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鶴排云而上,激起了我的詩情飛到蔚藍的天空里。

        [出典]    劉禹錫    《秋詞》

  注:

       1、秋 詞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2、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3、字詞解釋:

  1、悲寂寥:悲嘆蕭條。

  2、春朝:春天。 

     3、排:推開。  

        4、碧霄:青天。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宋玉于《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于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

       5、“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

       6、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7、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么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8、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后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9、“悲秋”是古代詩歌的傳統主題,并且有許多名篇佳作。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開創新意,寫出了一個生機勃勃,斗志昂揚的秋天來。這與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和性格是分不開的。詩人把悲涼的秋天看得比春天還美,詩的立意不僅新穎,而且深刻,表現了詩人獨有的精神和獨到的見地。

       10、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并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

       11、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12、劉禹錫,雖一生屢遭坎坷,卻歷經艱辛癡心不改。不管身處何境,都保持著“君子”的人格與本色。在長期的貶謫生涯中,仍體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造福一方百姓,將儒家推崇的現實、進取、剛健、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化諸行動。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2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