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江南柳——記第二屆“西湖筆會”暨“新世紀中國語文教育論壇”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江南四月,春意盎然。20年前的四月,《語文戰線》編輯部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召開了“西湖筆會”,徜徉于山水,促膝于茶室,探討了語文教學中培養智能的問題,在當時的語文界傳為美談。20年后,在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里,由浙江大學教授張春林動議,會同本刊編輯部再邀全國語文教育專家、學者,舉行第二屆“西湖筆會”,老朋新友,再聚西湖。2001年4月9日,由本刊編輯部主辦,紹興市教委教研室承辦,浙江教育學學院(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協辦的第二屆“西湖筆會”如期舉行。
  參加會議的有全國中語會名譽理事長劉國正,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揚州大學教授顧黃初,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巢宗祺,廣西教育學院教授王世堪,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陳鐘梁,上海教育出版社編審范守綱,紹興文理學院教授王松泉,成都石室中學特級教師李鎮西,上海建平中學特級教師程紅兵,北京五中特級教師梁捷,浙江大學教授、“西湖筆會”總策劃張春林等。上海教育出版社總編輯包南麟、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王晨、著名特級教師林煒彤、老編輯呂正之、浙江教育學院教授蔣承yǔ@①、浙江省中語會秘書長管瑤,以及《浙江教育信息報》《教學月刊》等兄弟刊物的代表也到會表示祝賀。
  語文教學已經進入新的世紀,在這個歷史的新起點上,應該怎樣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怎樣正確認識我們民族的傳統?繼承什么,揚棄什么?什么是語文教學中的創新,如何創新?我們怎么回應時代的挑戰?這些問題關系到日常教學的開展,關系到語文教學向何處去,關系到千千萬萬的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
  出席會議的代表來自不同的領域,有老一輩的語文教育的專家、學者,有專門從事語文教學研究的大學教授、導師,還有年輕一代的仍在教壇勤奮耕耘著的一線教師,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他們在平時忙碌的工作中難得這樣齊聚一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都愿意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貢獻一份力量,添上一把火。正是出于這種真誠的愿望,他們才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展開熱烈的對話。會議延續了第一屆“西湖筆會”“雅集”的形式,新茗添趣,暢游融情。熱烈的討論場面不僅在百合花飯店的會議室,在“門耳茶室”幽靜的大廳里,在胡雪巖故居的高墻大宅內,在中國茶藝博物館滿坡茶園的樹陰下,在煙雨迷蒙的西湖游艇中,“湖光山色收眼底”,他們或滿滿落座,或三兩成群,在寬松自由舒適祥和的氣氛中敞開心扉,交換著各自的意見。
  繼承和創新是21世紀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劉國正先生認為首先必須尊重傳統,吸取傳統中的精華。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是要多讀多寫,“行萬里路”就是要與生活相結合。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多讀多寫,與生活相結合,是我們的可貴的家珍,需要繼承和發揚。不能輕易否定語文訓練,從教學的角度看,語文實踐就是訓練。中學階段的學生必須“為文有法”,才能進而“有法不泥”。沒有足夠的語文修養就談不上感悟。顧黃初教授對語文教學現狀表示了幾許困惑,提出語文教學不要訓練而只強調語感是不夠的,“創造教育”有一個繼承的問題。王世堪教授回顧語文教學的歷史,認為應該用歷史的眼光看待“語文課不要上成文學課,語文課不要上成政治課”等提法。關于語感與訓練的問題,巢宗祺教授通過對中西語言文字的比較,從漢字獨特的字型、結構、文化內涵等角度論述了現有的語法規則在漢語言運用上的不適用性,認為“漢字的特點是平面型的方塊字,培養的是人的直覺思維”,學習漢語“必須進行形象思維,必須要有好的語感”,語感不是與訓練相對立的,而是與理性分析對立的,因此憑借西方的語法規則來學習漢語,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效的,漢語學習必須立足傳統,強化感悟和誦讀。張春林教授提出對外界批評語文教學的現象要進行分析,撇開“政治化、情緒化、空殼化”的偏向,尋找其合理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使討論有益于語文教學。
  于漪老師認為語文教學的傳統首先是培養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通過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一個沒有民族精神的人一打就垮,還談什么創造呢?其次是要通過讀寫的實踐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人”,要花力氣把學生教好,學生的青春只有一次,是無價之寶。她對語文教育的現狀表示担憂,一是整天忙于訓練的應試教育貽害無窮,使學生遠離語文,厭惡語文,這是一種“悲哀”。教育必須有前瞻性,“立竿見影”式的教學“終不成大器”;二是語文教學內存在大量的這法那法,無所適從,實質上是形式主義,“教育中的虛假現象是最大的腐敗”,而最終的受害者是廣大的青少年學生。
  信息網絡化時代對語文教學的挑戰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陳鐘梁老師呼吁教師轉變理念,要重視培養學生具有適應時代的能力,特別是交際和對話的能力。因此要格外重視教學案例的研究。李鎮西老師認為網絡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師生之間關系,為此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對待。新世紀的教師素質“首先表現在要有民主的態度,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不要搞知識霸權和知識壟斷,以為學生的心靈是可以任意塑造的”,其次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不要企圖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某一種類型的天才,這是教育的人道主義”,語文教師要有激情,敢于獨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要能讀書會寫作。王松泉教授提出語文教學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應用,突出言語教學。
  理論和實踐是語文教學的雙翼,理論的探討是從實踐中來,又必須回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推動更高一級的螺旋上升。與第一屆“西湖筆會”一樣,這次會議也貫穿了這樣的精神。4月11日,會議移師古城紹興,在承辦單位——紹興市教委教研室的精心安排下,與會專家和特級教師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一線教師和教研員作了報告和公開課演示。
  于漪老師結合從教幾十年的實踐經驗,論述了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師素質的關系;巢宗琪教授介紹了從“語文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討論過程,進一步闡述了課程標準的立論依據;《語文學習》副主編唐曉云先生回顧了二十年來歷次語文教學大討論;北京五中特級教師梁捷介紹了語文高考命題的改革動態;會議還邀請上海金山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張鴻昌作了“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與語文教學”的報告。上海建平中學特級教師程紅兵和紹興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員、特級教師沈江峰從創新的角度,演示了“創新作文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作文指導課和《項鏈》的閱讀教學課。會議既有理論探討,又有實踐操作,內容豐富精彩,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和好評。
  4月14日,歷時六天的第二屆“西湖筆會”,在完成了理論探討、實踐演示和大會交流的過程后圓滿結束。與會代表意猶未盡,表示將對相關的議題繼續思考、討論下去,建議這種風格和形式的會議今后多開幾次。
  短短幾天的會議結束了,但語文教學是任重而道遠的。語文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開拓與創新,需要有大無畏的探索精神和力求突破的壯志豪情,語文教育的繼承與創新不僅僅是此次會議的主題,也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新世紀所要面臨的共同課題。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王加禹
《語文學習》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麥客20012001 作者:《語文學習》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麥客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2:12

[新一篇] 明了和滿足學習需要是遠程開放教育的兩大任務

[舊一篇] 晚清條約:中國近代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