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已佛教的合作關系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今人對佛教與道教的誤解,不可謂不深,究其源頭,與今人不修文史,虛張浮夸關系莫大。
不久前我曾與天國寺的了緣主持討論過佛教與道教的關系與合作問題,最終得出了幾句話,雙方都很滿意:可以合修,不可合信;可以合學,不可合義。
這幾句話內容很好理解。
可以合修——是說一個想要探索真理的人,可以把道教與佛教的功法,技術放在一起修煉,探討。就比如藏傳佛教的藏醫與道教的服食煉丹,這兩樣技術如果能研究結合,必然會大有進展,當然這是需要努力的,并不是想合就合,目前這件事情已經有宗教人士與學者在嘗試,但真正的研究者不會把未完成的成果拿出來。
不可合信——是說信仰的宗教不可混合,道教與佛教的偶像信仰,在本質上有著區別,他們代表的意義很不相同。比如道教神靈中最尊貴的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其代表的是宇宙未產生前的元氣之精,萬物生化前的崔動力量和這股力量崔動了萬物化生后的狀態,元始天尊的偶像地位是由于道教徒對萬物本體的探索精神和尊重其崔動了萬物化生而確定的,元始天尊是探索萬物本體的大成就者,且元始天尊本身是內煉養氣的神靈,是實踐派。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則與其不同,首先釋迦牟尼是人類哲學家,其偶像地位是由于其生前對宇宙,奧妙的探索成就在印度地區空前絕后,且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精神領導作用而確定。其生前的語言中沒有如今流行的“六道輪回說”與“極樂世界”說,事實上佛在古梵語中代表的只是大智慧的成就者。與今日一些佛教徒口中那在極樂世界中免受輪回之苦的神靈形象的佛相去甚遠。
我個人并不認為出身于哲學境界有什么必然聯系,元始天尊是道教神靈與其本身成就有很大關系,釋迦牟尼是佛教偶像與其思想境界有很大關系。元始天尊與釋迦牟尼之間無矛盾。只是單純的信仰不同。
但佛教與道教的信仰卻不能一起信仰,此二者之間無矛盾,但其修行的方向卻大不相同。
道教修行的至高境界可簡稱為得道,即了解道的規律,掌握道的變化,從而讓自己的存在與道不矛盾,配合道的變化,從而延續生命,以追求更高深的道的奧秘,簡單來說就是道教徒首先要有足夠的生命去研究道,才能達到道的至高境界。這里的生命并不單指形體生命,而是道教徒在保留神識情況下的各種狀態。意外死亡后的道教徒魂魄不散繼續修煉或羽化脫殼而去都是修道的過程。但如果神識消失,不能繼續修道則就屬于違背了道教修行意義的情況。
佛教修行的至高境界簡單來說可簡稱涅盤(盤字通上面一個般下面木字底的PAN),這類情況在原始佛教中有兩種解釋,一者為徹底死亡,使得自己的神識徹底消失,不再生成不再經歷任何狀態,也就是說進入一種徹底解脫的狀態。但我更傾向于第二種解釋,也就是徹底覺悟,覺悟后不再經歷任何狀態,但它的前提是必須經歷死亡,而且是神識消失的死亡,而它的結果也是徹底死亡,只是死亡前會有個認識到宇宙本質的過程。
由此可見道教與佛教其信仰方向的不同,佛不問生死,道則重生厭死。
雖然佛教修行中的死亡是追求解脫的過程,但它最后的結果則都是神識消失。
而道教修行則強調必須保留神識,以便更好的追求道的本體。
此二者的大方向都是追求宇宙本體,而在信仰上卻存在著不可融合的修行方針,所以我的觀點是,修道或研究佛教的人,可以去研究另一方,甚至多方(其他任何宗教)的教義和修行方式。但信仰方針必須只有一個。
否則就會像狗熊掰玉米,撿一個丟一個。


天道承負的博客 2014-07-07 00:31:32

[新一篇] 道教的真實現狀

[舊一篇] 中醫同道必備的工具1:漂亮的時空鐘(全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