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74師之敗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國軍74師先遣團團長乃我縣土著,由于他的緣故,本地很多青年都入伍到了74師。雖說“好男不當兵”,但能在74師當兵則例外,據我認識的74師幸存官兵回憶,當年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姓何的老人,該老人曾參加過對張靈甫將軍的安葬。

國軍的殘軍敗將,在新社會的地位很低,幾乎等同于“地富反壞右”,因此那年月我們都是用本地對老年人最輕蔑的稱呼“某某老角”來喊他。老人姓何,大人小孩都叫他“何家老角”,老人從不計較,至于他的名字,早被人們遺忘了。

老人在74師是一名機槍班副班長,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軍俘虜,釋放回家后當了一名農民,終生未娶,我認識他時仍然孤身一人過著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活。

有一天我問“何家老角”:在孟良崮是不是沒有彈藥了,老人家說有;我問是不是沒有吃的了,老人家說有;我問是不是火力不行了,老人家說不是;我問那為什么打敗了,老人家說“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孟良崮戰役中我軍隊與民兵犧牲了多少人,至今沒有公布。我讀到過一個民政部門的資料,該資料說,49年后認定的孟良崮戰役中犧牲或受傷的有名有姓的當地百姓,高達6萬多人。

“何家老角”說,打到后來,漫山遍野都是人,機槍打出去一片片地倒,又一片片地朝上爬,一遍又一遍之后,老人所在的機槍班忽然冒出這樣一種情緒:大家都不愿當機槍手了。

老人家解釋說,不是當機槍手有什么危險,而是大家都不愿親手打死這么多人。當時他的班里有個人曾說如果這是日本人多好,這句話老人家記住了一生。然而,他們的面前,都是中國人,與他們一樣的中國人。

這種情緒彌漫了整個74師官兵。有的地方不再開槍,任憑共軍前來俘虜,老人家所在的機槍班后來也不開槍了,大家都眼睜睜地望著共軍士兵一步步接近。老人家說,74師軍紀極嚴,督戰隊對不開槍的士兵可以就地槍斃,但督戰隊也沒有開槍。老人家說,后來共軍也不開槍,只是一個勁地朝上爬。整個戰場就這樣突然沉寂下來。

老人家說這就是粟裕厚葬張靈甫的原因。

當時我軍幾乎連打掃戰場都來不及,就下令撤出。在這樣寶貴的時間里,粟裕卻特別下令安葬張靈甫。老人家回憶說:用的是一口全木棺材(指制作棺材的木料很大),張靈甫手上的表都沒有取下來。安葬完畢后,在場的國軍官兵先是向張靈甫將軍的墳墓下跪叩頭,然而向在場的共軍官兵下跪叩頭。

倘若有一天能重新安葬張靈甫將軍的遺骨,那塊手表應該成為老人所述屬實的一個證據。

 

 

 

 

 

 


網載 2013-02-08 21:55:13

[新一篇] 學校要求看《建黨偉業》

[舊一篇] 杜君立:梅毒與政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