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鎮化過程中的中國城鎮土地利用特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 引言
  目前中國城鎮化水平雖然總體上低于世界平均甚至有些欠發達國家[1,2],但毫無疑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3]。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城鎮化發展階段進行過相應研究[4-7],并大多認為城鎮化進程近似S型曲線。根據近年來中國城鎮化發展態勢,當前普遍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城鎮化水平達到30%以后,中國城鎮化進程正處在30%~70%的快速發展階段[6-8]。雖然目前中國城鎮化發展正在遭遇諸如環境[9,10]、交通[11] 和就業[1,2,12] 等諸多問題的嚴重挑戰,但也面臨包括科學城鎮化戰略得以確定[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13],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強[14] 等促進城鎮化較快發展的有利機遇。多方[2,6,15] 預測表明,中國城鎮化水平在2010年和2020年可能分別達到46%~48%和55%~58%,而總體上≥70%的時間大致在2035-2040年間。因此,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城鎮化仍將保持較快推進勢頭。
  城鎮化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1,16],土地利用則為城鎮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承載空間,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了城鎮土地利用。與一般土地利用不同,城鎮土地利用因城鎮的形成和城鎮化發展而產生和演進,并在調節和控制城鎮化發展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日益成為土地科學和城市地理學研究的一大熱點[17-20]。中國城鎮化在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后,城鎮土地利用呈現出較之以往明顯不同的特點,并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本文將主要基于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分析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和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確保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用地策略①。
  2 中國城鎮土地利用現狀
  中國城鎮土地利用現狀是當前及過去城鎮土地利用的直觀表現和結果,對于預測未來城鎮土地利用以及通過調控土地利用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都非常重要。
  2.1 城鎮土地數量及其時空變化
  2005年,全國城鎮用地合計361.28×k9s430.JPG,如果加上獨立工礦,全國城鎮工礦用地為727.34×k9s430.JPG。各省域城鎮土地面積相差懸殊,全國31個省域城鎮用地面積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為8.24和0.71,而城鎮工礦用地面積這兩項指標為16.15和0.69。如果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地區②,則無論是城鎮用地還是城鎮工礦用地,都是東部地區最大(148.08×k9s430.JPG和321.24×k9s430.JPG),西部地區其次(90.18×k9s430.JPG和172.04×k9s430.JPG),中部地區再次(71.00×k9s430.JPG和145.44×k9s430.JPG),東北地區最小(52.02×k9s430.JPG和88.62×k9s430.JPG)。
  1996-2005年,全國城鎮用地從264.89×k9s430.JPG增加到361.28×k9s430.JPG,增長了36.39%。若考慮獨立工礦,城鎮工礦用地在此期間從541.76×k9s430.JPG增加到727.34×k9s430.JPG,增長了34.26%。計算各年變化情況可發現,近年特別是2002年以來,城鎮土地總面積增速明顯加快。將城鎮化水平與城鎮土地面積匯總計算后還可以發現,期間中國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用地和城鎮工礦用地分別增加7.71×k9s430.JPG和14.83×k9s430.JPG。除個別省域外,其他省域城鎮用地或城鎮工礦用地在此期間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圖1)。就四大地區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城鎮用地分別增加了45.01×k9s430.JPG、19.09×k9s430.JPG、27.73×k9s430.JPG和4.56×k9s430.JPG,增幅分別為43.67%、36.78%、44.40%和9.61%,而城鎮工礦用地分別增加了101.94×k9s430.JPG、27.86×k9s430.JPG、46.73×k9s430.JPG和9.04×k9s430.JPG,增幅分別為46.48%、23.69%、37.29%和11.36%。無論是城鎮土地變化的絕對量還是相對量,都是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
  K9S415.JPG
  圖1 1996-2005年中國省域城鎮土地面積變化
  Fig.1 The change of China's provincial town-level land area in 1996-2005
  2.2 人均城鎮土地數量及其時空變化
  2005年,如果按城鎮人口計算,全國城鎮人口人均城鎮用地為64.33k9s431.JPG,而若算上獨立工礦,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為129.52k9s431.JPG。人均城鎮用地在不同省域間差別較大,省域人均城鎮用地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為28.02和0.40,省域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為54.26和0.38。就不同地區而言,無論是人均城鎮用地還是人均城鎮工礦用地均是東北地區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區,再次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最小(表1)。
  k9s432.JPG
  1996-2005年間,全國人均城鎮土地大體上逐年減少,其中,人均城鎮用地減少6.68k9s431.JPG,減幅為9.40%,而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減少15.71 k9s431.JPG,減幅為10.82%。在此期間各省域人均城鎮土地變化情況較為復雜,但總體上減少的省域要多于增加的省域。如2000-2005年間全國31個省域中有16個省域人均城鎮用地有所減少,17個省域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有所減少(圖2)。從不同地區來看,2000-2005年間人均城鎮用地除東部地區有所增長外,其余地區均有所減少,其中,東北地區無論是減少量還是減少幅度均為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最小;2000-2005年間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均在增加,但東部地區無論是增加量還是增加幅度均遠高于西部地區,同一時期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人均城鎮工礦用地均在減少,且中部地區減少量和減少幅度均高于東北地區(表1)。
  K9S416.JPG
  圖2 2000-2005年中國省域人均城鎮土地面積變化
  Fig.2 Changes of China's provincial town-level land area per capita in 1996-2005
  2.3 城鎮建設占地及其時空變化
  1997-2005年間,全國城鎮擴張占用農用地和未利用地61.53×k9s430.JPG,年均6.84×k9s430.JPG,而若考慮獨立工礦,則城鎮工礦合計占用179.15×k9s430.JPG,年均19.91×k9s430.JPG,在2005年以前總體上均呈逐年上升態勢。城鎮建設在全部建設占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期間城鎮占地量占全部建設占地總量的17.71%,若加上獨立工礦,該比重達到51.57%。在城鎮擴張所占土地中,耕地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期間全國城鎮擴張合計占耕地35.15×k9s430.JPG,年均3.91×k9s430.JPG,若考慮獨立工礦,則城鎮工礦合計占耕地100.00×k9s430.JPG,年均11.11×k9s430.JPG,在2005年之前總體上逐年上升。在此期間城鎮占耕地量占全部建設占耕地總量19.20%,若加上獨立工礦,該比重達到54.61%。計算后還發現,期間中國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擴張占耕地3.17×k9s430.JPG,城鎮工礦則占耕地9.02×k9s430.JPG
  1997-2005年間,各省域城鎮擴張占用農用地未利用地差別較大,占地最多的五省域是江蘇、四川、山東、浙江和廣東,如果算上獨立工礦,占地最多的五省域是新疆、浙江、山東、江蘇和廣東;1997-2005年間城鎮擴張占耕地最多的五個省域是云南、江蘇、山東、四川和浙江,如果算上獨立工礦,占耕地最多的五個省域是上海、河南、浙江、江蘇和山東。按四大地區來劃分,無論是城鎮還是城鎮工礦,期間在農用地未利用地占用上都呈現出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態勢,各地區城鎮擴張分別占地29.70×k9s430.JPG、19.30×k9s430.JPG、9.96×k9s430.JPG和2.69×k9s430.JPG,城鎮工礦擴張分別占地100.75×k9s430.JPG、43.19×k9s430.JPG、26.19×k9s430.JPG和9.29×k9s430.JPG;耕地占用上,期間無論是城鎮還是城鎮工礦均呈現為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各地區城鎮擴張分別占耕地16.84×k9s430.JPG、10.68×k9s430.JPG、6.22×k9s430.JPG和1.42×k9s430.JPG,而城鎮工礦擴張分別占耕地59.47×k9s430.JPG、18.47×k9s430.JPG、16.89×k9s430.JPG和5.17×k9s430.JPG。從時間變化來看,無論是城鎮還是城鎮工礦擴張,也無論是占農用地未利用地還是耕地,2005年之前總體上均逐年上升。
  2.4 城鎮內部用地結構及其時空變化③
  2005年,根據建設部相關統計數據,全國所有城市用地構成中,居住用地比重最大,其次為工業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綠地、對外交通用地、倉儲用地和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特殊用地比重最小。全國31個省域的城市用地構成情況較為復雜(圖3),四大地區的城市用地構成也有所差異(表2)。
  2000-2005年間,全國城市用地構成中,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和綠地比重有所增加,而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比重則有所降低。在此期間,全國31個省域的城市用地結構變化情況較為復雜,不同地區的城市用地結構變化也不盡相同(表3)。
  2.5 城鎮土地空間格局及其演進
  K9S417.JPG
  計算不同省域和地區城鎮土地分布密度(區位指數)[21] 可以發現,各省域城鎮土地分布密度差異較大。2005年,31個省域城鎮用地分布密度的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為3.99和1.37,城鎮工礦用地這兩項指標更是分別達到5.23和1.56。1996-2005年間,由于各省域城鎮土地變化較大,城鎮土地分布密度相應發生了增減變化(圖4);而從不同地區來看(表4),1996年各地區城鎮用地分布密度是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但2005年變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地區。
  K9S418.JPG
  3 中國城鎮土地利用問題
  3.1 土地利用違規違法嚴重致使城鎮土地總量失控
  由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雖然《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1997-2010)》在城鎮建設用地方面擬定了原則、提出了要求以及做出了規定,但實際執行效果并不理想。另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在土地立法上做了不少工作,為加強新時期土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卻很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城鎮地方政府一度成為當前土地違法主體[22]。由于土地利用違規違法嚴重,中國城鎮土地總量一直得不到很好控制。例如,上一輪規劃綱要確定將1997-2010年間新增城鎮用地控制在133.47×k9s430.JPG左右,但1997-2005年間全國城鎮用地凈增量即已達到96.39×k9s430.JPG。獨立工礦用地總量失控更是明顯,如上一輪規劃要求到2010年全國新增獨立工礦用地53.33×k9s430.JPG左右,但到2005年底凈增量即已達到80.72×k9s430.JPG
  3.2 偏重規模擴張導致城鎮土地資源粗放利用嚴重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各地紛紛強化了城鎮化的地位和作用,城鎮規模擴張明顯加快。不僅一些大中城市制定了以大規模新區建設和城市重心轉移為特征的擴張規劃[8],許多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鎮也通過規劃做大建設用地規模[23]。城鎮化指導方針上的失誤,使得中國城鎮化在許多方面凸顯出不健康癥狀,其中之一便是城鎮土地規模以超出人口城鎮化的速度在擴張。例如,1996-2005年間全國城市非農業人口從18882.90萬人增加到23652.00萬人,年均增長2.50%,但同期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0214.20kk9s431.JPG擴張到32520.70kk9s431.JPG,年均增速為5.41%,后者增速是前者的2.16倍。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城鎮化超前人口城鎮化直接導致城鎮土地利用粗放浪費嚴重。以容積率為例,2005年全國所有城市的平均容積率僅為0.51,建制鎮還不到0.2,而周邊一些國家或地區城市的容積率通常在1~2之間[24]。
  3.3 城鎮土地開發不當影響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由于持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之金融和土地政策相對松弛以及地方政府行政推動,中國目前全社會投資增長迅猛,1998-2005年間年均投資率高達39.6%。而分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城鄉構成可以發現,1996-2005年間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由17567.20億元增長到75095.10億元,不僅由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6.67%增加到80.92%,年均增幅也稍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達到17.81%。作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直接導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和投資率居高不下,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前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由于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最終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建設占用落實到土地上,而在節約集約用地理念尚未得到很好貫徹執行時,過快增長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必然會引起城鎮土地規模的迅速擴大,而當前以開發區和房地產建設過熱所表征的不當城鎮土地利用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
  3.4 城鎮建設占用影響了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
  1996-2005年間全國耕地面積從13003.92×k9s430.JPG減少到12208.23×k9s430.JPG,凈減少795.69×k9s430.JPG。雖然生態退耕在這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建設占用耕地基本上是不可逆行為,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建設占用所致的耕地減少。1997-2005年間全國因建設占用所致耕地減少量達到183.11×k9s430.JPG,占期間耕地減少總量的15.65%,而這當中城鎮建設又占了較大比重。隨著以城鎮建設為代表的建設活動占用耕地日益嚴重,中國糧食生產與糧食安全一直備受國內外關注[25,26]。雖然糧食生產的影響因素很多,但在生產技術未出現較大革新之前,耕地減少毫無疑問都是引起糧食產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996-2005年間中國人均糧食占有水平基本上徘徊于國際公認的人均370kg糧食安全警戒線附近,提醒國人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不可忽視耕地保護。
  3.5 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發展
  城鎮化大潮之下,地方政府官員為彰顯政績,片面追求城鎮化速度的現象普遍。在一些“先行”城市榜樣示范和部分學者極力倡導以及媒體推波助瀾之下,近年來“經營城市”成為解決城鎮建設資金不足的重要手段,而這實際上大多在玩“土地經營”游戲[27],并以犧牲國家和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為代價。例如,2005年中央和地方實際收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不到全國新增建設用地出讓純收益的1/3,并且常常存在繳納不及時和欠額等情形。而現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使得農民對于經營的土地僅具有使用權,加之征地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在征用農村土地用于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濫用征地權剝奪農民利益現象,由于征地補償標準明顯偏低、征地安置方式不當,農村土地糾紛已經成為當前農民維權抗爭活動焦點[28],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發展。
  3.6 區域間和城鎮內部土地利用結構失調嚴重
  由于資源稟賦和利用特點差異很大,加之缺乏協調機制,各地城鎮化過程中盲目擴大城鎮規模、重復建設以及壓價出讓土地現象普遍[24],致使中國宏觀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失調,突出表現為耕地數量及其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和城鎮土地數量及其所占比重過快增加。城鎮內部土地利用結構失調現象也較為嚴重。就城市而言,對照國際上一些比較約定俗成的經驗性看法[29],城市用地構成中,工業用地一般不要超過15%,居住用地一般占45%,道路廣場和綠地均約為8%~15%,我們可以看出,工業用地比例偏高、居住用地比例偏低幾乎是中國所有城市用地構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道路廣場和公共綠地所占比重也僅分別位于各自合理區間的下限。相關研究還表明,中國小城鎮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現象往往更突出[30]。
  3.7 城鎮土地利用不當導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隨著城鎮數量和規模的擴大,城鎮土地利用極大改變了土地生態系統組成與結構,改變了土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與能量轉化功能,雖然拓展了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改善了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條件,但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并導致土地利用生態效益逐步降低。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城鎮土地利用不合理所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水資源缺乏和水污染嚴重、大氣污染和熱島效應明顯、土壤污染蔓延,以及地面沉降和地裂縫時有發生等。
  4 確保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用地策略
  4.1 合理引導城鎮擴張并加強農地保護
  中央政府在土地參與宏觀調控后一直在嚴控“地根”,這也決定了規模控制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城鎮土地利用的主旋律。雖然中國城鎮化發展迫切需要保持一定速度,但考慮到中國城鎮化的艱巨性、困難性和復雜性,中國政府不應將城鎮化水平指標絕對化,而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適當調整,科學引導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另外,鑒于此前城鎮土地規模一度失控,迫切需要在保障必需用地前提下通過嚴控增量來加強總量控制,這既要借助于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更要嚴格城鎮建設用地預審和審批程序,有序控制城鎮規模擴張。而為了防止城鎮化過程中一些地方不顧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承受能力,任意提升城鎮化速度、盲目提高城鎮建設標準和人為擴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還要健全和完善包括經濟、行政、法律和技術等手段在內的農地保護機制。
  4.2 優化區域和城鎮內部用地結構布局
  全國城鎮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優化可以從地區、省域和城鎮密集區等不同層次展開,并以優化不同地區城鎮土地空間格局為前提,以統籌協調省內城鎮土地利用布局為基礎,并以科學配置城鎮密集區城鎮土地為重點。東部地區適當增加人均城鎮用地但穩步減少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中部地區在穩步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前提下適度提高人均城鎮土地,西南地區總體上穩定并適度提高人均城鎮土地,而西北地區在基本穩定人均城鎮用地同時逐步降低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東北地區努力穩定人均城鎮用地并穩步減少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省域城鎮土地利用要在盡可能減少土地占用基礎上,努力改善城鎮土地空間布局,科學規劃和構建高效合理用地的省域城鎮體系,嚴格控制城鎮土地盲目擴張;城鎮密集區內要圍繞大城市合理發展小城鎮,形成一串各具風格和特色鮮明的衛星型城市帶,還要在加強規劃協調前提下,統籌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土地集中利用的規模效應。除此之外,各城鎮也要在規劃劃定的增長邊界線內加強用地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為城鎮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創造條件,這需要在摸清城鎮內部各類用地單元產業信息基礎上,對增量城鎮土地供應采取“有保有壓”的區別政策,對存量城鎮土地加強整理,以及在明確城鎮功能分區和主要功能基礎上,適當提倡相容用途土地的混合使用。
  4.3 多手段節約集約利用城鎮土地資源
  在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和土地利用方式轉型中,要把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當成一項龐大而且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規范和協調不同層次土地利用和管理主體行為出發,根據各地實際靈活應用多種手段。具體而言就是:強化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經濟杠桿,提高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成本、適度提高城鎮土地的保有成本、穩步推進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和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完善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行政領導,建立產業和用地政策聯動機制、嚴格開發區用地管理、強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部隊用地管理,以及加強行政監管和考核;嚴格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法制管理,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法律法規建設以及節約集約用地的法律監察和懲戒;大力發展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科技,積極研制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監測評價,以及應用推廣節約集約用地技術。
  4.4 統籌協調區域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
  筆者初步研究表明,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中國農村人口將分別由2005年的74471萬人減少到71550萬人、59220萬人和47850萬人。由于城鎮較之農村在土地利用上更為集約,所以,如果隨著相關體制改革和土地參與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入,農村居民點用地能在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后得到及時騰退并整理復墾,那么,在城鎮化水平提高過程中,雖然城鎮建設會占用一定數量的農地特別是耕地,但由于城鎮建設用地的增加可由農村建設用地的減少相抵消,人均城鄉居民點用地面積將趨于減少,城鎮化過程中不僅可以做到避免農地特別是耕地數量的過多和過快減少,城鎮化發展還將實際上有利于保障糧食安全、社會穩定和生態安全。
  4.5 防治并舉促進城鎮土地生態良性化
  鑒于當前城鎮土地生態環境問題愈演愈烈,應當加強包括科學規劃布局各類用地和整治環境等在內的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實施,在城鎮所在區域范圍內因地制宜調整各類用地布局,協調配置居民點、農田、林地、草場、河湖水系等用地,逐漸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土地生態空間格局;城鎮地方政府要根據城鎮中各類經濟社會活動特點,以及這些活動對生態環境要求和影響程度,在空間上規定不同功能區范圍,科學劃定生態保護區,切實保護和合理配置各類重要生態用地。除此之外,還應從開展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治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整治。
  5 結論
  (1)中國當前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今后較長時間內城鎮化都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要通過采取土地利用調控在內的措施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2)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城鎮土地利用在土地數量、人均水平、農地占用、內部結構和空間格局等方面均呈現出較大的時空變化。
  (3)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城鎮土地利用問題主要包括總量失控、利用粗放、影響宏觀經濟運行、不利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危及社會和諧、結構失調,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幾個方面。
  (4)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用地策略包括:合理引導城鎮擴張并加強農地保護、優化區域和城鎮內部用地結構布局、多手段節約集約利用城鎮土地資源、統籌協調區域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以及防治并舉促進城鎮土地生態良性化等。
  收稿日期:2007-06-11;
  修訂日期:2007-08-29
  注釋:
  ① 本文主要采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所作的土地利用分類,認為城鎮土地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鎮用地和獨立工礦用地中隸屬于城鎮的部分。但由于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統計時并未區分獨立工礦用地的城鄉構成,因此,本文城鎮土地面積實際上大于城鎮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鎮用地),但稍小于城鎮工礦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鎮用地+獨立工礦用地);如果不做特別說明,文中所用城鎮土地面積數據均為各年度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
  ②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
  ③ 由于缺乏建制鎮的數據,僅討論城市內部用地結構及其變化。
地理學報京301~310K9地理劉新衛/張定祥/陳百明20082008
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土地利用/中國
  urbanization/rapid development stage/town-level land use/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own-level Land Use in Rapid Urbanization StageChina is now at a rapid urbanization stage, and various measures are needed including land use regulation to ensure healthy urban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land use change survey data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status of town-level land use at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from aspects of town-level land quantity, town land area per person, land occupied by town construction, land use structure of town, spatial pattern of town-level land,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t then identifies major town-level land use problems of this stage as town-level land scale being out of control, ex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affected macroscop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ffected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food security, menaced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isadjusted land use structure, and deteriorated eco-environment. It finally explores scientific land use strategy for healthy urbanization, from the angles of rational guiding town expansion and rigidly reinforcing agriculture land protection, optimizing regional and town-level land us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frugally and intensively utilizing town-level land with various measures, giving overall consideration and coordinating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built-up land, and promoting benign town-level land eco-environment through simultaneous adop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主要利用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從城鎮土地數量、人均城鎮土地、城鎮建設占地、城鎮內部用地結構和城鎮土地空間格局及其時空變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并將這一階段的主要城鎮土地利用問題歸結為總量失控、粗放利用、影響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危及社會和諧發展、土地利用結構失調,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方面,最后從合理引導城鎮擴張并加強農地保護、優化區域和城鎮內部用地結構布局、多手段節約集約利用城鎮土地、統籌協調區域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以及防治并舉促進城鎮土地生態良性化等角度探討了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用地策略。
作者:地理學報京301~310K9地理劉新衛/張定祥/陳百明20082008
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土地利用/中國
  urbanization/rapid development stage/town-level land use/China

網載 2013-09-10 21:44:14

[新一篇] 懺悔和越界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的一個側面

[舊一篇] 怎樣解讀《史學導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