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征人不能入寐,將軍和戰士們愁白了頭發,流下了眼淚。

   [出典]    范仲淹   《漁家傲》

       注:

      1、《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后漢山·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3、【譯文】1:

  邊塞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著緊閉的孤城。

  飲一杯陳酒思念著遠隔萬里的家鄉,可是燕然山上還沒有刻上平胡的功績,何時可以回歸家鄉無法預計。羌族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遠征之人不能入睡,將軍和士兵們的頭發花白,戰士紛紛灑下眼淚。

       譯文2: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

  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叢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盡煙霧飄動孤城緊剛。

  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

  悠悠笛聲在嚴霜的夜空回蕩,誰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淚流不盡。

     譯文3: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畫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4、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

      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

  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神仙一曲漁家傲。邂逅一首好詞, 如同在仲夏的午后 吹過一絲清涼的風, 寧靜而悠遠。

  我是在一個周末的黃昏讀到這首《漁家傲》的, 天邊的那一抹緋紅已漸漸退去, 我用一顆被晚霞和浮云濯洗過后的心, 透過文字體味著千年前的沙場那雄壯中的蕭瑟, 豪邁中的悲壯。而詞的本身卻是顛覆了花間詞柔弱無骨的靡靡之音, 開創了蘇辛豪放詞之先河, 細細讀來, 豪放中卻又透出一絲難以名狀的荒涼。 無法和漢唐相比, 北宋王朝并不是個政治統一,經濟發達的朝代, 它從建朝時就顯露出一種孱弱, 內憂外患, 風雨飄搖。 可是就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下, 北宋文化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華多姿, 所謂 “國家不幸詩家幸, 賦到滄桑句便工”。 我是喜歡豪放詞的, 婉約的風花雪月鶯鶯燕燕讀多了, 便膩了, 倦了。

  作為邊塞詞之濫觴, 這首《漁家傲》劍走偏鋒,風骨遒勁,把民族命運,動蕩時局填入詞曲,不得不說是一個先河。上闋讀起來如同躺在一幅生動的塞外疆場的畫卷上: 塞下秋涼, 北雁南飛, 號角陣陣, 孤城緊閉, 笛聲斷腸,用一系列獨特的景致為下闕的抒情做了一個絕色的鋪墊,渲染出戰場將士的心情與哀思。同樣的感覺在王維的《使至塞上》中也能領略一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何等的悲涼。 下闕開篇便是濁酒一杯, 戍邊將士借酒澆愁,可是,這杯濁酒如何能解關山萬里外那濃濃的思鄉之愁? 邊患未除,久困孤城,還鄉之計又從何談起? 寒夜深重,徹夜難寐, 羌笛伴清霜, 將軍鬢發斑白,戰士潸然淚下,無限的憂傷和悲涼油然而生。這首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烘托情,情融于景。 憶起子羽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少陵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太白的“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我仍是偏愛《漁家傲》里的意境,一句 “將軍白發征夫淚”,道盡了身為將軍的范仲淹一片赤子之心!

  一榭漢朝的花,一支唐代的舞, 一片北宋的瓷, 一幅大明的畫, 都將化做華美的碎片。 戰亂的頻繁,朝代的更替,在歷史的塵煙里,如浮光掠影般閃過。 欣賞希文,不僅因為他的文學上的才華,盡管他的曠世名篇《岳陽樓記》,洋洋灑灑流傳后世。更吸引我的是他的文武雙全,文韜武略集于一身。面對西夏的侵略, 他金戈鐵馬,馳騁沙場,運籌為幄,忠心報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傳世名句,亦是他一生的為人準則;文學上,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他卻是宋初詩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詞賦兼擅,他的詩詞風格清新,別具一格。他著有《范文正公集》,而《漁家傲》,《蘇幕遮》等名詞也被后世永久傳唱。

  神仙一闕漁家傲, 讀破希文一片心!臨月夜

 

    5、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下片抒情,抒發的是邊關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流下了濁淚。在這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真實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6、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屢戰屢敗。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仕陜西經略副使知延州(今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詞中表現了他決心守邊御敵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及戰士們思鄉憂國之情。

  上片通過景物描寫,寫出邊地的荒漠,凄涼和邊塞將士時刻御敵的情況。

  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寫西北邊塞地區到了秋天,風景與中原不相同。如何不同呢?大雁南飛無留意,邊聲回起,千嶂孤城,長煙落日。“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無留意”用擬人手法寫大雁急切南歸,對兩北邊塞沒有點留戀之情。這既渲染西北邊塞的荒漠,表現了塞下風景之“異”,也暗示了將士思鄉懷親的感情。

     “四面邊聲邊角起”寫軍中號角一吹,四面悲涼的邊塞聲隨之而起。“邊聲”指嘯嘯馬鳴,颯颯秋風。“四面”極寫邊聲比比皆是。這句既渲染了邊地時刻防備敵人的氛圍,更將邊地風景之“異”具體化了。

     “千嶂里,長煙落日城閉”,寫在層巒疊嶂里,一座孤城于長煙之上、落日余暉之中,關門緊閉、絕少人跡的情況。“孤城”寫出駐地關塞的險要,邊土的荒寂,“閉”不僅渲染了邊地的荒涼,同時暗示了邊將士時刻御敵的情況。“長煙落日”又可使人聯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江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的詩意。

  詞的上片,“雁去”、“邊聲”、“千嶂”等邊地特有的物象,襯托和突出了邊塞“孤城”四周的蒼涼秋景,為下面的抒情渲染了氛圍。

  過片之后,主要寫邊防將士戍守生活的艱苦與思鄉、報國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寫將士離家之遠,思鄉之愁難以排解,只好借酒消愁,可只能飲到“濁酒一杯”。“燕然未勒歸無計”引用典故抒發了戰士們的報國之志。他們希望像漢朝竇憲那樣追擊敵人,刻石勒功,安定邊境后再返鄉,現在邊境不寧,沒有回京的打算。

  “恙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寫月光皎潔,滿地如霜,不進傳來笛悠悠不斷的聲音,更使邊將深夜難寐,“明月”例來是作為思鄉的意象,這里“霜滿地”取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營造了思鄉不寐的意境。

  將士們雖有報國逐敵,燕然勒石而還的志向,卻不能實現。隨著時間的流逝,立功無望,返鄉無期,所以說“將軍白發征夫淚”!這句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感嘆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這首詞上闋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雄渾郁的“邊塞風景圖“再用點染手法使畫面由概括到具體,逐層圍繞“異”字展開。下闋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方法,使思鄉和報國之情交織互現。給人慷慨悲涼的感受。

  唐五代以來盛行的婉約詞風,宋初的寇準,錢惟演、韓琦、晏殊、宋祁等人的詞,或內容蒼白,無病呻吟,或流露出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度,帶著濃厚的南唐詞風的余韻。范仲淹的這首詞不僅在內容上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而且在風格上表現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所以說范仲淹是在蘇軾之前的豪放派,他開了豪放詞之先河。

 

     7、 該詞以邊塞景色,軍旅生活如樂……不蓍是向充滿脂粉氣息的詞壇吹幾了冷風。不過,若與盛唐那些意氣飛揚的邊塞詩作相比,本篇又稍顯衰颯。這或許是因為北宋國力遠遜于盛唐,在民族戰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的緣故。

      該詞“吹冷風”的功效。詞可以說是發源于中唐,到五代時已經小有規模了,至北宋就有了興盛的苗頭。不過還是沒有擺脫“花間詞”的風格。范公之詞寫了邊塞。的確是可喜可賀的。想這是一個必然中的偶然,還是偶然中的必然呢?因為范公和隨后的歐陽修都是整個宋朝文學的宗師級人物,他們的言行舉止,影響到整個文壇的走向。尤其是對后起的蘇軾更是影響倍加。

從范仲淹一向的文學主張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必然中的偶然”;但從他的整個人生經歷并當時歷史背景來看確乎又是一個“偶然中的必然”。這兩者差別又在哪里呢?

 

范仲淹一向主張文章“應于風化”,認為“虞夏之書,足以明帝王之道”,而“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他的這些主張可以說在他的各種文學體例中都有所體現的。在詞作上他反對“花間詞”的作風,在詩歌上反對“西昆體”,在文章上則是反對“五代的華麗駢文”,倍加推崇唐朝“古文運動”的做法。可以說這一首詞就直接體現了他的文學主張。

 

積貧積弱”是形容宋帝國常用的一個專有名詞了。掌管軍隊的是文官。全國的重要兵力都維護皇城去了,邊疆戰事一旦爆發,就可想而知其結果了。

 

“將軍白發征夫淚”與其說是對守邊將士的無限同情和無奈,倒不如說是對這種軍事制度的深刻批評。做為一個軍事上有作為的將領,范仲淹不可能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無奈。因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開始了!

 

從五代起,整個中國文學的走勢就是由“外放”轉到“內秀”。無論文化,還是藝術,都是如此。這已是定論,我們在考慮宋詞時,就沒有必要拿其與唐詩相比了,雖然在這里它們都是邊塞作品,因為作品體例不同,自然約束也不同,開豪放一派的范詞難道說還不“意氣飛揚”么?,那么比及“婉約”又何如?

 

 我國古代,詩和詞兩種文學樣式有著很大的區別。“詩言志”,是文人抒寫懷抱、反映社會的重要工具;而“詞為艷科”,是士大夫娛賓宴客的消遣品,尤其是文人詞,本身就是在燈紅酒綠、淺斟低唱中生長起來的,題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相悅之中。北宋初年的詞壇,還是這種狀況。范仲淹這篇作品卻脫穎而出,在詞史上開了邊塞詞的先聲,是個很大的突破。以后,蘇軾、辛棄疾等人廣泛地開拓詞的題材,與之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從詞的發展歷史看,這首《漁家傲》也有重要的地位。

 

 

 

8、這是一幅“邊塞秋風圖”。那形象的強烈真是使人讀了久久難忘。
不妨看看這段動人的描繪:
  邊塞的秋天是個異樣的秋天。一到這時節,南歸的雁兒便連頭也不回的飛走了。塞上特有的邊聲——西風的呼嘯,駝馬的嘶叫,兵士的吟唱,草木的繁響,還襯上悲涼的號角……把秋天的氣氛渲染得嚴凝肅殺。
四面聳立的都是高山,山腳沉重地橫著茫茫的煙霧。太陽很快就沉落下去,剩下一座孤城更顯得伶仃孤立。城門于是緊緊地關起來。
寒冷和孤寂構成一股迫人的氣氛,讓人感到難受。單靠一杯酒是抵擋不了的,思鄉之念冰斷地涌起來。
  然而,一想到守邊責任的嚴重,敵人侵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思鄉之念又一下子壓下去了。回鄉不得,因為責任還沒有完成呵!
    夜已深了,在“萬帳沉沉”之中,大家都沒有睡著。將軍撫循著頭上白發,有些戰士還偷偷拭去思鄉的眼淚。外面是一片銀也似的白霜,只聽得慢悠悠的羌笛聲在曠野中回蕩……
  多么感人的一幕!它不僅寫出了連疆的典型環境,還寫出了這種環境中的人的思想感情。它是一頁真實的歷史,沒有造作,沒有粉飾。而更重要的是,只有深知將士的甘苦哀樂的統帥,才有與將士同樣親切的感受,才寫得出如此動人的篇章。試想想那些“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主軍者吧!
  邊塞也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情調。作為坐鎮一方的主帥,難道不應該寫那些使人感到昂揚奮發的事物嗎?這樣發問當然是有理由的。但是,作為一軍主帥,就不可以描寫邊疆生活的艱苦和戰士心情的矛盾復雜嗎?這樣的反問又是同樣有理由的。我們沒有權利指揮作者只能這樣寫而不能換一種筆墨去寫。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56



評論集


1 楼 2015/3/16 上午 03:11:29 | 暫無
感覺!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