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的權力之——————利民之舉緣何成了笑柄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有人說,民不選官,官不為民,此話有理,但也未盡然。

中國傳統的讀書人,平生兩大嗜好即:好為帝師;好為民父。

孔夫子雖有“人之患,患在好為人師”之嘆,然觀其一生,孜孜以求不過為當王師而已。

科舉一開,普通讀書人即有了不為帝師即為民父的方便之門。

才見讀書人脫卻布衣,便一個個神彩飛揚。

讀書人一但成為地方長官,儼然就是民之父母。好一副家長的做派,無人敢質疑他的威權,于是便有了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不過既要為民父母,也難免會有為民作想的時候。更何況這些人畢竟受了儒學思想的教育多年,大都會說些父慈子孝的大道理。既便是貪如狼,狠似羊的人物,也知道面子上的功夫還須做足,那親民、利民的口頭禪喊得應山映水,只是做起來何曾有親,那里益民?老百姓只求地皮少括,便是再生父母。

阿彌陀佛,善莫大焉。

更有那一等人物,確實也想青史留名,落一個青天美譽。然而,在專制制度下,在這種崇高思想指導下的具體實踐,卻常常成為老百姓茶余酒后的談資,或遭人數落,或留人笑柄,鮮有為人稱道者。

北宋仁宗景佑年間,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宋祁,時任西都洛陽留守,他先生的一位同年進士,在其轄下的河南縣担任縣令。

這位縣長大人,做事講求便利,很是憐憫農民種小麥時耕地的辛苦。于是,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以一畝地作試驗,讓人用長錐錐地下種,結果從早到晚,一畝地也種不上,大概此舉因此未能在民眾之中推廣。不料當時,縣長大人管理的河南縣,飛蝗遍野。于是縣長大人腦袋一拍,又有了一個應對蝗災的好主意。于是下令家家養雞。還自鳴得意地對下屬說:這樣一來不但能夠除卻蝗災,還能夠讓老百姓坐收養雞之利。

此言甚是,當為有百利而無一害利民之舉。

于是,縣長大人雷厲風行,下令家家養雞,并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將境內民眾所養的雞全部集中起來,準備打一場大規模的滅蝗戰役。

當所有的雞被全部集中起來時,那些雞卻不是去食蝗蟲,而是相互打斗。縣長大人只得叫農戶們前來制止雞的打斗。

于是人雞上陣,硝煙四起。那不懂事的雞四處亂竄,拍翅亂煽。弄得塵土飛揚,遮天蔽日;老百姓也都顧不得理會什么飛蝗食谷,反到是饒有興趣地前來觀看斗雞表演。

一時間,人聲鼎沸,雞鳴聲聲。好不熱鬧,老百姓無不以此事作為笑談。

憑心而論,這位縣長大人,其實也算得上是一位體恤百姓的好官。出發點還是好的,確實是想為民辦點好事、實事。并且他還知道改良種小麥的技術,也還要試驗一下。如果僅憑他先生一時的心血來潮,那豈不是又遺害百姓。而以雞治蝗的方法,現在看來還真是有點超前意味,千年前便已經有了現代生物防治的意識,確實不簡單。

然而,這位縣長大人,只憑想當然辦事,才落下這一笑柄,憑心而論,雖遭人訕笑,到也還不曾釀成大禍。

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因地方長官剛愎自用,給地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或造成官民對立,社會動蕩的事件,比比皆是。

應當說,專制制度下各級官員的一元化領導,是一種既可為善亦可為惡的政治體制,權力的放縱即也是對權力實施的不負責任,而這為善與為惡,所依憑的只是官員的自律與個人格修養和才能。為善也能有極高的效率,因為它不需要聽起來自任何一個方面的意見,便可以實施,整個社會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動員起來,集中力量辦成一件大事。然而,一但為惡,造成的傷害也不可估量。

在身份社會中如果不是政客之間的相互傾軋,官員問責的機率極小,因此,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處理不當,而引發整個社會的危機。

就是這種不負責任的權力傲慢與權力愚蠢的放縱而導致了許多社會災難性的后果。

 

2009-7-14

 

附:

宋·王得臣《麈史·卷下·乖謬》

“元憲宋公(宋祁)留守西都(河南洛陽),同年為河南令,好述利便,以農家藝麥費耕耨,改用長錐剌地下種。以一畝試之,至旦至暮不能遍,又值蝗災,科民畜一雞,云:‘不惟去蝗之害,亦可字養。’令民悉呈所畜,雞既集,紛然而斗,莫能閑止。邑前百姓喧闐塞路,共觀斗雞而罷。”


一生懵懂 2011-04-13 20:32:34

[新一篇] 從雙簧到獨角戲 ——北宋王朝初期政權轉移的臺前幕后

[舊一篇] 放縱的權力之——權力和誘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