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建筑一直落后于歐洲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很久之前,我發個帖子說古代中國的科學一直落后于歐洲。現在,這個結論大家可能基本上都已經認同了。今天,我要再次說明,古代中國的建筑也一直落后很多。
 
原因一、建筑是科學,科學落后必定造成建筑落后
 
原因二、建筑是美術,美術落后必定造成建筑落后
 
原因三、建筑體現政治,政治落后必定也反映在建筑落后 
 
中國現在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了,世界上每年拆舊房和新建房屋的冠軍也非中國莫屬,城市總歸是變的漂亮了,但身臨國內各個城市,總是感覺少了一點什么東西。

    建筑的西方原意是一種巨大的工藝,一種大成本的藝術品,是一種文化,文明的最高,最顯性的表現形式,是凝固的音樂,石頭的史書。西方得益于其石結構的傳統和火山灰水泥的早期發現運用,留存下了大量的幾千年歷史的古建筑遺址和大量完整的中世紀,近代建筑遺產。而中國的建筑傳統是土木工藝,特別是普通百姓民居,粗糙簡陋,加上頻繁的兵火災亂,除了象南朝石刻之類的石雕件,宋元以前的宮殿民居建筑基本上都甄滅了,僅存的完整建筑只剩下深山里的如建于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和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佛光寺,據說在大門背后還留有唐代游客的涂鴉,總的來看,目前國內能較多留存下來的還是以磚木結構的明清宮殿,官署,民居,宗教建筑為主,但經過近代浩劫運動損毀,幸存下來的原汁原味的也堪稱寶貝,已成為地方發展旅游業的搖錢樹了。

    中國吸收西方建筑藝術用于城市建設始于清末,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在當時的口岸開放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島等,當時也有很多西方的建筑設計公司在中國承攬生意,如1928年上海就有50多家外國建筑設計機構,上海外灘的主要建筑主要建成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時期,受過西方建筑訓練的中國自己的設計師也作出了成就,如陸謙受設計的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大樓,呂彥直設計的南京中山陵等。

    50年代開始受蘇聯建筑文化影響,典型的就是北京10大建筑和上海展覽館等,不乏有可圈可點之處,留下了一些傳世之作。

    80年代后,建筑設計界和民間建筑開始了一股實用化和盲目的模仿歐陸風,先是不管什么建筑都是白瓷磚貼面,鋁框窗,再后來學到了鋼結構,玻璃殼,流行起了各種形狀的火柴盒,后來更有錢了,直接山寨白宮,國會大廈,或拆了真古董大建假古董,但實際上是心向往之,模仿復制的功課是漫不經心的,沒加一點自己的創意,實際效果是令人作嘔的。

    解決中國城市建筑千城一面的根本方法是培養大量的有個性,有藝術歷史修養,有創造力的建筑設計師,商業味重了就急功近利,忘了建筑師其實也是藝術家,設計好的建筑需要一種超出經濟利益的心態,留下經得起評判的傳世作品既是職業追求也是社會責任。

    我們現在看到倫敦,柏林這些歐洲大城市,感覺它們傳統和現代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很有個性,不可復制,可是你知道嗎正是這兩個城市,二戰中都遭受過嚴重的破壞,是在廢墟中重建起來的,這里面的經驗,是值得我們的城市規劃者好好學習的。
 
在地球上,人類最顯著改變地球面貌的特征的就是建筑物,和大片建筑物構成的城市,建筑也是人們理念的最直觀表達。

    中國的許多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鄉鎮,總給人千城一面的感覺,有一段時間城鎮充斥各種外墻貼滿白條瓷磚,裝著不銹鋼柵門的新房子,被外國人譏笑為-建物。中國人是超級實用主義者,至使目前一般城市中,連明清建筑也鮮見,大量的要么是粗劣的仿古建筑,要么是功利主義,強調功能空間利用第一的高層建筑。發達一點的城市面貌接近美國,和歐洲人不受功利制約,強調美感和歷史記憶的城市建設觀念差別很大,而在歐洲,動輒五六百年未被破壞的建筑街道,甚至整個城鎮,比比皆是。

    一個城市只要把每一座建筑當成藝術品的創造,即使年代不算久遠也將成為一個城市靈魂組成部分,上海外灘的歐式建筑很多不足百年,足以成為城市氣質的象征,北京50年代的蘇式建筑則更近,也算是足以流傳的經典吧。現在新建的一些歐式別墅成為富人們的搶購目標。誰說這里沒有人類申美的天性選擇因素呢。

    所以對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藝術兼容并蓄才能促進文明的進步,不能一味排斥外來文化,試想沒有佛教的輸入,中國大地沒有那些佛塔,廟宇,石窟,將會多么的單調。歐式建筑是繼承希臘羅馬建筑的,和中國的江南園林,故宮一樣在建筑藝術上是一個高峰。古人有很多東西是后人難以超越的,需要現代人膜拜的,如漢魏兩晉的書法,北朝的佛像雕塑,南朝的石刻,唐詩,宋代的繪畫,元明的青花瓷,明清的家具。

    對如何把中西建筑藝術結合起來是個大題目,圓明園值的研究,畢竟是皇家水平的嘗試嘛。

    城市需要氣質,和人一樣要優秀文化的潛移默化,不能靠天天換花哨的衣服來吸引人,中國的博物館從來只有收藏展放本國的器物,而歐美的如大英博物館等都是按世界各文明分類展放,我想隨著中國的開放,國力的增長,對外部世界的進一步了解,一個關注世界其他文明的各方面成果并加以研究吸收利用的時代必將到來。
 
首先,從建筑使用的材料來看

鐵器首先是在中東得到應用,然后慢慢傳播開來,鐵器的使用,使得堅硬的石頭可以得到加工,因此,從古希臘開始,石頭作為重要的建筑材料,一直唱著主角

當然,這個還和環境有關,同樣的科學技術下,在以色列,因為缺少石頭,所以,即使是建造圣殿,也以木頭為主。但是,石頭做結構,木頭做裝飾,基本上是古代希臘和中東的建筑基本材料

混凝土也是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得到應用,最初的混凝土大概也就和我們現在的石灰差不多吧,但是混凝土使得一些多變的外形可以得到體現,最初大概主要是用在裝飾上面。
 
“混凝土也是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得到應用,最初的混凝土大概也就和我們現在的石灰差不多吧”,這個說法不準確。

  羅馬人用白榴火山灰制作混凝土的技術在古羅馬建筑上的應用非常重要。像古羅馬圓形劇場——羅馬最宏大的圓形露天斗技場這樣的建筑物,如果沒有混凝土,建造起來就非常困難。
  它與石灰是兩碼事,石灰的堅固性及防水性與之不能比。當羅馬文明衰落后,羅馬人用白榴火山灰制作混凝土的技術被人們遺忘了。
 
學生時代起,就一直受教科書灌輸的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中國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斷,延續至今的古典文明。埃及,巴比倫,波斯,希臘,印度古文明確實輝煌那又怎么樣,都灰飛煙滅了。此印度非彼印度,似乎人種都改了,巴比倫波斯就更不用說,都變成信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大胡子的天下了。唯有我華夏文明,雖頻繁改朝換代,異族入侵,但姓孔的還是可以說自己是孔子的**代孫,姓李的可以堂煌的宣稱自己是李世民大帝的后裔,姓劉的就更不用說。漢朝四百年天下,皇子皇孫繁衍生息,現在的劉姓個個都有淵源,只是不再象劉皇叔那么逢人便說“我本中山靖王之后”了。

    以前教科書上也有大幅篇章說我們是幾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后代,這顯得歷史就更長了。不過現代DNA技術證明地球人類都是14萬年前一個非洲女人和5萬年前一個男人的后代,其他人種都在進化過程中淘汰了。這個我們現在不宣傳,實際上,當埃及造金子塔的時侯,中國傳說中的夏代還未開始,當巴比倫出現成熟的鍥形文字的時侯,中國的商王朝尚未建立,而漢姆拉比法典的成文年代,也正是在商朝的建立前后不久。

    現在我們把中國夏商周沒有輝煌古建筑遺存下來的原因歸結為古人的土木建筑習慣,其實這一點并不重要,承認外來文明的優點和長處并兼容并蓄才是一個文明昌盛的正確選擇。上海的外灘建筑不過百年,但中國的城市還能找出比他更美的城市天際線嗎。
 
龐貝遺址龐貝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佩尼亞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西北離羅馬約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維蘇威火山西南腳下10公里處。西距風光綺麗的那不勒斯灣約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公元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大爆發。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從1748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http://www.jgzj.net/bbs/thread-1169360-1-1.html

網載 2013-12-15 21:07:17

[新一篇] 悲慘: 我要笑噴了。。。。當我們延長到65歲才能退休的時候

[舊一篇] 大唐第一高樓萬象神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