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哲學的走向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推動下,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歷史性的飛躍。在這20年中,從實踐標準問題的討論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開始了我國哲學研究中的思想解放運動。20年來,我國哲學發展的歷程,雖然充滿著各種思想的斗爭和爭論,但它在主流上,新觀點、新概念的提出,新原理的創造,新體系的建構,反映了時代精神的精華。盡管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阻力,到處都可以聽到“哲學危機”、“哲學貧困”的聲音,但是,在時代精神的呼喚下,中國哲學在適應偉大實踐需要的過程中,以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勁毅力和發展勢頭,對新的歷史時期所提出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哲學的反思,在理論觀點和概念體系上,發生了偉大的變革,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可以預料,在下一個世紀中,我國哲學將會有更加輝煌的發展。
  在21世紀,中國哲學將走向何處?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近年來,哲學界和關心中國哲學未來發展的人們,都在不斷地談論21世紀中國哲學的走向。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21世紀中國哲學在近20年來中國哲學發展的基礎上,必將繼續獲得新的發展,并以新的面貌登上世界哲學的學術舞臺。
      21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主題
  為了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21世紀,以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在21世紀中,中國哲學發展的主題,必將是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這是21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大趨勢。
  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因為它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把現代唯物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而把科學社會主義看作現代唯物主義的必然結論。同科學社會主義的這種聯系,決定了現代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更高歷史階段。恩格斯說:“古代唯物主義在更高階段上的再現,即現代的唯物主義,它和過去相比,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為其理論終結的。”(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73頁。)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總是要為時代服務的。哲學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僅要看哲學本身在理論內容上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要看哲學為不同的時代服務,體現不同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現代唯物主義之所以成為唯物主義歷史發展的更高階段,正在于從這種現代的唯物主義中引申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結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傳入中國以后,經歷了種種的爭論。它的真正發展,是在它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以《實踐論》和《矛盾論》為主要代表作的毛澤東哲學思想,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思想基礎;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則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最終結論。正因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產生和發展,解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問題,從而使它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中,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中,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它的哲學基礎則是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就是鄧小平的哲學思想。20年來中國哲學發展的最大成就,就在于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什么是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概括地說,它是這樣的一個科學體系,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基本點和基礎;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論、“發展是硬道理”的發展理論、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社會革命理論和以群眾為主體的人的價值理論,是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則是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終結論。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這種關系,說明了鄧小平的哲學思想,即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
  實現哲學的中國化,根本的問題是實現哲學的一般原理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哲學思考。這里所說的哲學一般原理,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原理,也包括中國傳統哲學和西方哲學中帶有科學性的一般原理。要實現一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從這些哲學中選擇一般原理?毫無疑問,選擇一般原理的出發點,應該是我國具體實際的需要。我們只能從實際需要出發,而不能從一般原理出發。只要是實踐需要的,我們都應該把它拿來,為我所用。
  吸取傳統哲學的優秀成果當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創造。只要是今天實踐所需要的,即使在傳統哲學中,甚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還沒有提出過的原理,我們也應該把它們創造出來,使我們的哲學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論中,有暴力革命的理論,但沒有改革的理論。鄧小平為我們創造了改革開放的理論,并認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2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鄧小平關于改革開放的理論是正確,它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為了說明實踐唯物主義的正確性,近幾年來,不少學者進行著馬克思哲學的原生形態的研究,以說明馬克思的哲學原生形態就是實踐唯物主義。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因為它被人們曲解了;今天,我們應該恢復馬克思哲學的本來面貌,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實踐唯物主義。這種研究,當然也有必要,而且也取得了被多數人所肯定的成果。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到另一個問題:如果馬克思的原生哲學不是實踐唯物主義,那我們今天又怎么辦呢?還能不能提倡實踐唯物主義?我的意思倒不是要否認馬克思的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而是說,如果馬克思沒有創立實踐唯物主義,只要是實踐所需要的,我們照樣可以把它創造出來。而且,我們只有提出馬克思還沒有提出過的原理,才能豐富和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科學的體系,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加以研究和闡述。所以,在21世紀的中國,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有一個新的發展。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哲學發展的這個主流,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新的貢獻。
      21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分化
  展望21世紀中國哲學的發展,“大一統”的哲學將逐漸地喪失它鞏固的基礎而進一步地走向分化。哲學的分化,就是哲學理論的多樣化。在21世紀,哲學研究領域的日益廣泛,研究熱點的空前增多,學術流派的更加林立,這是中國哲學發展的又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新趨勢。這個趨勢,是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它將使中國哲學獲得空前的繁榮。
  21世紀中國哲學的分化,存在著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領域哲學”的叢生,另一個方向是“體系哲學”的多樣化。這里所說的“領域哲學”,是指具體領域中的哲學問題的理論,它是相對于“體系哲學”而言的。所謂“體系哲學”,是指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的哲學理論。當然,“領域哲學”也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它是從“體系哲學”中分化出來的相對獨立的哲學體系。“領域哲學”和“體系哲學”這兩個概念是否妥當,當然還可以具體討論。提出這兩個概念的目的,是想說明21世紀中國哲學分化的具體方向。
  在21世紀,中國哲學中的“領域哲學”,將會有一個大的發展。這些“領域哲學”,主要有:
  發展哲學。當代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不僅中國,而且整個世界,都關注著發展的問題。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論斷,也正是對當今時代主題的概括。這就必然使發展哲學成為21世紀哲學研究的熱點。這個熱點的出現,是具有國際性的。在國內,它已經成為我們近幾年來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在21世紀必將走向更熱。
  經濟哲學、政治哲學和文化哲學。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歷史階段,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在這個歷史階段上,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使我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這個偉大實踐的進程中,必然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產生一系列新情況,提出一系列新問題,要求我們給予哲學的思考。所以,經濟哲學、政治哲學和文化哲學也必定要成為哲學研究的熱點。其實,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哲學早已成為國內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近幾年來,經濟哲學的研究,也開始形成熱點。比較滯后的是政治哲學,對它的研究雖然有所開展,但尚未成為國內哲學研究的熱點。造成政治哲學研究滯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政治問題比較敏感,大家對它都持謹慎的態度。隨著“雙百”方針的進一步貫徹,學術自由的環境不斷培育,政治哲學必將有一個繁榮的局面。而且,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深化政治體制的改革。如果政治體制不改革,它必定要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阻礙。可以相信,政治哲學一定會隨著政治改革的深入發展,逐步地成為21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價值哲學。從8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了價值哲學的研究。這個領域哲學問題的提出,是與人的問題分不開的。我們所說的價值,總是對人而言的。如果離開了人的需要,也就沒有價值可言了。價值問題的研究,又同真理和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問題密切相關。這就是真理與價值的統一,實踐標準與價值標準的統一。在社會價值論中,又提出了生產力標準與價值標準的相互關系問題。價值哲學的研究,雖然已有近15年的歷史了,而且在我國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它所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隨著研究的深化,爭論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因而被更多的人所關注。
  精神動力論和知識決定論。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隨著知識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知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日益加強,并成為決定力量。現在已有人提出精神動力論和知識決定論的觀點。但是,這些觀點同傳統的物質決定論、生產力決定論和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觀點存在著明顯的沖突。隨著對知識經濟的正確理解,在這種沖突的問題上,將會出現大的爭論。可以預計,這場爭論必然要導致動力論和決定論觀念的深刻變革。
  哲學本體論。自從實踐唯物主義提出以后,給本體論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內容,使這個古老的問題又重新登上了學術舞臺。圍繞實踐唯物主義問題的一切爭論,其焦點都集中到本體論問題上來了。關于本體論的含義是什么,實踐本體論、社會本體論能否成立,實踐本體論與物質本體論有怎樣的關系,實踐能不能成為世界的本原等等一系列問題的爭論,還會長期地成為研究的熱點。
  辯證法哲學。20年來,大家對辯證法一般原理的研究,似乎有點淡漠。這也不是說,在辯證法問題上,不再存在著爭論和分歧了。自從盧卡奇提出馬克思的辯證法是主體和客觀關系的辯證法,反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以來,關于辯證法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在我國實踐唯物主義的研究和討論中,也出現了實踐辯證法的提法。如果承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那就必然要承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也是實踐辯證法。實踐辯證法與主客體辯證的含義,在實質上是相同的。如果把它作為唯一的辯證法形態,同樣蘊涵著對自然辯證法的否定;如果實踐辯證法不是辯證法的唯一形態,那么,實踐唯物主義也不會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形態。這對于實踐唯物主義是一個嚴重的挑戰。辯證法到底是實踐辯證法,還是自然辯證法,即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關于這個問題的爭論,日前已經開始,但還沒有形成熱點。隨著實踐唯物主義問題的更加深入討論,實踐辯證法能不能成立,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在不遠的將來,這必定要成為哲學研究的熱點。
  人的哲學。在21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熱點中,最熱的將是人的哲學。它涉及到人性、人道主義和人的異化,人的本質、價值和價值選擇,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這些基本問題,也是20年來我國哲學研究和爭論的一條主線。自從實踐標準問題討論以后,人的問題就成為我國哲學研究熱點。這個熱點的形成,有它的歷史原因。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由于對“四人幫”一伙的封建法西斯主義暴行的控訴和批判,激發了人們對人的關心。我國在80年代初期開始了人性、人道主義和人的異化問題的討論。由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出現了一些曲折,人們就轉向了主客體關系問題、價值哲學和人的主體性的研究。實踐唯物主義問題的提出,就是這場討論的繼續和發展。關于這些問題的研究和爭論,今天遠沒有結束,它必將圍繞人的問題在各個方面進一步展開,成為21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熱點中的熱點。
  上面所提到的哲學問題研究的熱點,是對具體領域中哲學問題的研究,是哲學分化的具體表現。除這些問題外,當然還有其他的問題。例如,中國傳統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等的研究,也還會出現各種熱點,這里就不作具體的論述了。
  應該指出,各個具體領域中哲學問題的研究,也應該逐步地構成自己的理論體系,這種體系的建構,就是綜合。分化和綜合是不可分的,在分化中又有綜合。只有在分化中又有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哲學才進一步走向大的綜合,即建立整個哲學體系。要建立哲學體系,必須有各個領域中的哲學問題研究的基礎。現在有不少人比較熱心于哲學體系的研究,而忽視哲學問題的研究。哲學體系的研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要建立一種哲學體系,這些體系肯定是不會有很大的生命力的。我的主張是,多研究些問題,少研究些體系。這不是說不要研究體系,而是說,為了使我國哲學科學進一步得到繁榮,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解決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解決現實問題的研究上,對這些問題作出哲學的思考。哲學研究的這個方向,已經被很多人所共認。毫無疑問,哲學熱點問題的研究,會有一個新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了解21世紀中國哲學分化的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熱點問題,對它們作深入的專門研究。
      21世紀中國哲學體系的多樣化
  在21世紀,中國哲學的科學體系將會向著多體系的格局發展。一種哲學體系一統天下的局面,可能還會在大學的教科書中和講臺上存在。因為,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政府行為。哲學教學大綱是由政府的教育部門頒行的,表明它是一種官方哲學體系。在學術界,這種局面已經被打破,多種體系的格局已經形成。
  哲學體系是哲學理論的表現模式。一種科學理論,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同一種科學理論,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理論模式。例如,量子力學有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兩種理論模式。哲學體系就是哲學的理論模式。同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可以采取不同的理論模式,建立不同的理論體系。今天,我國的哲學家們都在努力探討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以表達自己的哲學學術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或具有較大影響的哲學體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實踐唯物主義。這是一種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學體系,是哲學體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20年來哲學研究和爭論,對實踐范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基礎性地位,獲得了共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進步。但是,是否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稱為實踐唯物主義,爭論還在激烈地進行中。要使中國哲學的體系成為實踐唯物主義的體系,一時還不可能達到共識。一方面,還有不贊成實踐唯物主義的,他們主張一種不同于實踐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另一方面,在贊同實踐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人中,要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分歧也還非常之大。有關實踐唯物主義的提法,也五花八門,難以統一。有的叫實踐一元論,有的叫實踐本體論,有的叫實踐人本主義,有的叫實踐人類學等等。這些不同的名稱,就標志著不同的哲學體系。就是說,即使大家都同意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唯一性,它是實踐唯物主義;而要建立的實踐唯物主義具體的哲學體系,也難以達到單一體系的目標。因此,未來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也會有不同的模式,產生多種實踐唯物主義體系。
  人學哲學體系。建立人學哲學的體系是人學研究中的一種學術思想。在人學的研究中,有一種主張認為,哲學就是人學,或哲學的當代形態是人學。論者認為,一種非哲學意義上的“人學”科學是不可能的。“人學”只能作為哲學發展的一個形態而存在。作為哲學的“人學”,其核心是以反思的方式為人的存在立法。由此建立起來的哲學體系,就是“人學”哲學體系。(注:張立波《’97人學問題研究新進展》,載《教學與改革》1998年第3期。)
  類哲學的體系。這也可以說是人學哲學的一種哲學體系。論者認為,哲學表現的本質不過是人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一種自我意識的理論。哲學有過的狀態就是人所經歷的狀態,哲學走過的道路也就是人的成長道路的理性寫照。人的自我意識達到了類意識的哲學,就是“類哲學”,它是人的自我意識達到了自覺形態的理論。(注:高清海《人的類生命、類本質和“類哲學”》,載《長白論叢》1997年第2期。)
  大哲學體系。一種更綜合的哲學體系,是大哲學體系,它力圖更加全面地反映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發展和時代特征。論者認為,當代的人類實踐,科學和哲學各自在內部深化分化的基礎上高度綜合,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全球性大實踐、大科學和大哲學。在這大綜合基礎上而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根本上說,是辯證的、歷史的、人道的、實踐的唯物主義。(注:陶德麟、歐陽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視野》,載《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期。)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相對于傳統的哲學體系來說,上述幾種哲學體系都有鮮明的新特點,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揚棄。但是,有論者認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是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提。因為這個體系在基本上是科學的,但需要根據新的實踐、形勢、科學的發展,加以豐富和發展。如果不是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體系的前提下來發展它,那么,它就不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了,也不再是一門科學了,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將被引入歧途。(注:黃楠森《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看來, 持這種主張的學者,并不要求另起爐灶,建立一種不同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新哲學體系,而是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
  這幾種哲學體系,都是我國20年來哲學研究的新成果,都有它們成立的理由。它們一般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視野,強調某一方面的內容,因而這些哲學體系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在“什么是哲學”這個根本問題上,不同的哲學體系就存在著根本不同的看法,從而決定了它的研究對象的差別。例如,主張實踐唯物主義的人,認為實踐是哲學的研究對象;主張哲學是世界觀的人,認為哲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世界;類哲學則認為哲學是人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一種自我意識的理論;等等。由于哲學視野的不同,決定了各種哲學體系具體內容的差別,因而不能獲得彼此間的認同。雖然在這些哲學體系之間也具有統一性,但是,由于具體內容存在著極大差別,實際地把它們統一起來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再進一步說,我們也沒有必要必須把這些不同的哲學體系捏合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哲學。所以,至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各種體系都要以獨立的形態存在,并在相互競爭中證明自己的合理性。
  這里所說的哲學體系,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之外,是否還存在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呢?我想,這種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也可能是存在的。例如,在宗教信仰自由長期存在的社會中,有神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另外,新儒學的逐步興起,也會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哲學體系。
  對于哲學體系林立的這種形勢,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且也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21世紀中,一方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更加深入人心,人們的思想必將空前的解放,越來越實事求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認為是合理的觀點;另一方面,“雙百”方針必將得到更好的貫徹,學術氣氛更加活躍,學術環境更加和諧,不會再出現以行政命令來確立一種哲學體系,而取消其他一切哲學體系的做法。因此,在這種形勢下,多種哲學體系的并存,不僅已經是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而且必定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和推動。
  多種哲學體系存在和發展的格局,會不會否認或動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導地位呢?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一方面,多種體系的哲學,總的來說,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同理解和解釋所產生的,而且它們都有各自的優點和長處,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只有在斗爭中,在爭論中,才能得到發展,多種哲學體系的競爭,同樣是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的。退一步說,如果在多種體系的競爭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反而敗下陣來,那么,它還能說自己是一門科學嗎?還能說自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嗎:?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么,這種馬克思主義決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是思想僵化的理論形態。鄧小平說:“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他還進一步指出:“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頁。)如果一種哲學體系在體系林立的形勢下打了敗戰,那也決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有人在多種哲學體系存在的情況下,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存和發展而担憂,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是不可戰勝的。多種哲學體系的存在和競爭,必將更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合肥1~5B1哲學原理孫顯元1999199921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是繼續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哲學思考,進一步發展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哲學發展中,存在著“領域哲學”叢生和“體系哲學”多樣化的兩個基本方向。發展哲學、經濟哲學、價值哲學、精神動力論、知識決定論、實踐哲學等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實踐唯物主義、人學哲學、類哲學、大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體系,都將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在競爭中得到進一步完善。中國哲學/領域哲學/體系哲學/走向/發展作者 中國科技大學社科部教授 作者: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合肥1~5B1哲學原理孫顯元1999199921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是繼續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哲學思考,進一步發展鄧小平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哲學發展中,存在著“領域哲學”叢生和“體系哲學”多樣化的兩個基本方向。發展哲學、經濟哲學、價值哲學、精神動力論、知識決定論、實踐哲學等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實踐唯物主義、人學哲學、類哲學、大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體系,都將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在競爭中得到進一步完善。中國哲學/領域哲學/體系哲學/走向/發展

網載 2013-09-10 20:59:56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出版業戰略性前瞻

[舊一篇] 21世紀中國教育哲學發展前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