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的比較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教材建設,近10多年來,成果迭出,令人矚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80年代以來公開出版的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就達11種之多,這些教材,既有適合師范院校在校學生的通用教材,又有面向教學第一線教師的自學教材。在此,筆者選擇其中影響較大、具有代表性的六本教材作一比較研究,借以回顧與展示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建設的歷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材建設的跨世紀思考。這六本教材分別為周仁濟、翟惠文、葉樹明、高惠瑩、袁微子、崔巒編著(以下簡稱周本、翟本、葉本、高本、袁本、崔本)。
    一、基本概念比較
  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的范圍是很廣泛的,它研究的對象、任務決定于這門學科的性質以及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和內容。
  (一)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性質
  任何一門學科的性質問題都是對該學科進行研究的首要問題,小學語文教學法也不例外。對它性質的認定,綜觀六本教材,盡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們均給予明確而具體的界定:小學語文教學法是由語言科學和教育科學兩大門類接緣而產生的一門應用理論學科。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應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質。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法是不是一門科學,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高本、葉本、袁本、崔本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法是一門應用學科,而周本認為它是說明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一門科學。小學語文教學法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科學,高本認為,這首先要辨清教學法和教學方法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前者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后者則是這一學科的局部內容,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其次要認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論主張,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疇,它的各個部分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并初步形成一個認識體系。它吸收了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依據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的研究,發展成為獨具特征的學科,但作為一門科學,它還在形成之中。高本的分析豐富、深化了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法性質的認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的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個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而獨立存在的標志之一,就是研究對象的確立。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對象,高本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法是以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和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它研究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任務、教材、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的檢查和評價。周本強調,教學大綱中說明語文要教什么,教學法就應該把怎樣教的問題加以闡釋。葉本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的對象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分析說明小學語文教材體系、內容和特點,二是研究小學語文教學法。
  筆者認為,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問題,實際上是一門學科研究范圍問題,小學語文教學法重點是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規律,既包括小學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也包括識字寫字、閱讀、聽話說話、作文、基本訓練等特殊規律。
  (三)小學語文教學法的任務
  崔本根據中師語文教學大綱的規定,明確提出,學科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初步能力。袁本提得比較籠統,只是講,這門學科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畢業以后,能夠比較順利地担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成為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求提得比較高。
  筆者認為,在中等師范階段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基本屬于入門課,主要使學生了解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知道怎樣備課和上課,使之能在小學頂崗上課,如果要使學生成為較高水平的小學語文教師或者成為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那應該是專科程度的具體目標。
  (四)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法,是一門應用理論學科,因此,袁本、崔本、周本、高本、葉本都十分強調學習方法,都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作為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必須貫徹的基本原則和學習這門課的基本方法。袁本明確提出理論與實際并重。袁本、崔本和葉本還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來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筆者認為,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作為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基本方法,這是為本學科性質所決定的。在學習方法上,應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體系比較
  縱觀六本教材的體系,其共同點在于:教材結構的前后組織遵循從基本理論到具體操作的順序。教材首先在緒論部分闡述學科的性質、研究的對象、教學任務、學習方法,然的著重論述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材的幾個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再對識字、閱讀、聽話、說話、作文、基本訓練作專題敘述。在理論揭示的基礎上闡述具體問題,較好地體現了學科的理論性和應用性的雙重特征。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的理論框架、內容體系已初步形成,其學科獨立性日益增強。
  六本教材在編排體系上的不同之處表現在:第一,教材基本線索的差別。有的教材各章節之間有明顯的線索,以貫穿各章,統領全書。如崔本、翟本注重以教學大綱的精神為指導,除了列專章(第一章)論述,還將教學大綱精神滲透到每章每節之中,崔本直接援引大綱的有關論述,就達27處之多。此外,為了便于學生全面了解大綱的內容,還附錄了大綱全文。周本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節的篇幅從六個方面闡述教學大綱的主要精神。袁本、高本也注重滲透大綱的精神,但未能像崔本、周本那樣安排專章進行闡述。筆者認為,師范生在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各項具體內容之前,先學習教學大綱這一章,可以了解大綱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確小學語文教學法的理論指導,是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十分重要的一環。因此,教學大綱應成為教材的主心骨。袁本則強調小學語文教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并以此為主線,貫穿全書。其他教材缺乏明確的線索。第二,教材的篇章構成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學,包括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聽話說話、作文五個方面的內容。周本、高本、翟本、崔本、葉本分若干章進行闡述。而袁本則把上述內容納入兩章來闡述,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一)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二)列出。袁本作這樣安排,主要后面有“語文課外活動”一章。第三,文章內容的構建方式不同。周本、崔本、翟本、高本采用比較自由的編排方式,崔本、袁本、葉本皆按一定的邏輯進行構建。如崔本體現得比較顯著,語文教學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學意義要求→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這樣的邏輯順序編排,這是比較科學的。因為任何教學方法都受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制約,教學方法只有與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相適應,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理論探索比較
  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建設有許多理論問題需要探討,有宏觀的、中觀的和微觀的。理論中最根本的、最為基礎的有三個:一是對小學語文性質的闡述,二是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闡述,三是對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的闡述。因為這三個理論問題對整個小學教學具有決定性、導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圍繞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比較,從而了解教材理論探討的狀況。
  (一)對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的闡述
  綜觀六本教材,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處表現在:一是都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國家教委所頒發的語文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的規定。所不同的地方表現在:一是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的闡述詳略的程度不一樣。高本、葉本闡述是很詳盡,其他幾本闡述得比較簡單。二是對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看法不一樣。有的本子認為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有的則認為,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
  (二)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闡述
  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語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教學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約、被它決定、為它服務的。
  六本教材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闡述其共同特點有:一是都強調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二是都能遵循特定歷史條件下國家教委頒發的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規定。三是都能從個性(特定的教學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學目的)的關系進行分析。
  六本教材對小學教學目的的闡述所取的角度不同,高本認為要正確理解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就要了解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和根據,著重從新時期對人才的總要求,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任務和小學語文科學具有的教育、教養、發展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袁本從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關系、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特殊任務和共同任務的關系、學生今后的發展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崔本在闡述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時,緊扣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中語言文字訓練、思想教育和一般發展三個方面的內容,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詳盡地分析聽說讀寫的關系,聽說讀寫基本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系,培養能力和發展能力的關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突出了“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這個核心,抓住了全面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關鍵。葉本則從培養語文能力、學習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筆者認為,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認識,既基于語文科的客觀性質,又基于主觀要求,小學語文學教學法教材,對這個問題的闡述,要特別強調準確、全面地認識小學語文教學目的。崔本和袁本體現得比較好。
  (三)對小學語文教學應遵循的教學原則的闡述
  教學原則是教學理論的一部分。文革前,有少數小學語文教學法講義提到教學原則,但內容比較單薄。小學語文教學原則真正成為大家普遍探討的課題,是80年代以后,這是一個進步。
  綜觀六本教材,對小學語文教學原則闡述其共同點有:一是都能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教學目的以及學習規律提出教學原則。二是都能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提出教學原則。三是都能從“結合”上探討每項教學原則。
  對教學原則探討的不同之處,表現在思考的角度不同:周本從普通教育闡明的各個學科應遵循的六個教學原則中提出三個教學原則:啟發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循序漸進原則。葉本依據小學語文學科性質、教學目的,提出四個原則: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相結合、語文教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相結合、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語文能力相結合、教學的整體性和訓練的階段性相結合。崔本依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提出四個結合。袁本未提出教學原則,但從完成語文教學任務這個角度,提出要處理好四個關系,即學習語文和認識事物的關系、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的關系、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教與學的關系。高本則從語文學科的本質、功能以及內部關系,提出四個原則:文道統一原則,客觀事物觀察、思維、語言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雙基和培養能力相結合的原則,聽說讀寫互相促進的原則。
  小學語文究竟有哪些教學原則,國內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提法,大體有十多種提法。經過10多年對教學原則的探討,已取得了比較一致的認識。高本所提出的四個教學原則有代表性,能放到一定關系上、一定的矛盾上加以探討,并能從本質上反映教學規律。
  筆者認為,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原則時,應明確三點:第一,要深刻認識語文教學原則同一般教育學的教學論中講的一般原則既有關聯又有區別。第二,所提出的教學原則要能從本質上反映教學規律。第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原則,應該是語文科所獨有的,或者是非語文科所特有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應用研究比較
  小學語文教學法不僅具有理論性,而且具有應用性。應用研究主要包括對教學實踐問題的思考、解答和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操作化兩方面。
  六本教材在應用研究方面其共同點有:一是都能及時吸收、反映新時期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新經驗和新成果。多數教材重點選擇介紹了影響較大的、具有時代意義的黑龍江省“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李吉林的“情境教學”實驗,丁有寬的“讀寫結合”實驗。二是都能重視理論的操作化研究。六本教材都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選用了一些教學實例,并努力將零散的材料加工概括,上升為規律,以便舉一反三。
  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反映教改實驗的方式有別。有的教材將改革實踐置于教材的不同章節進行介紹(如崔本、翟本、袁本),有的則置于教材后面列專章介紹(如葉本、周本、高本)。第二,對教改實驗的研究程度不同。多數教材缺乏對引用的教改實驗的深入挖掘。而葉本不僅客觀地介紹各種教改實驗,而且加上主觀的評析,對某一項教改實驗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些問題。如對“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實驗,提出了四個研討的問題。
      五、教材特色比較
  不同特色教材可以多方面、多層次反映學科發展的狀況,適應不同類型和程度的教師和學生的需要,下面試對教材的時代性、師范性、實用性、可讀性等方面作一些比較。
  教材的時代性。小學語文教學法是否站在提高人的素質高度,用全新的教育觀點來闡述教學理論、知識和方法。袁本、高本、崔本體現得比較好。尤其是崔本,它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嶄新時期編就的,更能體現新的教育觀點,如在“小學語文應遵循的原則”一節里,明確地提出: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
  教材的理論性。六本教材中,袁本、高本理論性較強,著者從教育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角度對一系列語文教學問題進行分析,發表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其他幾本教材雖對某些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分析,但只是一般化的闡述,教材整體的理論性次之。
  教材的師范性。綜觀六本教材,葉本和崔本的師范性體現得比較突出。首先表現在定位確當,教材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基本上符合師范生的實際。還表現在恰到好處地選取小學語文教材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優秀教學實例加以分析,既可提高師范生的理論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從教的能力。
  教材的可讀性。六本教材中,葉本、崔本條分縷析、行文流暢、語言質樸,可讀性最強。翟本、高本、周本語言精練,層次清楚,可讀性較高。袁本重在闡發、論證,邏輯性強,對于師范生可讀性較差,但對有一定語文教學經驗的讀者,如担任這門課的語文教研員,又有著較強的可讀性、啟迪性。從編排體例看,葉本在正文前加了“自學提示”,每章后附有“思考與練習”,袁本、崔本、高本僅附有思考題。相比較而言,葉本、崔本更為規范,適合學生學習。
  教材的實用性。葉本、崔本較好地處理了教學理論和實際的關系,完全擺脫了學究味,從純理論的圈子里走了出來,著力于面向教學實際,將第一線的豐富的教學經驗,融入教材,語言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師范生學得進,記得住,用得上。
      六、新世紀教材建設構想
  80年代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在理論框架、知識結構、教學內容、編排體系等方面的探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從總體上來說尚缺乏全局的、宏觀的改革。面向新世紀,構建教材新體系,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氣魄,有強烈的現代意識、未來意識、創新意識。
  在指導思想上要確定一個總體目標:即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努力探索構建具有時代特征與中國特色的教材新體系。
  如何探尋構建教材新體系,關鍵在于正確認識、處理好我國傳統教學法、現代外國教學法、新時期語文教學法三者之間的關系,走出一條博采從長、綜合創新之路。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在保留傳統教材精華的同時,大力吸收最新的有價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這里有四個問題應予以重視:
  一要滲透大綱的精神。
  新教學大綱(即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總結了建國以來語文教學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既從客觀上對語文學科的性質、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原則作了理論闡述,又從微觀上闡述了具體教學內容、方法、要求。新大綱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法教材的統領,要把新大綱的精神有機地滲透到每章每節之中。
  二要體現教育新觀點。
  建立“大語文教育觀”,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新課題,這個觀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應在教材各章各節中有明顯的體現。
  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是當代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學法指導的研究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是當前世界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熱點,教材要十分重視反映學法研究的新成果。
  三要融入教學新經驗。
  教材既要重視繼承行之有效的傳統經驗,又要有意識地吸收近年來教學改革的新經驗。80年代以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呈現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種教學改革流派在競爭中發展,各種教學實驗課題在實踐探索中碩果累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四要增添教學新內容。
  教材要相對穩定,又要適當更新。相對穩定,有利于教師把握、駕馭教材,積累經驗,提高教學質量。適當更新,是為了適應時代要求,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為了使師范生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在保留同類教材的基本內容基礎上,又要注意補充鮮活的內容。
  (二)建立小學語文教學法科學的理論框架。
  建立科學的理論框架應加強下述工作:
  一要廣泛吸取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
  小學語文具有跨學科的性質,它與哲學、教學育、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修辭學、邏輯學等關系密切,要綜合運用諸多學科的理論成果,這樣才能體現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
  二要體現教學理論的先進性。
  教材在探尋和剖析小學語文教學諸多方面的問題時,要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從理論上加以分析。用系統論的理論闡釋小學語文能力的結構和形成,用信息論的理論解釋聽說讀寫能力的不同特點,用控制論的理論說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課堂結構。
  三要體現葉圣陶先生語文教學思想。
  葉圣陶先生以他的淵博學識、豐富的實踐,洞察語文學科內部的規律和外部的聯系,從1919年起就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發表了許多有卓識的見解,特別是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的有關論述,對我們編好教材有許多新的啟迪。
  (三)建立小學語文教學法科學的結構體系。
  小學語文教學法在內容順序的編排上,應按照學科知識內在的基本邏輯順序組織教材,要體現學科內容的系統、完整。具體編排時,可按邏輯順序組成三個板塊。第一板塊側重小學語文教學的幾個基本概念,起到統領全書的作用。這一板塊充分體現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精神。第二板塊著重闡述漢語拼音教學、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聽話說話教學、作文教學等,這一板塊,既要從理論上深入淺出地闡述小學語文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特點,又要對基本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第三個板塊,主要介紹小學語文教學常規,論述小學語文教師的修養,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第一板塊的基本理論和第二板塊的實踐操作交相輝映,第三板塊是前兩個板塊的擴展延伸。三個板塊渾然一體,構造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結構系統。
  (四)構筑中師特色鮮明的新型教材體系。
  教材編寫可建立兩種體系:一種是傳授理論知識的體系。這種教材內容要根據語文教學所需的知識結構并兼顧長遠需要來確定“在必需、夠用”的前提下,構筑具有中師特色的理論知識體系。在具體運作上要明確這樣的原則:基本概念、基本原則以講明為度,要避免大塊頭的理論分析。另一種是訓練從教能力的實踐技能體系。這種教材要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材作相應的確定。具體可分為:模擬實驗課教材、教育實習教材、音像教材等,成為一種能力訓練的新型教材體系。
  這兩種教材相互配合,互為表里,形成中師特有的教材體系。
小學語文教學太原12~17G39小學各科教學戴正興19981998江蘇省丹陽師范學校 戴正興 作者:小學語文教學太原12~17G39小學各科教學戴正興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7:08

[新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走進去”與“走出來”

[舊一篇]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觀探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