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譯文]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出典]  南宋  陸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注:

 1、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2、注釋:
 將曉:天將要亮了。
 籬門:籬笆的門。
 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
 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
 “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岳: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一說指東岳泰山和西岳華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遺民:指在金占領區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治的人民。
 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
 胡塵:指金的統治,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南望:遠眺南方。
 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3、譯文1: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譯文2:
三萬里的黃河呵向東注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華山呵上摩青天。
  淪陷區的遺民眼淚都已哭干了,
  眼巴巴地盼望南宋軍隊一年又一年!
   5、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為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眾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治集團茍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河”,指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岳,指東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奇偉壯麗的山河,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征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卻長期以來淪陷在金朝貴族鐵蹄蹂躪之下,下兩句筆鋒一轉,頓覺風云突起,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淚盡”一詞,千回萬轉,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受折磨歷程的長久,期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他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嘆!后一層意思,在詩中雖未明言點破,強烈的批判精神則躍然可見。
   馬英九說,“名字中的英字,原來是全權服膺的膺,膺有胸懷的意思,九,是九州的意思,就是陸游的詩,‘但悲不見九州同’。”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陸游臨終作品《示兒》),馬英九首度坦承父親馬鶴凌期望中國統一。
    
    同是放翁名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那也有意思: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既使迷惘中的P民對“遺民淚盡胡塵里”有著那一絲絲的共鳴,胡塵啊!
    但TG有的是自信,“王師北定”?夢囈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吧!
    看著小馬哥壯士暮年,“南望王師”?不如期盼歷史的輪回吧!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6、人的精神總是需要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的。在過去的一些年代里,曾有一度將精神的作用無限擴大,以為人只要有精神,就可以無往而不勝。而這樣做,卻不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生態環境。結果,就導致精神萬能的錯誤。精神的能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要使精神能夠真正地發揮其能動作用,還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生態環境。所謂精神生態環境是我從生態科學中借來的詞,又加以改造。它是指精神成長與發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一種精神狀態的建立,并不是純主觀的東西,不是單純依靠自己的決心和宣言就可以確立起來的。陸游有一首《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早年收復失地的決心氣壯如山,經過多年的艱難曲折之后,鬢斑氣衰,只能感慨于前人了。陸游的這種精神變遷,就是硬環境制約的結果。他希望能為國盡力,可謂有良好的主觀努力。但是,朝廷的軟弱,軍事的失利,特別是沒有支持收復失地的精神環境,結果只能“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而他自己則感嘆“世味年來薄似紗”,“江聲不盡英雄恨”。最后留給他兒子一首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的精神境界可謂是高的。但是,這一精神所面臨的是一不良的精神環境。所以,他只能留下終身遺憾了。

   7美好的大自然,總是文人歌頌描繪的對象,但這種歌頌描寫一旦和愛國深情融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感染力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固然美好,但“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宏偉圖景一當和“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愛國情懷相綰結,就更能使人蕩氣回腸。又如:“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絕好江山誰看取,濤聲怒斷浙江潮”(康有為《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均是將愛國激情與對祖國山河的描繪相結合。這些詩的思想境界決不是那些純粹陶醉于自然的山水詩可比的。

  對于祖國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的眷懷稱頌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表現。象《詩經》中對同族祖先開創的歷史功績的稱頌、屈原在《離騷》、《遠游》諸作中多次抒發的遠游徘徊臨睨舊鄉而不忍離去的感情、南宋路德章《盱眙旅舍》“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從語音表達對故土的眷懷,都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由于幾千年的歷史爭斗,改朝換代相更迭,因而眷戀故國之情常在愛國主義文學作品中流露出來,特別是在民族矛盾激烈時,這種情感尤為深沉濃烈。如南北朝時的庾信,本為梁臣,后出仕西魏,被迫留于北庭,內心充滿痛苦,因而他后期的詩賦表達了對故國深深的眷念。象《哀江南賦》、《擬詠懷》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又如五代時的李煜,國破歸宋,從帝王到階下囚,因此后期之作充滿對故國山河宮闕的痛苦眷懷。此外象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杜浚、屈大均諸人之作,大多表達了深沉的故國之思。即使是歸順清廷的吳偉業、錢謙益等人,也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對故國的思念喟嘆。

  憂患意識,獻身精神,抗爭態度,眷戀情懷,它們構成了古代愛國主義文學的主旋律,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中最感奮人心、偉大輝煌的一部分。以上四方面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和占中國文化主導地位的儒家學說是完全一致的,特別是與儒家的國家民族觀、社會政治觀、倫理道德觀及士人的處世哲學等有著直接的淵源。而中國士人大多以經世致用、濟代安民、兼善天下為己任,因此上述四方面也帶有更濃重的士文化的色彩。

  8、不管是曹操的《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杜甫的《醉歌行》:“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 ”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放眼望去,中國古典詩詞中,一條橫亙古今的品質——對痛苦的深刻體驗——這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根,沒有它,中國古典詩詞就會飄起來。“多難興邦”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是“多難興詩。”中國古典詩詞對痛苦的表現形式可謂多種多樣,汗牛充棟。且每一首好詩,在形式上達到思維奇觀的同時,又對痛苦的闡述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

   9、文學是溫柔的,慈愛的,美麗的,同時又是剛強的,嚴肅的,凄美的。文學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我們祖先的精神,經典的經脈中,連接的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汨羅河畔,印下了屈原愛國主義的浪漫足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滄海無際,激蕩著曹操一統天下的豪邁情懷;“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追索古事,杜甫的心胸少不了對英雄的牽掛;“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遠看山河,陸游的眼中流露出對國事的感傷;“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首《滿江紅》,唱出了岳飛收復河山的決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一篇《詠煤炭》,表白了于謙心系蒼生的正氣。
回看歷史星空,那些璀璨的星星光芒四射,它們不僅照亮了一顆顆純潔的心靈,更激蕩起無數仁人志士的報國熱情。“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虎門銷煙,充軍伊犁,一首臨別詩,道盡了林則徐挽救民族的豪情。“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投身革命,紹興就義,一篇慷慨的劍歌,述說了秋瑾女子不讓須眉的報國大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棄醫從文,以筆為槍,魯迅用辛辣的文字喚醒了沉睡的國民;“你知道我愛英雄,還愛高山,我愛一幅國旗在風中招展”,身逢亂世,不忘國難,聞一多用滿腔的熱情擁抱著硝煙中的祖國;“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牽掛著無數個赤子的心。他們,是承前啟后的勇士,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只要文明不落,只要精神不滅,中華民族始終都有堅強的脊梁。
穿越歷史的時空,置身繁榮富強的年代,我們目睹了一個民族的興起,我們體驗了祖國強大的榮耀,我們怎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懷,不為祖國的興盛而高歌?
 10、“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股久遠雄渾卻又不失親切熟稔的清風飄然而至,穿越了堅硬塵封的時光隧道。踮起腳尖,將我和這個國度曾經墜入漫漫沉寂歷史長河中的記憶徐徐打撈。踮起腳尖,使依存茍活於鋼筋水泥中的我們,遙想“昨夜小樓聽春雨,今朝小巷賣杏花”的草根生活滋味,感悟“朝看水東流,暮觀日西墜”的黎民常態回歸,其表達闡述的情感寄托正力透紙背,令萬千蒼生折腰沉醉。
  踮起腳尖,流淌彌漫的故園情懷讓我們夢縈魂牽。望夫崖上,那位踮起腳尖凝視遠方的女子,不正是后來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嗎?千秋功罪、愛恨離合,早隨歲月飄蕩,兒女情長卻是千古絕唱﹔字里行間,勃發洋溢著“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惆悵迷茫,踮起腳尖眺看白云親舍的杜甫思念發妻之心緒卻撼動四方八荒﹔“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位滿頭銀發、身材佝僂卻踮起腳尖目送孩兒遠去的老人,正是唐朝詩人孟郊的母親。昔人已經隕星作古,寸草心三春暉的母子情結卻在璀璨詩篇里留待后人詮釋解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位老態龍鐘不墜青云之志的異鄉客人正踮起腳尖潑墨吟唱。大宋河山早非趙姓有,王安石勾勒的“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圖景及抒發的心系桑梓情愫卻得以不朽。
  踮起腳尖,奔涌漂流的功業理想讓我們感慨萬千。在大氣磅礴的戰場古道上,一位勵精圖治的國君正踮起腳尖注視著夕陽西下的視閾背景,他就是求賢若渴的齊桓公,盼望管仲早日平安歸國的祝福纏繞心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宏愿氤氳血液中﹔“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諸葛孔明正踮起腳尖明志致遠。他也在憧景神往一位賞識重用他的伯樂明君,以指點江山縱橫天下的雄才偉略來酬報賢主的知遇之恩﹔洞庭水畔、岳陽樓上,一位叫范仲淹的文豪正踮起腳尖四顧俯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在文章里燒得發顫,建功立業的使命足以使海枯石爛﹔好男兒志在遠方。廣大莘莘學子奮發圖強、臥薪嘗膽,拼搏奮斗中時不時踮起腳尖,揣摩掂量理想離多遠才會實現,領略感受著古仁人倡導推崇的“天道酬勤”、“學達性天”。
 踮起腳尖,折射蘊涵的家國夢想讓我們品味厚重沉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披發跣足、行吟澤畔的屈原常常踮起腳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維系支撐大夫博大襟懷的正是富國強民的力道理念﹔“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壯懷激烈、恢弘豪邁的陸游不斷踮起腳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悲情遺憾里,精忠報國之魂得到淋漓盡致揮灑展現﹔“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方嚴剛正、清正廉潔的林則徐在發配西行的路上不停踮起腳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長吁慨嘆里,一種深沉質樸赤子之心感地動天﹔“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卓爾不群、意氣風發的中國80、90后們正踮起腳尖。“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作為國家繼往開來的新生代,他們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關注著災區重建,發揚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點燃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火炬,傳遞著“復興民族、青春中國”的時代夢想,拳拳中國心,殷殷炎黃情永駐心靈間。
  踮起腳尖,浮想聯翩,總讓我們尋覓游走在故園情懷、功業理想和家園夢想之間。踮起腳尖,容納了幾多人生悲喜,綿延了多少生命激情,這又是中華民族前世今生最美麗的崇拜圖騰。看,神州大地正掀起滾滾波瀾……(作者:湖南科技大學法學院董永亮)
  11、水滔滔,流走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憂愁;風悠悠,吹去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憤;云卷卷,捎走了“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渴望……
12、 輕輕推開那扇門,透過無邊的蒼穹,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

  第一眼,就令我折服。

  高山流水,他將其凝聚在字里行間;千古英雄,他將其鐫刻于詩歌詞賦。他是人間的文曲星,驚世才華幾人能及?他更是偉大的愛國者,壯志豪情誰可比擬?

  輕輕推開那扇門,他的心里—片凄涼,似秋風拂過,留下滿地落花。早已厭倦無情戰爭的他,看著水深火熱中的同胞,怎能不痛心疾首?“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年復一年的等待,何時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

  輕輕推開那扇門,眼前的他,早已是風燭殘年的老叟,當年的威武早已蕩然無存。渾濁的淚水溢滿眼眶。微微顫抖的手艱難地握住那枝曾經潑墨揮灑的筆,筆尖劃過紙面留下的一道道墨痕,不正是他心中那些抹不去的累累傷痕嗎?“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竟成了他的千古絕唱!

  何苦?莫如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莫如陶淵明“歸去來兮,潛心山水,與世無爭”。為何要走上這條寫滿苦澀、悲痛的道路?人生苦短,何不多一點歡樂?

  一面是安閑舒適的田園生活,一面是艱苦卓絕的復國之路,命運讓他抉擇,他毅然選擇了后者。盡管,他知道,這個選擇也許需要他以整個生命來捍衛。

  我明白,他早已看破世俗的一切,他眷戀的絕不是榮華富貴。

  他深深地知道,他是南宋的子民,體內流淌的是南宋的血液,保家衛國是他的職責,抗金復宋是他的使命!

  他憤怒,當金人的鐵騎肆虐中原;他痛心,骨肉同胞流離失所;他焦慮,宮院里依舊歌舞升平;他執著,那片至死不變的忠心和茅屋中那份純潔的守望。

  春色滿園,他關注的只有那來自邊疆的戰訊,但每次他得到的都是一番徹骨的痛惜,即使再美的景致,也只能成為他的焦愁,在詩詞中的情感寄托;烈日炎炎,高懸的太陽是他沖天的怒氣,似乎要烤盡殘暴的金兵;秋高氣爽,可在他的心中,只能是倍添凄涼;冰凍三尺,皚皚白雪,也掩蓋不了他內心的萬丈豪情。

  輕輕推開那扇門,他的心之門,我看到的是一腔沸騰的熱血,感受到的是一顆熾熱的愛國心!雖然,他早已逝去,但他的靈魂依然長存;他的精神,依然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

  輕輕推開那扇門,仰望歷史的星空,他就是那顆長久不落的明星,他的光輝映照著華夏大地。他將會是我們心中那個永遠的唯一!

  他是血色的翡翠,縱覽古今,誰能與他相媲美;他是涅槃的鳳凰,橫觀天下,誰能與他共光輝?

  陸游,好一個“氣吞殘虜”的鐵血男兒!

   13、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盛到衰再到盛,其中,飽含了多少淚與血的故事,其中,記載了多少傳與奇的篇章。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已越發強盛,猶如一條巨龍飛向天空,向世界大聲宣布:中國,要以強盛的國力贏得世界!

  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民族,唐詩宋詞元曲是這個古老民族歷代前賢精心培育的文學奇葩。我讀范成大的“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讀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讀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無不感受到詩人至死不渝的拳拳的愛國之心。

  我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坎坎代擅”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酈道元的《水經注》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我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原起伏的祖國,看煙花蒼茫,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奔馳,長河揚鞭的祖國……

   我在爬滿甲骨文的神鼎之上,讀祖國跳躍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邁;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我以岳飛的一闕《滿江紅》,以文天祥的一曲《正氣歌》,以魯迅的一聲《吶喊》,唱響不屈的脊梁與骨氣,唱響不屈的尊嚴與神圣!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0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