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宋風畫古城(五)杭州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那年,公元824年六月,年過半百的白居易卸任刺史,離開杭州。三年來,這個旖旎美麗的地方,特別是那一泓碧波的西子湖畔,留下了他多少勤政的足跡和妙手偶得的佳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是春日的美。“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這是遠眺西湖的妙曼。“慢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這是發自肺腑的眷戀。臨別之際,場面十分感人,他的《別州民》這樣寫道:“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說明白樂天老先生不但詩寫的好,而且官做的也不賴。* i/ Z( X# G2 I9 `$ t
        多少年后,白居易先生仍念念不忘杭州,他在《寄題郡樓》一詩里說:“官歷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尤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更是為后人留下了綿綿不盡的向往。
+ p5 Q7 f! A" L5 Q0 b5 t1 A% _7 I        斗轉星移,湖山悠悠,到了宋代,又有幾位名人和杭州西湖結下不解之緣。首當其沖的是大名鼎鼎的蘇軾。北宋末年,東坡曾前后兩次到杭州做官,總共五年多。前一次是二把手,后一次是一把手。東坡在杭州任內政績顯著,規模疏浚了淤塞的西湖,使西子湖水更加瀲滟明凈,并用西湖里挖出來的雜草和淤泥,堆筑起一道橫貫湖面的長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橋,這就是現在的“蘇堤”。“蘇堤春曉”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飲,湖上初晴后雨》將東坡眼里明艷的山光水色描摹的歷歷如畫,——“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用一波碧水為東坡蕩滌了一路的塵埃,他已和西湖融為一體不可分了,即使家鄉也比不了這里的美:“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
# ]1 Y; h6 z' M" b2 a        白居易和蘇東坡成就了西湖的文化底蘊,他們的歌詠化成杭州的符號。故后人寫道:“杭州若無白與蘇,風光一半減西湖。”2 K. S) i3 V1 i+ z
        至風雨飄搖的南宋,杭州作為首都更顯畸形的繁華。但詩人的眼里卻總有絲絲掩不住的傷感。且看林升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全篇充滿對亂世政治茍且偷安的諷刺。而另一位著名詩人楊萬里就灑脫平和的多,他眼里的西湖更多的是絕美的風景:“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z* D/ @+ n6 c1 P0 M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筆者曾有幸去過杭州,也曾徜徉在西子湖畔。但憑心而論,如今的杭州,如今的西湖 都太人多了,游人如織,宛若鬧市。那種清幽曠遠,古色古香的韻致是永遠感受不到了。1 @! P: @* M  ?5 Y
 


輕楓白云 2013-03-08 09:56:33

[新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四)蘇州

[舊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六)成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