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新探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0-5757(2006)06-0018-02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這樣解釋: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閱讀不僅僅指眼睛看,也包括耳朵聽。閱讀,是學生學科學習的最經常行為。而語文學科教育對學生閱讀行為的要求、頻度、容量、強度遠高于其他學科,學生的閱讀素養對其他學科學習行為的質量與結果的影響也是最大的。語文學習的閱讀行為不僅要有攝取功能,也要有提高與發展功能。閱讀在這里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讀一遍”,伴隨著“讀”,還要經歷一系列的活動:認讀、辨析、提取、概括、類屬化等,是一種內潛性的觀念活動,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當前,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就要在閱讀教學中,與時俱進,進行創新閱讀。
  一、運用情景教學,把沉悶、呆板、被動的閱讀變成生動、活潑、愉快的探求。
  在情境教學中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提高閱讀中智力活動的潛力,讓學生的閱讀變成有效的探求。比如,在講授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怎樣更好地理解“兒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和“作者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態度”。我選擇了分板塊閱讀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們充分理解文章的對比寫法,啟發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能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對學生及時進行質疑釋疑指導,就能強化學生學習興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倡導在“情境”中去體驗、去回味、去感受,設身處地地實踐,以獲得真實、真切、逼真的效果。在教學中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聽評書行不行?《項鏈》《皇帝的新裝》用表演的方法如何?高中教材的《等待戈多》,用表演的方法可不可以?讓幾個學生按劇情擺桌子擺椅子,一味擺,擺煩了還要擺,擺得沒了意思,必須擺;其他的學生當觀眾,一味看,看煩了還得看,看得沒了意思,必須看。“煩”的體驗、荒誕的“滋味”,可能就有點感受了吧。可見情境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創新閱讀中,發展學生的閱讀創造能力
  閱讀是發展創造能力的肥沃土壤,閱讀教學是培養創造能力的搖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據國外的統計,科研人員在一項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閱讀情報資料的時間,要占完成該項研究課題時間的50.9%,而編寫報告的時間僅占9.3%。可見瀏覽、閱讀已成為科研的基本能力。在學校教學中,閱讀教學正是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造就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當然,不能要求學生具有成人的獨創性,青少年只要達到了自己從未有過的認識水平,能對課文或課外讀物說出一點自己的感悟,就是一種創造。閱讀教學要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閱讀創造能力。毛澤東同志曾用課文《愚公移山》來教育全黨: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搬走三座大山,奪取革命的勝利。河南林縣人民閱讀毛澤東的講話《愚公移山》受到鼓舞,治山治水,引漳入林,修成“紅旗渠”,改變了家鄉面貌。人類由蒙昧時代進化到文明時代,主要靠頭腦的思考,思考使人變得更為聰敏,更睿智,產生意想不到的創造力,因而成為萬物之靈,宇宙之精,“思之思之,神鬼通之”,不思就會“不得”,什么用處也沒有。“思”的前提是“學”,光“思”不“學”,只能是空想,孔子講“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荀子也強調“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韓愈則大聲疾呼“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思考能感悟人生,探索人生,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而深思則離不開細心的閱讀。
  三、調動學生閱讀的情感,產生最大的閱讀效果。
  閱讀教學應該是師生、作者、主人翁情感交流的過程,閱讀者不能投入其中,就無法和作品產生共鳴。實踐證明,有效地調動學生閱讀情感,可以為教學開拓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局面。如魯迅的作品思想深刻,語言犀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但魯迅所處的時代距今已有大半個世紀,很多同學覺得他的作品生澀難懂,因此感到課堂上難以理解,甚至有的同學坦言不喜歡他的作品。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錄像等現代化手段播放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如《孔乙己》等,把同學們閱讀文本的情緒、興趣調動起來,就能更好地投入閱讀,和作者、作品產生共鳴。
  四、利用評價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信心。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運用成功心理暗示來激勵自己的學生,那么無形中就會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自信,會對自己的閱讀能力不斷肯定,再提高。例如通過比賽的方式激勵學生多讀書:比一比誰讀的書多,誰摘抄的精彩片斷多,誰會背的古詩多,誰寫的讀后感、隨筆多……然后通過教室墻面上統計表的評比臺顯示出來,讓進步看得見,掀起了你追我趕的讀書熱潮;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解讀文本,以小品、啞劇、配樂朗誦等形式來匯報自己的閱讀情況,學生勢必不會甘居人后,失去展示自己的機會;還可以以不定時抽查的方式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打上等級,給予優秀的學生和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肯定和贊揚……總之,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組織集體閱讀活動和交待個人閱讀任務,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朗讀、默讀、泛讀、精讀都需要老師的指導和積極的鼓勵才能取得實效。
  五、給學生必要的寬容,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閱讀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限于自身閱歷與閱讀經驗的不足,片面地看待問題而做出錯誤的判斷的行為不足為怪。允許學生誤讀,讓他們自由釋放個人閱讀文本的體驗,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和閱讀習慣,而且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想的撞擊、交鋒、互補,尋求共同的認識,達到“一元理解”,同時又兼存“多元理解”的開放式格局。蘇軾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閱讀的過程是讀者把看到的外部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內部語言的過程,把原文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觀點,也就是朱熹所講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能讀出個性,得出獨特的見解,讀出“自我”。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現代教育的致命弱點是從小學到大學這條生產流水線上,產品都有統一的規格。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生塑造為合格的產品。這種標準化、同步化的教育模式,必然掩蓋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必然阻礙了人的潛能的充分發揮。今天,信息社會中“個別化”“多元化”“差別化”的教學現實,已使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它要求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判斷學生的需要,并以此來推動和鼓勵學生學習。一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正在取代教師權威性的單純傳遞知識的教學傳統。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突出。因此,語文教師是否敢于直面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否善于處理學生的個體差異,實在是一個不能不重視和不能不研究的問題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善于區別個體的差異;其次要善于組織合作學習、研究學習、互助學習。充分利用協作、互助、合作、研究,提供自由、安全、和諧、相互尊重的氣氛。實現“師——生”“生——生”“生——師”之間多向交流的人際合作。
  六、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整體感知
  提倡“整體感知(把握)”的本意,是試圖用“整體直覺”的傳統方式,取代語文教學情境中學生閱讀的那種“肢解分析”。閱讀教學一定要使課堂教學情境中的學生閱讀進入“整體感知(把握)”并達到“整體感知(把握)”的目的。司馬遷說:“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才,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鵬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朱熹則從另一角度說:“所謂清廟之瑟,一唱而三嘆,一人唱之,三人和之,方有意思。又如今詩曲,若只讀過,也無意思,須是歌起來方見好處。”比如《荷塘月色》第四段,按原來通常的教學,教師會讓學生這么讀,在通讀全文揭示“文眼”的基礎上,朗讀該段,之后是按描寫層次來分析順序,什么先寫荷葉、再寫荷花、先寫靜態、再寫動態云云,在這之中,還要分析詞語特色,什么“曲曲折折”是疊字,還要分析修辭手法,什么“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本體在哪、相似點為何等等,最后少不了讓學生“背誦”,或有或無地做一些讀背的指導,算是回到了“整體”,而實際上學生頭腦中乃是一堆碎片,一般說,接下來的課是檢查學生的背誦,常常還是默寫,算是做了“積累”的工作。現在不能再這么干了,應該還文本于血肉。提出的導向,是讓學生去“整體直覺”。簡單而直接的辦法,當然是“誦讀”,而待其意自現。但在這一段,好的辦法可能是讓學生嘗試“意象的疊加”,比如“體味”荷花的描寫,有“舞女的裙”作陪襯,之后,在“零星的白花”上加進“一粒粒的明珠”意象、疊上“碧天里的星星”、再疊加上“新出浴的美人”,讓學生“感悟”到:這是世上從未有過、在這一心境下的朱自清也再不能見著的“荷花”。這樣,最后的“整”才能回到對作品“思想、觀點、情感”的理解和領悟。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成都18~19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王群20062006
創新閱讀/語文/閱讀教學
  creative reading/Chinese/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subject has much higher requirements than other subjects, which include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like reorganization, differentiation, extraction, generaliz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o on.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students should be gaided to read creatively, so a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語文學科教育對學生閱讀行為的要求遠高于其他學科,它要經歷認讀、辨析、提取、概括、類屬化等一系列的活動。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閱讀,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作者:四川教育學院學報成都18~19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王群20062006
創新閱讀/語文/閱讀教學
  creative reading/Chinese/the teaching of reading

網載 2013-09-10 20:53:52

[新一篇] 語文課,別讓“愛情”走開  ——當語文遭遇青春期敏感話題時

[舊一篇] 語文閱讀的哲學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