是那句不變的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句古訓奠定了同仁堂上乘的藥品質量及上好的信譽度。藥行專家親自選藥,不惜高價,即使附料也毫不馬虎;幾十道炮制過程道道嚴格,繁復精細,確保藥品高效藥力長久。秘訣之二就是樹立“企業形象”。從開辦之初,同仁堂就曾利用各省舉子到京應試之機,派人到各會館為舉子們贈送時令平安藥。荒年災月,同仁堂對貧民災民,進行“舍藥”,捐助救濟糧。平日貧窮顧客因藥錢不足而為難時,同仁堂也能給予減免或先行賒欠。每逢街巷修路開溝時,同仁堂就在溝邊設置上有“同仁堂”字號的燈籠,以警路人……

且不論《大宅門》的故事與同仁堂有多少重合,斯琴高娃指著“百草廳”牌匾對兒子說的一句:“大聲念……記住這三個字……”那一瞬間,我落淚了……一個走了三百余年的老號,其中的榮辱興衰不是言語可以感慨的,而那種風雨無阻、百折不撓的精神無庸質疑地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以之為榮的華夏子孫!

從同仁堂走出,還是那一縷淡淡的百草香,最是那一縷淡淡的百草香……

 


網載 2012-08-14 19:37:54

[新一篇] 寧波人的帆船時代:沙船,小港李家

[舊一篇] 葛洪與靈峰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