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中心理學研究的特點與方法論問題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 B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2456(2006)03-0134-06
  從心理學的發展來說,傳統實驗室研究和其他研究方法、方式與手段在長期實踐中取得大量成果,對于心理學學術的進步、學科形象的樹立以及組織制度的建立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嘗試和探索新的心理學研究方式與手段也是心理學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
  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研究是當代心理學積極探索新的研究方式與手段的自我創新之一。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國心理學家的極大興趣和熱情,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當然,作為新生事物,網絡環境中的心理學研究還存在諸多缺陷,但心理學家不能“因噎廢食”,應最大限度發掘和利用其應有的方法論價值與意義。
  一、利用互聯網廣泛開展的心理學研究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不斷進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開始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實驗與調查研究。“我們處于實驗研究的互聯網革命之中。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使用遍布世界的網絡進行實驗研究成為一部分先鋒人物的方法選擇。在保障用戶與服務器之間互動的網頁形式發明之后不久,他們就開始了早期的工作。”[1]例如,1995年Reips開通了網絡心理學實驗室。1996年Krantz開通和維護著“網絡中的心理學研究(Psychology Research On the Net)”網站,到1998年,該網站連接了35個在線研究,1999年增加到65個,2003年達到150個,2005年已接近 200個研究項目。
  在互聯網上進行心理學的研究除了要遵循心理學研究的一般規范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與網絡相關的技術準備,包括互聯網的信息傳送、計算機硬件、軟件等方面。其次是事先核查。事先核查包括諸多方面。必須仔細核查指導語,核查網絡研究的內容,確保每個研究項目、單元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核查數據處理程序,核查網絡研究開展的技術保障。在認真完成各項核查工作之后再把研究投放上網。最后,還需要防止被試中途退出或重復提交以及時限控制等方法論問題。
  目前,在網絡環境中嘗試開展的心理學研究類型較多集中在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方面。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社會同一性;利他主義與同伴選擇;權威順從;年齡知覺的性別差異;性取向與心理幸福;第一印象的情景效應;性暴力受害者研究;印象形成;婚姻關系;人格、態度與配偶選擇偏好;人際關系滿意度;國際恐怖主義;9·11事件;戰爭態度等。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因果推理實驗;演繹邏輯研究;決策形成中的思維與情感;記憶準確性;顏色效應;規則學習實驗;圖形識別與視覺學習等。此外,還有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如:情緒智力與人格;人格與生活方式;社會興趣與人格;人格、世界觀與社會態度;人格與網絡同一性等。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如:親子關系;家庭環境、發展與行為;性別概念形成,教養方式等;健康心理學的研究,如:青少年成癮藥物濫用;睡眠與壓力事件調查;孤獨癥與社會支持;壓力與自我覺知;健康與生活質量;重大疾病與生活應對等。工業和組織心理學的研究,如:工作環境、領導風格、管理者品質、組織變動等[2-6]。
  二、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研究的優勢
  1.跨越時空的界限
  從空間上說,利用網絡開展的心理學研究可以快速傳送到世界各地。只要接通互聯網的地方,研究信息就可能被當地人知曉,吸引人們的注意和參與,能夠克服因地理位置的障礙對有些心理學研究造成的約束,使研究者可以非常便利地獲得來自不同文化、種族、民族、國家和地區的大量被試的反應資料,這點對文化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極有現實價值。心理學家Musch,J. & Reips認為,“網絡實驗者把‘被試數量眾多’和‘較高統計學解釋力’看作是決定采取網絡實驗的最重要的兩個原因。”[1](p61-88)從時間上說,網絡心理學研究可以全天候24小時進行并獲取來自被試的反應情況,既無需主試長時間停留在計算機終端,又方便了被試可以自由選擇適當的時間參與研究。
  2.數據收集和處理的便捷
  利用網絡開展的心理學研究具有高度自動化程度,真正實現數據收集和處理的省時、省力、高效、低廉和準確。而且有些網絡研究項目能夠獲得其他研究方式很難輕易得到或者需要周期較長、投入較多才能得到的數據。在網絡研究設計嚴密和規范的情況下,被試的反應數據能夠以事先設計好的程序加以儲存和分析計算,與傳統研究相比,大大節省了數據編碼和錄入的時間、勞力與費用,而且能夠減少差錯率,提高計算結果的準確性。“網絡研究有其獨特的優勢,不需要眾多的訪談員,與電話和面對面訪談相比極大減少收集資料的費用。”[8]
  3.避免研究者效應
  通常,進行實驗室研究時,由于主試及助手的在場,他們與被試共處同樣的情景,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能夠即時解決研究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對指導語、應答方式與程序的解釋等),保障研究順利進行。但同時也帶來負面現象,如“研究者效應”,即因為主試及助手的在場等相關原因可能導致被試應答的結果自覺或不自覺地朝向研究者的期待方向。與實驗室研究相比,利用網絡進行的研究從物理意義上說,主試是不在場的。主試與被試各處一地,甚至遠隔“千山萬水”。主試不可能24小時一直在線,與被試的交流不像實驗室研究時那樣直接,對被試應答反應沒有什么影響,避免了“研究者效應”。
  4.容易實現可重復性的驗證研究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容易實現對網絡研究項目自身的重復性驗證研究;另一方面是指容易實現對其他實驗室的項目進行重復性驗證研究。當然,有些研究課題能夠在網上開展,也同樣可以在真實情景如實驗室中重復該項研究,進行驗證與比較,發現是否兩種研究方式能夠達到一致的結果。“雖然由于網絡研究中缺乏控制而出現了一些方法論問題,但許多研究者認為網絡研究在實驗的效率、低廉的成本和測試的便捷等方面利大于弊。利用網絡和在實驗室各自進行的研究經驗表明,只要網絡研究設計合理,就能夠同樣得到心理學許多領域里的實驗室研究結果。”[9]不過,我們也需要注意到,網絡研究和其他方式研究兩者既會有一致的時候,也會有出現差異的情形。如2000年Krantz & Dalal考察了9個網絡和實驗室版本的研究,發現兩種方式得到的結果有著驚人的一致性。但是,有時網絡研究和實驗室研究也會產生出顯著性差異[10]。出現差異的原因很多,比如,實驗情景的控制、被試的參與和完成水平、被試的人格表現(真實人格與網絡人格)等等,需要研究者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出現這種差異,某種程度上說,并不是件壞事,反而可以引發研究者全方位思考自己的研究假設、設計、結果與討論,發現一些在單一情況下(網絡研究或實驗室研究)沒有注意到的因素,使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得到更強的解釋力[11]。
  三、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研究的局限
  1.信息安全性是網絡研究的一個風險所在
  計算機操作系統和網絡服務器的安全漏洞可能被人利用,遭到黑客或者病毒的攻擊,導致研究網頁癱瘓、數據破壞甚至被試的隱私信息被竊取,給研究帶來障礙和負面影響。
  2.信息解釋上的遲緩或缺位
  網絡研究時,主試對研究過程的控制力有限。雖然主試不在場顯著減少了研究者偏差,但同時也增加了信息誤解的可能性。如果被試在參與研究時,遇到一些問題(如關于指導語)無法獲得即時的解釋,勢必影響研究的進行,被試可能退出研究或者不正確地完成研究材料。
  3.研究范圍和課題有限
  網絡研究不可能完全替代實驗室以及其他情景的研究。比如,有的研究要求對情景進行高度控制;有的還需要精密儀器對生理指標進行測量,這些方面網絡研究是無法達到的。
  4.尚缺乏系統和完整的規范從事網絡研究標準
  “以網絡為依托的實驗在快速成為一種標準的方法,因此也正是一種需要標準的方法。”[1]應該說,網絡作為一種工具和載體越來越被心理學家所重視和利用,也取得了較大成效,這些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學研究畢竟是新生事物,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利用網絡為心理學服務,避免在數據獲得與處理、結果論證與解釋、技術準備與實踐操作等各個環節出現差錯,維護科學研究的嚴肅性是擺在心理學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四、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良好的心理學研究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法論為基礎。在實驗室進行的心理學研究需要這樣,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心理學研究也同樣如此。為保證網絡心理學研究的內、外在效度,需要研究者在技術準備、招募被試、事先核查、防止被試中途退出或重復提交以及時限控制等方法論問題上進行深入探索。
  1.技術上的準備
  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式或便攜式計算機大量進入學校、機關、企業、家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工作和娛樂,同時互聯網也逐漸建構了對人們生活影響極為深刻的“無形空間”。時代精神和物質條件促成了心理學家利用網絡來開展心理學研究。
  從計算機硬件看,元件質量功能不斷提升而價格卻日趨低廉;從互聯網發展看,互聯網廣泛普及、網絡升級換代、上網費用降低,網絡速度加快,網絡建構了巨大的信息平臺和資源空間,人們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越來越多有價值的信息,對互聯網有著越來越強的依賴。從計算機軟件看,操作系統簡單易行,新的程序軟件不斷推出,更新升級加快,功能更加豐富,而且出現許多優質的免費使用軟件。心理學家Reips & Neuhaus 2000年設計出WEX TOR,該網絡工具概括和視覺化了實驗設計和程序,指導用戶采取10步驟設計實驗,包括被試間、被試內、準實驗設計等[12]。此外,現在廣泛使用的瀏覽器能夠處理更復雜的媒體播放器和Java以及 Java腳本等程序語言。
  目前,在網絡環境中開展心理學研究主要依托的信息傳送協議是超文本傳送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在過去10年間,互聯網上一種新的信息傳送協議,超文本傳送協議為心理學研究創造了一種新的途徑。”[9]用于顯示和收集信息最經常使用的方式是超文本標示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這種語言形式容易生成,也容易被網絡使用者所熟悉。超文本標示語言是網絡研究最基本的技術手段,它是用于組織網頁的格式化語言,使網頁內容能夠包括格式化文本、圖片、圖像和聲音等等。超文本標示語言也能夠實現瀏覽網頁的人把信息發送給目標服務器,而服務器再電子化地處理、編碼、過濾和保存數據。此外,在實際研究中,研究者還利用超文本標示語言對被試進行區組分配。例如,通過HTML生成一個網頁,列出月份表要求被試按照自己的出生點擊月份。每個月連接一種實驗研究條件。比如:1月份對應條件1,2月份對應條件2,3月份對應條件1,以此類推[9]。
  順利開展網絡研究還需要服務器端程序和用戶端程序作為技術保障。網絡研究中,Perl是服務器端通用網關接口程序(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保證所有用戶都能夠運行實驗。Perl是免費的開放性語言,可以免費下載和使用。用戶端程序使用最普遍的是Java和 Java腳本。
  2.招募被試
  心理學實驗或者調查研究離不開被試的參與。心理學家不僅可以利用網絡來進行心理學研究,而且可以通過網絡招募被試。當然,通過網絡招募的被試可以是參與網絡研究的,也可以是參與實驗室研究或者其他方式的研究。
  (1)通過網絡招募被試可以克服時間和地理上的限制。像網絡研究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受地理位置限制,24小時全天候進行一樣,通過網絡也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受地理位置限制,24小時全天候招募被試。對于跨文化或者國際性研究來說,互聯網是一個極為便利的工具。一旦研究在網上展開,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機會參加。研究者也能夠與其他國家科學家開展合作。
  (2)網絡信息傳遞渠道不僅多樣而且暢通。由于網絡信息傳播速度極快,輻射面大,影響力廣泛,往往會取得滿意的引起受眾注意力的效果。只要研究工作本身的介紹與描述資料規范合理,通常能夠吸引數目眾多的被試積極參與。相對而言,由于網絡研究對被試約束較少,被試參與和退出研究有較大的自由。但一旦參與進來,被試往往會真誠配合,可信度高。心理學家Reips發現,“與實驗室研究相比,參加網絡研究,被試表現出更高的自愿性。”[13]
  (3)從質的方面看,通過網絡招募被試,研究者可以按照科學的規范和程序選取符合研究設計要求的被試,能夠滿足研究者對被試自然情況等方面的要求,保證被試有著較強的同質性,比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社會階層、國籍等等。也可以招募到一些特殊性的被試(如同性戀者、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員等社會邊緣人群)。“對于那些因為不方便帶到實驗室的被試、人數較少和團體成員較難找到等原因不易接近的總體來說,互聯網有明顯的取樣優勢。”[14]
  (4)網絡招募被試的方式與網絡研究的類型有密切關系。網絡研究的類型通常可以分為二類:開放自由型和封閉限制型。開放自由型網絡研究最大特點在于這些研究向所有人開放,任何登錄上研究網頁的人都可以自由參與。這類研究能夠在較大范圍內選取樣本,但最終選擇被試時,較難控制樣本類型。開放自由型網絡研究更多時候采用被動性方式招募被試,即讓人們自己通過搜索引擎發現研究鏈接。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廣告手段,使用網站中的橫幅廣告或者廣告鏈接招募被試。
  封閉限制型網絡研究不是面向所有公眾,而是限定于那些滿足特定選擇標準的被試群體。比如“大學生職業預期與人格因素”研究,被試就限于大學生群體。進行封閉限制型網絡研究時,給每個被試提供一個唯一的進入密碼和進入網站的鏈接。只有那些擁有進入密碼的被試才能看到網站實驗區的內容,其他人登錄網站無法參與。在封閉限制型網絡研究中,被試的參與較多是邀請性的。邀請被試參與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公告研究內容。為避免被接收人誤判為“垃圾郵件”,研究者可以事先和特定被試所屬的組織合作,取得信任和配合。
  3.事先核查
  如果準備工作充分,在網絡上開通的心理學研究短時間內就可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注意并積極參與。因此,在開通網絡研究期間,研究者必須認真加以核查,以對科學和被試負責任的精神,維護學術研究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如果被試完成的是一項有缺陷的研究,那么不僅浪費他們的時間,對人力資源造成破壞,而且損害學術研究的嚴肅性和網絡心理學研究的形象。
  事先核查包括諸多方面。首先,在網絡實驗開通前,必須仔細核查指導語,使指導語簡單、清晰、明了,避免被試可能對指導語產生不同的解讀。其次,核查網絡研究的內容,確保每個研究項目、單元具有高度的指向性,與研究意圖相吻合,剔除無關或相關性小的研究項目、單元。確保研究中各相關資料的科學編碼,使被試能夠正常、順利地作出反應。第三,核查數據處理程序,保證數據收集、儲存、分類、計算、分析和輸出等環節順暢、精確、無差錯。第四,核查網絡研究開展的技術保障。互聯網呈現任務時,存在網速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要求研究者進行認真的事先核查,在指導語部分明確告示研究對互聯網網速的最低要求,可以在網頁設置測定被試端網速的試驗性措施。還要重點注意不同版本網絡瀏覽器、軟件程序的兼容性。重視網絡技術的多元性,避免被試隱私信息的泄露。如果有條件,應該開展小規模技術性前測,對Java、Java腳本以及其他技術的兼容性和可適性做一些測試。對測試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保證分析方法能正常工作,避免錯誤。在認真完成各項核查工作之后再把研究投放上網。
  4.防止被試中途退出
  為保證研究的內在效度,主試通常不希望被試無故在研究完成之前中途退出。“如果被試有選擇性地終止參與,那么實驗的解釋力將受到嚴重的損害,特別是當中途退出與自變量的各種水平或各種水平的特定混合系統地聯系著時,將導致更嚴重的后果。”[1]通常在實驗室研究中被試中途退出的現象并不多見。但是,網絡被試有著更多的自由,沒有太多的因素束縛,只要按個按鍵就可以中途退出。當然,被試中途退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被試失去繼續參與的興趣;外界因素迫使被試放棄參與;被試計算機終端不兼容或未裝載相關軟件、程序;被試不熟悉相關軟件、程序的使用和操作(如視頻、聲頻等多媒體格式、Java腳本、Flash等)。網絡研究比實驗室研究有更高的中途退出率,對于網絡環境中的心理學研究來說,研究者需要高度重視被試中途退出及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研究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減少網絡被試中途退出現象。
  首先,要向被試闡明科學研究的嚴謹性。明確告訴被試,參加研究是件嚴肅的事情,科學需要真實、完整的數據。告訴被試,如果全部完成整個研究能夠獲得一定報酬或者有獲得較大報酬的機會。其次,以簡潔的方式告訴被試此次研究需要使用到哪些用戶端程序,詢問被試是否安裝,或者告訴被試在什么地方可以下載進行安裝,避免被試因沒有安裝相關程序而中途退出。第三,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控制題與題之間的合理進程時間,保證后續操作及時、順暢,避免“卡殼”。過長的等待時間不利于被試答題,使被試失去耐心或誤以為某種故障而放棄參與。
  在實踐中研究者可以使用兩種技術,即“熱身” (warm-up)技術和“高欄”(high-hurdle)技術來減少網絡被試中途退出現象[15,16]。所謂“熱身”技術是指為了保證研究階段中較低的被試中途退出率,在研究正式進行之前,設立幾個屬于熱身、練習性質的網頁,隨后再過渡到正式研究。使用“熱身”技術是源于在實踐中人們發現,網絡研究中往往大多數中途退出是發生在研究的開頭部分,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自然退出曲線,而這之后,曲線則變得平緩。這說明開頭部分退出的情況較多,許多被試只有一個較短的關注期。使用“熱身”技術可以在研究之前排除這些被試。實踐表明“熱身”技術的效果不錯。
  應用“高欄”技術是指,研究者有意在正式研究之前設計一些環節,比如,較詳細詢問有關被試個人信息,甚至較敏感方面的問題(如e-mail地址、電話號碼或者經濟狀況等其他個人資料),另外在網絡研究的首頁放置較多的文本,并相對減緩網頁運行速度,目的是促使那些缺少耐心和猶豫不決的被試提前退出,而讓那些合作意識強的被試留下來。在實踐中發現,不愿提供個人信息的人往往會提前退出,而那些提供了個人信息的被試通常能夠堅持到研究結束。“Frick等人發現,在網頁上要求被試填寫年齡、性別、國籍以及e-mail地址等信息時,當這些個人信息在研究前完成的比在研究結束時完成的,被試更能夠充分完成研究項目。”[17]
  5.時限問題
  許多傳統實驗室及其他情景下的心理學研究要求以固定的順序和在特定時間段內完成,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的許多心理學研究也同樣如此。比如,關于認知心理學方面的許多研究往往需要被試在確定的時間范圍內作出反應。
  研究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解決時限問題。首先,在指導語中明確指出完成研究所需的大致時間,希望被試盡最大可能排除干擾,一次性專心完成研究項目。其次,可以借助技術手段。以HTML格式在收集資料時設定一個時間標記,在特定時間段后(時間段長短由研究者根據具體研究項目實際情況而定),編碼HTML頁自動前進到另一頁。如果時間超期,那么被試提交的反應資料將排除在研究之外。由于網絡瀏覽器上有后退和刷新鍵,而這些按鍵可能會使得被試在研究過程中自我導向。所以網絡研究最好在不包含后退或刷新鍵的視窗中運行研究,使被試在研究過程中沒有自我導向的機會。此外,可以利用applet程序消除自我導向,排除后退的可能。applet也能用來控制每個研究部分的時間。有學者認為,“使用諸如通用網關接口 (CGI)腳本或JSPS(Java Server pages)幫助管理 SDHTML頁的顯示,建立‘遮欄’機制,阻止被試研究中后退或刷新。”[16]
  6.防止重復提交
  進行心理學研究時,通常需要獲取來自不同被試的清晰、明確的反應資料,需要避免某個特定被試在一次研究中重復提交反應資料。一般情況下,在實驗室研究時,因為主試在場等多種原因,一個被試幾乎不太會在一次實驗中提交兩份數據,比較容易避免被試重復提交資料這種情況的發生。而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研究時,由于主試不在場及其他技術原因,極有可能發生特定被試多次參與研究,多次提交資料,從而影響研究效度。因此,研究者需要認真對待重復提交的問題[18]。“在實驗室實驗研究時,很少把被試一次實驗完成兩次,從而影響到自由度的有效性當成一個問題來看待。但是,在網絡研究時,被試重復提交的可能性卻受到廣泛的關注。”[9]
  由于網絡研究對被試的約束較少,要避免被試重復提交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仍然可以運用一些辦法來預防和減少被試重復提交的情況。
  首先,研究者應當在指導語中明確指出,進行網絡研究是一項嚴肅的科學活動,希望被試如果愿意參與,就請積極配合,不要多次參與,且只需提交一次資料。明確告訴被試多次提交的資料將作廢,被試也將自動失去獲得報酬的權利與機會。
  其次,可以利用技術手段排除重復提交。一般是通過監控IP地址來實現。研究者可以在服務器上設計程序,拒絕接受來自同一IP或者同一標識信息源的重復提交。通常情況下,一個IP代表一臺計算機,也代表恰當時間段內使用計算機的一位被試。如果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的兩次研究資料的提交來自同一IP,就很有可能是同一被試的重復提交。研究者可以放棄來自同一IP或者類似IP地址的資料。當然,利用IP地址來斷定被試的重復提交會遇到多種例外情況。比如,雖然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的兩次研究資料的提交來自同一IP,也不能排除是不同被試使用同一臺計算機參與研究。另外,現在有些互聯網絡服務提供商將IP地址動態地分配給用戶,造成這些IP地址是“動態的”,使得使用互聯網服務的兩個不同用戶可能在不同時間接受同一IP地址,也有可能同一用戶在兩種場合使用不同IP地址。由于網絡研究通常參與被試的分布很廣、數量較多,研究者對來自于非常相近的IP地址的資料進行剔除,對整個研究來講,影響是有限的。
  收稿日期 2005-11-12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武漢134~139B4心理學伍麟20062006
網絡研究/優缺點/方法論
  web-research/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thod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ology Of Psychological Web-research
  WU Li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Web-research is one of significantly creative methods in modern psychology. Its advantages embody: the overcome of space-time boundary, convenience of data analysis, avoidance of researcher effect and easy to repeated tes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ecurity, lack of explanation, limited research topics and lack of research norms. Fo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researchers need to explore some methodology problems, for example, technology preparation, recruitment of samples, examination beforeward, dropout, multiple submissions and timing.
利用互聯網開展心理學研究是當代心理學研究方法上的重要自我創新之一。其優勢體現為:跨越時空的界限、數據收集與處理的便捷、避免研究者效應和容易實現可重復性的驗證研究等。但同時這種方法也存在信息安全風險、信息解釋遲緩、研究范圍有限以及缺乏系統規范網絡研究標準等局限。為保證網絡環境中心理學研究的內、外在效度,研究者需要在技術準備、招募被試、事先核查、防止被試中途退出或重復提交以及時限控制等方法論問題上進行深入探索。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武漢134~139B4心理學伍麟20062006
網絡研究/優缺點/方法論
  web-research/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thodology

網載 2013-09-10 21:18:13

[新一篇] 網絡環境下文獻分類法的可視化

[舊一篇] 網絡生態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