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單元教學資源整合的策略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以不同“主題”組織單元的設計已經成為語文教科書編排的一個新取向。這種圍繞某一主題組織相關內容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教科書封閉、零散和乏味的結構體系,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這種設計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主題單元教學著眼于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更強調課程資源的整合與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教學策略,更多考慮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問題,變以往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既注意教科書同一主題下各部分內容的相互支持,也注意聯系以往學過的內容,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沸騰的現實生活,實施靈活而開放的教學。
  一、抓內部聯系點,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同一主題下的各部分內容相互支持,互為資源,形成合力。
  系統論認為有結構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以主題組織在一起的單元教學內容本身就是一個有內在勾連和巨大張力的系統,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科書的這一優勢,樹立整體教學觀,通盤考慮,整體設計,深刻認識并合理運用同一主題下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它們相互支持,互為資源,讓每一部分教學內容都成為單元教學構成中的一個點。這個點在結構中既承前又啟后,與系統中的其它點組合起來,能發揮超越自身的、強大的整體力量。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9冊第4單元為例。本單元由4篇課文和1個單元練習組成,雖然課文體裁不同、風格不一,但它們之間是有緊密聯系的。說理文《滴水穿石的啟示》,由安徽廣德太極洞內巖縫中滴落的水滴洞穿石頭的奇觀引出單元主題,即做任何事都必須“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兩篇記敘文《快手劉》和《裝滿昆蟲的口袋》則與這一精神暗相呼應,使單元主題有了具體內涵。知識短文《讀書要有計劃》旨在引導學生制訂讀書計劃,且強調必須認真執行,堅持不懈。單元練習中的“成語歌”(鍥而不舍、孜孜不倦、臥薪嘗膽、埋頭苦干、目不轉睛、手不釋卷、夜以繼日、通宵達旦、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與前面的內容也密切相關。
  首尾呼應,左顧右盼,篇篇勾連,同一主題下各部分內容注重連貫、滲透、互補的編排方式已然為我們利用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語文能力等實際情況,為充分發揮主題單元教學中各部分互為資源、互相支撐、協同作戰的“集團”優勢,本單元教學可分六步進行:
  1.拉開主題單元教學大幕,整體感知,明確目標。讓學生暢談理想后發問: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藏在何處?藏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提到的太極洞內巖縫中滴落的水滴里。認真閱讀本單元的課文,你會發現,不管是寫科學家的《裝滿昆蟲的口袋》,還是記平凡人的《快手劉》,都能給人深刻的啟示。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不但要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更要留下思想。學完后我們將安排一次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用汗水澆開理想之花”。
  2.從教學說理文《滴水穿石的啟示》切入。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領悟實現理想為什么必須“目標專一,持之以恒”而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的道理,并在課文的研讀中體會句與句、段與段、事與理之間的聯系。同時布置一項意在鋪墊、溝通、延伸的實踐作業:除以課文列舉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努力實現人生目標的例子,你還能再搜集一兩個事例用以說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3.教學《快手劉》和《裝滿昆蟲的口袋》。除了根據課文敘寫生動的特點指導學生理線索、說情節、品細節、培養語感、內化語言,也注意引導學生在品讀過程中談感悟,明白快手劉之所以能將黃布、茶碗、玻璃球三樣再普通不過的東西變得神出鬼沒,關鍵在于熟能生巧,融會貫通;而法布爾后來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與童年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也有極大的關系。這樣,說理文《滴水穿石的啟示》闡述的道理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提升了學生對兩篇記敘文的認識,《快手劉》和《裝滿昆蟲的口袋》所提供的具體情境又豐富、深化了學生對“目標專一,持之以恒”道理的領會。且不少學生就是借法布爾的例子來完成前文的作業,說明實現理想與“滴水穿石”精神之間關系的。三篇課文互為資源,相得益彰,共同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方法、認識等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
  4.由知、情、意走向行,引導學生認識《讀書要有計劃》的好處,認識嚴格執行計劃的必要,并從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5.創造性地學習“成語歌”。利用前三篇課文提供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并要求學生運用這些成語說明文中人物取得的成就與“滴水穿石”之間的關系。學生讀讀、背背、議議、說說,很快將12個成語由消極語言轉化成積極語匯,而12個成語又加深了他們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6.開展以“用汗水澆開理想之花”為文化主題的綜合性語文活動:(1)討論學習本單元得到的啟示;(2)交流采訪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歸納其成功的原因;(3)將搜集到的有關名言警句做成書簽用以自勉或贈送他人;(4)小組合作完成一份手抄報。
  二、找內外聯結點,積極開發教學資源,加強主題內容與學生經驗世界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以主題組織內容的編排方式不但有利于加強單元內部內容的勾連,便于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更為基礎性、結構性的教學內容與生發性內容的聯結提供了可能。所以我們還應根據教學需要,擴展主題內容,努力開發教學資源,加強主題內容與學生經驗世界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語文。
  1.到學生的經驗世界里捕捉教學資源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是的,學情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學生的起點不是零,主題單元教學只有與學生以往學過的內容、與學生的前期經驗有機結合,才能更有針對性、更加扎實有效。
  人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 2單元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圍繞“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這一主題,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此單元共安排“我會認”生字 57個,并要求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前一年的學習中,學生已通過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中的“加一筆變成新字”及《語文園地五》“我會認”中的“形旁歸類”和一年級下冊的“增加偏旁”、“偏旁轉換”、“部件拆分與合并”、“聲旁歸類”等識字方法的啟蒙與引導,對漢字的形體結構、造字規律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一些識記的方法,完全有能力自學大部分生字;而且,一年級學過的偏旁部首在本單元幾乎都有呈現,像木字旁(棋、株)、口字旁(哈、嘆)、金字旁 (鋼、鐘)、豎心旁(悔、怦)等,這就為本單元學習一項新的使用工具書的技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奠定了基礎。
  在對學生識字方法、識字能力、識字習慣等共性的基礎有了了解之后,一位老師為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因材施教,還在設計教案前對學生進行了細致的“摸底排查”:哪些生字你已經“熟”了?怎樣認識的?認識的程度如何?結果發現,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看電視、業余學習(彈琴、下棋)、玩耍等渠道已結識了其中的18個“朋友”,真正的“生人”只有39個。于是,他充分利用這些生字都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相關聯的特點,按“分類自學——隨文攻關——復現鞏固”的程序進行教學。學生興致勃勃地通過“我的發現”展示會展示自己識字的成果,介紹自主識字的規律,通過單元提供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主題情境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角色扮演、打擂臺等游戲活動鞏固所學生字,通過聽讀、跟讀、朗讀等快樂閱讀形式復現所學生字,通過創設的校園生活情境運用所學生字……這位老師在主題單元與學生基礎、經驗的整合中實現了教學的最優化:不但節省了教學時間,而且做到了讓學生在更加符合他們認知經驗的情境中學習,更好地體驗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了自主識字能力,激發了熱愛漢字的思想感情。
  學生經驗世界里的課程資源是豐富多彩的,且具有神奇魔力,只要我們精心捕捉,與主題單元有機融合,不但能夠以學定教,節省時間,而且可以化難為易,輕松突破主題單元教學難點。例如,對于習慣于“索取”、“被愛”的當代小學生來說,要真正理解“給予是快樂的”這種高尚的情感,難度很大。我們在教學以“人間真情”為主題編排的一組課文時,就注意讓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聯系《品德與生活》上的相關內容,聯系學生讀過的課外書,聯系耳熟能詳的歌曲《愛的奉獻》,聯系在公交車上讓座、幫助同學解答難題時的心理體驗加以體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到廣闊的現實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
  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是母語教育的特點,也是優勢。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利用主題單元容易將基礎性、結構性的教學內容與生發性內容相聯結的特點,努力尋求聯結點,讓主題單元內容與五彩斑斕的現實生活掛鉤,將圖書報刊、網絡影視、自然風光、風俗民情、家庭生活、國內外重大事件等鮮活而豐富的課程資源源源不斷地引入教學,拓寬主題單元教學的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 6單元是以《誠實與信任》、《珍珠鳥》、《九色鹿》三篇課文為基礎,以“處處留心”為拓展面,圍繞“誠實守信”這一主題來構建綜合性語文學習單元的。為了將“處處留心皆語文”的理念落到實處,強化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實踐中用語文的意識,我們可以將這一主題單元的教學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潛心會文、討論交流,與三篇課文深度對話,體驗文本中的美好情感,走近“誠實守信”這一單元主題。第二板塊,聯系三篇課文和學生自己課前多方搜集的有關誠信的事例(張瑞敏組織海爾員工用鐵錘砸毀有一點小問題的冰箱;中國摩托車靠物美價廉把日本產品擠出越南市場等)以及格言學習單元練習“處處留心”中的小故事,感受“誠實守信”這一單元主題。第三板塊,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就“創建誠信校園”這一話題分組展開探究,撰寫調查報告 (可以分析校園誠信缺失的原因,可以指出校園誠信缺失對個人、學校、社會的影響),然后召開“創建誠信校園”主題隊會,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實踐“誠實守信”這一單元主題。這樣,教材中的“處處留心”就不僅僅是個例子,不僅僅是一種理念,它成了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成了溝通語文與生活,引導學生學用結合、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的切入點、著力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盡管開發課程資源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教學資源的引入和補充并非越多越好。教學資源只有與單元主題有機融合、與語文學科的內容特色相適應,并注意把握好進入的時機,才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有幫助。那些僅為活躍氣氛、吸引眼球而進行的信息轟炸、課件展示,其實是對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的歪曲,這是我們在主題單元教學中應引以為戒的。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品德版太原6~8G39小學各科教與學胡海舟20062006
胡海舟 江蘇如皋高等師范學校
作者:小學教學設計:語文品德版太原6~8G39小學各科教與學胡海舟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1:33:03

[新一篇] 主體意識的高揚:論北宋中后期詞的兩種藝術精神及創作特征

[舊一篇] 也談“人的全面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