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盛世下的霓裳羽衣舞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唐玄宗時,出了一名以舞劍器而著名的女子,名喚公孫大娘,開元五年,她在郾城的一個廣場上舞劍器渾脫,觀眾如山擠的水泄不通。當時的杜甫才六歲,他擠進人群,看到了公孫大娘的絕技,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五十年后,他又再次見到了舞劍器,不過不是公孫大娘,而是她的弟子李十二娘。她的舞跟公孫大娘有著一樣的風格,肆意豪放,卻已經人近中年。聯想到杜甫當時年方六歲,現在已經五十多了,想必公孫大娘更為老邁,杜甫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氣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況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動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從前,有位美麗的公孫大娘,每逢她一舞劍器,就會轟動四方,觀眾密集如山,一個個看的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只覺得天地都隨著她得劍在飛舞。光輝閃耀就像后羿射落的九個太陽,矯夭變化就像天神騎著神龍飛舞在天際。起舞時動作迅疾如雷鳴電閃,收勢如江清海碧,平靜無波,水光瀲瀲。當年身姿綽約的公孫大娘已經老了,她珠袖翻飛的舞姿也看不見了,現在只有她的弟子傳下了她的技藝。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舞劍器,衣袖飛揚依稀有公孫大娘的風姿,我與她聊起了舊事,知道了當年玄宗皇帝的八千侍女中,公孫大娘的舞劍器一直都是排第一名的。五十年的時光過的真快,安史之亂使王室衰敗,長城內的皇家樂工在戰亂中流落四方,歌姬舞女們都老了,金粟山上玄宗墓上種的小樹現在已經很粗壯了,瞿塘峽白帝城也已經草木蕭條的摸樣。宴會上急促的樂曲聲已經停歇,觀舞的歡樂情緒也漸漸消散,月亮也漸漸東升。我真不知道該往何處去,走得腳底起了繭在這山中轉又有什么用呢。

劍器舞在唐朝屬于健舞的一種,這種舞娛樂性強,豪放有力,揮灑自如,看起來相當灑脫,在當時流傳甚廣,而健舞不單單只劍器舞一種,還有胡旋、柘枝、胡騰等等。

唐玄宗天寶、開元年間,西域各國多次向唐朝進貢跳胡旋舞的舞女,很多西域的舞蹈就是從那時傳入中原。

胡旋舞是一種與劍器舞風格類似的舞,因為跳起來左旋右轉,迅疾如風,在西域中流行較早,所以稱為胡旋舞。

胡旋舞在天寶年間大為盛行,人人都在學習跳胡旋舞,有白居易《胡旋女》為證“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圓轉。”是說,天寶末年要發生大變亂了,臣子宮女們卻還在學胡旋舞,可見胡旋舞在宮內的盛行。

玄宗的寵妃楊玉環就很擅長跳胡旋舞,常常在宮中拉著宮女們一起跳,而當時被唐玄宗榮寵的安祿山,也很擅長跳胡旋舞,據傳他肥胖無比,肚子大的垂過了膝蓋,體重達到三百多斤,但是他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來,輕松自如,迅疾如風。

與胡旋舞類似的另一種舞蹈叫胡騰舞,這種舞和胡璇最大的不同,便是由男子獨舞。舞時,頭上戴尖尖的帽子,帽子上綴了閃亮的珠子,身穿窄袖的胡服,用繡著花紋的長帶子束衣,一端自然下垂,舞蹈的時候隨風飄舞。

曾經有世人劉言史在觀看了胡騰舞的表演后,寫下了一首描寫胡騰舞者的詩:“織成蕃帽虛頂尖,細氎胡衫雙袖小。”

在唐代,不管是跳哪種舞蹈的,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屬于地位低下的階層,以舞蹈為生的人,在唐代被稱為“歌舞伎”,他們不是來自西域,就是出生平民,迫于生計無奈,只能選擇做舞者。

詩人李翱在駐守潭州時,在府中舉辦過宴會,席上有一名跳柘枝舞的舞女引起了另一位官員殷堯藩的注意,這名舞者面容憔悴困苦不堪,身形消瘦,神情憂傷。殷堯藩當即認出了這位舞者,原來竟是蘇州太守韋應物的女兒。

殷堯藩寫了一首詩送給這個姑娘:

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原來姑蘇城的太守之女,現在竟流落到長沙為別人跳柘枝舞,在座錦衣玉食的各位都不知道她是誰,可憐她秀麗的容顏上兩行清淚。

這首詩被李翱發現了,他詢問過后才知道,這跳柘枝舞的姑娘居然就是大詩人韋應物的女兒,因為父兄早亡,她一個人孤苦無依,實在不知該如何生活下去,才會以跳柘枝舞為生的。

李翱知道后很難受,叫著姑娘換下舞衣,穿上普通群服去見自己的夫人,夫人知道姑娘的身世后也非常可憐她,又見她長的容姿不俗,楚楚大方,便由李翱出面,將她嫁給了李翱的一個年輕門人。

其實,不管是柘枝舞還是胡旋舞,或者是劍器舞,都比不上一種舞蹈出名,那便是“霓裳羽衣舞”。

八月十五中秋節,玄宗皇帝和侍從們在宮中的蓬萊池邊賞月,萬里無云的天空中,明月高懸清輝遍灑。皇帝在半夜時做了一個夢,睡夢中去了月宮,三宮六院的嬪妃們真担心他一去不回。月宮中的仙樂聲在半空回蕩,只聽到玉石叮當作響,塤和篪也和諧的吹奏,皇帝聽著美妙的仙樂還沒結束就已經回到了人間,等醒來卻已經忘記了大半。

玄宗醒來時,正好西涼府進獻《婆羅門曲》,玄宗聽后覺得曲子的聲調和自己在月宮中聽到的有很多類似,于是根據他的回憶,結合上《婆羅門曲》,編成了新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編成了,自然是皇帝和楊貴妃第一個欣賞,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楊貴妃還招來梨園弟子,親自教習他們演奏樂曲,排練舞蹈。

大詩人白居易曾欣賞過全部的霓裳羽衣舞,特意寫了一首《霓裳羽衣歌》來做紀念,“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若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訣別飛瓊。”

白居易的筆下,舞女們體態輕盈,風姿綽約,穿著特質的舞衣,帶著裝飾了步搖的花冠,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她們姿態優美,迎著風的衣袖傳遞出無限情意。就像上元夫人招來了萼綠華,又像是王母娘娘揮動這衣袖告別許飛瓊。

霓裳羽衣舞,雖然優美卻絕世,安史之亂中,霓裳羽衣曲在兵荒馬亂中失傳了,曾經轟動一時的舞蹈,那么精絕的曲調,卻在戰火中消散干凈,不由讓人唏噓不已。

 

昔有佳人公孫氏, 一舞劍器動四方。 名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天地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 羿射九日和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雷霆震怒和江海凝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 晚有弟子傳芬芳。 絳唇珠袖

臨潁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揚揚。 妙舞神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 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 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 女樂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 樂極哀來月東出。 玳弦急曲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繭荒山轉愁疾。

云裳技能來歷
霓裳羽衣舞歌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
  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
  移領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只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
  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答云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
  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于歌詠形于詩。
  君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
  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
  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 
 
作者: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
回雪飄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
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爭能爾不如。天寶季年時欲變,
臣妾人人學圜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祿山胡旋迷君眼,
兵過黃河疑未反。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
從茲地軸天維轉,五十年來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
數唱此歌悟明主。
 
 

珠玉在側 2013-08-31 18:43:10

[新一篇]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舊一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傾國傾城楊玉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