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山上松,終歲常端正,女史學家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一門三父子,都是名人者,并不多見。而只有男性的角色未免單調了些,如果又在這三枝青葉間點綴出一個如花的才女來,更是千古罕逢。大家一般都熟知蘇小妹的故事,什么蘇小妹三難新郎秦少游啦,什么蘇小妹和哥哥蘇東坡做詩開玩笑啦等等,之類的故事多多。但是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歷史上并無蘇小妹其人。這都是后人虛構的,不過大家也不必失望,此篇文章中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不亞于傳說中的蘇小妹的人物――班昭。 

  班家一門父子三人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名人,班昭的父親叫班彪,和三蘇中一樣,也是當老爸的名氣略遜一些,但是班彪也并非省油的燈,班彪博學多才,有名的思想家王充(寫有《論衡》一文)就曾從師于他,他對于司馬遷的《史記》一方面贊揚“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另一方面又批評司馬遷不與孔子同是非,背離了“五經之法言”,“大敝傷道”,其實也就是說在政治思想上沒有和孔子那一套保持一致。看來班家一門對孔子那一套是十分信服的,我們從上面班彪他姑姑班婕妤不和漢成帝同車等古板的做法就可以嗅到一些儒學的氣味,正是出于這一理由,班彪立志繼司馬遷后再寫一本史書,這就是直到我們現在都很有名的《漢書》的雛形。另外,班彪還做有《北征賦》、《覽海賦》、《冀州賦》等。比之蘇家三父子中的蘇老泉可能也并不遜色。 

  班昭的哥哥班固就更加有名了,大名鼎鼎的《漢書》就是主要由他來完成的,所以史學方面一提就是“班、馬(司馬遷)”。而她的另一個哥哥班超更不一般,他不愿意像大哥一樣埋頭寫文章,他聽說這時候匈奴又興盛起來,不斷地侵擾邊疆,掠奪居民和牲口,就把手中筆一扔說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他決意投軍效力去了。這就是“投筆從戎”一成語的由來。班超并非只是頭腦發熱的書生,在軍中,班超立下奇功無數,比較險的一次是班超帶隨從三十六人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內)國。鄯善原歸附匈奴的,但匈奴對他們太苛刻,鄯善王很不滿意。看到漢使到來,倒很高興。但過了幾天,班超發現鄯善王對待他們忽然冷淡起來。他探聽到匈奴的使者也來了,鄯善王正在猶豫,極有可能倒向匈奴,于是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給我們創了一個成語),率領著三十六個壯士偷襲匈奴的帳篷,殺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看匈奴使者已被殺了,也沒有了辦法,只好倒向漢朝一方,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班超的大智大勇,出手穩、準、狠,是個將才。班超后來由于功高被封為定遠侯,羨殺了后世不少的書生,像王勃也說什么“有懷投筆”,溫庭筠也說“欲將書劍學從軍”,但他們往往只有這個愿望,卻并非有班超文武雙全的才能。 

  所以江湖夜雨假想如果蘇門三父子(蘇洵、蘇軾、蘇轍)和班氏來比較的話,蘇洵和班彪老的對老的,倒也半斤八兩,功力相若。雖然蘇軾蘇東坡詩書畫俱佳,可能略勝班固一籌,但班超的名氣卻要比蘇轍大得多,而且班家還有個名氣功力絲毫不輸于蘇轍的班昭在旁掠陣,所以如果最終比較的結果,蘇門三父子倒是輸面居多,呵呵。 

  班氏兄弟和兄妹之間一向手足情深,班固為了繼承父志,立志續寫《漢書》一著作,但是卻遭到一群小人的誣陷,“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南朝宋・范曄著《后漢書》)班固被以“私改國史”的罪名關進了監獄,寫的書也被沒收。“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班超怕碰上個地方上的昏官一下子就“葫蘆僧判葫蘆案”般地胡判了,于是星夜馳回京師,向皇帝上書說明。皇帝看了班超的上書后,讓地方官呈上班固的史書看了后,不單沒有責怪,反而很欣賞,賜于班固修史的權利。這樣班固一下子變為“中央文獻研究室”人員一樣的身份了,倒是因禍得福,給《漢書》的問世起了促進作用。但其中班超的功勞是不可埋沒的,若非班超親自上書皇帝,碰上個昏官錯判錯殺了,那《漢書》一作就此就湮滅無聞了。 

  而到了班超晚年,班昭又為自己的哥哥討了一次公道,班超在西域已久,年紀也很大了,他起了思鄉之情,想乞求皇帝恩準他還鄉終老。但是皇帝沒有準,班昭又代兄上書,有理有據,入情入理地請求皇帝恩準其兄回鄉的想法,這篇文章也寫得很有水平,原文太長,我們擇精要處一觀: 

   
  “妾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賞……天恩殊絕……”,這段上來先感謝皇帝的恩賜,俗話說“高帽子人人喜歡戴”,想是皇帝見了夸他的這些話,肯定龍顏就不算不“大悅”,也會“甚和”。 

  下一段寫“……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 

  這里倍言班超的為國盡忠,把大好青春都獻給了平定西域的事業的精誠,且又生動地描繪了班超年老后的衰老之態作為對比,同時也說明班超即便想為國盡力,也是有心無力了。 

  然后班昭又寫道:“蠻夷之性,悖逆侮老,……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是說西域的少數民族野蠻無情,一向欺負老弱,一旦他們欺負班超老弱而作亂,既有損于國家,又讓班超不能善始善終。從國家利益的高度說明讓班超回鄉也是恰當的。 

  最后班昭又用古來仁君一向憐老重孝的作為來打動皇帝,進一步委婉地請求:“……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侯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 

  正是由于班昭這封絲絲入扣、情理俱全的奏疏打動了皇帝,于是班超才得以葉落歸根,于垂暮之年回到了故鄉。班昭這篇文字也為后人所贊賞,被收入《古文析義》等書中。 
   
  班昭在14歲時就嫁給了一個叫曹壽的人。但是曹壽據說死得很早(這人看來沒有這么大的福氣娶班昭這樣的大才女,以致折壽而死),班昭年紀輕輕地就守了寡。但好像班家的女人一向受孔子那一套影響比較深,所以和文君新寡后就心癢難擾大不相同,班昭的緋聞根本找不到。在這一點上,叫人覺得班昭很像《紅樓夢》中的李紈一樣,是個端莊嚴謹,有冰雪心,柏舟操的那一類女人。當然,班昭得享大名,并非她的行止堪立個貞節牌坊,而是由于她的學問精深。 

  班昭在文學史上最為出色的亮點就是續寫完了《漢書》這一巨著。當班固因外戚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的時候,《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由于皇帝(漢和帝)知道班昭生性敏慧,而且最了解這部書,就下詔讓其補寫《漢書》,其實在班固的生前班昭就參與著這部書的撰寫,所以班昭當仁不讓地繼承兄長的志愿接下了這個任務。 

  《漢書》八表,是從《史記》的“表”發展而來。《史記》有十表;其中,三個表記先秦,一個表記秦楚之際,六個表記漢代。《漢書》之八表,七個表記漢代,只有一個《古今人表》記古而未記今(漢代)。《漢書》表與《史記》表有同有異,制表要求胸有全局,獨運匠心,明確義例,眉目清晰。正史之作,以制表為難,故二十四史中,無表竟達十五史。八表,包括《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篇分類列表。《古今人表》將人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倒是比較有趣,班昭不以好惡亂排班次,也不局限于帝王、臣下、名人等,而是以政治地位、政績、品德、貢獻、對后代的影響為依據的。像圣人中有周公、孔子、老子等,仁人有女媧、共工等,另外還有智人二百一十三人,不一一多說了。 

  另外班昭的《天文志》也是個很難做的活兒,這要求有豐富的天文、數學知識。雖然有人說此表的完成得到了馬續的幫助,但班昭的此方面的學問也非同一般,據說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  

  我們史學上極為輝煌的巨著終于在班昭的手中完成,使之沒有像《紅樓夢》一樣成為一部殘缺之作。女子修史,在二十四史中之前固然沒有過,后來從未再有女子參與過史書的編寫。稱之為空前絕后是當之無愧的。后人對《漢書》評價極高,宋朝有個蘇舜欽的詩人,豪放不羈,好飲酒。邊讀漢書邊喝,讀到高興的地方就喝一杯,有時讀得高興了一晚上居然能喝一斗酒。所以“漢書下酒”成為一個風雅的典故。 

  班昭續完了《漢書》之后,年事已高,但是名氣也更大了,朝野上下無人不對班昭奶奶的學問欽服不已。于是漢和帝特意降旨,讓班昭奶奶當了宮中的德育課教師,專心來教育后宮中的妃子。當時皇帝賜班昭奶奶一個名號叫曹大家(讀為“姑”字音,同姑),一時間后宮中的嬌媚活潑的年輕妃子們見到華發蒼蒼,不茍言笑的班奶奶無不畏懼三分。班奶奶為了教育這些妃子,還自編了本講義教材之類的東東,這就是著名的《女誡》。這《女誡》卻人看的直搖頭,班奶奶身為女人,卻弄出來這么個束縛桎梏女性的東西,雖然稱之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有點過份,但用作繭自縛這幾個字來形容并不為過。 

  我們看一下班奶奶的《女誡》中都說了些什么。班奶奶從七個方面對女性提出要求: 

  “卑弱第一”:是說女子天生應該是低賤的身份,侍侯老公的命兒,讓女子們都“謙讓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有好事也不說,受了氣也不言語,當十足的受氣包,才是好媳婦,好女人。江湖夜雨覺得《紅樓夢》中的賈迎春這條做的最好。 

  “夫婦第二”中說“夫不御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墮闕”。讓老公管著自己的老婆,雙方遵循所謂的禮義。 
   
  “敬慎第三”說的更是離譜,前面什么“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依舊灌輸男強女弱的觀點也就罷了,后面居然說“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褻瀆。r黷既生,語言過矣。言語既過,縱恣必作,則侮夫之心遂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者也”。意思說夫婦間不能太好,太好了后就會輕慢褻狎,輕褻的事多了,說話就隨便起來。話語過分了,放縱恣肆便會產生,這樣班奶奶就認為是侮辱了丈夫,從而導致妻子無條件恭敬的情況發生改變,就是“非禮”的行為了。看來班家的家教可能一貫如此,怪不得班昭的姑奶奶班婕妤就一臉正氣地不和皇帝同車呢。可是這樣的夫妻,不說不笑,不打不鬧,又有何味,如果后宮妃子都真像班奶奶教育的這樣不茍言笑十分恭敬地侍侯皇帝,也怪不得有的皇帝悶得發狂要去逛窯子。 

  “婦行第四”說“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云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班奶奶讓女子們也不必才學過人,也不必口齒伶俐,也不必美貌如花,也不必心靈手巧,“女子無才便是德”我看就班奶奶期望的就只是“聽話、老實”而已。看來以班奶奶的標準非要讓天下女子都修練成“二木頭”不可。 
   
  “專心第五”說“禮,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這里班奶奶開始灌輸女子不可再嫁的道義,難道班奶奶自己不嫁第二個老公,就看不慣其他的女人再嫁嗎?此言一出,被后世人發揚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論,流毒無窮。 
   
  “曲從第六”說“姑云不爾而是,固宜從令;姑云爾而非,猶宜順命。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是說一切都要聽從婆婆的,對婆婆無條件服從。 
     
  “和叔妹第七”說“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復不可失也。”是說小姑、小叔之類的家伙們也統統要順從:“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謙順矣。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總而言之,讓美眉們一順百順,冤死不開口,打死不還手,任人踐踏折辱。 
   
  盡管班奶奶的《女誡》被人捧為“立言不朽”,班奶奶也由自幾乎成了廟堂之中的圣像,擁有得享冷豬肉的資格。但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此書卻是教導女子柔順地服從吃人禮教的道德教科書。不過班昭奶奶可能也不是因為老糊涂了才寫這個東東的,班家家教可能一直如此,班昭在那個時代秉承家教,也不可能有更新的思想。不過據說當時,她的夫妹(小姑)曹豐生就不同意她的觀點,曾作文批駁《女誡》的觀點,據稱“辭有可觀”,一定另有新奇的見解,可惜文已不傳。看來統治階級對不同的聲音還是予以壓制禁毀的。 

  除了上述的作品以處,班昭還有一篇《東征賦》,也是很有名的。 

  班奶奶一生可謂德高位崇,漢和帝死后,鄧太后攝政,很多事情都咨詢于她。當時班奶奶無法封官加爵,就把她兒子曹成封為關內侯。班昭活了七十多歲后逝世,當時的皇太后親自為之素服舉哀,可謂生前身后榮光無限。在此后的文學史上,一評論到女性文學家,也是首提班昭,用班昭來和之相比。像有人談論唐朝美眉詩人李季蘭時就說“評者謂上比班姬則不足”,班姬就是說的班昭,元楊維稹也說:“女子誦書屬文者,史稱東漢曹大家氏。”也是說的班昭,所以班昭在女性文學史中占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網載 2013-09-10 21:24:05

[新一篇] 五百羅漢名號及簡介

[舊一篇] 親手葬送了北魏王朝的女人(北魏宣武帝貴嬪)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