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西漢王朝失去西域歷史教訓的思考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1。西域遠離漢朝,農耕經濟文化的局限性決定了漢朝沒有充裕的實力為西域諸國反抗匈奴控制、顛覆而引發的一系列內亂外戰而付出太大的成本。漢武帝時期處于漢朝國力鼎盛時期,一場遠征大宛的戰爭耗費了漢朝十萬軍力,數億財力,換來的卻是幾千匹良馬。雖然西伐大宛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獲得的良馬對于發展騎兵,反擊匈奴具有不可估量的軍事意義,總體上是虧本買賣。以致古今中外的歷史學家褒貶不一。

  漢宣帝即位初期,漢朝和烏孫聯合出動二十萬大軍反擊匈奴,取得決定性勝利。在漢朝十五萬大軍由東向西出擊的有利配合下,烏孫王親率五萬精兵,千里奔襲匈奴右谷蠡王王廷,大獲全勝,俘獲匈奴單于的大批親眷和命王將士近四萬人,繳獲的牲畜多達七十萬頭。而漢朝的五大將軍合計殺敵不過是烏孫的零頭,還有許多將軍虛報戰績被軍法處置。在經濟上漢朝勞師動眾,長途跋涉,付出的戰爭成本與戰利品相比,更是得不償失。因而使得漢朝大臣對烏孫甚為不滿,對漢朝與烏孫和親政策消極抵觸。從局部利益上看,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歷史地看,那時漢朝還沒有實現對西域的統一,就是后來的西漢王朝在如何管理西域上也沒有摸索到“以夷制夷”的統治對策,更不可能尋求出近代民族區域自治的統治辦法。在和親烏孫聯盟對付匈奴的同時,漢朝對烏孫的強大也是期望過高,很不滿意,甚至顧慮尾大不掉。本來烏孫與漢朝約定第三代再次和親,因烏孫發生政變,漢朝只好采取不顧大國臉面,不顧和親公主死活的對策,認可匈奴公主的兒子泥靡篡位的既成事實,并加以扶持。在烏孫內亂期間,不但對參與謀殺狂王泥靡的漢朝使者處以極刑,還對主謀刺殺狂王的解憂公主肆意辱罵、嚴厲懲罚,對僥幸逃命的狂王百般撫慰,極力扶持,后來又發生翁歸靡與匈奴公主所生之子烏就屠趁亂殺死狂王泥靡,自立為王,四處散布娘家的大軍就要來了,烏孫貴族和民眾紛紛投靠烏就屠,造成漢朝極為被動的局面,最后靠解憂公主的侍女馮懷雒嫖有魷腫:撼腫鞒讎汕卜晃惶厥梗巴岱馕謁锎笮±ッ鄭賈攣謁錒至訓木裨瘛K淙皇∪戳蘇秸侄危桿倨較⒘宋謁錟諑遙戳糲攣耷詈蠡肌W鈧苯擁畝窆褪俏謁锏乃ト醯賈潞撼暈饔虻耐持瘟Σ淮有摹

  《漢書。西域傳》中可見對西域首任西域都護鄭吉褒獎殊榮,而對在西域長達五十年的解憂公主的褒獎則是天子憐憫,恩準歸漢,接待儀式、晚年待遇等同公主。現代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對馮壞鶻馕謁錟誆客醮⒕婪祝較⑽謁錟諑腋杓咂蘭郟煩啤胺歡幀薄4庸諾澆竦惱范佳詬橇撕撼弁蹌酥梁和⒍院頹孜謁锎笳秸氳氖螅詬橇撕撼謨胄倥崳饔頡⒐芾砦饔蟶洗嬖詰難現厥Р摺:涸劬鼓[前33],漢朝把王昭君出嫁給匈奴單于,從此獲得長達六十余年的和平歲月。解憂公主的孫子伊秩靡在位時期[前33---前16],烏孫恢復到解憂公主和翁歸靡時期的強盛局面,漢朝也沒有再與烏孫和親。漢平帝初年,烏孫大昆彌雌粟靡[解憂公主的孫子]與匈奴單于一同到長安朝貢,漢朝以此為榮。

  2.從漢宣帝末年到漢元帝初期,匈奴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爭相對漢朝獻媚,遣使進貢,送子入質。漢朝放松了對匈奴的警覺,以為大局搞定,天下太平。漢朝做出了將在烏孫的屯田部隊撤離的嚴重錯誤。匈奴郅支單于看到解憂公主歸漢去世,烏孫分裂兩部,大小昆彌內部不和,乘勢挺進西域,首先擊敗烏孫小昆彌烏就屠,隨即揮師北上吞并呼揭、堅昆、丁零三國,建都于今西西伯利亞的堅昆。漢朝還樂滋滋的認為:“郅支遠遁,匈奴乃定”。甚至派出使者不遠萬里把郅支單于的兒子送回國,以致郅支單于有恃無恐,不但殺害了漢朝使者,一再對漢朝玩弄兩面派手段,把漢朝耍弄的無可奈何。郅支單于西遷康居后,兩國和親聯姻,多次向康居借兵襲擊烏孫,深入至烏孫國都赤谷城附近,瘋狂殺掠民眾,畜產,搞得烏孫西部千里空無人煙。至陳湯所領屯田部隊的西域各國聯軍前往討伐郅支單于時,中途還遇到康居兵到赤谷城搶掠歸來,甚至肆無忌憚的劫掠漢軍大隊的輜重物資,囂張至極,可見教訓沉痛。從郅支單于西遷康居到新任西域都護甘延壽、陳湯毅然決定鏟除西域毒瘤郅支單于,其間長達近十年之久。烏孫遭受的苦難,對漢廷權貴來說完全無動于衷。功高蓋世、凱旋而歸的甘延壽、陳湯,竟然在論功行賞問題上還在漢廷政府內部引起一場大辯論。可見西域諸國的命運在漢廷權貴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3.公元前1年春,匈奴單于和烏孫大昆彌都到漢朝來朝拜,漢朝以此為榮。就是這個烏珠留若L單于在位時期.[公元前8―13年在位]公元10年,王莽將匈奴分為15個單于,導致匈奴內亂;同時,由于王莽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導致西域大亂。

  公元16年,王莽派往西域的武威將軍王駿在焉耆被殺,數年后王莽被割舌而死,漢朝在西域最后一任的都護李崇失蹤,從此西漢王朝失去了西域的統治權。匈奴重新控制西域后,仍然和過去一樣,奴役西域各族人民。此時在位的匈奴單于為王昭君的女婿匈奴大臣須仆當所擁立的烏累若L單于執政。 [烏累若L單于,名咸,烏珠留若L之弟。 公元13―18年在位。]

  從《漢書・匈奴傳下》中不難看出,自從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入朝稱臣,兩單于向漢朝爭相獻媚,漢朝對匈奴染指西域放松了警惕。漢朝沒有料到郅支單于最終會和漢朝作對,更沒有料到郅支單于會西遷康居,為禍烏孫,稱霸中亞。竟寧元年[前33],漢朝把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感激不盡,自請為漢朝保衛邊塞,并提出一個要求:請漢朝撤回守衛邊塞的官吏士兵,美名其曰:好讓天子的臣民得以休養生息。當時漢廷的主管大臣們都認為這樣做十分便利。若不是那個郎中令侯應及時提出十條頗有遠見的反對意見,心慈手軟的漢元帝也會答應呼韓邪的要求。果真出現那種情況,恐怕西漢的歷史更加短命。

  從郅支單于為禍烏孫、稱霸中亞,以及西漢末年匈奴卷土重來,恢復對西域的統治,這兩個歷史教訓足以說明執政者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國家和民族的安危絕不能在一時的和平友好、太平盛世的氣氛中掉以輕心,更不能把國家的統一,各民族團結的大業寄托在一兩個、乃至一兩代外邦賢明君主的身上。

  4.或許有人認為西域遠離漢朝,漢朝鞭長莫及,而匈奴與漢朝相鄰,歷來為勁敵。搞好與匈奴的關系遠比西域重要,即使放棄西域也是無可奈何,情有可原。姑且不論這類論調是否賣國言論,對比漢朝與匈奴對西域的對策就可看出漢朝權貴的迂腐所在。西域諸國是漢初匈奴冒頓單于和老上單于時期開拓的疆域。從漢武帝時期到漢宣帝時期,漢朝對西域的方略主要靠和親烏孫、爭奪西域門戶車師國[今吐魯番地區],維護絲綢之路的通暢,積極扶持親漢國家脫離匈奴。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艱辛努力,在烏孫為首的西域諸國共同奮斗下,漢朝統一了西域。漢朝在西域的政府管理機構就是西域都護府,漢朝在西域的駐軍在烏孫最多,大約數千人,而西域都護直接管轄的屯田部隊有1500余人,公元前59年,西域都護府建立后,漢朝在西域的屯田部隊增加了不少,絲綢之路南北兩道均有漢朝常住軍隊。怎么說也比匈奴在西域的管轄機構“僮仆都尉”多得多。匈奴的“僮仆都尉”設在新疆焉耆縣以北,所屬兵員不詳。從史料反映看,僮仆都尉只是個代行收繳賦稅、征調糧草的機構,并沒有多少戰斗力。可見人數最多幾百人。而漢武帝以來長達半個世紀開拓的西域疆域最終被西漢晚期的敗家子喪失殆盡。

  同樣是遠離西域的匈奴,管理機構和駐軍遠遜于漢朝的匈奴最終何以重新恢復在西域的霸主地位的呢?原因就在兩點:

  其一,匈奴的歷代單于幾乎都沒有忘記西域是他們的先輩打下的江山,不遺余力的使盡招數,和親牽制、安插心腹,拉拢腐蝕、精心顛覆、甚至不惜血本誓死相爭。就是最困難的時期,匈奴也沒有放棄爭奪西域的努力。就是王昭君的女婿扶持的匈奴單于也沒有放棄對西域的爭奪。而漢朝中后期的無能天子毫無唇亡齒寒意識,諸多權臣安享富貴,甚至賣了祖宗的江山也不會心痛。西域諸國的使者來進貢了,漢朝以此為榮,西域的使者來求救了,他們覺得西域是個好沉好大的包袱。甚至拒絕接受西域國家饋贈的禮物,遣返西域國家表示親附行為的入質王子,自吹自擂為勝過古代圣賢美事的英明之舉。迂腐的不僅是昏庸無能的天子,更多的是那些囿于農耕經濟自給自足的封閉守成意識作祟。當中原王朝強盛時則表現出露骨的大國沙文主義言行,中原王朝衰弱時,西域就是可有可無的外邦,和親公主就是后娘養的子女,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其二,匈奴對西域的影響力主要是靠昔日鐵騎橫行的威望,和堅持不懈地的奮爭魄力,以及行之有效的拉拢牽制、滲透顛覆的對策。漢武帝派出細君公主和親烏孫,匈奴針鋒相對搶先出嫁公主予以牽制。漢朝剛剛在西域建立屯田基地,匈奴就派龜茲國親信唆使出兵將漢朝屯田將士殺害;漢朝把解憂公主嫁到烏孫,延續烏孫與漢朝的和親聯盟,匈奴更是不斷加強與烏孫上層貴族的聯姻,積極培植親信勢力。漢朝出兵迫使車師國降屬于己,匈奴派出大將重兵反復爭奪;漢朝在車師國駐軍屯田,匈奴派出更多地軍隊到車師國駐軍屯田;當看到解憂公主的兒子當了莎車國王,馬上策劃莎車政變,并策動絲綢之路南道諸國聯合反對漢朝;當看到烏孫在解憂公主的努力下如日中天,烏漢和親聯盟牢不可破時,就出動大軍大舉入侵烏孫,占地略民,并屢屢派出使者勒令烏孫王交出解憂公主,斷絕與漢朝的來往;當烏孫與漢朝積極籌備第三代和親時,匈奴暗地里指使烏孫內部心腹看準時機發動政變,同時積極與青海一帶的西羌勾結,發動叛亂,切斷河西走廊通道,遙相呼應;漢朝派出使者刺殺親依匈奴的樓蘭、龜茲國王,匈奴派出使者攜帶重金引誘西域要沖樓蘭等國反叛漢朝,劫持、殺害漢朝使者、商隊;最終成功在烏孫獲得親匈奴派的登臺掌權,而漢朝則采取聽之任之,順其自然,遷就認可對策。在西漢時期的西域史上,匈奴與漢朝爭奪烏孫與車師兩國的斗爭尤為激烈。兩漢時期西域“三絕三通”的歷史明顯對照出匈奴與漢朝兩國領導人的政治膽識不同。兩漢西域歷史的最后贏家都不是漢朝,而是匈奴。縱觀兩漢西域史,不禁長嘆:千古漢武,光武不武!是非曲直,任人評說!

幾句題外話:

  聯想到當今世界,雄風不再的俄羅斯對待烏克蘭、對待中東、中亞諸國的政策,可謂諸多摩擦、諸般艱難,均可看出,他們從來沒有忘記哪里是他們先祖打下的江山,在離心力日趨強勁的背景下,既沒有忘記那些已然獨立的國民曾是自己先祖的子民,更清醒地認識到美國插手東歐、滲透中亞的嚴重威脅,連事實上強占日本的北方四島始終拒不歸還,種種外交伎倆、軍事舉動都可管窺一斑,對比中外諸般鬧心事,是否發人深省呢?現今諸多人物非議毛澤東時代勒緊褲腰帶造兩彈一星,搞得國人窮困不堪,鄙薄第一代領導人打腫臉充胖子,無私援助非洲等等罪惡的高論,青史有鑒,視而不見么?用心何在?昭然若揭。


網載 2013-09-10 20:55:26

[新一篇] 關于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推行變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舊一篇] 興師北伐,以攻為守---諸葛亮北伐曹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