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青山漸漸被暮靄籠罩,紅日慢慢向西墜落。浩浩長江奔騰不息,洶涌地向東流去。天空中縷縷殘霞就像有花紋的羅綺漸漸散開。
[出典] 北宋 晁補之 《迷神引·黯黯青山紅日暮》
注:
1、 《迷神引》 晁補之
貶玉溪對江山作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回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2、注釋:
塢:音誤,四周高中間低之處所,或四面擋風之建筑。
《宋史·晁補之傳》曰:晁補之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于詩。”從這幾句簡短的記載里,可知晁補之生長在士宦之家、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聰敏強記,幼能屬文,日誦千言,故早負盛名。
元豐二年(1079)進士第一及第。以元祐黨籍坐貶。大觀四年卒于泗州官舍。有《琴趣外編》,筆鋒甚厲,時有奇氣,風格與東坡為近。
當然,說晁補之屬豪放詞家,師承蘇軾,只是就其主導傾向而言,實際上,晁補之全部詞章中,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占約半數之多,并頗具清新蘊藉韻味與柔麗綿邈情調,合乎詞的當行本色。如他的《引駕行·梅精瓊綻》一詞,起首說春光滿園,人卻獨自落淚,中間略事點染,歇拍便揭示出“憶年時,把羅袂”的緣由:全在舊情難忘啊!過片轉過筆意呼應,只寫了戀人留在印象最深處的一個細微動作,則她的風采便躍然可見。那艷紅的櫻桃仿佛一根基線,將今春與去春連綴起來,韻華依然,芳姿歷歷能跡,人竟一去無音訊,當時的離別實出無奈,但此情有誰知,又堪向誰人道呢!全詞用鋪敘手法,章法縝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躍搖曳,率拙間饒見渾厚氣,表現出作為駕馭長調的能力,得益于柳永處實多。
在夜色中,微微的笑。總會在某些時刻,想起或遠或近的某個朋友,也或,或遠或近的某個兄長或者朋友想起了我。
8、那目若星河的蔚藍,縱使歲月斑駁了黑發,縱使風霜腐蝕了容顏,機緣中天上人間依舊相見,只恨歲月已改那風華絕代的姿容。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回向煙波路,使人愁。
燈火闌珊處,是否是你歸來的腳步呢?
是否,這腳步又只是夢里的虛幻呢?
經歷了無盡的悲傷后
你還能不能微笑著,輕輕唱著
唱著那過往的,來來的幸福呢?
9、三十的時候,覺得人生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責任:人不可能僅僅為自己而活,許多時候,人都是為了別人的存在或者期望而活著。也就在這個時候,打消了找尋一個好的方式結束生命的想法。
看多了悲歡離合,看多了生命和死亡,明白了生和死,只那么一步之遙。明白了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有了那么一些宿命的看法。
于是在偶有閑暇的時光里,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云卷云舒。
偶爾有心緒有閑的時候:品味咖啡,咖啡是要獨自一個人在一個天氣很好的午后或者時光,帶著一份悠閑,才能品出咖啡的滋味;和友人一起出去喝紅酒,看那些紅色的液體,如何在夜的霓虹中閃現著別樣人生;也喝茶,偶爾的,品味茶苦茶香。
在俗世的塵土中,依然前行著匆匆忙忙的腳步。
“貶玉溪,對江山作。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回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隖.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總是有些祝福,在歲月中停駐,總是有些真情,在人海中永遠的存在著。
當歲月遠去,當時光逝去,天邊的云依然在風里,飄蕩舞蹈。
那些祝福,那些關注,一直都在。
而你,好嗎?
10、 窗外,月光柔柔地如水瀉在地上,初冬的夜色彌漫著月的光芒,輝冷大地,薄薄的如蟬翼悄悄地鳴響,恍若梵阿鈴奏出的樂曲。恰似輕紗籠罩的一片蒼茫,對著月,默默的祈禱。
思緒升起,淡淡的祝福,淡淡的牽掛,淡淡的思念,淡淡的憂愁。
恍惚如夢。
初冬的月,清涼如水,月光嬌媚地傾灑在身上,身影傾斜在地面上顯出清晰的輪廓,抬頭望著月兒,它依然是那么沉靜和高貴,俯視著人間的歡聚和離別,被這柔亮的銀色月光籠罩著,感覺它的圣潔和清冷,卻無法平息心中涌動的思緒。
四周安靜了,寂靜的月下風兒蕭蕭,腳步輕輕,如風一般略過。
輕輕的嘆息,輕輕的祝福。
《迷神引》——晁補之
“貶玉溪,對江山作。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回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隖.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陽光終被云層遮擋了身影,午后的風,一陣又一陣,帶著涼意。
天空的暮色快降臨了罷,而時光,時光也將遠去。
依然喝茶,淡淡。
依然敲字,悠悠。
總是要流逝的,那些時光;
總是要遠去的,那些往事。
11、離開時已近晌午,天氣雖然陰沉,但銀鏈似的汨水河,裊娜婉麗。田野里的燕子花草不懼寒冬鉆出綠茵茵的小腦袋,似絨如毯。雖然冬裝猶綠的山巒顯得有些蒼涼,但我仿佛看到有萬道霞光從陰云中折射出來,灑在起伏的山巒上,在金紅色的光芒中,山崗上那些竹林的輪廓晶瑩剔透,仿佛是寶石和珊瑚的雕塑。那不遜飛雪的野花從南向北紛致杳來。
一只灰雀剪開薄霧,飛到山上的竹林中輕輕鳴叫,樹頂升起一縷炊煙,仿佛要向高處飄升,又像要被風吹散,它是鄉思嗎,不熄滅,也不彎曲,最后溶化在煙波中。想起宋代詞人晁補之的詞句: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向煙波路。
12、這兩天陽光很好,有明媚的陽光映照地面,而我,卻在暖暖的陽光里覺得寒冷。
也許,有些寒冷,隨歲月凝聚的堅硬的冰棱,無論用怎樣溫暖的陽光,也無法溶化。
人生如行車: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暫時等待。停停、走走、等等。
人生如行車,不可違法交通規則,否則會受到懲罚。
一滴淚滴落,塵世的一滴淚,無人明白的時候,已經風干。
那滴淚,落在無人能懂的暗夜里,落在無人明白的心緒上。
《迷神引》——晁補之
“貶玉溪,對江山作。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回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隖.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6:1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