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信息構建對情報學的影響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 信息構建與情報學的關系
      1.1 信息構建與情報學關系密切
    信息構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是一個新興的、正在蓬勃發展的學科領域,國內外情報學界對信息構建表示了強烈的興趣,許多學者對信息構建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研究。但是,對信息構建與情報學的關系問題,目前還沒有比較系統的論述。由于這個問題對于情報學的發展關系重大,我們必須盡快開展針對該問題的探索性研究,為以后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要探討信息構建與情報學的關系問題,首先可以從信息構建目前的理論和實踐活動的一些外在表現中抽象出某些內容,分析其與情報學之間的關聯。
    1)從信息構建的定義看。眾多的信息構建的定義中出現了這樣的一些關鍵詞語:建設信息結構;組織信息;設計共享的信息環境結構;幫助人們實現信息需求;描述信息空間設計、執行和評價過程;生成信息系統;指定信息類型的范疇、為信息元素確定關系;處理信息集合,等等。分析這些關鍵詞語可以發現,這些內容與以信息的獲取、組織、加工、傳遞、服務為對象的情報學、信息管理學科的內容有較大的交叉性。
    2)從信息構建的研究重點看。從信息構建的經典著作《萬維網的信息構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World Wide Web)[1]到眾多網絡IA研究資源的研究成果都表明,信息構建的研究重點在于:信息組織、信息標識、信息導航和搜索系統的設計,詞典設計和元數據,方便用戶查找和使用信息。分析這些研究內容可以發現,這些內容一直就是傳統的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核心研究內容。
    3)從信息構建的研究隊伍看。盡管IA一詞最先是由美國的一位建筑師沃爾曼(R.S.Wurman)在1975年創造發明的[2],但IA得以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和發展起來還得益于圖書館員或情報學專業人士的努力,很多信息構建的著作都是由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學者完成的。創作了信息構建最早的系統性理論的經典著作《萬維網的信息構建》一書的作者L.Rosenfeld和P.Morville先生均為密歇根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A.Dillon先生來自得克薩斯大學信息學院,D.Latham先生來自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信息研究學院;美國情報科學技術學會會刊的IA專集中,有9篇文章共16位作者,其中7位來自于圖書情報學院,占43.75%。從信息構建的研究隊伍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人士、情報學學術團體是IA研究隊伍的主要構成成分,情報學學術界已經在自覺地担當起推動IA研究和實踐發展的重任。
    4)從信息建筑師的背景要求看。ACIA組織(ACIA Community)在2000年和2001年底分別對200名和171名被試者做過兩次關于信息建筑師教育論證的調查[3],除了提到信息建筑師的正式教育資格外,這些被試者們提到的其他正式的資格(包括本科、碩士和博士)有:廣告、美國文學、建筑學、藝術和美術、認知心理學、傳播學、計算機藝術、英語、環境設計、圖形設計、界面設計、信息設計、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統、教育設計和教育技術、新聞學、園林建設、學習科學、圖書館學和情報學、語言學、媒體和交流學、網絡系統/協議、哲學、心理學、公共政策、軟件工程、通信技術、城市規劃和建設、寫作等。
    不少調查結果表明,盡管不是所有的信息建筑師都強調具備圖書館學、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情報學方面的知識背景,但不少人認為這些背景知識對信息建筑師而言是必要的。
    5)從專業學術團體的活動看。美國情報科學技術學會已連續4年舉辦了IA峰會,學會的會刊還出版了IA專集。我國情報學界在2002年6月和9月分別舉行了兩次有關IA的專門會議。IA研究活動的規模、反響和頻繁程度在國際和國內都呈現令人關注的態勢。
    從以上種種跡象中得出的符合邏輯的推斷是:IA與情報學關系非常密切,它已經成為情報學研究的新熱點。
      1.2 信息構建是情報學的一個新的分支領域
    1.2.1 從信息構建的原理和目標看 根據對信息構建活動規律的分析,信息構建活動所遵循的信息組織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對信息的采集和對采集的信息內容進行聚合的原理;對信息集合進行序化的原理;為信息內容建立邏輯關聯和表達信息,對信息結構進行展示的原理;在特定的信息環境中考慮信息接受和信息利用的問題,對信息空間進行優化的原理[4]。無疑,這些原理反映了信息構建的本質與情報學研究對象之間的密切的關聯性。
    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構建的目標是:用一個清晰的結構、一個友好的界面、一個小小的視圖,集成巨量的信息,使用戶能更好地感知信息的內容和發現信息的位置,并只需要不多的步驟和時間,找到在巨量的信息集合中的目標信息或完成自己的任務(如娛樂和教育)。情報學是研究情報的產生、組織、傳播、分析、存儲、檢索、交流和利用過程及規律的學科,其目標是促進信息的獲取和利用。我們將兩個目標進行對照,便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它們共享著核心的知識:組織信息、生成內容管理的策略以及為用戶提供高效率的信息內容的入口。
    因此從信息構建的原理和目標看,信息構建的本質仍然是要解決采集信息、序化信息、表達信息和傳遞信息的問題。如果我們需要將信息構建歸屬于任何一個學科領域中,那么情報學是這些學科領域中最合適的一個,IA實踐中涉及到的其他相關學科均沒有情報學這樣的優勢。
    1.2.2 分析結論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信息構建是一項涉及眾多研究領域的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學科集成特性,但從其目標和原理及其他一些方面的表現看,信息構建的理論歸屬應該是情報學,信息構建是情報學的一個新的分支研究領域。
    對此結論,筆者還有兩點說明:
    1)將信息構建歸屬于情報學并不意味著信息構建活動所有的研究內容都應該納入情報學現有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域中。IA需要借助于更多跨學科的手段,需要將其他學科的已有知識嵌入IA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最終的目標。信息構建所涉及的很多學科內容和方法本身并不是情報學的內容(如圖形設計);很多內容和方法也是情報學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所不曾研究過或者很少注意過的(如信息展示),但這并不妨礙信息構建本質上具有情報學的學科特點。
    信息構建的提出與發展也向情報學提出了挑戰,它將迫使情報學將目光投向過去我們不曾關注的角落。正如R.E.Wyllys所言,圖書館員很早就理解和實踐著沃爾曼先生稱之為“信息構建”的原理,然而,他的新穎、創新和藝術地展示IA思想的方法仍然應該受到歡迎和值得圖書情報專業人員的研究[5]。
    2)由于IA的多學科集成屬性,從任何一個領域對IA的研究都有助于我們全面理解IA問題和指導IA實踐。信息構建將一些學科或學科領域如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人機界面、用戶中心設計、圖形設計、數據建模等知識吸引到了一起,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集成領域,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有機的集成是IA的明顯特征,也是信息建筑師工作的特色。
        2 信息構建理論與方法對情報學的影響
    A.Dillon先生在他發表的論文《美國情報科學技術學會會刊的信息構建研究:我們從何而來?》中說:IA的研究代表了各種思想和觀點的一種混合,這種混合是非常重要的和激動人心的,它將成為信息研究學科領域的傳統專業之間聯系的橋梁。不管這個領域將來有怎樣的標簽,IA的問題必須受到關注,因為這將幫助我們重建情報科學的未來[6]。我國學者認為,信息構建無論是理論或實踐都對傳統的圖書館學情報學(LIS)或信息管理有所創新,IA代表了當代LIS和信息管理的前沿。研究IA有助于我們明確差距、縮短差距,對我國信息資源建設、網站建設、電子商務建設和電子政務等應用領域的開拓、新型專業隊伍的建設、新型學科的建設等具有指導性、借鑒性和參照性[7]。可見,信息構建對情報學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對此問題的探討將會成為LIS專業的熱點問題。本文主要從信息組織、信息用戶和信息傳播的角度簡述信息構建對情報學的影響。
      2.1 促進情報學由系統觀向認知觀的轉變
    國外圖書情報學者們曾引入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的“范式”的概念,探討情報學研究中存在的范式。薩拉塞維克(T.Saracevic)和米克沙(F.L.Miksa)認為,情報科學正在從系統觀向認知觀轉移。情報學的系統觀關心信息運動過程的反饋與控制,認知觀強調知識結構、人機交互、情報查詢、人類情報行為、情報的利用和接受等問題,以設計支持和改善人們的信息處理、信息吸收和信息利用過程的信息系統為目的。由于認知觀可以形成情報科學研究的一個集成的框架,可以促使情報科學感興趣的許多領域產生有益的結果,所以很多學者認為認知觀具有保持情報科學領域持續取得進步的潛力[8]。
    人的認知過程存在著如下認知階梯:數據→信息→知識→智慧。
    信息構建的一個實質和核心是:信息構建是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構建。要促進人類智慧的發展,首先要促進數據的獲取、促進信息到知識的轉化。而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的過程,需要經歷信息的表達、用戶的信息理解、用戶的信息吸收過程。從信息被信息建筑師表達和展示出來,到信息被用戶接受和利用,需要經歷信息理解的過程,信息理解是實現信息傳輸和信息接受的橋梁。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構建活動的各個階段,都體現出其面向用戶的、促進用戶的認知和理解的思想,信息構建的原理、原則、方法和所要達到的目標也體現了其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信息構建的全面發展和完善,通過其對情報學的影響,會促進和推動情報科學向認知范式的轉變。
      2.2 突破傳統的用戶研究的思維框架
    盡管我們已經將信息構建理論納入到情報學的研究范疇中,但必須承認,IA的很多實質內容超越了情報學原有的學科范圍,為情報學帶來了新思維。IA的這樣一種超越會給情報學的深入發展帶來強勁的推動力,從而改變情報學傳統的思維框架。
    2.2.1 對信息用戶重新加以認識 我國學者曾經提出,情報學具有3個研究規范:S規范、C規范和U規范,U規范的提出可以將情報學的研究方向逐漸集中在以用戶為出發點的理論域,信息與信息用戶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將成為研究的熱點,U規范也符合情報學從系統觀向認知觀轉化的趨勢。
    現在的問題是:情報學有沒有形成真正的U規范?誰是作為情報學研究對象的信息用戶?對情報學的用戶研究成果的分析發現,目前的信息用戶研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很多的研究成果將用戶看作是信息機構的信息服務對象,用戶是定位在信息機構或圖書館的用戶、定位在文獻的用戶而不是更為普通的信息的用戶上;二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服務者將用戶當成被動的接受者,傳遞者是主動的,雖然也強調根據用戶的信息需求提供信息,但更多的只是考慮用戶對信息的需要,較少考慮用戶接受信息的過程以及如何通過信息的傳輸過程提高吸收信息的效果。
    由信息構建所引出的話題,如隱喻、設計、藝術、展示,強調考慮用戶的感受;如界面,強調信息的可視、可讀、可理解和易于學習和接受。這些內容在過去從來不是情報學的主流內容,但是,在信息環境變化的今天,以用戶為中心的情報學,應該考慮用戶的認知效果,也必然要研究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一些除傳播內容之外的其他因素。
    在信息時代,作為情報學研究對象的信息用戶應該是所有需要信息的人,用戶不再僅僅是信息機構服務對象的用戶,而是新手和高級用戶一起構成的混雜的群體,是在各種復雜的信息環境中需要找到信息的用戶,他們也許到達的是完全陌生的信息環境,面對的是大量待處理的信息,這對信息提供和信息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情報學研究的用戶應該從作為機構服務對象的用戶轉向作為社會信息需求者的用戶上來;應該從關注用戶的行為特征轉向同時關注用戶的認知獲得上來,不僅要關注信息內容是否傳遞出去,還要關心信息接收者的所想、所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接受效果。因此,情報學應該努力推進用戶研究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開展起來,研究用戶在各種不同的信息環境中的信息獲取、吸收和利用特征,努力做到提高人的認知級次,促進知識的獲得和理解。
    2.2.2 關注信息創建者、信息以及用戶三方的互動和交互 情報學的現有理論已經在信息與用戶的相互作用方面有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持情報學認知觀的代表人物和經典理論都在這方面有貢獻。布魯克斯的基本方程式:K[S]+ΔI→K[S+ΔS]表明,在情報的作用下,用戶原有的知識結構被改變為新的修改后的知識結構。貝爾金的情報科學理論在認知觀的支配下展開其研究的3條主線是:①文獻及其結構;②接受者的意象結構及此結構的改變;③情報生產者的意象結構以及如何構造文獻結構。德爾文的意義建構理論特別關注研究人類情報利用和情報系統的替代方法(相對于傳統的系統導向方法)的發展[8]。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強調用戶與信息之間的作用,有些理論也強調信息生產者或創建者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作用,如貝爾金所提出的“情報生產者的意象結構以及如何構造文獻結構”的問題。但是,這些理論還沒有特別強調信息創建者、信息以及用戶三方的互動。
    信息構建理論和實踐強調作為信息建筑師的信息創建者對信息內容、信息結構、信息用戶以及信息環境諸要素的理解,信息構建的過程強調信息建筑師通過各種手段對信息內容進行加工和處理,對信息結構進行設計,便于信息用戶理解信息。因此信息構建理論與實踐不僅強調信息與用戶的交互作用,而且強調信息的創建者—信息—信息使用者三方面的互動和交互作用與過程。
    認知觀的發展使情報學關注信息與用戶的交互與互動問題。信息構建理論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信息創建者—信息—信息使用者三方交互的思維模式,符合現實社會對信息傳遞和服務的要求,這種思維模式不僅可以豐富情報學認知觀中強調信息與用戶兩方交互的理論,同時進一步推動情報學的用戶研究的發展,使其關注圍繞著信息內容形成的信息創建者以及信息使用者三方面的交互問題。
    2.2.3 信息組織過程中充分考慮用戶的思維邏輯 今天的信息組織面向廣大的用戶,可能更多的時候是提供直接面向用戶的信息組織。顯然,因為用戶對象形形色色,因為缺少了信息管理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樣的信息組織的要求便是:信息結構的更清晰和更易于理解,用戶能方便地利用自己的知識找到所需要的東西。
    信息組織在圖書館學情報學中是最普遍的一個詞匯,IA的信息組織與圖書情報部門的信息組織有沒有差異呢?筆者在分析了大量的關于信息構建的研究資料后,得出的結論為:信息建筑師的信息組織與圖書館員的信息組織的確有著某些差別,最根本的一點是兩者的目的具有微妙的差別,因而實現信息組織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別。圖書館員眼中的信息組織是實現這樣一個目標:讓每一份信息有著確切的、惟一的位置,以便以后的提取;而信息建筑師眼中的信息組織的目的是:按照用戶使用信息的特點來組織信息,讓每一份信息更好地為用戶所感知和最大可能地促進利用。
    也許上述區別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卻影響和決定了圖書館員和信息建筑師兩大陣營人員的思維方式和解決信息組織問題的方法。舉例而言,圖書館的圖書分類法就是實現讓圖書有著確切的、惟一的位置的一種組織圖書的標準,盡管它成功地解決了圖書館成千上萬冊圖書的組織難題,但它更適合于專業人員的使用,它強迫使用者按照信息管理者的思考模式去獲取信息,卻很少考慮使用者的感受。而在另一方面,設計網站的信息建筑師們在組織信息之前,一定要去了解信息的特征、用戶的信息需求,特別要研究信息利用者可能利用信息的習慣和方式,然后按照使用者的喜好去組織信息。信息建筑師們強調信息的可用性,甚至為此使用了一些特別的方法來了解用戶以及他們頭腦中的信息組織模式,卡片分類法(Card Sorting)就是其中的一種。
    因此可以說,與圖書館員相比較,信息建筑師的信息組織是一種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組織方式。這樣的組織信息的思維方式值得圖書情報專業人士深思。組織信息有不同的邏輯,代表了對信息之間關聯的不同理解方式,而參考用戶的思維邏輯來組織信息能夠保證信息的可用性和易用性,保證信息傳遞的效果。
      2.3 進一步豐富了情報學的研究內容
    IA繼承和發展了情報學,繼承了情報學的傳統理論、觀念、方法、技術和應用,同時也對這些內容進行了深化、拓展和改革。
    從信息源的收集、組織整理方面看,IA目前已經提出了一整套的針對萬維網的信息組織整理方法,其中一些原理、措施和方法是我們過去未曾注意到或者沒有加以展開研究的領域,比如如何獲得重要的信息內容、如何探測用戶的信息組織邏輯、如何根據組織目標的不同而選擇信息、如何根據對象的不同而確定信息內容。這些研究成果值得情報學將其推廣和應用于任何環境下信息集合的信息收集和組織問題上。
    從信息的傳遞交流方面看,IA重視信息結構的生成,強調信息的表達和信息的呈現,它將用戶的信息理解吸收過程放到信息傳遞的方式上加以考慮,而不是如同過去我們通常所想的那樣,在傳遞信息時只需考慮根據需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信息,信息的傳遞過程在信息產品生成后交給用戶就基本結束了。IA提出的新理念提醒我們,信息在起著“告知”的作用,在信息傳遞時就要考慮信息要告知用戶什么、如何去告知用戶才能使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IA強調信息是在傳遞過程中不斷與用戶進行交互的,要關心這個交互如何進行以及進行的條件,采用何種傳遞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如何通過信息結構和界面的內容和形式因素影響信息接受的效果。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們全面探討情報學所研究的信息傳遞交流的過程、手段和方法提供了強有力的借鑒。
    從信息服務方面看,IA特別強調提供給用戶的信息的清晰化和可理解的問題。過去情報服務者提供給用戶的信息質量的好壞從來不以信息是否清晰和可理解為衡量標準,比如我們按照檢索語言對信息內容進行標引,要求用戶按照相對應的檢索語言去查找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只要用戶能準確定位信息,我們的信息提供就是成功的。當今天信息的空間脫離了圖書館和傳統的信息服務機構原有的院墻,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比如網絡空間和生活空間)時,當信息用戶不僅僅是到傳統的信息機構尋找知識的那些較為明確的服務對象時,情報學需要研究對廣義的信息用戶的信息提供問題,這樣的用戶組成既有專家用戶(指擁有信息組織和獲取方式的相應知識的人),又有一般用戶(指可能對信息的組織和提供方式一無所知的人),因此對他們提供信息必須要考慮信息的清晰化和可理解的因素。
      2.4 挑戰傳統的信息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從IA目前的主要應用領域——網站建設來看,大型網站的信息構建需要包括信息建筑師在內的許多人才,包括程序設計員、圖形設計師、市場商人、技術專家、文稿撰寫者、項目管理者和其他人。包含在信息構建中的不同的主題決定了它必然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組織、網站開發、資料管理和數據庫設計領域,圖形設計的規劃、設計、關系的建立,計算機科學中的管理信息系統,通信和修辭學中的交流和溝通,市場學中的網站市場交流工具的建立,這些領域都與信息構建密切相關。因此,如果高等院校要為具有巨大社會需求市場的信息構建活動培養信息建筑師,那么可能會根據資源和技術的能力,而將IA設立在圖書情報學院、計算機學院、商業學院、圖形設計學院中的任一個學院,但不管將IA設立在哪個專業,對信息建筑師的教育和培訓必須是跨學科的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
    國外LIS高等教育已經涉足IA的教育培訓,其他專業院系也有涉足。信息建筑師需要LIS專業信息組織和存取的技能,在網站建設中,LIS專業人士分類和組織信息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施展,LIS專業的繁榮會使信息社會的很多領域都獲得好處。但是,就培養信息建筑師而言,僅僅靠LIS或信息管理專業知識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這對LIS高等教育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培養合格的信息建筑師?目前對于這種跨學科專業知識學習問題,基本上有兩種方法解決,一種是在課程設置中安排需要的其他學科專業課程,這是我們通常采用的做法;另一種是采用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的方式,如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由管理和信息系統系、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系、通信研究學院、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視覺傳播設計、圖書館和信息科學系共同設立信息構建和知識管理(IAKM)跨學科碩士學位培養計劃。
    LIS專業教育面臨的問題是:LIS高等教育側重開展專業教育還是側重開展職業教育?如果開展職業教育應該如何解決跨學科知識的問題?過去我們主要側重開展專業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變化主要是隨專業的需要而變動的,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地遇到了需要開展跨學科人才的職業教育問題,比如信息建筑師、CIO、CKO、競爭情報分析研究人才教育培訓等。這種培養共同的問題是,LIS教育單位獨立承担全部課程顯得力不從心,而且也不能保證教學質量,而合作辦學、聯合培養不僅需要跨院系的合作教育的問題,而且可能提出教育資源重組問題,帶來培養方向、培養目標、教學管理、教育方式等一系列的變化。
        3 信息構建對情報學提出的要求
    信息構建能在當今社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得到社會的關注,表明了它的社會存在價值,信息構建理論所包含的深層的意義,值得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人員在今后展開針對性的研究。信息構建不僅能對情報學理論體系的發展產生影響,而且它的出現和存在本身已經給情報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們以新的視角審視信息、信息組織、信息傳播和信息服務問題。
      3.1 保證信息的可理解性
    “今天晚上,我們在波士頓的劍橋公共圖書館又談了一次話。這是一個充滿霉味的老地方了(同時也因為其古老的魅力而變得可愛),剛一進入,就立即勾起我對語法學校的回憶,那時我為了在總是搞不清楚的杜威十進制系統中找到東西,不得不在一排排的卡片中無休止地翻尋。那是我第一次想到要那么做,但恐怕永遠也不會有第二次了。原因何在?這就是因特網上無窮信息藏品檢索的方便性。有人可能會對網上信息檢索的困難發出抱怨,但相對過去那種靠運氣的查找來說,可是前進了一大步啊。”[9]上面這段話出自“美國在線”(AOL)網站“隨訪錄”會話節目的作者卡拉·斯威舍。它反映了人們對傳統信息方式的復雜性和不可理解性的抱怨。這種缺陷也正是目前因特網信息組織采用圖書館傳統信息組織模式的障礙之一。由于圖書館學情報學傳統的信息組織方式沒有很好地從普通人的角度來考慮信息結構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問題,如果把這一套方法應用到更廣泛的信息集合的信息結構生成上,必然會遇到困難。所以,當前情報學應該進一步研究信息的組織方式、展示方式、構成方式,使信息傳遞達到這樣一種要求:對普通的信息用戶而言,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信息不僅是能夠得到的,而且是可以和容易理解的。
      3.2 將信息傳播過程看作是一個未完成的過程
    我們必須把傳播信息的過程看作是一個未完成的過程,即如果沒有用戶感知其中的信息、領悟其中的內容、理解和利用其中的信息,信息的傳播過程就沒有完成。用戶是信息傳播過程的主動參與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他們要根據捕捉的信息結合自己頭腦中知識結構,從信息符號、信息內容和信息結構中生成意義。信息創建者和信息傳遞者不能代替信息接收者的意義生成過程,他們只可以力圖去分析和理解這個過程,并為此過程做好準備,促使這個過程的發生。
    將信息傳播過程看成是一個未完成或期待完成的過程還意味著:容納信息和傳播信息的信息結構的優劣不僅僅以信息組織的邏輯性和科學性作為評價標準,而要以信息的可用性、易用性、清晰性、可理解性為重要的標準。現代的信息系統是一個期待用戶參與才能實現完美的系統輸出的整體,因此從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儲存、信息維護、信息傳輸,到信息使用這樣的信息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中都要重視用戶的要求、用戶的體驗和用戶的感受。
      3.3 增強創建有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傳輸原始信號的能力,使社會信息傳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很多人混淆了傳輸信息能力與建立有益信息能力之間的界限,以為只要擁有大量的信息便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情報學研究不能滿足于只有強大的傳輸信息的能力而無創建有用信息能力的現狀。目前應該開發的情報學領域是:如何增長見識和增強能力,促進對所傳遞信息的可感知性和可理解性,將數據轉變為可用的信息,將信息轉變為知識。而構建信息的結構和信息環境,促進信息理解的方式即屬于一種創建有用信息的方式,信息構建結果可以促進用戶對信息的感知,促進信息的深度檢索和廣度檢索能力,促進對不同媒體和工具的認識和把握。
      3.4 信息組織不能只滿足于信息的序化
    沃爾曼先生認為:“當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有序是解決問題的良方。也就是說,如果能按照一種更為有序的方式發送信息,就可以使它更容易理解。事實上,有序并不是理解的保障,而且有時恰恰相反。”[9]沃爾曼先生是在為治療“信息焦慮”時說這段話的,它給予筆者的聯想和感觸是:如果有序化并不能完全解決有益信息利用的困難,那么它對我們一直倡導的“信息的有序化是組織信息的目標”這個觀念提出了挑戰。
    事實上,對于信息量巨大的信息集合,采用精確的信息序化方式的確不能解決信息理解困難的難題,以搜索引擎的輸出結果為例,如果大量的結果是按照精確的字母順序組織的,用戶要判斷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就很困難,實際上它增加了信息提取和利用的困難,而如果大量的結果能夠按照面向任務的模糊組織方式組織,效果會比精確組織方案要好。由此,我們提出:信息組織追求的目標不是信息的精確有序,而是便于用戶做出信息價值和相關性判斷,便于用戶提取和利用。在某些條件下這兩者能夠統一起來,表現為序化后的信息易于理解和判斷,而在另一些條件下,這兩者有沖突,表現為序化后的信息仍然難于理解和判斷。信息的組織方式、信息結構的設計方式將深深影響人們學習的過程和他們在廣泛意義上獲知知識的能力,這是對信息組織設計領域、對信息建筑師、對情報學專業人士的真正的挑戰。
      3.5 重視信息的展示方式
    1)從信息接受的感性方面看。現代科學技術為人類提供了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當人們的信息內容傳遞和接收的技術問題逐步被解決以后,信息傳遞和接收過程中人的精神和感性方面的因素成為了主要的矛盾。盡管比起內容傳遞而言,這種感性的東西比較難以把握,但是利用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社會學的一些方法仍然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信息接受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除了知識匹配等理性的因素起作用外,感性的東西如情緒、感受等在信息接受過程中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呈現信息或傳送信息的方式會影響人們接收和解釋信息的方式,也會影響信息內容的傳遞效果。既然如此,信息傳播就不能單純注意如何將信息內容傳送出去,而要重視信息的呈現方式。情報學過去所研究的信息傳遞側重于對內容的傳遞,今后的信息傳遞應該將信息的呈現形式也要考慮進來。
    2)從人的注意力資源利用看。腦科學研究表明,人腦是一個串行信息處理系統,在一定時間內,人只能執行一個信息處理過程,而不能同時執行多個信息處理過程,所以人在接收信息時最基本的特征是選擇性和指向性。
    在信息富集時代,信息的總量已經超出了個人能吸納的限度,通常我們所采取的辦法是忽略我們身邊的多數信息,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條件下,對于信息的捕捉而言,注意力資源成為了寶貴的稀缺資源。網絡環境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由于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便利,往往更容易讓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停地轉換注意力。要想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需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提高用戶對信息的感知度,幫助用戶判斷和分析。IA的研究已經注意到了信息的表達、展示、信息界面設計等方面的藝術性、人性化問題,我們可以將這種理念引入到情報學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傳播問題上,情報學應該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注意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改變過去的比較注重科學性和學術性,而不注重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的信息傳播方式,引進藝術的、人性化的手段,促進信息的感知度和可理解性。
      3.6 開展多學科協同研究
    IA是情報學學科范圍內繼競爭情報、知識管理等研究領域之后出現的又一個需要多學科知識才能勝任實踐要求的領域。近年來,情報學界的一個趨勢是跨學科研究,表現在情報學的問題吸引了眾多其他學科領域的人才,研究過程和成果需要多學科的支持,高校圖書情報專門人才的跨學科合作培養等方面。情報學的研究對象如此廣泛,必須從多個學科和多個視角來研究它,才能豐富情報學的理論與實踐。也許每一個不同的視角會給情報學帶來更多的相關領域和相關知識,但只要這種知識是應用于信息的有效組織和提供的,那么這些相關學科不僅不會喧賓奪主,而且會全面完善情報學。IA的出現給情報學的相關學科家族增加了圖形設計、建筑學等等過去我們沒有涉及的學科,從而使情報學向全方位完善和更加生機勃勃,這也是符合科學領域學科的交叉滲透的總體趨勢的。
    跨學科的研究方式給情報學的發展帶來嚴峻的考驗,如何有效開展跨學科的研究及培養跨學科的情報學人才?情報學是沿學科領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發展還是沿解決實際的信息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發展?這些問題是當前情報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需要解情報理論與實踐京481~486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周曉20042004信息計量學的內容與形式結構是由其相應的“他律性”所要求研究的信息計量現象,并按一定理論、方法整合而成的,信息計量學的形式結構是以信息基本循環圖式為基礎和核心,以信息計量為軸,以現象學、元學、方法學研究為層次而形成的結構。information science/development research/IA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論文之一。項目編號:093—GH—870羅峰
    羅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學院行政學教研部講師。  Wang Hongxin
  (Library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464000)According to its activities,principles and goals,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 is a new embranch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IA on Information Science,and probes into some new requests that have been brought up to Information Science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IA.周曉英,中國人民大學政務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2
    周曉英,女,1963年生,副教授,博士 作者:情報理論與實踐京481~486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周曉20042004信息計量學的內容與形式結構是由其相應的“他律性”所要求研究的信息計量現象,并按一定理論、方法整合而成的,信息計量學的形式結構是以信息基本循環圖式為基礎和核心,以信息計量為軸,以現象學、元學、方法學研究為層次而形成的結構。information science/development research/IA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論文之一。項目編號:093—GH—870羅峰
    羅峰 男(1972-)上海行政學院行政學教研部講師。

網載 2013-09-10 21:38:19

[新一篇] 論企業知識資本與核心能力的整合

[舊一篇] 論信息管理:情報學特色與管理學視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