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論人的價值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198(2004)06-0004-04
    一、問題的提出
    關于人的價值,國內學界多年來的通行觀點是: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人的自我價值是人自身的實踐活動對于自身需要的滿足,人的社會價值是個人的行為、活動因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而具有的價值。本文認為,這一論點具有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物質需要和某些精神需要的滿足,如人們在衣、食、住、行、健康、娛樂、藝術欣賞等方面需要的滿足,都要以貨幣為媒介。就是說,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要占有一定量的貨幣,就可以用自己所擁有的貨幣來滿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需要。例如,一位孤寡老人臥病在床需要幫助,人們要幫助他(她),就 可以用自己的貨幣,為他請家庭服務員;一個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人們要救助災民, 也可以用自己的貨幣來購買救災物品,或是直接捐款給有關部門。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大眾,如普通的工人、農民、戰士、公務員、教師所具有的通過自己誠實勞動取得貨幣的能力,總要大大低于企業家、影視明星、知識精英等社會精英在這方面所具有的能力。這是生活中的客觀事實,也完全符合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原則:一個人能夠取得多少報酬,取決于他能夠創造多少物質財富。
    這就決定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大眾滿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需要的實際能力總要遠遠低于社會精英的實際能力。現實生活顯示,社會大眾與社會精英不僅在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他們的個人生活消費能力——上存在著巨大差異,而且在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的能力上也存在著巨大差異:一個普通的工人、農民、戰士、公務員、教師用自己一生的積蓄甚至生命來救助他人,也只能救助一個人或幾個人,而一個成功企業家只 要拿出自己財富中的很少一部分來從事慈善事業,所能救助的人數就可能不止成百上千 。
    這樣,按照國內學界通行的人的價值的論點,如果一個工人、農民、戰士、公務員、教師同一個企業家、影視明星、知識精英同樣都力圖通過滿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需要來提高自己的人的價值,結果就注定是:這個工人、農民、戰士、公務員或教師的人的 價值必定永遠低于這個企業家、影視明星或知識精英的人的價值。如果我們社會中所有 工人、農民、戰士、公務員、教師都相信了這種人的價值的理論并依據它來審視自己與 那些社會精英們的人生價值,他們所能得出的惟一結論就只能是:自己的人生是沒有價 值的,不成功的。
    因此,我相信提出上述人的價值的論點的本意,是要提倡一種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形成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并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這種價值觀,但這種觀點的實際社會效應卻是消極的,是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選擇自發形成于市場經濟中的金錢至上的價值觀。
    二、人的功用價值與人的倫理價值
    上述關于人的價值的觀點之所以必然導致一個荒謬的結論,在于其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理論缺陷:沒有區分人的功用價值與人的倫理價值;而只是籠統地論述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
    人的功用價值是人通過自己滿足某價值主體的需要并且對該價值主體具有實際的效用或功用的行為所獲得的功用性或效用性的價值。人的倫理價值則是人通過自己滿足倫理規范對于“人”的要求從而也是滿足社會對于人們道德行為的要求的行為而獲得的價值。這是兩類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的人的價值。
    第一,標準不同。一個人能否通過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獲得相應的功用價值,只決定于其行為的結果是否對一定價值主體具有實際的功用或效用,同行為動機沒有直接的關系。例如,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人的功用價值的大小,只決定于他能否提供滿足他人和社會所需要的商品,同其行為動機是追求個人私利還是為人民服務并沒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人的行為能否使其獲得倫理價值,則只取決于行為是否滿足社會倫理規范或形成于社會教化的自己良心的要求,同行為是否具有實際功用或是否產生實際效用完全無關——舍身救人的行為永遠都是高尚的,卻未必總是成功的;僅僅以個人利益為目的的市 場經濟行為(所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行為)雖然可以有效地滿足自己、他人 和社會的需要,但并不因此使一個人的倫理價值得到相應提升。
    第二,基礎不同。人們通過系統學習所獲得的某一領域的科學知識,通過實踐鍛煉所獲得的專門經驗,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專門的才能或能力,如管理才能、藝術才能、科學研究能力、寫作能力、勞動能力、作戰能力等,可以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并產生實際的功用或效用,是形成人的功用價值的基礎。一個人所達到的思想道德境界,是其道德行為的內在根據,是其倫理價值形成的基礎。所以,一個道德品行低下的人,照樣可以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具備一定的功用價值;而一個沒有多少知識、沒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也同樣可以達到高尚的道德境界,具有他人所不具有的倫理價值。
    第三,每個人所能達到的最終程度不同。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們所具有的功用價值 永遠都是不同的。但在相同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所應當達到的道德境界卻是相同的,他 們最終可能具有的倫理價值也應當是相同的。例如,作為個人,社會公眾的功用價值確 實小于社會精英的功用價值,但如果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都遵循社會規范的要求,都誠 實、正直、公正、善良、無私,他們就都可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完善的人,都具有相 同的倫理價值。
    第四,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一個人的功用價值的大小,意味著他所得到的物質報酬的多少。在市場經濟中,人的各種可以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并產生實際的功用或效用的才能或能力,如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寫作能力、勞動能力等,都可以轉化為他們獲得物質生活資料即物質報酬的能力。一個人的功用價值的實現,通常意味著他的能力為他人和社會所承認,得到了相應的物質報酬。他們的能力越強,功用價值越大,所獲得的物質報酬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一個人的倫理價值的大小,標志著其道德完善的程度,精神境界的高低,同其得到的物質報酬無關。
    第五,對社會的意義不同。人的功用價值直接關系著經濟、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具體發展,人的倫理價值則直接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秩序。
    第六,動機不同。人們提升自身功用價值的目的是復雜的,可以是追求更多的物質報酬,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物質生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人生;也可以是為國爭光,為社會做更大貢獻。另一方面,人們提升自身倫理價值的目的則相對單純,只局限于倫理道德領域,如從道德上完善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最后,所標志的價值取向不同。人的功用價值所標志的價值取向是鼓勵人們學習知識 ,提高自己的能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的倫理價值所標志的價值取向 是鼓勵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誠實做人,從道德上完善自己。對于社會,這兩方面都 很重要,同時又具有各自獨立的意義,不能互相替代。
    人類社會歷來把“德”和“才”作為評價人的價值的價值標準。“德”是標志人的倫理價值的價值標準,“才”是標志人的功用價值的價值標準。這種價值評價標準的意義在于:第一,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決定于他的德與才,即他的倫理價值與功用價值,而不是他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第二,人的倫理價值和功用價值相互獨立,不能互相替代,我們既不能因為一個人具有很高才干就忽略了對他德行的要求,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的才能較差就忽略了對其德行的尊重。
    國內流行的人的價值的觀點的主要理論缺陷,就是忽略了人的倫理價值和功用價值而籠統地討論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從而導致錯誤的人的價值評價:僅僅因為一個人具有很高的功用價值就盲目地肯定他具有很高的人的價值,僅僅因為一個人的功用價值不高就斷定他也沒有多高的人的價值。
    三、人的價值應以人的倫理價值為核心
    我們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的功用價值和倫理價值及其所標志著的兩種價值取向都很重要——前者是推進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動力,后者是保持社會穩定與秩序的條件,但在我們所應當倡導的價值取向或價值觀中,人的價值只能以人的倫理價值為核心,只能在肯定人的倫理價值的前提下肯定人的功用價值。
    對于任何一個處于正常狀態的社會,地位最高、性質最重要從而最值得所有人都追求的基本價值,永遠都是社會倫理規范所肯定的倫理價值——誠實、正直、公正、善良、無私、勇敢、勤勞等;而為市場經濟、生產勞動、科學研究、藝術、體育等特殊社會領域所注重的各類功用性價值,如物質財富、科學成就、藝術或體育方面的才能等,則在地位、重要性等方面都要低于、小于這些基本價值。所謂正常狀態的社會,即沒有迫在眉睫的、危及著整個社會生存的戰爭或其他巨大災難,只要能夠保持基本秩序就可以不斷地發展、進步的社會。對于這樣的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科學技術的進步、文化的繁榮,固然都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卻是社會基本秩序的維護與保持。只要能夠維護、保持社會基本秩序,物質財富的豐富、科學技術的進步、文化的繁榮等就有了基本條件,就會不斷向前發展;而一旦社會基本秩序受到損害,物質財富的積累就可能導致社會生活的腐敗與民眾道德的墮落,科學技術的發展就可能加劇社會的分化與矛盾,文化的繁榮則可能只是使更多的人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加速社會風氣的腐化墮落。因此,對于這樣的社會,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任務,就是維護、保持社會基本秩序,使每一個人都成為遵紀守法、誠實做人的人,成為按照現行社會倫理規范待人處事的人,從而人的倫理價值也就必然比人的功用價值更重要。
    改革開放,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定,使我國步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康莊大道,只要我們能夠維護、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我們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社會就會不斷發展、進步。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于自身功用價值的追求,也往往伴隨著人與 人之間的競爭以至沖突。因此,在我們社會所應倡導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中,人的價值 必須以人的倫理價值為核心。我們必須強調:人的倫理價值是一種獨立的人的價值并且具有高于人的功用價值的品格,強調人對于自身倫理價值的追求是任何非倫理行為都不能替代的;惟有達到崇高道德境界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高尚的人。我們必須明確:在我們的社會中,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獲得國家科技獎的科學精英、當紅影視明星,還是在社會中默默無聞、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戰士、公務員、教師,他們所能實現的人的價值的最終極限是相同的。只要他們誠實、正直,不斷從道德上完善自己,就都能實現相同的人的價值。
    收稿日期:200社會科學輯刊沈陽4~7B1哲學原理呂嘉20052005人的價值主要由功用價值和倫理價值所構成。這兩類人的價值,因標準不同、基礎不同、每個人所能達到的最終程度不同、對于個人和社會的意義不同、人們追求它們的目的不同、所標志的價值取向不同而相互獨立,不能互相替代。脫離人的功用價值與倫理價值而籠統地論述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必然導致一個很荒謬的結論:社會大眾的人的價值永遠低于社會精英的人的價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的功用價值和倫理價值及其所標志著的兩種價值取向都很重要。同時,在我們社會所應倡導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中,必須以人的倫理價值為核心,在肯定人的倫理價值的前提下肯定人的功用 價值。人的價值/倫理價值/功用價值/自我價值/社會價值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市場經濟與現代社會的公共理性探究——當代公共哲學的理論視角”(批準號 03BZX015)中期研究成果。陳波文華,男,1940年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譯審,10073Analysi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sumerism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Mao Shi-ying
   Institute of Philosophy,Liaon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Shenyang 110031 ,Liaoning清華大學 人文學院,北京 100084
    呂嘉(1954—),男,河南漯河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哲學、政治學研究。 作者:社會科學輯刊沈陽4~7B1哲學原理呂嘉20052005人的價值主要由功用價值和倫理價值所構成。這兩類人的價值,因標準不同、基礎不同、每個人所能達到的最終程度不同、對于個人和社會的意義不同、人們追求它們的目的不同、所標志的價值取向不同而相互獨立,不能互相替代。脫離人的功用價值與倫理價值而籠統地論述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必然導致一個很荒謬的結論:社會大眾的人的價值永遠低于社會精英的人的價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的功用價值和倫理價值及其所標志著的兩種價值取向都很重要。同時,在我們社會所應倡導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中,必須以人的倫理價值為核心,在肯定人的倫理價值的前提下肯定人的功用 價值。人的價值/倫理價值/功用價值/自我價值/社會價值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市場經濟與現代社會的公共理性探究——當代公共哲學的理論視角”(批準號 03BZX015)中期研究成果。陳波

網載 2013-09-10 21:28:44

[新一篇] 九十年代的經濟小說

[舊一篇] 鄉鎮企業改制基礎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