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 體驗 探究 反思    ——談新課程實施中的中學歷史教學改革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在培訓過程中,不少歷史教師談到了自己的困惑:新的課程理念鋪天蓋地,但具體到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落實,卻心中無數;新的教學模式五花八門,但歷史教學改革主要應當抓什么,也無所適從。
    新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所以,學科教學改革也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歷史教育怎樣才能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得,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呢?其方法、途徑和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優秀的歷史課,成功的歷史教學改革案例確實有共性,這些共性正是我們應該著力提倡的。下面談談自己的見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激發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歷史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認識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要求。興趣在學習中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激素”。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由于覺得事物或活動本身“有意思”而自然引起的,這種興趣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如觀察一幅有意思的畫、觀看一段生動的錄像、聽到風趣幽默的談話,都能使人產生興趣,自然引起想參與其中的愿望。間接興趣是由于認識到活動結果的意義而產生的,這種興趣帶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如認識到某門學科的重要性,在學習中逐漸產生相對穩定的興趣。
    據調查,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的程度一直不高。談到原因,多數觀點認為是因為學校不重視歷史課、初中歷史不是中考科目、高中生選學文科的少,等等。其實這些因素一般只會干擾學生對歷史學習意義的認識,影響學生的間接興趣。對中學生而言,即便你天天講歷史學習的意義,也很難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同理,考試也逼不出興趣。比如,歷史會考和歷史高考,意義很現實,但學生因此而對歷史課感興趣的仍然不多。調查表明,學生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中,認為“學了有用”的只占13.8%。(注: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對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育體系的初步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筆者也曾對高中生做過一次調查,在歷史教學內容中,對文化史感興趣的最多,其次是戰爭史。(注:張桂芳.高中世界史學前調查及其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1994.(10).37)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文化史是明確規定在考試內容之外的,對戰爭史的考查也很少。學生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原因很簡單:“這些內容有意思。”這說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產生很少是基于實用目的的。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反復強調歷史學習的意義,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沒有直接作用。
    “有意思”“老師講得好”所引發的興趣,是直接興趣。要想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最有效的辦法是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當然這不是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就教什么,而是因勢利導,想辦法將有意義的歷史學習以“有意思”的方式進行,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筆者認為,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注意。
    1.增強語言和教態的親和力。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教態則是一種形體語言,有親和力的教態,能讓學生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筆者曾聽過北京市特級教師陳毓秀老師的一節關于“敦煌壁畫”的文化史課。
    師:同學們知道西洋繪畫中常出現的“小天使”形象嗎?
    生:小天使有兩只翅膀,像鳥兒一樣。
    師:對!長著翅膀的小天使是會飛的。同學們再看看,這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拿出一幅掛歷畫),我覺得這個形象真是優美極了。我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也是在天空中的,但是并沒有翅膀,那為什么我們覺得“飛天”會飛,不會掉下來呢?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琢磨琢磨。
    生:“飛天”的衣服在飄,看上去很輕的樣子。
    師:你觀察得很細致。大家認真看看,(舉著圖片走近學生)這“飛天”的衣服,似乎讓人感覺到它質地的輕盈。再看這衣服的線條是那么流暢,似乎在隨風飄舞,人也隨衣飛起來了。我覺得呀,這“飛天”的衣服真是畫得傳神,比那小天使的翅膀更能讓人感覺到是在空中飛舞,而且是那么含蓄。這就是東方藝術的獨特魅力呀!
    陳老師講課時的語言、神態,傳達了對美的鑒賞和向往,感染了學生和當堂聽課的每一個人。
    2.變換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歷史是一門豐富生動且富于人文色彩的學科,但限于篇幅,中學歷史教科書對許多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都趨于簡略、單調。這也是當前歷史教學面臨的難題之一。基于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將學習材料以學生樂于學習的方式呈現出來,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比如歷史課本,可以在文字風格、排版方式、問題導學等方面加以改進。比如,利用信息技術變換歷史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歷史人物的事跡可以拓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數字材料可以轉換成圖形,使學生有興趣觀察;音像資料的播放可以讓學生隨機進入歷史情境,親眼“目睹”當時的歷史場景;歷史事件發展過程可以動態展示,使學生的情緒也跟著活躍起來。
    3.將有意義的問題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面對一個有意義而沒興趣的問題,學生的思考常常是被動甚至是被迫的,沒有什么興趣可言。問題的提出能否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所以在設計問題時,教師不但要考慮問什么,同時更要考慮怎么問。通過如下對比,就可以看出同樣的問題以a、b兩種不同的問法提出會產生不同的應答效果。
問題                                         學生反應a.你能用文物圖上的信                    老師說的是哪個圖啊?息,說明河姆渡人已會飼                 (被動證明,沒意思。)養豬和種稻嗎?b.大家推測一下,為什么                  有意思,猜猜看!(思維靈河姆渡人會在陶器上刻                    活發散。)上豬和水稻?a.造紙術的發明,給人類                  從哪方面開始說呢?太多社會帶來了什么影響?                    了。(問題太大了。)b.想一想,假如沒有紙,                  真沒想過——紙的發明人類生活會是什么樣?我                  對人類進步有這么多的可說的是沒有電話、電腦                  作用。(問題有意思,思維這些東西的時候。                        結果有震撼力。)a.我們應該怎么評價拿                    怎么評價才對呢?(思考破侖?                                  重點放在“應該”上。)b.了解了拿破侖這么多                    怎么想就怎么說。(各種事情,大家有什么想法和                  觀點碰撞,通過辯論明確看法呢?大膽說說看!                    是非。)

            

網載 2013-09-10 20:50:1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