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啞巴英語”說再見  ——談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前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理所當然應當成為交際的工具。長久以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偏重語法和詞匯知識,忽視語用能力如英語口語交際。于是鬧出了托福高分的中國學生在美國無法與老師溝通的笑話。這是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啞巴英語”。可喜的是,近年來各級教育指導部門已重視這方面問題,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說”在九級目標中每一級的具體目標,不少地市中考近幾年也推出了英語口語測試。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積極探索的課題。筆者通過實施“任務型教學”,選擇可理解的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并將材料加工成各種任務,讓學生在課內外通過完成語言交際任務,來培養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習得目標語。
  二、理論依據
  1.什么是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教學”是《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語言交際學理論的發展形態,主張通過語言的交際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語言交際能力。語言學家Herbert H. Clark(1996)說:“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它的三個重要特點是:(1)掌握語言一般是在交際活動中學生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因此,課堂語言活動更接近自然的習得。(2)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設計不同的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3)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使自我價值得到體現。
  2.《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六大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4)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三、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加強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1.興趣是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關鍵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不同的基礎教育階段都應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英語教學目標的首位,遵循的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并有其科學理論依據。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語言能力與智力同步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由于好奇心而產生的興趣能夠促使他積極地參與,而只要親身參與便有機會獲得成功,有了成功感自然會建立自信心,自信心又反過來促使他更主動地參與,如此良性循環,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持久的學習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是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的關鍵。教學中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途徑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以便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教英語數詞時,我們給學生這樣一個任務:用英語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數詞再制作出個人備忘錄,下一節課在小組交流。學生們很快便聯系自己的年齡、座號、班級、年級、親友的電話號碼、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甚至銀行卡帳號等,問父母、同學;查字典、資料,試著用英語數詞說出來并形成個人備忘錄。在學習英語語法時讓學生們到超市上抄錄若干商品的英文名稱、價錢和計量單位,然后帶回課堂進行小組討論、分類,以此來學習英語名詞的單復數形式,區分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以及各種物質的計量單位名稱等等。學生在完成以上兩個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和實踐大量真實生活中的語言材料,通過參與和交流、互助和合作完成任務,達到YOU DO, YOU LEARN。
  2.課堂內英語口語交際任務的設計
  就英語而言,教學的實質是交際。紐南(David Nunan)認為,交際任務是指導學生在學習目標語的過程中領悟、使用、產出和互動的課堂交際活動,它關注的是語言意義,而不是語言形式,它完全有別于語法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策劃者、指導者、組織者、信息提供者,問題咨詢者、困難幫助者、成果的評判者或引路人。學生的角色就是交際者的角色,學生在大量學習使用英語的活動中,在交際過程中應用語言,頓悟各種語言規律,鞏固語言知識,獲取語言技能。Jane Willis也認為,任務型學習活動強調的是學習語言中“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則,這就要求Learners為完成一個任務而在活動中以交流為目的真實地使用語言。而這種活動需要學生參與到reading, listening, writing or reviewing之中。因此,課堂的任務設計可將英語口語交際與其他活動相結合:
  (1)聽與說結合。理論上講,聽的技能在英語學習中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為英語的學習首先是通過聽來獲取所學信息的。說是在對所聽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基礎上的信息輸出。多聽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語言信息,也有利于對自己語音錯誤的糾正。兒童在不會講話前,除了睡覺,無時無刻不在聽父母和他人借助不同的手勢、實物、圖片學習語言,這種反復的聽力刺激,使兒童逐漸理解了“聽到的這些話”與手勢、實物、圖片所表達的意思。反復的聽力訓練,培養了兒童的語言能力,為他們迅速學會母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兒童們通過“聽”的過程逐漸學會“說”,“聽”的內容越豐富,“說”的內容也就越豐富。學習英語的過程和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一樣,都需要進行大量聽的訓練。平時教師上課應多利用錄音機,有條件的話,可多使用多媒體或偶爾放一兩部原聲電影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生動、地道的原聲英語,激發他們說的欲望,調動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課前小老師的free talk后,讓其他同學針對所聽到的內容“搶問搶答”。同學們專注于聽的同時積極用英語思維,搶問搶答,語言在使用中得以鞏固提高。此外,聽后復述、聽后解釋、聽后小組討論,彼此傾聽并闡明自己的觀點,都是聽說結合的好辦法。
  (2)畫與說結合。《新目標英語》配有大量生動的插圖,可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圖片內容、討論圖中發生的事情,導入新的話題或看表格講句子,看圖編故事,“我說你畫”,也可以在小組描述自畫像,未來世界展望等等。這些都能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只要學生能熟練地運用語言,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讀與說結合。學好語言的重要條件是: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沒有聽和讀的輸入就沒有說和寫的輸出,輸入越多輸出才有基礎。在閱讀前后安排討論,能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延伸對閱讀材料的學習。使學生進行發散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常采用的討論話題有What's the topic sentence in this paragraph?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or h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or story? /If you were him or her,what would you do?等。討論形式可多樣化,如比較式討論、采訪式討論、辯論式討論、聯想式討論、概括式討論等等。學生在完成討論任務的同時,積極的思維碰撞和口語交流,必然促進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4)寫與說結合。以主題為基礎的訓練法使說和寫的訓練更為有序,目的更為明確。比如,你是否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介紹?自我介紹就是一個主題。要選擇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主題進行練習。這些主題可以包括:描述人的外表、性格、情感、興趣,談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育,環境,事物等。讓學生覺得有趣和有話可說是教師選擇主題內容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因素。在口語活動完成后,要求學生形成一個具體的成果,如一段對話的書面形式、一份小組決定的報告、一張通過小組成員合作完成的海報或手抄報、一封信、email或是一份倡議書。
  3.課外英語口語交際任務的設計
  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與活動的主要場合。但是光靠課堂上的幾十分鐘來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只不過是一種良好的愿望而已。無論教師怎樣精心設計,學生怎樣努力配合,沒有課前課后的密切配合,是很難實現這一愿望。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語言的學習也絕非局限于課堂。如果把語言當成一門課,或一門知識來學,離開交際的目的就越來越遠。因此,學好并用好一門語言必須從課堂中心跳出來,創出一條課內與課外結合,新課與舊課結合,復習與講新結合,游戲與講練結合的新路。把傳統的復習、預習、講授、練習都納入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動有趣的言語活動中去。教師的作用是通過指導學生把課堂活動及課外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突破課本中心,使學生接觸到許多活的課本;突破課堂中心,使學生找到更廣闊、更生動的課堂;突破教師中心,使教師的作用無處不在。學校可通過“English Corner”,鼓勵學生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在校園活動中,也可舉辦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運用英語的熱情,為其大膽開口說英語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初一年舉辦English Flea Market,學生們自己制作Poster,在英語跳蚤市場上積極用英語推銷自己的貨品,場面異常熱烈,最后他們還將銷售所得捐給市紅十字會,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到說英語的快樂。初二的英語課本劇表演賽更為同學們提供了施展的舞臺。整個任務的完成需要課外一個月的時間,具體做法是:(1)教師先提出此賽的規則、要求和時間,然后用一周的時間讓小組同學合作準備劇本。只要內容健康向上,形式不拘。(2)用兩周的課余時間,讓小組成員排練劇本,然后在班級表演初評。(3)在此基礎上,各班挑出最佳劇本和表演者,利用剩下的一周準備,最后參加年段的比賽。按比賽規則和要求,年段組織評委對參賽班級和選手進行語音面貌、劇本內容、表演技巧等多方面進行評比,并評出多個集體單項獎和個人獎。通過這個課外任務的實施,學生獲取的比一個月的課堂學習來得多,他們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劇本的創作、編排,看課外書、上網查資料,解決了許多問題:如何把故事改成口語對話、如何難詞化簡,訓練了語音、語調等基本技能,自己編排動作、設計制作服裝、道具、背景。比賽當天,他們興高采烈,像過節似的,我們將比賽過程錄制成VCD,在年級家長會上播放,引起了家長們的積極互動,在老師、同學及家長們的掌聲中,我們看到了同學們的進步,孩子們在成功的喜悅中收獲著自信。
  這樣的課外活動還可以以英語口語比賽、英語PARTY、講故事、游戲等多種形式來開展。它能使課內外活動相結合,為學生創造多層次、多渠道的立體語言實踐活動環境,達到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四、效果評價
  在英語課上,我們通過下表對學生的口語實踐進行評價,評價人可以是老師、小組長或同桌,并將評價表按日期歸入學生個人學習檔案,使學生努力有目標,階段有反思,進步有動力。
  在初二下期中復習階段,我們采用上一屆中考英語口試題,對四個實驗班的同學進行口語考試,及格率達到86%,取得預計的效果,便以今后有的放矢地加強培優輔差。
  五、結束語
  要掌握一門外語。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任務型教學模式體現了語言習得理論,它使教材內容活起來,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語境、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我實現,發展個性,提高素養,體驗成功。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各種“任務”,努力為學生創造語言習得的條件和環境,使他們通過完成任務,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是,我們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去看任務型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方法,它只是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很多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種。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不斷探索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把我們的外語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使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學生口語表達評價表  補評價者__________評價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任務描述  評價結果    □優秀    □良好    □合格    □需努力  評價者建議  被評價者的  反饋及打算  □  語  表  達  評  價  標  準  表  站立時,大方自然,面向觀眾 面部表情能隨著音調的變化而變化□保持與觀眾的目光交流,富于感情交流□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使對方聽懂□聲音洪亮,語速和節奏自然□語調基本流暢,并注意停頓□能使用恰當的交際策略,加重復,澄清,恰當使用身勢語和手勢□用詞基本準確且達意□語句及其意義基本完整 基本信息得到有效傳遞※達到9或10項標準為優秀;7或8項為良好;5或6項為合格;5項以下為需努力。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47~49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黃麗華20062006
黃麗華 福建廈門市大同中學,361000
作者: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47~49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黃麗華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1:40:59

[新一篇] 不該被遺忘的作家  ——施濟美及其創作

[舊一篇] 與家長溝通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