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譯文]  因為天高路遠,因為重重關山難以度越,所以即使是夢中的魂魄也飛不到,魂魄也飛得極其艱苦。

  [出典]  李白  《長相思》

  注:

  1、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2、注釋:

     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

   絡緯:昆蟲名,俗稱紡織娘。

   簟:涼席。

   帷:窗簾。

   青冥:青云。

   淥水:清水。

   關山難:關山難渡。

   摧:傷。

 

 

  3、譯文1:

    長久思念的人,在長安城中。紡織娘秋天在金井闌旁邊鳴叫,微霜初降,竹席顯出了寒意。孤獨的燈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斷絕,卷起窗簾仰望明月空自長嘆。像花一樣的美人相隔遙遠。上有迷迷茫茫的長天,下有清澈的綠水波瀾。天長路遠魂魄飛度都很辛苦,夢魂由于道路險阻而飛不到。長久的思念啊,摧斷心肝。

    譯文2: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凄凄送寒氣,竹席已覺生涼寒;
    夜里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譯文3:

    我久遠的思念,在京城長安。紡織娘秋夜在井邊啼鳴,小霜凄冷,睡在竹席上已覺得微寒。孤燈不亮,我的思念多么激烈。卷起窗簾,望著明月長嘆,美人如鮮花一般艷麗,卻被遠遠地隔在云端。上有蒼茫高遠的青天,下有清水蕩漾的波瀾。天高地遠,我的夢魂苦苦地追尋,卻難以飛度重重險阻的關山。這綿綿長遠的思念,令人多么悲傷。

    譯文4:

    我日日夜夜地思念啊,心中始終掛懷著長安。秋夜里紡織娘,在井欄上聲聲悲鳴。天降寒霜,涼冰冰的空氣傳導到竹席上,給人以分外清寒的感覺。孤燈欲盡,幽暗不明,我已思念到了極點。卷起窗簾,凝望明月,不禁一聲空自長嘆。我那可愛的美人呀,她雖長得如花似玉,卻浮云阻隔在遙遠的天邊。上有高遠蒼茫的藍天,下有浪濤翻涌的波濤。天太長呀,地太遠,靈魂飛越何艱難。我的魂魄無論怎樣夢游也不易飛過那重巒疊嶂的險要關山。我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想思得肝腸寸斷,寸斷肝腸。

 

 

  4、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興意味。我國古代經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里是個政治托寓,表明此詩目的在于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5、如此排列詩句是為了展示詩的結構特色:完美的對稱!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為轉折,在句式、字數上形成完全對稱,簡單潔凈卻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詩歌創作技巧。長短句式的對稱與重復,在節奏上形成復沓效果,為詩歌增添了無窮的意趣。《長相思》是古樂府題,而兩漢樂府詩是“四言詩向五言詩和雜言詩的過渡”,很顯然,李白在創作此詩繼承了樂府詩的特點并有所創新。

    但是,結構上的完美對稱還不值什么,重在詩意的對稱性。我們細品:首句起興“長相思”,交待了地點“在長安”,意雖平淡卻為后文的渲染留出許多余地。“絡緯”句盡力描寫了實景,紡織娘在井欄邊鳴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時節,竹席上透著寒意,用詞明白如話卻滿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燈下思念綿綿,打起帷簾對月長嘆,這樣的心境因何而起?原來是因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說“美人”句為結構轉折點,此處亦是詩意轉折點,上承詠景,下啟抒情。“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文字何淺,然意境何深!將詩人情感放到了一個無窮的空間中。“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似乎要把此情抽離出軀體,魂飛關山而關山難越,頓叫人心肝盡催!最后回到主題“長相思”上,而感情較之開篇已翻過數倍,“摧心肝”三字結句,話雖盡而情未絕,反復咀嚼,更顯蕩氣回腸。詩意的對稱美成了一種循環反復的情感體驗。

    淺淺讀來,《長相思》固是一首真摯雋永的愛情詩,但我無意陷落于此小兒女情態中。此詩寫于李白去朝之后,滿懷失意和憤懣的詩人哪有心情在此纏綿婉轉?細細揣摩詩中意象,我們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義。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語,但詩人難舍宮闕的心理始終存在。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都是在發牢騷,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長相思》中的相思在“長安”,相思的對象是“美人”,這正是借愛情表達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從《詩經》發端,自屈原起,中國文人無一不入過此“牢籠”。“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結構呈現出倫理中心、家國同構。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國文人的政治追求和愛情追求呈現出互通模式”。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把《長相思》作單純的情詩解讀是只看見了其“質”,我們有必要追求一下詩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時代還沒有把市井俗情當作描寫的主體對象,無論是環境背景還是文人心態,戀闕的解釋是都更合理些。

 

 

    6、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筆力,寫得豪邁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詩篇能在豪放飄逸的同時兼有含蓄的思致。象這首《長相思》,大約是他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就顯然屬于這樣的作品。

   “長相思”本漢代詩中語(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六朝詩人多以名篇(如陳后主、徐陵、江總等均有作),并以“長相思”發端,屬樂府《雜曲歌辭》。現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李白此詩即擬其格而別有寄寓。

    詩大致可分兩段。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于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云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云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寫一場夢游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蕩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里,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為減色,怎么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為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于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為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于這個追求是沒有結果的,于是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絕無萎靡之態。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云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于“長相思”一語收拢。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于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里是一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所以王夫之贊此詩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余,一以為風度,一以為淋漓,烏乎,觀止矣。”(《唐詩評選》)

 

 

   7、月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李白寫過一首七言古詩《長相思》,大約是詩人離開長安以后,有感于政治理想實現無期而作。詩歌是這樣寫的:“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全詩整體上由“美人如花隔云端”句聯結前后兩個段落構成。前一段描寫寒涼凄清環境,突現詩人相思苦情。絡緯啼鳴,微霜凄凄,枕席清寒,孤燈不明,詩人面對如此凄神寒骨的秋聲秋景,輾轉不眠,愁思欲絕。他起身卷簾,悵望皓月,深深長嘆,那如花美人遠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正如天邊明月,可以望見其形,可以感覺其光,可親卻不可近,可觀而不可接,留給詩人的依舊是孤獨長嘆。詩歌的后一句段寫對“美人”(明月)的苦苦追求,詩人上天入地,魂夢神游,表現出一種不可而為,不遇而求的悲壯美。你瞧,上有高遠幽邃的青天渺不可及,下有波蕩浪涌的淥水漫無邊際,天長路遠,關山難越,就連夢飛神馳也難以企及。上下追尋,魂飛魄散,何其艱難!留給詩人的仍然是美人不遇,夢想成空的痛苦和絕望。全詩抒寫相思苦求,并非一般的男女之情,而是詩人對心中政治理想的訴求。美人明月,貌美如花,光潔似玉,隱喻作者光明燦爛、熠熠生輝的政治理想;美人明月,望而可見,親不可接,暗示詩人的理想猶如鏡中月,水中花,虛無縹緲,難以實現。一句話,明月成了詩人心中永遠的痛!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古詩十九首》);“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長相思》)……千百年來讀書人的“求索”、“遠游”,那是多么長的路,多么難走的路!再長,再難走也得走!

 

 

    9、“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那送走春天的,不僅是陣陣落紅,那陪伴游子孤單的身影的,也不僅是天邊外茵茵碧草,悠悠的楊花,幽幽的思念,在長長的憶念里,蘇子可謂是長相思,摧心肝。

 

 

    10、所謂愛情,是于涓涓細水之中清淺而過、輕靈如夢的自在飛花,是于無邊絲雨、古道長亭之上,伊人獨立的幽幽愁緒;是“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得對月懷思,是“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的悵惘凄迷。所謂愛情,天長地久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11、溶溶月,淡淡風,照亮著亙古不變的時空,吹過流經不息的歲月,浩瀚的宇宙中傳來一聲清幽的嘆息,卻又逐漸消散……
  歲月亦逝,容顏易老,誓言不過是一個古老的傳說,亦是心中一個永恒追尋的神話,任憑時光流轉,滿目濸痍,繁華盡喪。“回頭一笑百媚生”的寵兒啊,終究抵不過“宛轉蛾眉馬前死”的宿命;那衣袂隨風舞動的墜樓人啊,可曾真正得到過石崇那顆驕傲的心?聚滿百寶的箱子在被杜十娘投入江中黑色的漩渦時,可曾撫平她內心的憤懣……
  佛曰:人從欲而生憂,從憂而恐,若離于愛,何憂何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風秋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不如初見,不如初見,沒有付出一腔的情,滿懷熱忱,換來半生緣一生淚,化為罪,落個傷痕累累。緣君一面,誤卿終生……

  初見,藍天白云,淺草碧葉香。彼岸的可人兒,風華正茂,細看諸處好。初見時,明眸皓齒,語笑嫣然,相看兩不厭…… 若只是初見,該有多美,不須攜手游遍芳叢,恨相逢,聚散苦匆匆,枝枝葉葉離情。飲一杯清茗,在馥郁的香氣中消散初見留在心底的悸動;在淡然的情愫中,在潑墨的山水畫中,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若只是初見,該有多美,不必相知,相守,在相離;不必心碎,身陷情天幻海亦不悔。不必換來傷悲,鉻下傷痕,留下熱忱,一生一世的回味。記得初見時的美,相逢剎那間涌上心頭雷鳴般的震顫。在初見的細致入微的拉長鏡頭中,緩緩的瞬間,定格成永遠。錯過,離開。在漫長歲月的流逝中,終會似掉入心湖的石頭擊打起的波瀾,一層層暈開,然后消失不見,留做成全。在自己平靜如水的生活之外,關注著另一個風生水起的燦爛人生。
  如果心碎時注定的結局,何苦一次次的演繹相聚別離,只需忘記。記得,又有什么意義?是錯,是莫,抑或是難,還是瞞?黃騰酒,一杯愁緒,錦書難托。淚痕殘,獨語斜闌,咽淚裝歡。終日凝眸,倚窗疏黯的人兒啊你又在等著誰?
  若人生只是初見,又如何“上窮碧落下黃泉”,若只是初見,又如何催老了蒼天?如何譜寫出凄美婉轉,纏綿悱惻的冬季戀歌?如何如何萬古流傳?似煙花綻放的瞬間,在生命中留下相思的印記,雖終究歸于塵土,卻絢麗璀璨。
  錯過,既是過錯,失去便成永恒。若不是遺憾,不會傷感,不會“畫欄憑望,臆斷闌柵”!不會“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癡癡的望著,守著,只愿化作風兒,不離不棄,海角天涯,永相隨……
  用輕悠輕悠的語調,愴然的情懷,淺吟低唱“……驪山雨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性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愿………”一遍一遍:人生若只如初見……不如不見,不如不見……不能不見,不能不見……不如相伴,不如相伴,不如相伴……

 

 

    12、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夢長夢短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這是一個陽光灼烈的世界,每個人都擁有沙漠里尋找水源生存般的決絕和義無返顧。

        中國人最大的人格理想是神于天而圣于地,要有夢想的天空,更要有現實的土壤。有理想的天空而沒有現實的土壤是空想主義者而不是夢想主義者;有現實的土壤而沒有理想的天空是現實主義者而不是務實主義者。如此,我該是空想主義者還是幻想主義者?多少次想過要放棄,可是,那里畢竟埋藏著我青春的美好和書劍夢想,纏綿著心底無以言說的夢。

 

        霜河冷落,飛雪飄零。淌過了春雨里浸濕鞋幫的韶光,走過了桃紅依依,楊柳依依的小巷,季節與年歲的輪回在風雨交匯、霜風凄緊或陽光明媚的旅途中洗去了熙熙攘攘的浮華,遺棄了忙忙碌碌的淺薄,卻又卷著滿身的疲憊走向了更為深沉的淺薄與浮華。

 

     感慨歸感慨,只有經歷了失敗的苦痛才能讓生命散發出更加華美的光彩兵可敗,血可流,心又豈可輕易的丟失?

 

     那些懵懂的想法,那個固執的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在屬于自己的空間中流轉著屬于自己夢與實的情緣,而時光只是以一種生活的態勢,長者的風范賜予我無奈、失落,奮起,再失落的輪回。

 

     生命如此渺小,時空那般冗長。無從追尋,無法回溯,只能蕩開前方的山石,領著失落而苦痛的心緒繼續流浪。流浪,在遠方,停泊于別人夢念里黯淡的故鄉。

 

     過往的經歷深深的刻進了我的心靈,執著與堅韌教會了我這世界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更沒有比心更寬廣的舞臺,無論曾經的,消逝的,還是將要經歷的,我都會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感受,用愛與努力去表達。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3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