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亡國怨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過亡來又是誰。

——唐·羅隱《西施》

這是羅隱的又一首著名的詩,詩的內容直白易懂,吳國興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何必將責任都推到西施身上。西施若是傾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么沒有西施在身旁的越王,又是因為什么而亡國了呢?

世人多將君主亡國的原因歸咎到女子身上,說女子禍國,迷惑國主,為封建統治者開脫罪責。

羅隱卻提出另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吳國亡國是因為西施,那沒有西施的越國呢?又是因為什么原因亡國了?他并不認為女子是君主亡國的主要原因,反對將罪責嫁禍到女子身上,羅隱的反傳統觀念在現在看來很明智,但在當時社會來看,確實非常的大逆不道。

西施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家喻戶曉,西施原名施夷光,本是紹興諸暨的一名樵夫的女兒,每天靠浣紗度日,關于西施的故事,最著名的便是“西子捧心”、“東施效顰”。

這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故事,施夷光住在施家村的西面,所以大家都喚她西施,她美麗絕倫,無論走到哪兒都是人們的焦點,舉手投足間讓人神魂顛倒。

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會微皺雙眉,輕輕撫著心口,柔弱之姿讓人心生憐愛,有種柔弱的美。

東村有名女子,大家都叫她東施,她見大家都被西施的美貌迷倒,心中嫉妒不已,整天跟在西施身后模仿她,學她的發型,學她穿的衣服,可是卻怎么也學不像,反而令人看了倒胃口。

有一天她看到西施心口痛發病時,扶著心口,微微蹙眉的樣子惹得那么多人的戀愛,也決定回去學一下。她學著西施按住心口,皺起雙眉,結果卻將路上的人全部嚇到,村里的富人看見她這副模樣,都緊閉著大門不愿意出來;窮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避開,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東施只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沒有弄明白西施皺眉的樣子為什么會讓人們青睞。

就像后世的封建統治者只看到西施使吳國滅亡,卻從來沒考慮過,導致吳國滅國的真正原因,從而吸取教訓。

西施天生麗質,很快被越國的范蠡選中,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寵妃,使夫差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最終導致滅國。西施是越王勾踐對吳王使用的一出美人計,更是勾踐用來對付夫差的一個工具。

吳王夫差沉迷于西施女色,不可自拔,為她建宮筑池,與她泛舟游獵,吟詩撫琴,這些都是他自己的個人行為,在那一刻,他忘記了自己身為一個君王的責任,完全沉迷于對西施的情感漩渦中,就像一個初嘗愛情滋味的毛頭小子。

伍子胥規勸夫差遠離西施,夫差沒有采納,反而賜劍令伍子胥自殺,重用奸相伯嚭等等,這些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西施的原因,如果沒有夫差自己的判斷和決策,吳國還不至于會滅亡。

西施的傾國容貌讓人迷醉,她的舞姿也讓夫差為之傾倒,相傳西施擅長舞蹈,吳王夫差為了使自己觀賞西施舞蹈達到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便命人特地筑起了一條有屋檐的長廊,長廊架空,底下鋪上大缸,缸上鋪上好的木板,因為西施喜歡穿木屐,所以每次她一跳舞,長廊的地板都會發出“咯咯”的聲響,就像為她打拍子一樣,所以這道長廊也被稱為“響履廊”。

也有說夫差之所以建這座“響履廊”并不單單是為了看西施舞蹈,還有個原因是怕有人來暗算他。

西施的美貌絕世無雙,覬覦她美色的人不在少數,吳王夫差在皇宮的城墻內建起一條綿延的長廊,做著中空的樣子,只要有一點重量踩上去,地板就會發出聲響,附近的護衛便會聞聲而來,若是有宵小刺客想要偷偷溜進皇宮,只要一踏上這條“響履廊”形跡馬上就會敗露。

“響履廊”救不了西施的命,更挽救不了吳國的命運,夫差沉醉在國力強盛的贊美中,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

夫差急忙回國,向勾踐求和,但是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西施的結局史料中記載的很模糊,有的說她被吳國人殺了投入大海中,有的說她和范蠡隱居五里湖,這大概是世人對西施這名善良的女子最美好的精神寄托吧。

后世對西施的贊譽頗盛,說她是巾幗英雄,為越國奉獻自己,她背負了復仇救國的使命,來到吳國成為寵妃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是她必須担起的責任,所以她的禍國,只單對吳國來說。

雖然西施確實是越國派去做內應的間諜,吳國滅國跟西施是撇不開關系的,但是西施并不是吳國滅亡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吳王夫差自己,他盲目的重用貪財好色的伯嚭,將賢臣伍子胥賜死,對于自身的軍事能力也過分高估,剛愎自用,驕奢淫逸,這些都是導致吳國走向死亡的真正原因,西施只是一個誘因而已。

羅隱的一貫主張便是反對將滅國罪名嫁禍到女子頭上,不但西施如此,楊貴妃也不該成為滅國禍水。

安史之亂,唐玄宗帶楊貴妃向西出逃,但是皇帝的護衛隊認為,安史之亂完全是由楊貴妃造成的,所以要求唐玄宗殺掉禍國殃民的楊貴妃,玄宗只能眼看著自己最愛的楊貴妃被縊死在馬嵬坡,暗自垂淚卻無法阻止。

楊貴妃雖然死了,安史之亂也沒有平息下來,大唐盛世也走向下坡,這并不是楊貴妃一人之力就能造成的,紅顏禍國,若君主賢明,安史之亂后完全能讓大唐再次中興,但唐朝還是向滅亡之路前行,至唐僖宗廣明年間,黃巢起義爆發,僖宗皇帝西逃,在四川躲了四年時間,成為繼玄宗后,又一個逃難四川的唐朝皇帝,羅隱還寫了首詩講述了這件事:

《帝幸蜀》

唐·羅隱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這首詩意思很明白,馬嵬坡依然山青草翠,而皇帝的御攆卻又西逃歸來了,玄宗皇帝泉下有知應該會說,這次可怨不得楊貴妃了,完全是皇帝自己惹下的禍事。

僖宗皇帝的身邊沒有類似楊貴妃的“禍水”,但他還是懼怕的逃向了玄宗逃亡的地方,所以這些滅國前兆與薄命紅顏沒有任何因果關系,怪不得就連玄宗皇帝都要跳出來,為自己也為楊貴妃喊冤了。

羅隱的兩首詩都警戒世人,一個帝國的覆滅,是不可能僅靠女子的美色便顛覆政權的,所以不要將罪責都推到女子頭上,那只是封建統治者不敢承担亡國的罵名而推脫罪責而已。


珠玉在側 2013-08-31 18:52:42

[新一篇]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最是難懂女兒心

[舊一篇]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生不逢時的羅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