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實踐和探索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633. 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634(2006)07-0062-(04)
  在歷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興趣能否激發、教學質量能否提高,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程度緊緊地掛上了鉤。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作為傳統課程資源的教材只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而不是必須恪守的“圣經”。但無可否認教材依然是最核心的課程資源之一,教材是課程的主要載體,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它體現的是整個教育的理念。因此使用舊教材的歷史教師更需要在二期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深入教材、鉆研教材,又能夠跳出教材,把具體的教學活動放到更大的背景中來研究,大膽地進行教材的重新開發與利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發出新的光芒,真正成為有效的合理的課程資源。
  一、補充典型史實材料,幫助學生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高一歷史上冊第十四章第二節《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其中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只用了極短的篇幅,極概括地作了簡單的介紹。我們認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上承洋務運動,下起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環境里成長起來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及民族資產階級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正是這個階級,它的特點、它的局限性又影響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命運。所以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特點應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如何理解這個階級的特點及特點形成的原因又是一個難點。但教材并未對這個問題作分析,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難以把問題講清、講透。所以,我們選擇了一些豐富生動的史料對教材進行了補充和拓展,并在洋務運動講完后單列一個章節用一節課的時間,專門講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以下為補充材料)
  材料一: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紗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與洋商者。
  ——《東華續錄》光緒朝①
  材料二:……公和永……怡行與公平洋行接踵而興,各建一廠,每廠亦僅有絲車一百零四部,各項機械均購自意、法等國。是年,三廠建筑告竣;越年,同時開工。斯時運繅絲機械尚無相當人才,三廠乃延意(意大利)人麥登斯為工程師,指導廠務。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②
  G32Q702.jpg
  問題:
  依據以上兩則材料,試分析民族資本家和外國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
  材料三:19世紀90年代初,天津武舉李福明在北京開辦一家機器面粉廠,使用外國進口蒸汽機磨,每天能磨細面粉200石。因為它的加工費比用牛磨面低廉,而且磨出的面粉精細純白,所以很受群眾歡迎。京城官府見機器面粉石生意興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飭令它降低價格,明天飭令它“捐修水路以代海運”。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壓迫,到官府去講理。結果,官府給他扣上“私設磨坊”、“哄鬧官署”、“不安本分”等罪名,革去他的武舉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機器面粉廠被迫關閉。③
  G32Q703.jpg
  問題:
  (1)如果李福明的面粉廠想要繼續維持下去,他該怎么辦?
  (2)從“材料三”中你可以看出民族資本家與封建勢力之間是什么關系?
  (3)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分析民族資本家與本國封建勢力、外國資本主義的關系。
  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里誕生的民族資產階級既有斗爭性又有妥協性的階級特點就躍然紙上了。同時史論結合的基本史學方法得到了滲透,培養了學生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二、調整教材中原有知識點的順序,理順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和學生一起順理成章地分析歷史
  高一歷史下冊第二十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國》下列三節,分別是《袁世凱的獨裁統治》、《皖系軍閥的反動統治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民族工業的發展》。這段歷史時間跨度從1912~1921年,并不算長,但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難很混亂,主要是因為這一章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既有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還有帝國主義的侵略,再加上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革命黨人的斗爭、無產階級的壯大等眾多的頭緒交織在一起。如果知識點的因果關系、內在邏輯關系沒理順的話,學生感覺雜亂是難以避免的。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這一章節的線索進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以下知識結構:
  第一節,革命黨人反對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斗爭
  (1)反對袁世凱的獨裁:G32Q704.jpg
  (2)北洋軍閥的分裂及斗爭:(略)
  (3)反對段祺瑞的獨裁(護法運動)(背景、經過、結果)
  理清這樣的線索,有以下三點好處:第一,把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這些散落在不同章節的知識點有機地組織起來了,而且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也一目了然,都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黨為維護辛亥革命的成果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的斗爭,但斗爭的對象不相同。第二,學生很容易看出段祺瑞完全繼承了袁世凱的衣缽,在專制統治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閥的黑暗統治也就不言而明了。第三,革命黨人與北洋軍閥的斗爭實質是民主共和與專制獨裁之爭,突出體現了這一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學生容易把握。
  第二節,黑暗中孕育著光明的因素
  (1)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
  (2)思想方面:新文化運動
  (3)階級方面: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我們突破了原有的知識框架,把原來的三節變成兩節,并把原來第二節中的五四運動和原來的第三節合并調整形成了新的第二節。我們認為,正是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這個階級才在思想文化上喊出了科學民主,才有力量掀起新文化運動,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原因。而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是一次振聾發饋的思想解放運動,尤其是推動了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到愛國運動中,為五四運動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中的干將陳獨秀、李大釗則領導了五四運動。經過這樣一調整,第一,歷史的因果關系、邏輯關系被很好地理順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就凸顯出來了。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自然就能接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致就濃厚了。第二,我們把以上這些因素用“光明”一詞概括,也就暗示了它們對以后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為以后的學習作了鋪墊和準備。第三,教師在這樣的講授分析中,潛移默化地教會了學生分析的能力和學習歷史的方法;同時教師對教材的調整和重新梳理也鼓舞了學生不拘泥于教材、大膽創新的意識。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這樣在教學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貫徹和落實。
  三、努力改進學習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歷史、感悟歷史
  在幾年的高三歷史教學實踐和摸索中,在每一章節結束之后我們都設計了相應的反饋練習。針對高三學生的特點,在課程的學習訓練中努力突出史料、史法在歷史認識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思考解決問題,形成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思維準則。
  例如:“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孕育光明的因素”一節課后,我們引用了胡繩在《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一書中的話:“近代中國在20世紀初處在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中國民主革命實現了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這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設計以下問題:(1)諸多因素是指什么?(2)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又是什么?它是如何具備的?(3)這種轉折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通過引入這段材料并設計問題,學生在分析材料、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深化了對這一階段的歷史特征的把握及理解。
  再例如:針對《甲午戰爭》一章中三國干涉還遼這一知識點,我們引用了香港版中國近代史教材中的一幅漫畫,并設計了以下問題。
  G32Q705.jpg
  看圖說史:
  (1)左圖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手持剪刀者是哪些國家?他們為什么要手持剪刀干涉漁夫?
  (3)結合所學知識,就近代史上各國關系談談你的感想。
  這幅漫畫創設了一種新情景,直觀生動地將當時俄法德三國與日本爭奪中國的矛盾斗爭體現出來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問題(1)(2)的設計立足基礎知識點,幫助學生認清三國干涉還遼的本質。而問題(3)的設計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高的水平,從三國干涉還遼而拓展到近代的國際關系,讓學生的歷史視角更加開闊,歷史思維更具廣度和深度。
  學習訓練的設計形式多樣,靈活多變。如何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訓練,用足、用活學習空間,達到課標中共性與個性的發展目標,并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綜合發展效果,應是中學歷史課程學習訓練及其設計必須考慮的基本問題。③當然這也是我們以后的教學實踐努力的方向。
  四、歷史教材的開發與利用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教材的開發與利用。因為教師是整個課程資源優化整合的設計者、執行者,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范圍和程度。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自身以外的課程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也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
  二是教材的開發與利用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任何一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都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補充材料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對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情感、價值觀的發展有益的內容。
  三是教材的開發與利用要從實際出發。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實際情況、學校實際情況和教材實際情況對教材重新整合,學習訓練也要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出發,充分體現人文思想、創新精神。
  新課程改革方案將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的舊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名普通的歷史教育工作者,既要用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立足課堂又要超越課堂,既要當好歷史教師又要超越歷史教師,實實在在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注釋:
  ①中國近代現代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②希揚. 互動課堂.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③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試行稿). 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62~65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劉炳霞20062006
二期課改/歷史課程資源/歷史教材/開發與利用
  the second course reforming/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s/historical teaching material/develop and utiliz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s
  LIU Bingxia
  ( Subsidiary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00,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cond course reform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s are paid attention to more and more by people.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material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central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 all the time. Under the guide of new idea of second course reforming, this text supplements the typical historical data, combs the clue again, designs studying train. It fully develops and utilizes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material and makes it more rational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course resource.
在二期課改的背景下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歷史教材一直作為最核心的傳統歷史課程資源。作者在二期課改新理念指導下通過補充典型史料、重新梳理線索、設計學習訓練,充分開發與利用歷史教材,更合理更有效地發揮它作為課程資源的作用。
作者: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62~65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劉炳霞20062006
二期課改/歷史課程資源/歷史教材/開發與利用
  the second course reforming/historical course resources/historical teaching material/develop and utilize

網載 2013-09-10 20:50:29

[新一篇] 歷史課程生成性教學中應避免的幾個誤區  ——由教學案例“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引發的思考

[舊一篇] 歷史課程資源開發點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