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匈奴的名字響徹中華大地――白登山之圍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匈奴都是困擾中原王朝的一個頭疼的難題。而這種困擾,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并且派遣大軍收復河套以后,從某種程度上似乎減輕了。但是情況隨著秦末農民戰爭,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匈奴進入強盛時期。秦末漢初,匈奴趁機重占河套地區,并經常下掠奪,威脅中原。漢朝建立以后,公元前200年,匈奴騎兵向南進攻。劉邦挾勝利之軍出擊匈奴,反而被冒頓率領的騎兵圍困在白登山,經過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圍,從此漢朝陷入與匈奴和親的境地,被迫將公主嫁給匈奴;而從此以后幾百年中,漢朝與匈奴的關系,深刻地影響了中原王朝的各個角落。這個戰役就是白登山之圍。


  楚漢相爭,匈奴就趁機一步一步向南打過來。漢高祖的時候,匈奴的冒頓單于(音mòdúchányú,冒頓是人名)帶領了四十萬人馬包圍了韓王信(原韓國貴族,和韓信是兩個人)的封地馬邑(今山西朔縣)。韓王信抵擋不了,向冒頓求和。漢高祖得到這個消息,派使者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漢高祖辦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頓占領了馬邑,又繼續向南進攻,圍住晉陽。漢高祖親自趕到晉陽,和匈奴對敵。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十月,劉邦親率32萬大軍,攻打投靠匈奴的韓信,在銅靼(沁縣一帶)大破韓軍,直追至晉陽,乘勝向北追殲。韓信敗,逃奔匈奴部隊。匈奴命左右賢王及王黃率兵占據廣武至晉陽一帶,阻止漢軍北上。漢軍再次將其追至婁煩地區。時正遇寒流,風雪交加,漢軍戰士有十分之二三手指被凍掉。劉邦想與冒頓決戰,遂冒苦寒緊追匈奴不舍。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著大雪,氣候特別冷,中原的兵士沒碰到過這樣冷的天氣,凍壞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凍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漢朝的軍隊和匈奴兵一接觸,匈奴兵就敗走。一連打贏了幾陣。后來,聽說冒頓單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縣西北)。


  漢高祖進了晉陽,派出兵士去偵察,回來的人都說冒頓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殘兵,連他們的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勢打過去,準能打勝仗。


  漢高祖還怕這些兵士的偵察不可靠,又派劉敬到匈奴營地去刺探。劉敬回來說:“我們看到的匈奴人馬的確都是些老弱殘兵,但我認為冒頓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來,陛下千萬不能上這個當。”


  漢高祖大怒,說:“你膽敢胡說八道,想阻攔我進軍。”說著,就把劉敬關押起來。漢高祖率領一隊人馬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突然四下里涌出無數匈奴兵


  40萬匈奴騎兵突然從四面八方把他們。包圍漢軍糧食斷絕,又與主力部隊失去聯系,無法脫身。高祖身邊的謀士陳平打發了一個使者帶著黃金、珠寶去見冒頓的閼氏(音yānA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請她在單于面前說些好話。閼氏一見這幺多的禮物,心里挺高興。當天晚上,閼氏對冒頓說:“我們占領了漢朝地方,沒法長期住下來,再說,漢朝皇帝也有人會來救他。咱們不如早點撤兵回去吧!” 冒頓聽了閼氏的話,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將包圍網撤開一角,放漢兵出去。第二天清早,天正下著濃霧,漢高祖悄悄地撤離了白登。陳平還不放心,叫弓箭手朝著左右兩旁拉滿了弓,保護漢高祖下山。漢高祖提心吊膽走出了匈奴的包圍圈,快馬加鞭,一口氣逃到廣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劉敬放出來,說:“我沒聽你的話,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圍了起來,差點兒不能和你見面


  白登之圍以后,西漢政府自知實力不如匈奴, 漢高祖問劉敬該怎幺辦?劉敬說:“最好采用‘和親’的辦法,”漢高祖同意劉敬的意見,派劉敬到匈奴去說親,冒頓同意了。漢高祖挑了一個宮女所生就采取“和親”政策,將漢朝皇室女子嫁給匈奴首領為妻,并每年向匈奴贈送大量的絲綢、糧食等禮物,以求得北方邊境的暫安定。但“和親”政策并未完全阻止匈奴貴族的南下掠奪。


  白登山,今名馬鋪山,位于大同城東5公里處。西臨御河,東接采涼山,南傍張同公路,北靠方山。“白登之戰”距離今天雖有2000多年之歷史,但作為游覽古戰場來說,還有很大軍事價值,曾經吸引不少游客調古憑今。


  明朝宣大總督翟鵬來游白登山,感慨萬千,賦詩名曰“白登山懷古”:


  荒臺猶有白登名,一望龍沙萬里明。
  尚想精兵圍漢帝,翻憐奇計出陳平。
  云中煙壘曾鳴鏑,塞下山村有廢城。
  顧我臨風懷古意,胡笳吹徹暮云橫。


  明朝大同知府魏大本游覽白登山,撫今追昔,賦詩名曰“白登臺懷古”:


  迭迭岡巒處處村,君王遺跡向誰論。
  戰場一夕圍兵解,漢壘千年故業存。
  流水何心悲往昔,浮云隨意變朝昏。
  獨余西北青山好,壁立金墉固塞垣。


網載 2013-09-10 20:55:18

[新一篇] 從敦煌吐魯番文書看唐代土地買賣的管理機制

[舊一篇] 從降李到乞兵:1644年吳三桂的悲劇和命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