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譯文]  人間世事,總是有盛有衰,此謝彼起;時間不斷來來往往,就將古今串連了起來。

  [出典]  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

  注:

  1、《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2、注釋:

   峴(xian現)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縣南。

   代謝:交替,輪換。

   往來:指歲月推移,如日往月來。

  勝跡:指上述墮淚碑。留勝跡:指前人留下的名勝古跡。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我輩:我們。指詩人自己與同游諸子。復登臨:對羊祜曾登峴山而言。登臨:登山觀看。

  魚梁: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夢澤:云夢澤,古澤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陸一帶。淺:是說魚梁洲因落水而顯露出來了。

  碑:指羊祜的墮淚碑。西晉名將羊祜鎮守荊襄時,登山對同游者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聊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羊公碑:晉人羊祜之碑。及羊祜卒,襄陽百姓建碑于峴山,見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曰墮淚碑。


 

  3、譯文1: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一代接一代永遠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天寒云夢澤更加深湛浩蕩。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譯文2: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了古和今。江上留下許多名勝古跡,我們又來登臨。水落下去魚梁顯露出來,天氣寒冷,云夢澤顯得格外深遠。羊公碑如今還在,讀完上面的文字不覺淚水沾濕了衣襟。

  4、孟浩然生平見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他登上峴山,想到羊祜當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說過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著,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的話,與自己的處境正相吻合。“煙滅無聞”正是對自己遭遇的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全詩借古抒懷,感情深沉。

   詩意在吊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詩意在吊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后二句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孟浩然在這首詩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淪不遇,通過對前賢的緬懷,發出了深沉的歷史嘆息,令人低回不已。本詩在結構上很獨特,開篇即發議論,而且連發四句。詩的起聯,發調感慨,它在籠罩古今的豪情和筆力,既寫出了無限的傷感情緒,也包含著積極的用世思想。當詩人登峴山,縱目遠眺,一片蕭瑟,遙想當年羊祜所抒發的慨嘆,不又成為自己的憾事了嗎?思緒悠悠,心事重重。所謂“往來成古今”,是說日月滄桑,一往一來,即成古今,深感人生短促。就是羊祜所建立的功業,也已是歷史的陳跡了。更何況我輩如此蕭條寂寞,能不“湮沒無聞”?這嘆息是何等的深沉。所以接著的第二聯是說,羊禱當年鎮守襄最,很得人民愛戴,尚且憂慮時過境遷,身后寂寞無聞,登山而興感慨。我們復來登臨,未能著名于后,能不感慨唏噓。在這深沉的嘆息中,強烈的反映了詩人建功立業的思想,卻又凄然傷感。因此,詩的第三聯中,以景寫情,即寓有凄清冷落之意。天寒水淺,荒涼的魚梁洲露了出來;云夢澤也已干涸,一望無邊,多么空曠、肅殺。萬木蕭蔬,四野寂寥,指拭后人為紀念羊祜而立的碑石,細細讀罷,那深摯的語言,哪能不催人潸然淚下,沾濕衣襟。這就是末聯的詩意,它在傷悼古代賢明政治家的同時,也是為自己不能象羊祜那樣建立功業而悲哀。因此,這就不是一般的所謂人生的悲哀,而是苦于不能有所作為的憂傷,這正是對歷史的一種責任感,是有積極意義的。這首詩寫得極為平淡自然,但意蘊豐厚,韻致深婉,體現了孟浩然詩古澹清遠的風格。這首登臨吊古之作,渾然天成,頗受后人的推崇。

 

 

   6、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據《晉書·羊祜傳》,羊祜鎮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于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有誰沒有感覺到呢?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又有誰沒有感覺到呢?首聯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聯緊承第一聯。“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

  第三聯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

 

   7、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晉代羊祜鎮守襄陽時,常與友人到峴山飲酒賦詩,有過江山依舊、人生短暫的感傷。孟浩然于此吊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

  詩人慨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類社會總是在發展變化著,長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法則。過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古往今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光永在無情地流逝。詩一落筆,就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悵。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詩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臨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廟和墮淚碑。據《晉書·羊祜傳》載,一次,羊祜登峴山,對同游者說:“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

  羊祜鎮襄陽頗有政績,深得民心,死后,襄陽人民懷念他,在峴山立廟樹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淚,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孟浩然登峴山,望碑而感慨萬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無聞,不免黯然傷情。詩人登峴山,遐想悠悠,感受著羊祜當年同樣的心情,一種古今變易、生駐異滅的感觸油然而生。

  接著,描述登山所見,“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詩人把視線從羊祜廟暫時移開,遠眺峴山周圍景色。進入眼簾的,是峴山旁日夜流淌的漢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淺,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淺”。

  看到魚梁洲,自然會聯想到曾與司馬徽、諸葛亮為友,數次拒絕劉表延請的隱士高賢龐德公。更遠處,無邊無際、遼闊廣遠的云夢澤展現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氣陰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夢”并稱,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澤”,江北為“云澤”,后來大部淤積成陸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數十湖泊,皆為云夢遺跡。在峴山看不到夢澤,這里是用來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澤地。詩人登臨峴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幾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過去,空懷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慨嘆。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一句,蘊含了詩人極其復雜的情感。羊祜是晉初的名將,相隔四百多年,但因為羊祜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又為國建立了功業,所以羊公碑至今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仰慕;而詩人空有匡世濟國的愿望,卻報國無門,不得已才以隱逸終了一生,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滅無聞,這與“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自傷不能如羊公那樣遺愛人間,與江山同不朽,豈不令人感傷?自然就要“讀罷淚沾襟”了。

 

   8、所謂“人事有代謝”,是說大至朝代更替,小至家庭興衰,以及個人的榮辱得失、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無不處在發展、變化、運動之中;所謂“往來成古今”,是說日月愈邁,一往一來,即成古今,古人曾經是“今人”,而今人亦有作古的一天,“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這兩句是此詩的首聯,因羊祜之言行而感興。僅僅十個字,就寫透了宇宙無限、人事滄桑的慨嘆,既寫出了無限的傷感情緒,也包含著積極的用世思想。發調感慨,起勢不凡,蘊含哲理,被人視為“俯視一切,抗懷千載”的名句。杜甫的“天時人事日相摧,冬至陽生春又來”,與此相類,但遠不如這兩句感慨深重,氣象闊大。

    這兩句以警拔的語言,道出一個平凡的真理。那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大至朝代更替,小至個人的生老病死,永遠處于不停的新陳代謝之中。如何芷在《罕見的心靈畫家》一文中就曾援引這兩句古詩寫道:“翻閱畫集,一幅幅熟悉的木炭畫、水彩畫、素描畫也和如煙的往事一頁頁的展現在眼前,正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如此孤燈長夜,又怎不教人漾起一陣淡淡的哀愁呢?”(見《藝術與心術》,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年版)借用古詩,抒發時間無情,令人感傷,自然規律總是無法抗拒的。而王充閭在《金牛山上古今情》一文中則寫道:“‘嗚——’,山下汽笛長鳴,中長路上一列火車追風掣電般奔馳而來,飛逝的車窗像一幕幕歷史的熒光屏倏然閃過,山頭回蕩隆隆的響聲。‘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作為后來者,我輩生逢其時,得天獨厚,應該如何爭取比往昔的先民為歷史留下更多的可資憶念的東西呢?”(見《清風白水》)則借以說明社會、人事都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人應該在歷史上留下一點業績,方不辜負歷史的期望。

 

 

   9、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濤走云飛,星移斗轉。天地江山像一座不變的舞臺,一代又一代的人粉墨登場,演繹著自己的百年人生。

    一張張面孔是新鮮的,又仿佛是熟悉的;一幕幕故事是精彩的,又似乎早已耳熟能詳,看過了千百回。

    有人說過,太陽底下沒有什么新鮮事兒。仔細想想,這話不無道理。你看,古往今來,登臺表演的角色無非就是帝王將相,忠良奸佞,才子佳人,英雄美人,販夫走卒,演出的內容也不外乎功名利祿,愛恨情仇,是非成敗,聚散離合。

    看多了,就會覺得歷史驚人地相似。就像一個不太高明的影視導演仿照甚至是抄襲前人的作品:換一換角色的名字,變一變事件的場景,增刪幾場戲,加上使用當紅演員,巧妙的剪裁,搬到熒屏上,就有了不低的收視率。

    也難怪。歷史本來就是昨天發生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延續,到了明天,今天的事情也成為歷史的一頁。

 

  10、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莫問曲子為何戛然而止,也莫追究結局是喜是悲。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不知前生前世幾千年,要回眸幾千幾萬次,才可遇知心之人?莫強求。

  憐取眼前人,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唯愿人如昔。

 

  11、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風吹雨打,繁華如夢。歲月嬗遞,絢麗歸于平淡,平淡之中,孕育新一輪的絢麗。

 

  12、宇宙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既是因緣所生,自不免有遷流變化。因此,有情的生老病死,萬物的生住異滅,世間的時序流轉,宇宙的成住壞空,這一切都脫不出無常的范圍。

  曹孟德短歌行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朝露,是生滅無常;杜子美離亂詩云:‘時難年饑世業空,兄弟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骨肉流離,是聚散無常。李太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春滿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由宮女如花到鷓鴣亂飛是世事無常;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燕子,入百姓家,是繁華無常。

  再如:‘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似雪。’是青春無常;‘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人事無常。‘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戎樓空。’是盛衰無常,‘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是時序無常。

    總之,因緣所生法,生滅代謝,遷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世間真相,本來如此。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5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