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 魏國貴族后裔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張儀,生年不詳,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說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國貴族后裔,學縱橫之術,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戰國時,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紛紛采取“合縱連橫”的策略。或“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防止強國的兼并,或“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達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張儀正是作為杰出的縱橫家出現在戰國的政治舞臺上,對列國兼并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張儀由趙國西入秦國,憑借出眾的才智.被秦惠王任為客卿,籌劃謀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國仿效三晉的官僚機構開始設置相位,稱相邦或相國,張儀出任此職。他是秦國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參預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生涯。


    張儀拜相后,積極為秦國謀劃。他采用連橫術迫使韓、魏太子來秦朝拜,并與公子華(桑)攻取魏國蒲陽(今山西隰縣)。又游說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國把上郡15縣,包括少梁 <今陜西韓城南)一起獻給秦國。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張儀又率軍攻取魏國的陜縣(今河南陜縣)。這樣,黃河天險為秦所占有。隨著秦國威勢的不斷增長,張儀輔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稱王,秦國國勢日益強盛。


    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國為了對抗魏惠王的合縱政策,進而達到兼并魏國國土的目的,張儀運用連橫策略,與齊、楚大臣會于嚙桑(今江蘇沛縣西南)以消除秦國東進的憂慮。張儀從嚙桑回到秦國,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國由于惠施聯齊,楚沒有結果,不得不改用張儀為相,企圖連秦、韓而攻齊楚。其實張儀的最終目的是想讓魏國做依附秦國的帶頭羊。由于連橫威脅各國,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國人公孫衍受齊、楚、韓、趙、燕等國的支持,出任魏相,張儀被驅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任秦相國。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馬錯的建議,遣張儀、司馬錯等人率兵伐蜀,取得勝利,旋即又滅巴、苴兩國。這樣秦國占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后方,為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齊國,但憂慮齊、楚結成聯盟,便派張儀入楚游說楚懷王。張儀利誘楚懷王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聽信此言,與齊斷絕關系,并派人入秦受地,張儀對楚使說:“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國的使臣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Z年)秦兵大敗楚軍于丹陽(今豫西丹水之北),虜楚將屈丐等70多人,攻占了楚的漢中,取地600里,置漢中郡(今陜西漢中東)。這樣秦國的巴蜀與漢中連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也使秦國的疆土更加擴大,國力更加強盛。《史記・張儀列傳》中說:“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縱橫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無疑張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


    張儀誑楚之后,又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前往楚、韓、齊、趙,燕等國進行游說,使得五國連橫事秦。同一年,張儀因功封得五邑,封號為武信君。


    張儀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外連衡而斗諸侯”,與秦國的耕戰政策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脆譎的謀略,縱橫捭闔,游說諸侯,建樹了諸多功績,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風云多變的險惡環境中,主要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國的國威大張,在諸侯國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贊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張儀素為秦武王不滿,離秦赴魏,卒于魏。


網載 2013-09-10 21:24:28

[新一篇] 莊襄王--子楚

[舊一篇] 張獻忠瘋狂屠四川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