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9)——中日甲午戰爭(上)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1月21日

爆發于光緒20年,公元1894年的甲午戰爭,又稱第一次中日戰爭,是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次戰爭的失敗對中國政府、中國社會都造成了極大的震動,但卻使日本成了亞洲的暴發戶,一躍成為亞洲強國。甲午戰爭之前,中國人已經被西方列強欺負了半個多世紀,長期閉關鎖國的大清朝早已不了解世界先進科技的發展,進而導致中國逐步落后,最后挨打,所以剛剛開始了解西方的中國人倒是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容忍“偷偷”追趕上中國的西方人欺負咱們一下,可是當日本也開始在中國頭頂上撒尿時,中國從上到下就都坐不住了。要知道,幾千年來,中國和日本的交流、對日本的了解可不少,日本一直都把中國視為老師,不斷從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就算那倭寇在明朝時曾騷擾中國沿海,但也都被天朝狠狠的教訓了;在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被西方人欺負時,日本也沒強到哪里去,它也承受著西方的剝削和不平等條約,一直到中國開始“洋務運動”后近10年,日本才開始“向西方學習”,改變自己……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日本,居然在向西方學了僅僅20多年后,就開始能欺負中國了,而且還真欺負贏了,也難怪中國人對此極其不能理解,難以接受。

從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后,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前,清政府迎來了難得的9年和平時期,國內大的叛亂基本平定,西方列強在中國也沒啥軍事行動,彼此都相安無事,而且在經過30年的洋務運動后,清朝在國家近代化建設上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收回了新疆、贏了中法戰爭還不能說明問題嗎?!于是乎,隨著1894年的臨近,慈禧老佛爺就開始琢磨著要給自己辦一個體面的60大壽了。

說起來,慈禧近幾十年的“大壽”都過的不太爽。1874年,她40大壽那年,剛好趕上親兒子同治去世不久,做娘的當然難過,哪里有心情過壽;1884年,她50大壽那年,中國和法國開戰,又把好心情給攪了;現在是1894年,60大壽了,總該給好好過過了吧——可惜,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倒霉,因為這一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被一向是自己學生、曾為自己不屑一顧的日本打得一敗涂地,老佛爺、大清朝乃至泱泱五千年中華的面子都丟盡了。

為了給慈禧準備60大壽,大清朝上上下下的官員都活動起來了,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置辦壽禮;北京城就更是熱鬧了,從皇城到慈禧長居的頤和園沿途都要布置起來,弄的體體面面的,頤和園也得重新裝修。慈禧過壽和重修頤和園需要大量經費,野史記載說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慈禧最終下令挪用了原本為北洋海軍添置炮艦所撥的國防經費,從而導致了后來北洋海軍的戰敗。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提到過,由于經費緊張,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中,清政府優先建設了由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所創建的北洋海軍,也稱北洋水師。中法戰爭前夕,三支海軍都已初步建成;到1888年,北洋海軍已經成為在當時世界排名第六,亞洲排名第一的近代化艦隊,但從此以后,其經費就被大肆挪用,包括用于給慈禧祝壽重修頤和園,以致火炮、戰艦均未得到應有的升級換代,使北洋水師戰斗力逐步落后于日本。

我們再反觀日本。從公元1185年到1867年,日本經歷了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所謂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其本質是武士貴族專權、軍人統治、“挾天子以令諸侯”;幕府首腦稱幕府將軍,他們大多在形式上是經過天皇授權的。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三個幕府時期:1185年,關東源氏和關西平氏兩大武士集團相爭,前者勝,控制中央政權;1192年,源賴朝獲封征夷大將軍稱號,于鐮倉置幕府,武士貴族專權自此開始,天皇形同虛設。1333年,鐮倉幕府滅亡,政權復歸皇室。1335年,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鐮倉,1336年兩度攻入京都,廢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設幕府于京都。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將軍稱號;1378年,第三代將軍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1573年,室町幕府亡。1600年,德川家康于關原之役擊敗反對派大名聯軍,權勢日重;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將軍,于江戶建幕府,開始了江戶幕府時期,亦稱德川幕府。

到19世紀中期,日本德川幕府仍然實行著“鎖國政策”,但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852年,美國海軍艦隊闖入江戶灣(就是今天的東京灣,江戶就是今東京),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通商,史稱“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即《日美親善條約》,此后日本和中國一樣,簽署了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腐朽的德川幕府成為日本社會聲討的對象。當時,日本中下級武士中要求改革的一派號召尊王攘夷,而革命派主要勢力則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強藩,這些藩國在歷史上與幕府矛盾較深,接受海外文明較早,引進近代科學技術和拔擢中下級武士都比較積極。于是,下級武士中的改革派聯合了與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強藩和皇室公卿等,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展開了要求改革幕政、抵御外侮的斗爭,并最終發展為武裝倒幕運動。

1863年6月,德川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隨之發生了美法軍艦進攻下關,英國艦隊進攻薩摩藩的事件。1865年,長州藩尊王攘夷派領袖高杉晉作提出“開港討幕”的戰略,不再提“攘夷”,轉向武裝倒幕,并與薩摩藩結成秘密軍事同盟。與此同時,英國也權衡利害,改變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則投靠法國,并于1866 年發動第二次征討長州藩的戰爭。此時,風起云涌的人民起義沉重打擊著幕府,長州藩聯合倒幕勢力也英勇抗擊,幕府被迫撤軍。

1867 年,日本孝明天皇死去,太子睦仁親王即位,也就是明治天皇 。這一年,倒幕勢力積極結盟舉兵;11月8日,明治天皇下達討幕密敕;9日,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奏請“奉還大政”,同時在大阪集結軍隊,企圖反叛。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幕府,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8日及10日,德川慶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復古大號令》為非法;1月27日,以薩、長兩藩為主力的天皇軍5000人,在京都附近與幕府軍1.5萬人激戰(即鳥羽、伏見之戰),德川慶喜敗走江戶,戊辰戰爭由此開始。天皇軍大舉東征,迫使德川慶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戶城,至11月初平定東北地區叛亂諸藩。1869年春,天皇軍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殘余勢力盤踞的最后據點五畯廓,戊辰戰爭結束。

1868年9月,明治天皇下詔將江戶改為東京,1869年5月9日遷都東京,并隨即開始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明治維新”。明治天皇的改革涉及日本行政、戶籍、文化、教育、工業、軍事、交通、司法、宗教等諸多方面,改革極大的促進了日本綜合國力的發展,使日本很快實現了現代化和西方化,并通過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和1890年開設國會,最終確立了日本專制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但是,日本的強大也最終使它變成了蠶食中國的列強之一。

民國百年

三鑒齋 2010-07-20 14:58:16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8)——光緒前期的時局(下)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20)——中日甲午戰爭(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