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從《復活的軍團》到秦朝文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了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大秦帝國軍歌——《無衣》

在剛剛過去的猴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CCTV—10播出了一部大型歷史紀錄片——《復活的軍團》,描寫了我國古代大秦帝的軍隊。盡管事先沒有宣傳,事后也沒有炒作,這六集節目卻憑著精彩的內容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至今都還有不少觀眾在央視的論壇里呼呈重播該片。央視網站上發布的該片解說詞被爭相轉巾,該片的RM視頻下載量也屢創新高,大家無不感嘆,央視拍出了一部成功的紀錄片。

復活的軍團

公元前230年,一支來自西北方的軍隊開始橫掃天下《史記》記載:“秦,帶兵百萬……”)。這是一支摧城拔地,令人生畏的軍隊,在10年的時間里它征服了所有的國家,消滅了所歷的敵人,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朝。

《復活的軍團》是一部認認真真的拍攝的歷史紀錄片,它完美地再現了古代秦軍的風采。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為了拍攝該片,前前后后共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寫劇本,拍攝和后期制作各一年)。攝制組沿著當年秦軍的足跡走遍了內蒙古,陜西,山西,甘肅,廣西,四川,廣東,浙江等十五個省,自治區,行程近八萬公里,記錄片以考古證據和歷史研究為依托,借鑒了故事片的表現形式,分集層層提示出秦軍統一天下的歷史真相。在敘述秦軍征戰史的過程中,該片先提出一個懸念:秦軍為什么會戰無不勝?接著再從兵甲,武器,車騎和兵制等方面一一進行剖析,最后解答了這個問題。它不僅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觀點,并且還展示了很多稀有的歷史文物。

為了讓觀眾更加真實地認識秦軍,片中所有的道具和服裝等都是專門定做的,全部根據兵馬俑考古出土的文物復原,全部采用真材實料。比如,當年秦軍的武器以青銅為主,攝制組就在鄂州的博物館里照原樣犁了這些青銅武器,并交給在片中充當群眾演員的解放軍戰士使用。

其實在《復活的軍團》之前,還有一部紀錄片叫《中國夏商周斷代史研究》,現在看來這部過渡性的紀錄片是《復活的軍團》的鋪墊。除此之外,大家從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能接觸到秦軍,如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西楚霸王》,《荊軻刺秦王》和《英雄》等。對于《復活的軍團》,錯過央視播映的讀者不用急,它的VCD和DVD即將上市。據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節目代理公司的總經理馬潤生介紹,它的正版DVD影碟售價為10元。

在線參考資料

1,央視《復活的軍團》專題(包括解說詞與RM文件下載)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1712/01/index.shtml

2,兵馬俑背后的故事——《復活的軍團》主創人員在線精華

http://www.cctv.com/science/20040206/100727.shtml

 

秦朝的文明

在那個時代,秦軍不僅在中華在地上是最強,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最強的軍隊。據司馬遷的記載,當時秦軍的數量超過100萬,并且高度專業化,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相當先進(同期歐洲亞歷山大的軍隊才5萬人左右,羅馬軍團在最強盛的渥大維時期也只有幾十萬人)。秦軍的強大與秦國的文明息息相關。它擁有最適合當時環境的社會制度,擁有相對發達的政治,文化,經濟和軍事(要詳細地了解秦朝的文明,就得從這四個方面入手,考驗你在歷史課上是否打瞌睡的時候到了)。

政治:郡縣制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步富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亞六國統一天下,開創帝制建立秦朝,并廢止“秦王”之號改稱“皇帝”,實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為了對這個幅員空前遼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進行有效的中央集權制管理,秦始后進行了很多改革,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官職;地方按廷尉李斯的建議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了36個郡(如在原楚國的“江南”之地設立的長沙郡等),郡下認若干縣,建立了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結構。郡守負責掌管全郡的政務,郡尉負責輔佐郡守并掌管軍務,監御史負責監察郡政。后來,隨著秦朝疆土的不斷擴大,郡的數量也增加到了46個。就這樣,秦始皇把統治全國各地的權力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不僅加強了中央對地主的管理,并且還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與之成鮮明對此的是西周時期的分封制。由于西周的統治者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就非常推崇“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即授權功臣至親在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諸侯國的實力漸漲,野心也就隨之膨脹,戰亂不可避免,周王朝就走各了崩潰(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紛爭)。

郡縣制不僅在秦朝的歷史上非常重要,并且對后面的各朝各代都有很大的影響。當然,它的負面影響也有,那就是引發了“焚書坑儒”,后面我們將做介紹。

文化:統一文字

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各國文字的形體非常亂,同一個字所采用的聲符,形符都有很大的差異。當秦統一天下后,這就成了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的嚴重障礙。因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人對現有的文字進行整理,以小篆為標準文字,通令全國使用(即“書同文”)。后來程邈又根據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為剩余的新書體——隸書,作為通用文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湖北云夢出土的秦簡,就證明那時秦朝的官方文書已經使用隸書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楷書,也就是從隸書演化而來的)。秦朝統一了文字后,漢語字的字形結構基本定型,影響深遠。

在文化方面,秦朝還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即規定教學的內容(法令)和教師的資格(專門担任教師的官吏)。只許官府辦學,學習統一的內容,嚴禁私學。秦朝還用《秦律》來統一了全國的法律,律文對農田水利,山林保護,牛馬飼養,貨幣流通,工程興建,刑徒監管和軍爵賞賜方面都有著嚴格而具體的規定(古代的中華法系形成于秦朝,完備于隋朝)。律文對“環境文化”也比較關注,如禁止春天采集剛發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獸,禁止毒殺魚鱉等。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了7幅地圖,其成圖年代是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實物地圖——秦木板地圖。木板地圖是用黑線繪制在松木板上,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所屬的行政區域,地理概貌和經濟概況。地圖中有關地名,河流,山脈及森林資源的注記有82條之多,像今天渭水支流以及這一地區的許多峽谷在此地圖上仍可找到,并與《水經注》一書的記載相符。

有種傳說,說毛筆是秦大將蒙恬發明的,不過考古家在湖南長沙的楚墓中卻發現一枝戰國時代的毛筆,而在殷商時代遺留下來的甲骨片和陶片上,也留有一些寫后未刻的墨跡和朱書。所以此點暫時存疑。

焚書與坑儒

“焚書坑儒”其實是在不同時間里發生的兩件事,只不過后人都喜歡把它們放在一起。

焚書。秦完成統一大業后,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后來,有儒家學者在一次宴會上批評秦始皇設立郡縣的做法,不少儒生也發表了對秦始皇政令的不滿。于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焚書的建議:史書除《秦紀》之外,六國史書一律燒掉:《詩》,《書》,《百家語》等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的全部燒掉(醫藥,卜筮和種樹等書不在禁列)。于是,全國各地燃起了焚燒書簡的熊熊大為,過去幾百年積累起來的諸子百家等成果毀于一旦。

坑儒。焚書后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在背后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罚。秦始皇對此進行了追杳,并活埋了460人。對于此事,現有兩點爭議:一是說坑殺的多是煉丹求仙,招搖撞騙的方士,而鮮有儒知;二是說“坑”是指明屠殺,并不是指刨坑活埋,同理的事件還有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等。

經濟: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各國各自為政,度量衡和貨幣等均不相同,而這就給經濟交往帶來了不便。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也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統一度量衡是指統一長度(秦朝1尺約25厘米),容量和重量等標準,統一貨幣是指全國通用秦國的圓形方孔錢,其他貨幣全部作廢(圓形方孔錢后為歷代王朝所沿用)。另外秦朝還實行了“車同軌”,就是統一規定車軸上兩個輪子的間距為秦六尺(約1.5米)。以上措施,促進了秦朝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經濟交流,便利了商品交換和物資流通。

軍事工程:修筑長城,馳道和靈渠

秦帝國的疆域南到五嶺,北到陰山,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至朝鮮半島,面積十分廣闊。正因如此,秦修筑了很多偉大的軍事工程,如萬里長城,靈渠,馳道等。

長城是一道巨大的防御式事,也是一個世界奇跡。在諸侯割據時代,各諸侯國都修有自己的短小長城。當秦統一全國后,為了防御匈奴,山戎及東胡,就組織大量的人力把原秦,趙,燕三國的北長城修繕和連接了起來(即“因地形,用除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從而加強了對東北邊疆的政治和軍事管理。(注: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長城多為明長城。)

秦帝國的版圖十分遼闊,當面對各地叛亂或自然災害時,如何及時地調集軍隊和物資就成了一大難題。秦所采用的辦法是修建馳道(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這種從京城咸陽散發到全國各個重要地方的大路,形成一個龐大的交通網,使咸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軍事和文化的中心(秦始皇東巡碣石就是走的馳道)。

秦帝國用50萬大軍南征百越各部時,因遭抵抗而軍糧供應不上,因此史祿受命在廣西興安縣境內主持開鑿靈渠。靈渠全長34千米,引湘江水入漓江,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不僅解決了當時秦軍物資運輸的困難,并且在歷代都發揮了漕運和灌溉的作用,是古代中原到嶺南最便捷的通道。

除了以上偉大的軍事工程,秦朝還有很多龐大的工程值得一提,如兵馬俑,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等。要知道它們都是集中在秦朝那短短的十幾年壽命中修建的,讓人不得不感嘆萬分。不過正是因為秦朝的徭役繁重,刑罚嚴酷和賦稅沉重,一場大雨之后(陳勝,吳廣起義),它開始走向了滅亡。

另外,秦朝的兵器制造工業,兵役制度,后勤生產能力,以及秦軍的作戰能力等在當時全世界的范圍內都非常領先。由于紀錄片《復活的軍團》對它們有著非常詳細的描寫,所以在此就不贅述了。

在線參考資料

1,秦文化研究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http://www.bmy.com.cn/qwhyj/y1.htm

2,秦朝簡史

http://www.ccn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qin/qin.htm


轉載 2011-02-22 02:40:00

[新一篇] 彩色明信片講述民國時期的武漢

[舊一篇] 古代“救饑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