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lutionary Road / 革命之路的評論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一家,占全了。而且,還不幸住了一間兇宅。還好,他們婚后沒有遭遇家有惡鄰,否則豈不是衰到貼地?不過他們那家鄰居算不上好.
  
  讓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美國人簡單的一生,如大家常說的那樣,因為制度優越導致外國人太過簡單,頭腦簡單,經歷看似復雜實則簡單,只有像我們這樣,生活在一個奇異制度下長達數千年的物種,才會一代又一代的『上下求索』懷疑人生。別人用來享受人生的時間,我們統統用來懷疑,所以我們是何等深沉的民族呀。
  
  在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里,一個小孩從小接受基督教的熏陶(或者其它宗教的教育),民主自由觀念的洗禮,長大后經歷一下搖滾、大麻、左派(也許還有濫交)、社會主義的洗禮,在舞會上認識心愛的姑娘,在潔白無瑕的婚紗、衣領和教堂里完婚,跟著就開始規規矩矩的生活,從此在宗教信仰中獲得此后人生的一切滿足感,變得保守、節制,虔誠到甚至古板。
  
  即便在困難時期,他們也生活優渥,幾乎從無凍餒之患,不明白因制度帶來的人間慘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而我們就不明白,因為他媽的感情空虛帶來的人間慘劇是怎么一回事兒)事實上,無論歷史中還是電影里,你很難看到美國電影將問題指向社會制度,他們最擅長訴諸個人的精神世界,就算探討文化對社會的影響,也僅僅限于一個家庭之中,例如《American beauty》
  
  《革命之路》也是此類探索型電影。
  愛波和弗蘭克的悲劇也是美國中產普遍的悲劇之一,它來自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對人生意義虛無的上窮碧落下黃泉。故事的結局,弗蘭克在愛波的感召下,滿懷激情的探索之后發現自己內心一片荒蕪,其實,他一直都不愿承認,作為一個小職員,他挺享受這種『身邊有個好看的,家里有個做飯的』感情和生活,而充滿人生理想的愛波,不得不面對『嫁錯郎』的懲罚,雖就死(我覺得墮胎在美國有著宗教上的意義)仍不悔,故事的結局之一,弗蘭克眼神空洞的望著兩個失去母親的天真浪漫的小孩兒---他是不是在想,孩子們,你們現在很開心,長大后,生活不過如此啊,又過十幾秒鐘,鏡頭切向那一對兒革命路上的老夫婦,老太太飽含深情的摸著懷里的貓貓,對著老頭絮絮叨叨談起那一對兒曾經與眾不同的夫婦,老頭放下手中的報紙,緩緩的拿下助聽器--用中國的話說,黃土埋到脖子了,他不愿再忍受,畫面就此定格。
  
  愛波夫婦(確切的說應該是愛波本人)以一己之力,憑一張在巴黎的舊照片發起的對未來的探險,對打破生活設置的努力,以悲慘的失敗告終了。愛波夫婦鬧出的動靜,幾乎令每個家庭都感到了危機,弗蘭克的好同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忽然動感情的跑到后院兒,雙手捏在一起低著頭站著發呆,老婆追出來,他可憐的說:以后不要提弗蘭克夫婦了,好嗎?說實話我最鄙視的就是這位,他膽敢在車上和愛波做愛,面對自己的危機卻選擇了龜縮,小鎮的生活也逐漸恢復平靜,更荒謬的是,透過華麗的面紗,揭示生活本質的人,竟然是個精神病患者。在一次家庭聚會的歇斯底里中,他指著愛波的肚子說:我很慶幸我不是你腹中之嬰,不必降生到這個世界(我懷疑,就是這個情景,令愛波最終決定自己墮胎)
  
  片中的場景,大部分是藍天白云,綠草樹蔭,西裝禮帽,一棟棟綠樹掩映百花盛開的小院落,展示了一副所謂太平盛世下一群衣冠楚楚的中產們貌似快樂安靜的生活,但偶爾露出的幾個畫面,才叫驚心動魄,幾乎可算是中年丑態百出圖,中年男人微微隆起的腹部,女人松松垮垮的皮膚及掩蓋不住的魚尾紋,每日單調的日出日落,鍋碗瓢盆.....最可怕的是日益封閉的內心和枯萎的靈魂,比如Milly太太,就算想一下有人居然膽敢告別如今的生活都能把自己嚇的大哭,導演還算厚道,他故意弱化了孩子的情節,片中的夫婦們,都是兒女成雙的家庭,卻鮮有孩子出現,小孩的形象在這部電影里像是無足輕重的紙片兒--因為孩子并不是危機的原因。
  
  作為一個以探求生活多樣化為生活目標的愛波,最長出現的場景是不停的神經質的抽煙和流淚,淚水花了她已不再年輕的臉,她如此的與眾不同,這種勇氣和理想令她在舞會上熠熠閃光,在小鎮上被人傳說一時,她熱情洋溢的對生活的不同可能性進行了探求,用生命完成了對模式化生活的抗拒。
  
  世俗力量是如此巨大,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如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地球處處充滿了一個個的現代化程度發展不同的豬圈,用力突破圍墻固然可精神可嘉,但如果不夠強大,操作不好,就會頭破血流,接著回去過舊的生活,甚至再也回不去了,就此毀滅。如王小波筆下那頭特立獨行的豬兄一樣,對生活的設置不屑一顧并能成功逃脫者,幾乎只存在于想象當中,更何況,愛波想要突破的生活已經是一個完整的家庭的生活,不再是她一人的理想可以承載的。
  
  探尋人生意義是種可怕的冒險,因為并非每一個軀殼里都裝有一個靈魂,盡管美國的小孩,受到優越的教育,年輕時又有Graduation GAP可以到處去游歷,見識天下的美景和美女,大學時能感受多元思想帶來的沖擊,可這不代表他們就能明白人生的意義,有足夠的能力解決生活中的精神危機,如我們所見,進入生活,逐漸成長,不也一樣是這個破德行?
  
  我們可以略感欣慰的是,這樣的危機不會在中國產生,中國已過中年,尚無中產,中國古訓所謂:虛其心而實其腹,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用某領導人的話說:『吃飽了沒事兒干的人×××××』,連羅素都說:為下一餐而担憂的人,沒有心理危機,中國一直生活在生存恐懼中,一代代的人都未曾逃脫饑餓恐懼,《活著》這樣的小說已經成功的揭示了生活的全部意義生活的偉大成就就是:活著。所以,我們可能很難理解,你丫住著高尚社區的小別墅,后院有花有草,門口還有個小樹林,家里有車,兒女雙全,老公又有工作,你還想什么呢?目前我們每天興高采烈孜孜以求的不過如此而已。
  
  大約在我10-15歲之間,有一天,我到地里干活,經過大陸時,有一兩四輪拖拉機揚起陣陣黃土,絕塵而去,黃土飄揚之中,我看到開拖拉機的小伙,著一件落滿塵土的棕色皮夾克,頭發卷在一起微微抖動,他叼著煙卷兒,神氣活現的轉著方向盤,車輪的擋板上坐著他老婆,扶著老公的后背,顛簸之中,坐的穩穩當當,頭巾飄飄,自信滿滿,幸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們突突突突的風馳電掣般呼嘯而過,四輪拖拉機拉了一車糧食或者棉花,在那一刻我就想,這就是愛情和生活的全部意義所在呀 ,普天之下,莫不如是;十幾年過去了,美國人民在尋死覓活于中產危機,而愛情和生活之于我們仍然如此,只是寶馬奔馳代替了拖拉機,副駕上的小三代替了原配而已。
  
  所以,我們沒有如此指向內心的中產危機,因為中國根本沒有一個叫做中產階級的群體。中國亦沒有此類型的電影作品,看看《手機》《一聲嘆息》就知道,所謂危機不過如此啊。
 


林愈靜 2011-02-22 20:20:38

[新一篇] 大可堂茶園記

[舊一篇] 師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