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漢字表》的研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H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397(2004)02-0008-09
    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為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時也為加快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創造了良好機遇和條件。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該法頒行后,社會有識之士和兩會代表、委員紛紛呼吁盡快立項研制《規范漢字表》。經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教育部、國家語委于2001年4月批準《規范漢字表》課題立項;2002年10月,《規范漢字表》課題被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領導小組明確為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規劃的“重大項目”,予以支持;2003年1月,“抓緊《規范漢字表》的研制”列入《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點》。本文圍繞《規范漢字表》的研制,談四個問題:(1)為什么要研制《規范漢字表》;(2)如何認識和把握“規范漢字”;(3)《規范漢字表》研制的基本構想及研制進展情況;(4)與字表研制有關的幾項工作。
      一 為什么要研制《規范漢字表》
      (一)研制《規范漢字表》的必要性
    第一,研制《規范漢字表》是對已有漢字規范標準進行維護更新的需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在漢字整理簡化以及漢字信息處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國務院及其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陸續發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和第二、第四輔助集)》《信息技術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SC)第一部分:體系結構與基本多文種平面》等規范標準,有力地促進了漢字社會應用的規范化以及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經過近50年努力,包括簡化字在內的規范漢字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用字的主流,并對漢字在海外的使用產生巨大影響。這是舉世公認的了不起的成績。
    但是也應該看到,過去由于時代和技術條件等限制,一些同志對漢字歷史地位和發展前途的認識有些不夠全面,對語言文字自身演進發展的規律和復雜性估計不足,某些字表(字符集)在研制過程中操作欠規范,致使各字表(字符集)之間存在著一些相互矛盾、收字不盡合理或者字形不夠規范的現象;加之字表(字符集)長時間沒有維護更新(個別字表發布后將近50年沒有做過正式調整),人們在教學、播音、編輯出版以及進行計算機漢字處理時常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又由于各字表(字符集)制定、發布時間跨度大,研制人員前后變化頻繁,且字表(字符集)各有側重、體例不一,檢索起來十分不便,給使用帶來一定的困難。
    這里舉幾個現行字表中存在問題的例子作說明:
    “統讀”帶來的問題。如《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規定“指”統讀zhǐ、“作”統讀zuò,但口語詞指(zhī)甲、手指(zhí)頭的“指”也讀zhǐ,作(zuō)料、作(zuō)死的“作”也讀zuò,就很難被接受。再如規定“蔭”統讀yìn,“蔭”不再有yīn的讀音,這樣“樹蔭”只能寫作“樹陰”,也很難被接受。
    更改生僻地名字不當帶來的問題。如“璦琿”更改為“愛輝”,但“琿”字仍需保留hún的讀音,因為在地名“琿春”中還要使用。再如“@①zhì@②”,據《元和郡縣圖志·關內道二·@①zhì@②縣》載:“山曲曰@①,水曲曰zhì@②。”“@①zhì@②”這一縣名是根據當地山曲水曲的地勢而取的;今改為“周至”,就失去了原來的內涵。所以,一個地名往往本身就是一個典故,地名用字的更改一定要慎之又慎。
    處理某些交叉或包孕異體字時過于簡單化而造成的問題。如“偷[tōu@③]。偷,讀tōu,有六個義項:①竊取;②瞞著人;③抽出(時間);④茍且敷衍;⑤不厚道;⑥其他:偷婆(梵語音譯,佛塔),偷春體(律詩的一種)。tōu@③,有兩個讀音:讀tōu時,義與“偷”④⑤同;讀yú時,義與“愉”同,表示“愉快”義,多用于人名、地名。故“tōu@③”只在讀tōu時是“偷”的異體,而表示另外意義時不作為“偷”的異體。《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規定“tōu@③”作為“偷”的異體字淘汰后,就曾出現過把一位女士的名字“×小tōu@③”變成“×小偷”的笑話。所以,異音代替往往會帶來使用中新的混亂。
    上述問題形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顯現后沒能及時維護更新字表,恐怕是問題積壓得不到解決的一個原因。客觀說,限于當時認識水平和技術條件,我們的前輩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任何規范標準都需要在應用實踐中逐步完善,希求規范標準一出臺就十全十美,這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更何況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有一個過程。不僅規范標準本身需要在實際應用中維護更新,其實人們對規范標準的認識也常常是不斷深化和更新的。比如,人們在用現在的認識去衡量以往制定發布的某些規范標準時,常常會感到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即使是現在還在使用的某些規范標準,較后發布的也會與較前發布的在規范理念和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這是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現在啟動《規范漢字表》研制項目,正是有針對性地對已有規范標準進行維護更新的一種補救措施。
    第二,研制《規范漢字表》是解決漢字現實應用中提出的問題的需要。當前隨著教育普及,公民受教育程度和民族整體文化水準顯著提高,這給一定范圍內(如教育基本用字)字量的確定、《規范漢字表》的分級和收字提供了新參照系。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成了現代社會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須臾離不開的工具,由于字符集的收字量早已覆蓋了現有規范字表,這就使得信息處理用字的規范化愈發顯得重要和突出。針對各界反映強烈的規范標準研制工作滯后和計算機漢字庫中不斷顯現出來的問題,《規范漢字表》研制必須緊緊跟上時代,兼顧一般社會使用和信息處理的需要,使字表和信息處理用字符集在字形標準化方面保持一致。這是信息社會對漢字規范標準建設提出的必然要求,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要與時俱進,把工作做在前頭。另一方面,科技、社會的飛速發展也帶來語文生活日趨活躍,社會用語、用字面貌急劇變化,新詞術語不斷涌現,而且隨著時代的前進,文字應用在某些領域的重要性愈發突出(比如解決人名、地名和科技術語用字的規范化就比以往更加顯得重要和迫切),這些都需要我們根據變化了的社會語文生活及時對原有規范標準做出調整,研制出新的規范字表來。
    關于現行規范標準與漢字實際應用不相適應的情況,也舉兩例說明:
    異體字、舊字形整理過分求簡造成與實際用字狀況不符。從下面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被選定的正字和新字形恰恰是古代的俗字,定為異體和舊字形的則是古代的正字。由于列入《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的異體字是應予淘汰的,所以在需要使用繁體字的場合,也只能選用古代或舊時并不常用的俗字,這顯然與古代的實際用字和現代臺、港、澳的用字狀況不符。
    附圖{H1O809}
    類推簡化引發的問題。上世紀50年代的漢字簡化和整理工作主要是為掃除文盲、盡快提高工農群眾的文化水平服務的,由于當時整理漢字的著眼點在“當前”,因而整理的字量范圍不夠大(如《簡化字總表》第三表的收字限于當時的《新華字典》)。隨著我國社會步入小康,人們有了更多興趣和精力去關注傳統文化,古籍被大量發掘、再版重印,從而帶來出版印刷字量的大為增加,與此同時,一些“現代用字”的古代用途也被發掘出來。把原來的規范放到這樣的范圍來考察,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其中類推簡化引發的問題最為突出。比如對于多部件組合字,是否類推、如何類推,就很難把握。如“{H1O810}”,從mǎ@④lǘ@⑤聲,lǘ@⑤的俗字。“mǎ@④—馬”見于《簡化字總表》第二表,可以類推簡化;“lǘ@⑤—驢”見于《簡化字總表》第一表,不能類推簡化。故“{H1O810}”應該類推簡化作“{H1O811}”,但這樣半簡半繁的字形很難讓人接受,而忽視其字源簡化作“@⑥”,又不符合既定的類推簡化原則。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此外,由于一些計算機字庫過小,不能處理現在還在使用的全部姓氏、地名、科技術語等用字,也給有關部門和廣大群眾帶來極大的不便(去年中國語言文字網上曾進行過人名用字規范問題討論,網友提供的計算機打不出來的姓氏人名用字就有幾百字之多)。字庫過小固然不屬于規范標準本身的問題,但對《規范漢字表》字量的確定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規范漢字表》作為現代漢語字表,要把能夠滿足現代交際需求作為目標,把有一定使用頻度的現代漢語通用字全部收進來,兼顧有一定使用需求的姓氏、人名、地名、民族、宗教、科技術語等專門用字,以滿足現實應用的需要;同時,它所收的字在字形上必須確保規范。
    第三,研制《規范漢字表》是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需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對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在國家機關、學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服務行業以及公共場所、信息技術產品、廣告、招牌、企業事業組織名稱等方面的使用,作出了規定。該法的頒行,標志著語言文字管理進入法治軌道,迫切需要有一份字量合適、收字合理、字形規范、排序科學的《規范漢字表》作為依據,使群眾有所遵循。換句話說,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家)推行規范漢字”和“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等規定,國務院及其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組織力量,在對以往發布的字表(字符集)進行全面梳理、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出新的字表,給公民提供一份科學、嚴謹、統一、實用的用字規范。
    第四,研制《規范漢字表》是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創設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的需要,對我國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以及使用漢字的國家、地區的“書同文”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是一種全面綜合的、更加重視人文環境和人民生活質量的發展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對新世紀語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研制《規范漢字表》不僅關系到東部相對發達地區的語言文字應用和“西部大開發”所涉及的民族地區的雙語教學等問題,還關系到漢語、漢字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是漢字的故鄉,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出于切身需要,都很關注我國漢字規范標準如何確定,期待著中國首先解決好現行漢字規范標準中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字表(字符集)中已發現的問題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和使用漢字的國家、地區人民的“漢字情結”。
      (二)研制《規范漢字表》的可行性
    當前啟動這個項目的有利條件是:(1)有近50年來研制多個字表和字符集的實踐基礎,當年參與過研制工作的老同志有些還健在,第一手資料有些還保留著,底數比較清楚;(2)國家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學術界針對字表(字符集)中的問題,多年來進行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獲得許多局部的、階段性的研究成果;(3)目前研究隊伍比較齊整,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比過去有很大改進,借助計算機和語料庫進行字頻統計分析和字的跟隨率、分布度等的研究,可以使字量的確定和字種的選擇更為科學,也更符合實際;(4)我國與韓國、日本等國以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漢字學界和信息處理界加強了聯系溝通,對這些國家、地區漢字使用和研究的現狀有了更多的了解,視野比較開闊;(5)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加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出臺大大提高了公民使用語言文字的法治意識、規范意識,因此乘該法出臺的強勁東風,啟動《規范漢字表》研制項目是適時和可行的,經過努力有望水到渠成地解決現行漢字規范標準中存在的問題。
      二 如何認識和把握“規范漢字”
    “規范漢字”術語出現時間不過十六七年,目前學術界對它的認識還不很一致,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定義。1992年7月,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委發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第三條規定:“本規定所稱的規范漢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據國務院批示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所收錄的簡化字;1988年3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收錄的漢字。”傅永和先生的《漢字七題》(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給出的定義是:“規范漢字包括經過整理簡化的字和未整理簡化的傳承字。”這是上世紀90年代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起草過程中,對要不要把規范漢字的定義寫進法中曾有過爭論,幾經反復,最終還是刪去了“定義”。這是因為當時流行的幾種學術定義本身是否嚴密還值得研究。法律不規定“規范漢字”的定義,并不會造成人們對規范漢字產生誤解;而把定義寫進法中,使學術定義法定化,則可能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爭議。當時這樣處理“規范漢字”定義,應該說是留有余地的明智之舉。但是,從長遠看,還是需要對規范漢字作出界定的;《規范漢字表》研制過程中就時常遇到對規范漢字如何認識的問題,事實上,只有界定清楚了“規范漢字”的內涵和外延,字表編制工作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進行。
    我們認為,對“規范漢字”的認識應該把握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規范漢字客觀存在。盡管這個術語出現時間不很長,但它不是文字學家主觀臆想杜撰出來的。事實上,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漢字規范。比如秦統一六國后,實行“書同文”,基本消除了戰國時期各地文字異形的現象,小篆就是當時的規范漢字。舊中國長期以繁體字為正體,以繁體字為代表的正體字也就成了當時的規范漢字。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投入很大力量進行漢字的整理和簡化工作,淘汰了一部分異體字,同時把群眾長期以來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手頭字、俗字加以整理,確定其正體字的地位,形成現行規范字。在規范漢字中,整體簡化或利用簡化偏旁類推出來的簡化字占少數,多數還是歷史上流傳下來沿用至今、未整理簡化或不需要整理簡化的傳承字(如人、山、川、水、火、田等)。
    第二,規范漢字有層次之分。這里所說的規范漢字,主要指現代通用于我國大陸一般交際場合的漢字。“現代通用”“我國大陸”“一般交際場合”三個要素非常重要,它以“通用”為標尺給出了國別(地區)、時代、領域、場合等限制,契合當代漢字通行和應用的客觀現實。這里的規范漢字特指是中國的,不是外國的;是大陸的,不是港、澳、臺地區的;是現代的,不是古代的;是通用于“一般交際場合”的,不是“極特殊領域、場合”通用的。實踐證明有所限制是必要的。漢字在長期流傳中,曾被一些國家“借用”并分別加以改造,因此在使用漢字的不同國家規范漢字的內涵并不一樣。比如日本現在仍使用一部分漢字,正式文體中實行假名中夾用少量漢字的做法,政府規定法令和公文必須以1981年發布的《常用漢字表》為準,另規定人名用字166個,取名以常用漢字1945個和人名用字166個為限,不得超過:這就是日本的現行規范漢字。該國現正研究人名用字的擴充問題,有可能經過相應法定程序后擴充500多個漢字作為人名專用字,可見日本對現行規范漢字還是有嚴格的數量限制的。漢字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我國典籍上出現過的漢字不下五六萬之多,排除錯訛后仍有34000字左右。這些字絕大多數在現代社會一般交際場合早已不用,有些甚至成了“死字”,有的只應用于某些極特殊的領域、場合。盡管這些限于特殊領域、場合使用的漢字也有字種選擇和字形規范的問題,但那是學術或者說專業層面應用的規范問題,該層面的漢字不屬于“一般應用場合”的現行規范漢字。
    第三,規范漢字是經過整理產生的。這種整理工作,既是漢字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歷代政府都很重視漢字整理工作,這為服務于他們所處時代的規范漢字的形成和相應標準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歷史上,周朝太史籀編纂的《史籀篇》就是周朝進行文字正形的范本;秦王朝在用小篆統一全國文字時,首先對秦文字本身作過一番整理,李斯《倉頡篇》、趙高《爰歷篇》、胡毋敬《博學篇》就是這次整理的產物;東漢熹平四年在碑石上刻了《濤經》《易經》《春秋》《尚書》《儀禮》《公羊傳》《論語》七種經書,以便于傳寫、校正經書,這是漢隸的范本,在當時起到了整理漢字、規范字形的作用;唐以后開始出現“字樣”之書,如《干祿字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也都起到了刊正經書、規范字形的作用。今天的漢字整理工作,同歷史上以“正形”為主要內容的漢字整理舉措如出一轍,只不過整理范圍逐步擴大到字音、涉及到字義,整理工作的成果形式則更多地表現為以國務院或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發布的字表。如《簡化字總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這些字表是現行規范漢字的主要依據。
    第四,規范漢字是個“歷時中包含有共時、共時中包含有歷時”的概念。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漢字規范,同時代的漢字規范又因應用領域、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共時”和“歷時”是相對的。在當代,就“共時”平面而言,收入現行規范字表中的字(包括《規范漢字表》中擬列為任一字種之字頭的字)即為“一般交際場合”的現行規范字,與之相對應的字(如已簡化的繁體字、已淘汰的異體字和舊印刷字形)在“一般交際場合”則被視為不規范字。漢字規范化、標準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漢字的使用,除“一般交際場合”外,還有許多特殊需要。就漢字在“特殊領域、場合”的應用而言,法律規定“除外”的情形,即某些允許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的領域、場合,也有一個用字規范與否的問題。但這里的“規范”主要限于專業學術領域或其他特殊場合,同“一般交際場合”漢字應用的規范化要求不屬于同一層面。《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對允許繁體字、異體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規定:(一)文物古跡;(二)姓氏中的異體字;(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四)題詞和招牌中的手書字;(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這樣規定是實事求是的,體現了我國現階段的文字政策,正確處理了語言文字主體化與多樣化的關系。再就“歷時”而言,繁體字、異體字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曾經在歷史上的某一時期以規范正字的面貌出現過,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有些字至今還在一些領域、場合使用著。因此,按照同時代的漢字規范因領域、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的理念,我們在做好《規范漢字表》研制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分批進行《規范漢字表》之外漢字(包括繁體字、異體字)的全面研究整理工作,編制出相應的“漢字整理表”,以滿足古籍整理、出版印刷、信息處理等領域使用漢字字量較大時的特殊需要,同時滿足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兩岸交流的現實需要。這是在當今信息時代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
    從上述四點認識來看待和解釋“規范漢字”,某些困惑我們多年的“結”似乎就能解開了。筆者把這四點認識和盤托出,希望能引起大家對“規范漢字”概念更深入的思考和討論。
      三 《規范漢字表》研制的基本構想及研制進展情況
    《規范漢字表》研制是一項繼往開來的重要工作,學術性、政策性強,影響面廣,工作量大,要汲取歷史經驗,務求科學、慎重。2001年10月前后,在摸清現行規范標準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課題組拿出初步調整意見,并形成課題研制設想。為慎重起見,課題組通過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在北京、上海等地就字表框架和研制設想聽取漢字學界、中文信息處理界和主要用字部門的意見,同時按設想體例編寫出樣條,進一步征求意見。2002年5~8月,針對字表編制中難于處理的異體字整理原則問題、簡化字同音代替造成的“一對多”關系問題、類推簡化問題以及漢字印刷字形問題等,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聯合有關單位,分別在江西省井岡山市、安徽省合肥市、山東省煙臺市召開了三次專題學術研討會,就關鍵而敏感的問題深入探討,集思廣益,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處理達成較為一致的意見,從而完成了字表草案編制的理論和學術準備(這三次會議的主要學術觀點和論文,分別收在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三本論文集中;另有“漢字規范百家談”,也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四本書可以看作字表研制的副產品)。課題組注意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字表研制,在語信司、語用所的支持下,從2002年9月起,與有關部門積極協商與合作,同時聘請全國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承担子課題研究工作。隨后,又在實踐和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對研制《規范漢字表》的總體設想進行了局部調整。這里把字表研制的基本構想簡介如下:
      (一)研制目標和成果預期
    研制《規范漢字表》的目標是:從當代社會語文生活的實際出發,以主要滿足“一般交際場合”社會“通用”的需要為主,在現有多個字表(字符集)的基礎上,盡可能消除現行規范標準之間的矛盾和不合字理之處,通過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等工作,集原有若干規范標準為一體,力求做到科學性、歷史延續性和可行性的最佳組合,從而研制出能綜合反映簡繁字、正異字和新舊字形對應關系,兼顧漢字形、音、義組合關系的規范字表。
    該字表是對現代漢語通用字進行形、音、義全面整理研究和定量、排序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預期該字表將基本滿足現代社會各一般應用領域(如教育基本用字,新聞出版基本用字,姓氏人名、地名專用字,行業專用字,科技術語用字,信息處理基本用字等)的需要,不但適用于現代漢語出版物,也適用于普及性的古漢語出版物。字表發布后,通過一定過渡期的試用,將會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一般應用場合”漢字的穩定和規范,最終實現現代通用漢字的標準化。
      (二)總體框架及編纂體例
    《規范漢字表》擬收規范漢字12000個左右。這12000個規范漢字,按使用頻度和跟隨率、分布度等劃分為三級;一級字,基本上是高頻字,預計3500字左右;二級字,基本上是次高頻字,預計4000字左右;三級字,基本上是低頻字,預計4500字左右(均以字表最終實際收字量為準)。一、二級字相當于現代漢語基本用字,總字量7500個左右,是《規范漢字表》的主體,其中一級字與教育基本用字表大致相當。一、二級字中包含不了的姓氏、人名、地名、民族、宗教和科技術語等專門用字,計劃在三級字內基本解決。根據有關部門利用計算機對近一百年來共7000萬漢字均衡語料的統計分析,確定這樣的收字量是合適的。《規范漢字表》之外的罕用字、方俗字等,將通過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20000~30000字的“漢字整理表”。此項工作也已在進行中。
    《規范漢字表》的編纂體例:以12000個規范漢字為標準字頭,同一字種有簡化字的在已簡化的字后面標注相應繁體,有異體字的在選用字(正體)后面標注相應異體,新舊印刷字形有明顯差異的則通過另附的“新舊字形對照詳表”來解決。對于簡、繁體不是一一對應關系,正、異體之間有讀音或意義差別,以及一字多音多義的,另加必要的注釋;但此類注釋宜少而精,非注釋不可時再注。《規范漢字表》還標注每個漢字的筆畫數和主要讀音等相關信息,附錄中除列有“新舊字形對照詳表”外,擬另附“常用外族漢字表”等,將現代出版物和日常交際中不時出現的少數日、韓等國人名、地名專用漢字(如“shí@⑦、zhī@⑧”等)列入,以方便國際交流和社會使用。
      (三)研制《規范漢字表》的原則
    經反復斟酌,課題組確定以下七條作為研制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①兼顧一般社會使用和信息處理的需要,使字表編制和信息處理用字符集盡可能趨于一致;②堅持科學嚴謹的作風,全面、歷史地看問題;③力求穩定,盡量不出現或少出現新造的字形;④從整個漢字系統著眼,處理問題時把漢字的形、音、義結合起來考慮;⑤立足于現實應用,兼及漢字的源流演變和字理;⑥堅持群眾觀點,充分尊重教師、語言文字學家、辭書專家、書法家、信息處理界和其他漢字使用者的合理意見;⑦盡可能兼顧海外華人的用字習慣,不人為擴大與使用漢字的國家、地區現行漢字字形的差異,為最終實現漢字文化圈的“書同文”打下基礎。
    這七條是貫穿《規范漢字表》研制工作全過程的總原則。要統籌兼顧地貫徹總原則,不可顧此失彼,單純、片面地強調其中某一條原則。涉及重要且比較專門問題的處理時,比如異體字的整理、類推簡化問題和同音代替造成的“一對多”關系問題的處理、印刷字形的統一以及字表的分級依據等,課題組還分別擬訂了一些便于操作的具體原則。這些比較微觀的處理原則,與上述總原則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是總原則的細化。
      (四)《規范漢字表》研制進展情況和下一步打算
    《規范漢字表》的研制,分為前期準備、擬訂研制計劃、具體研制和綜合報批四個階段。按照預定計劃,現在是第三階段,即字表編制的關鍵階段。目前一、二級字的確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根據計算機字頻統計結果,尚需加以必要的人工干預進行微調,以最終確定字量),三級字的確定正在進行中。確定三級字是課題難點,需要做大量比對、查重和統計分析工作,預計2月份可以完成初稿。隨后進行掃尾工作,如不出意外,3月底前課題組將拿出《規范漢字表》全表草案。與此同時,進一步的專家審訂和行政運作也在抓緊進行中,擬成立專家審訂委員會和專家工作組。目前審稿專家已初步確定,4四月底可以開展工作。《規范漢字表(草案)》經專家審訂并修改加工后,將分送各有關部門和學術界廣泛征求意見,進一步加工、完善字表,同時著手字表報批的準備工作,力爭2004年年底定稿。隨后進入第四階段即綜合報批階段,先報教育部黨組審定,通過后再上報國務院。為便于《規范漢字表》的推行,字表發布后,社會應用需要有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信息處理用的有關字符集,新聞出版用的漢字行業標準,一些大型的字典、詞典等,在字形方面要抓緊向《規范漢字表》靠拢。
      四 與字表研制有關的幾項工作
    (一)及早進行《規范漢字表》研制的行政運作。研制《規范漢字表》不單純是學術行為,也是一項帶有政府行為色彩的工作。這是因為這項工作是對現代漢語用字進行的一次總清理,關系到每一個漢字使用者,對整個漢字系統的國家標準化、國際標準化都將產生影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文明形象和管理水平,所以,幾屆政府主管部門都把它列入“工作要點”,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在教育部(國家語委)重視和有關部門、單位的支持下,目前研制工作進展比較順利。但這項工作涉及的部門很多,為了保證研制工作的權威性和廣泛代表性,需要成立一個由主管部門牽頭的、能夠有效協調各方面意見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職責是:負責對字表研制的方向性、政策性問題進行把關,并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單位)的力量支持字表研制工作。該領導小組由15個相關部門、單位的有關負責同志組成,具體研制工作則可繼續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進行。《規范漢字表》不是一般意義的標準,作為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舉措之一,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它將由國務院審定頒布。《規范漢字表》發布后,將自然取代《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等5個不同用途的字表,而《簡化字總表》本來就是國務院批準發表的,其前身《漢字簡化方案》也是國務院發布的,宣布這5個字表不再使用,自然也必須經過相應的法定程序。《規范漢字表》由國務院審定頒布后,即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相關規定推行。
    (二)認真抓好與《規范漢字表》研制有關的配套規范標準的建設工作。研制《規范漢字表》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漢字的方方面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要特別注意相關規范標準研制的照應銜接。比如列入語言文字應用“十五”科研規劃的“漢語母語教育基本字表、詞表”(含基礎教育基本字表、掃盲教育基本字表等子課題)項目,就與《規范漢字表》的一級字幾乎重合(其中掃盲教育基本字表略小于基礎教育基本字表),“漢語人名規范”(含漢語人名用字規范、漢語外來詞語人名漢字音譯轉寫規范、人名排序規范等子課題)和“少數民族人名漢字音譯轉寫規范”項目,又與《規范漢字表》的三級字密切關聯,等等。為加強相關項目的配合,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領導小組在課題設計與評審立項時,已盡可能統籌考慮,在科研力量的配置上做了相應安排,以避免出現新的不該發生的矛盾。此外,配合《規范漢字表》的研制,教育部(國家語委)還啟動了漢字檢索、漢字筆畫、漢字部首、漢字結構、漢字部件名稱和漢字字體等規范標準研制項目,著手建立漢字屬性多功能應用平臺。上面提及的這些項目,或者本身就是《規范漢字表》的必要組成部分,或者從某一方面可以作為《規范漢字表》研制的基礎或補充,因此做好這些配套項目的研制,與重大項目《規范漢字表》的研制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三)繼續積極參與并主導漢字國際標準化工作。當前漢字國際標準化工作中與研制《規范漢字表》密切相關的,主要是ISO/IEC 10646“CJK國際基本子集”制定的有關工作。該子集擬收漢字10000個左右,是CJK統一漢字及其擴充A(目前CJK統一漢字收字已逾70000個)中那些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漢字的集合,是為滿足CJK漢字的實現者和使用者降低成本、在較為經濟的基礎上實現國際信息交流以及推動有關各國、各地區采用國際標準的需要而提議制定的。中國兩岸四地是這一提案的共同發起成員。海峽兩岸這一舉措,體現了炎黃子孫在中文數字化方面的共識和合作意向,有利于漢字的國際標準化和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下弘揚中華文化。從“CJK國際基本子集”的制定緣起和編制原則看,與我國大陸《規范漢字表》的研制有許多共通之處。換句話說,《規范漢字表》中的絕大多數漢字(特別是其中的一、二級字),應當是“CJK國際基本子集”制定的基礎。所以我們研制好《規范漢字表》,也是間接地支持漢字的國際標準化工作。這是作為漢字故鄉的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收稿日期]2004-02-10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嫠去廣去女加皿
      @②原字厘去里加至
      @③原字偷去亻加女
      @④原字馬的繁體
      @⑤原字驢的繁體
      @⑥原字馬加驢
      @⑦原字辶內加十
      語言文字應用京8~16H1語言文字學王鐵琨20042004編制《規范漢字表》,是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規劃“重大項目”。本文圍繞該課題研制,談四個問題:(1)為什么要研制《規范漢字表》;(2)如何認識和把握“規范漢字”;(3)《規范漢字表》研制的基本構想及研制進展情況;(4)與字表研制有關的幾項工作。規范漢字表/研制/必要性/可行性/框架
    The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 List/develop/necessity/feasibility/frame本文系作者在《規范漢字表》研制領導小組成立會(教育部,2004年1月)上的匯報稿。張書巖先生提供了部分引例,謹致謝忱。滴石About Making the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 List
  Wang TiekunTo develop The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 List is a significant project of th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application study"tenth five-year"plan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Committee.Around making the list,this paper discussed four problems:(1)why to make The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 List;(2)how to realize and grasp the meaning of"normalized Chinese characters";(3) the basic idea and progress of making The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 List;(4)relevant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making the list.王鐵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規范漢字表》研制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北京 100816 作者:語言文字應用京8~16H1語言文字學王鐵琨20042004編制《規范漢字表》,是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規劃“重大項目”。本文圍繞該課題研制,談四個問題:(1)為什么要研制《規范漢字表》;(2)如何認識和把握“規范漢字”;(3)《規范漢字表》研制的基本構想及研制進展情況;(4)與字表研制有關的幾項工作。規范漢字表/研制/必要性/可行性/框架
    The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 List/develop/necessity/feasibility/frame本文系作者在《規范漢字表》研制領導小組成立會(教育部,2004年1月)上的匯報稿。張書巖先生提供了部分引例,謹致謝忱。滴石

網載 2013-09-10 21:33:46

[新一篇] 公共利益的法理之維    利益關系的行政法意義

[舊一篇] 關于專制主義對中國文化發展影響的歷史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