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典·有關大雁塔 韓東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有關大雁塔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

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們

那些發福的人們

統統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來

走進這條大街

轉眼不見了

也有有種的往下跳

在臺階上開一朵紅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們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風景

然后再下來


久遠的文化歷史及厚重的詩歌傳統既是中國第三代詩歌的養料與源泉,也成為那一代詩人突破窠臼而有所作為的巨大精神負担。對歷史與傳統的消解,因而成為第三代詩歌的一大重任。在第三代詩人有關記憶的寫作中,我們看到了這一消解的嘗試與努力。韓東的《有關大雁塔》就是利用記憶去掙脫歷史與傳統束縛的經典一例。


大雁塔一直是文明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筑,它本身就是歷史與傳統的濃縮象征。大雁塔的這一文化地位,決定了它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歌詠對象的必然性。對這類文化標志的記憶,比比皆是,如詩文中的黃鶴樓和岳陽樓,等等。文人的通常做法是加法,也就是懷古加詠懷,將對個人遭際或時政世事的詮釋評價通過記憶附加到被歌詠對象已有的文化積淀之中。


韓東的《有關大雁塔》則與眾不同。他在這首詩里做的是減法。面對大雁塔,詩人突然失憶了:“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為了爬上去…/然后下來/走進這條大街/轉眼不見了…/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什么/我們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風景/然后再下來”。在他人目睹大雁塔而喚醒歷史記憶的地方,詩人的記憶鏈條斷裂了。面對大雁塔的失憶使詩人得以從這一建筑代表的既有文化價值體系中逃逸出來。


韓東這一代詩人之所以對歷史視而不見,也可以用布魯姆“影響的焦慮”理論來解釋。他們不甘于步前人后塵,讓自己的藝術個性被過去的巨大投影所遮掩。這樣的心理,從韓東《瞬間》的字里行間可窺出一斑:“好了,一切都已過去/生活永遠不會重復”。實際上,是詩人不愿重復過去。有時候,對過去的拒絕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如韓東《二十年前剪枝季節的一個下午》所言:“我想否認那孩子是我/我想否認那孩子的恥辱/也是我的恥辱”。失憶,于是成為否認的最佳方式。


《有關大雁塔》不僅是對有關大雁塔的歷史及文化記憶的拒絕,更是對前代詩人寫作方式的拒絕。關于后一點,只需將韓東的《有關大雁塔》與楊煉的《大雁塔》對比一下即一目了然。借用韓東自己的比喻,第三代詩人用《有關大雁塔》式的寫作,“掛斷”了與既有詩歌成就的之間的“電話”:“電話掛斷了/今晚我被自己的殘忍感動……/電話掛斷了/這次是我……”


《有關大雁塔》顯示了第三代詩歌的文化批判性。韓東讓我們看到,反記憶,也就是忘卻,可以成為詩性的批判武器。


by ShuoYuan




楚塵文化 2015-08-23 08:42:33

[新一篇] 拾遺小箋:霸氣的丁玲 惡客般的錢鐘書 開卷八分鐘

[舊一篇] 世界上存在幾個歐洲? 薦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