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普遍性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摘自嚴家祺《廣義進化論》§7•4)


   
   對所有人來說﹐他們都有相同的本能行為﹐而在本能行為以外﹐在道德和如何行為問題上﹐在人與人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人在本能行為上的相同﹐是人性具有普遍性的表現。所謂人性是相對於其他所有物種來說的﹐人性中既包含動物性﹐如有侵略性﹑趨利避害﹑對異性有佔有慾﹑有情緒﹑對子代有親情﹑共同圍獵等等﹐人性中也包含著許多只有人才具有的特性﹐如有想像力﹑有求知心﹑有尊嚴的需要﹑有良心﹑有對理想和完美的追求。人的氣質、性格、習慣、修養各不相同。制度是一種“活環境”,在有些制度下,人性會受到扭曲,會影響人的行為模式和人性的表現,但人性仍然是一樣的。人性的普遍性就是,所有人﹐不分種族﹑不分國別﹑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不分性別﹑不論出身﹑不論受教育程度﹑不論職業﹑不論社會地位高低﹐都具有同樣的人性。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 (Abraham H. Marslow, 1908-1970年) 所說的人的五個層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普遍人性。無家可歸者同樣需要關愛﹑同樣需要尊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同樣可能因自私和嫉妒而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教育的普及﹑科技的進步、制度的變革﹐改變不了人性。任何偉大的理想﹑崇高的信仰﹑巨大的財富﹑顯赫的地位與種族﹑性別﹑國別﹑血統﹐一樣都改變不了人性。人性是動物性與“神性”(用科學的語言來說,所謂“神性”,就是人對真善美、對理想化﹑規範化和完美追求的特性)的結合,這就是人帶有動物性而不同于動物,帶有“神性”而不能成為“神”的種種特性。除了智力障礙和精神疾病外﹐當一個人用自己的大腦﹐在理性的高度控制下﹐用刻意行為,無情無義、冷酷殘暴、就會作出喪失人性或絕滅人性的事。
   
   
   人類每一個細胞的完整基因﹐由30億個鹼基對組成。人與人之間有99﹒8%以上基因完全相同﹐這正是人性普遍性的生物學基礎。由於這99﹒8%以上基因的完全相同性﹐全人類除性別外具有相同的身體結構﹑相同的生理特徵﹑相同的本能﹐特別是人都有完全一樣的腦結構﹐當然﹐有遺傳病的人是例外。
   
   
   人性中包含著動物性﹐在於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基因﹐人與黑猩猩之間的基因差只有2%。我們從父母那裡遺傳下來的基因﹐有相當大的一部份是用於腦的發育的。按照保羅•麥克林(Paul MacLean)“三重腦”(triune brain)的說法,人的大腦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的部分是腦幹(brain stem)、腦橋和延髓,這在爬行類動物的腦中也存在,是調節呼吸、心跳和身體協調運動的(和小腦一起),這是“本能的腦”或稱腦的“本能中心”。 腦幹以上、中間一層是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控制情感、性欲、饑渴、記憶,在原始哺乳動物腦中也存在,這是“情緒的腦”或稱腦的“情緒中心”。在邊緣系統之上,是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是 “理智的腦”,在靈長類等新哺乳動物腦中也存在,這是腦的“理智中心”。 
   
   在大腦皮層中﹐有一部份是所有動物沒有而只有人才有的“新新皮層”(cerebral neo-neo-cortex)。一方面,因為人腦中包含著一個與動物相似的腦(腦幹-邊緣系統)﹐人性中包含著許多動物性。在一般情況下,“本能的腦”不受“理智的腦”控制,(注1)“情緒的腦”也不愿聽從“理智的腦”的指揮。 “情緒的腦”有一套獨立的行動準則,當“情緒的腦”( 邊緣系統)決定某種做法的時候,在“理智的腦”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以前,人的動物性就暴露無遺了。保羅•麥克林說,新哺乳動物的腦,使我們能抽象思考、使用語言、選擇性地對人產生感情,但這一層腦子卻是“爬行動物和原始哺乳動物兩層腦子的仆人,對這兩者的需求加以理解和辯護,并以語言表達出來。”(注2)各種各樣的“主義”、冠冕堂皇的“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不過是爬行動物和原始哺乳動物兩層腦子需求的“辯護詞”而已。在人的一生中,對某種長期不能滿足而又不想放棄的愿望,就會形成一種“內心深處的需要”,這個“內心深處”位于大腦深處的“邊緣系統”----“中心系統”(注3)中。人往往追求自己“缺失”的東西,這種情況對所有人,包括那些所謂的“偉人”、“圣人”、“杰出人物”都不例外。另一方面,也正因為人特有新新皮層﹐使人具有高度理性、人特有的對道德的認知和信仰﹐使人與動物區別了開來。
   -------------------------------------------------------
   (注1)在做氣功、瑜伽等情況下,人可以用意念影響、控制“本能的腦”的活動。
   (注2)保羅•麥克林的話轉引自賴特(Robert Wright):《性、演化、達爾文》,林淑貞譯,第395頁,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臺北,1997年。
   (注3)“邊緣系統”位于大腦深處和腦中心部位,應定名為“中心系統”。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也是一種“普遍人性”。美國心理學家赫尓伯特 A•西蒙(Herbert A•Simon,1916—2001年)提出的“有限理性”說,實際上就是對這種“普遍人性”的揭示。西蒙認為,任何人因為生理上的限制,使人在認知上也受到限制,作為“決策者”,都不能找到全部的、可能方案,也不能完全了解實施每一個方案的后果。在評價事物時,任何人也難有一套明確的、前后一貫的“偏好體系”,在采取行動時,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限制。用宗教語言說,這就是說,人不是神,不能“無所不知”,也不能“洞察未來”。



綜合 2022-01-09 20:25:08

[新一篇] 錢理群認為其實是有兩個文革

[舊一篇] 嚴家祺《在人生的列車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