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為何不能“出孝子”?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彼得森之子手臂和腰部的傷痕清晰可見。 (南方周末資料圖)

大量的兒童心理和發育研究證實,體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比大多數父母認為的要嚴重得多。體罚或者虐待不僅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發育出現問題,甚至連大腦結構都可能因此而改變。



2
014年9月,明尼蘇達州的橄欖球巨星阿德里安·彼得森(Adrian Peterson)忽然成了全美注目的焦點。各大贊助商紛紛撤銷他和他球隊的代言廣告,明尼蘇達州州長甚至公開在媒體上發言,呼吁球隊對他停賽。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報道,檢方也很快介入。這一切只是因為他用一根樹枝打了他“深愛”但頑劣的4歲兒子。在曝光的照片上,孩子的身體上有清晰的傷痕。

彼得森在電視上喊冤,說他深愛他的孩子,但是因為兒子太頑劣,出于無奈才懲罚了他。此案還在進行中,最后如何處理還不得而知。但是CNN對此案的評論有這樣一段話,說得非常好:“在家庭虐待案中,人們常常會關心受害者是否會提起訴訟,控告施虐人,但在我們國家,如果出現兒童虐待,法律并不要求受害人起訴,受害人起訴不起訴無關緊要,州政府會提起訴訟。”也就是說,出現了家庭虐待案,就已經超出了家庭范圍,理應由公共部門介入了。

這個說法可能讓習慣了“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國人理解不了。管教孩子,打幾下,怎么就成了犯罪,成了虐待了呢?在我們看來司空見慣的家務事何以成了轟動全美的大事呢?

1
沒有適用法律
不久前,中文網絡上流傳著一組讓人痛心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年約二三歲的孩子,被打得遍體鱗傷,照片下上傳者的描述是“打到6點,天亮了,哈哈,還沒死”。據傳是孩子的親生父親所為,故意發到網上是為了氣孩子的母親。這一組照片激發了網民們的極大憤怒。這個禽獸般的父親之所以敢于公然在網上發照片,挑戰人們的底線,顯然是跟我們這個社會對于兒童虐待的輕視,以及施虐人所受到的懲罚過輕有很大的關系。

是否因為我們缺乏相應法律呢?也不是。中國的刑法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關鍵在于這個“情節惡劣”,這意味著一般性的打罵是構不成“虐待”的,即便情節惡劣的虐待也僅僅判最高兩年有期徒刑。

另外,最大的問題在于這項法律規定虐待罪原則是要求被害人自己提起訴訟,顯然,如果被虐待的是年幼的親生孩子,這個“訴訟”可能性小而又小。最終的結果是大多數虐待兒童的成人,尤其是父母親,逍遙法外,沒有受到該有的懲罚。此外,這個虐待罪的規定受虐者是“家庭成員”,也就是非家庭成員的虐待很難應用此法,導致很多虐待兒童的非家庭成員逃脫法律的制裁。

舉幾個例子。2012年,浙江溫嶺某幼兒園的教師顏艷紅將她雙手提著一個孩子耳朵懸空的虐待照片傳上網,還得意洋洋。曝光之后,引起網民們極大憤慨,媒體爭相報道,最終溫嶺警方將其逮捕,卻沒有適用的法律,只好以“尋釁滋事罪”起訴。

另一件令人震驚的案子是貴州11歲的女童小麗,被她的親生父親殘忍虐待長達5年。據媒體報道,這位禽獸父親對女兒施行開水燙頭、魚線縫嘴、跪碎玻璃、針扎手指等等慘無人道的虐待。一經報道,舉國嘩然。結果呢,楊世海因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故意傷害罪,仍然不是兒童虐待罪,且只有一年六個月的刑期。這樣的處罚實在是太輕了。

這是一些極端的虐待案例。實際上,國人對于虐待兒童的界限是不清楚的。打罵孩子司空見慣,自古以來就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樣的說法。打罵自己的孩子,不但不會被社會譴責或者懲處,反而常常被認為是管教嚴格的好父母。

2
美國的嚴刑峻法
然而,在我們看來根本算不上大事的事情,到了以保護兒童嚴格而著稱的美國卻可能成了犯罪。如果你覺得橄欖球明星彼得森的遭遇已經算是小題大做了的話,美國一些州關于兒童保護的法規會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目前,全世界有32個國家是明令禁止打孩子的,雖然美國聯邦并沒有如此立法,但各個州的相關法律卻嚴格得不近人情。僅舉幾個案例來說明一下。

2010年,佛羅里達州,護士瑪坎索妮(Markanthony Ibeagwa)下午6點半要去上夜班。臨走前她打電話叫丈夫快點回家,因為他們6歲和3歲的孩子需要人照看。她丈夫滿嘴答應,于是她開車走了,留下倆孩子單獨在家。結果丈夫工作起來忘記了時間。一小時后,倆孩子搬梯子爬進了鄰居家后院,不幸淹死在游泳池。

大家應該還記得2013年發生在南昌的那兩個不幸爬進洗衣機意外死亡的孩子,事后媒體表達了極大的同情,國人對悲痛欲絕的父母捐款捐物,認為父母太倒霉。可是在美國這倆孩子遇難后,警方和檢察官很快介入,夫妻倆被捕,最終法庭在2012年將夫婦倆以過失殺人罪判刑,刑期1年。兩夫婦本來為失去孩子悲痛欲絕,這個判決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提出上訴。

2014年8月,上級法庭維持原判。在法庭上,檢察官說:“我們起訴這對夫婦,并非為了求得最長刑期來懲罚這對可憐人,而是為了證明同時也警告所有的父母,誰應該為孩子的死亡負道義和法律上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此案告誡所有的父母,孩子是無比珍貴的生命,作為監護人,你需要也有義務采取所有的措施保護他們。”

這是導致了死亡的慘案,但甚至只是輕微打罵,或者只是讓孩子單獨留守家中,也會被認為是兒童虐待,受到法律的制裁。

2014年6月,佛羅里達州的單親母親妮可(Nicole Gainey)同意讓她7歲的兒子多米尼克(Dominic)自己走去公園玩。這個公園離家只有800米。孩子有手機,而且答應母親隨時聯系。結果在他步行去公園途中,路人問他怎么一個人走在路上。孩子說媽媽在家,讓自己一個人去公園。路人立刻報警。妮可很快被捕,被控兒童忽視罪。

還有更讓人無法理解的。

田納西州有3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卡瑞娜(Katrina Gilbert)是一個護士助理,年收入只有1.9萬美元,在貧困線以下。為了有更好的工作,她參加了社區大學學習。在上課的時間,她請不起保姆,州政府提供給窮人的免費保姆又因為供不應求,排不上隊。無奈的她只好將只有8歲、5歲和3歲的三個孩子鎖在家中,自己去上課。鄰居發現她獨自出門,沒有像往常一樣帶上孩子,就報了警。卡瑞娜很快被捕。此事引起美國媒體廣泛討論,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專門為此拍了一個紀錄片,記錄這個單親母親艱難的每日生活。但法律卻是無情的。

2013年,亞利桑那州35歲的單親母親莎妮莎(Shanesha Taylor)失業后,無家可歸,只有一臺車當家。好不容易熬到2014年3月,她得到一個工作面試機會,可是又無錢請人幫助照看孩子,只好帶著倆孩子去面試的地方。到了地方,她將2歲和6個月的孩子留在車內,鎖上車門,窗戶留了條縫,自己去面試。

結果面試持續了69分鐘。路人看見倆孩子獨自待在車里,就報了警。等她面試出來,發現她的車已經被警察包圍,孩子在警察手里。盡管她苦苦哀求,百般解釋,法不容情,她被捕入獄,被控兩項兒童虐待罪,同時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同情她的好心人在網上發起捐款,幫她出了保釋金救她出來。最終檢察官跟她達成協議,同意撤銷對她的虐童起訴,前提條件是她完成25小時的育兒教育課,用獲得的捐款建立一個給孩子的教育基金,并且雖然她沒有吸毒的歷史,仍然需要接受藥品毒品濫用防止教育課。

2014年,新墨西哥州29歲的母親克里斯汀(Christine Lake)嫌9歲的女兒早上太磨蹭,打了她一個耳光,又朝屁股踢了一腳。結果學校老師看見她臉上痕跡,報了警。警方將她女兒帶走,克里斯汀被捕,以兒童虐待罪起訴。

39歲的斯緹法妮(Stephanie Greene)是南卡居民,前護士,因騙取毒品被吊銷執照,兩個孩子也因忽視被剝奪監護權。2010年她又有了第三個孩子。在給只有46天的孩子喂奶時還不忘吸毒,結果因為使用過量嗎啡,導致孩子經母乳中毒死亡。2014年被以兒童虐待、誤殺、對兒童不法行為三項罪名起訴,最終判決入獄20年。
3
公示罪犯
如果說上面的案例是因為父母親因某種原因確實對孩子造成了或者可能造成傷害,因此獲刑的話,一些州的兒童保護法就讓人難以置信了。

比如在加州,如果一旦被法庭判定為兒童性犯罪者,就會被登記在案,所有的個人信息,包括年齡長相、住址,都會在網上公示,人人可查。而一旦成為登記在案,在洛杉磯市和爾灣市甚至不可以去公園,萬圣節的時候也不可以在家門口張燈結彩,吸引孩子。甚至連公立學校和公園附近2000英尺范圍以內都不可以居住。2012年洛杉磯市為了驅趕這些性犯罪者,故意在多處利用城市中的小片空地,修建了巴掌大的“公園”,目的只有一個:趕走住在附近的兒童性犯罪者。

甚至僅僅瀏覽兒童裸體照片也會犯法。2013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運動助理主任、59歲的邁克爾·桑德亥姆(Michael Sondheimer)將電腦送去維修,結果維修人員發現他的電腦中有很多從網上下載的兒童色情照片。按照加州的法律規定,這些能接觸他人個人資料的從業人員,如果發現此種圖像,必須報警。于是,桑德亥姆被捕,被判3年緩刑,還得上一年輔導班,登記為兒童性犯罪者,終生被人鄙視,沒有隱私可言。

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的案例,當然都是有具體的法律依據的。

讓我們再回到文首的問題,為何父母管教孩子,偶爾的體罚,比如打屁股,或者更嚴重的打罵孩子的行為是不是應該的呢?這些祖祖輩輩流傳的、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為何需要重新審視,需要拋棄呢?

因為不合適的教育方式不僅僅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生理健康也會受到嚴重損傷。

4
大量的醫學證據
這是有醫學根據的。

醫學心理學上將體罚孩子的結果稱為social learning(社交學習)。比如孩子在外邊跟別的孩子打架了,家長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以為因此給了他一個教訓,是為了他日后學好,不再打架。然而實際上,與父母的期待恰恰相反,年幼的孩子被父母打,不但不會認識到錯誤,反而會感覺非常困惑,因為家長正在做家長不準自己做的事情,他們學習到的就是“如果其他手段不管用,付諸暴力是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我在體力上勝過對方,就可以用武力解決問題”。

大量的兒童心理和發育研究證實了這一點。2014年發表在美國《兒科》(Pediatrics)雜志上的研究指出,對于孩子來說,他是否認為“打人是可以的”或者長大后是否也這樣做的最強的影響因素就是他小時候是否被如此教訓過,以及被體罚的頻率。作者說:“(打屁股)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帶來一個結果:體罚教會體罚”。

2013年10月21日發表在同一雜志上的研究論文顯示,排除其他家庭情況,如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等等后,5歲前被母親打屁股的孩子,即便次數很少(少于2次/周),到9歲時行為不端的比例明顯高于沒有被打過的孩子;父親打屁股的頻率則與9歲時語言發育程度相關,打得越多,越遲緩。而且這種不好的影響可以持續十年之久。

同樣發表在美國兒科協會學術雜志上的一項大型長期的研究顯示,即便排除了其他因素,比如家庭經濟條件、父母教育水平、父母健康狀況之后,相對較重的體罚孩子(打耳光、打屁股,達到出現淤斑的程度)與孩子的心理疾病、焦慮、長大后酗酒和吸毒、嚴重的人格障礙都息息相關。比起沒有受到體罚的孩子,這些障礙出現的幾率增高至1.36到2.46倍。這個研究結果證實體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比大多數父母認為的要嚴重得多。

體罚或者虐待不只是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發育出現問題,大腦的結構都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2009年發表在神經影像學雜志的研究論文指出,頻繁打屁股(一月一次)會導致孩子大腦灰質減少,將來抑郁、成癮、進攻性上升,而自律能力下降。即便是偶爾的打屁股,也會帶來成人后更高比例的心理和人格障礙。

不僅如此,童年時期受到體罚或者虐待,成年后患某些疾病的幾率也會大幅上升。1998年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童年時期受到嚴重體罚的孩子,與沒有受到體罚的孩子相比,長大后出現酒精成癮、藥物濫用、自殺傾向的幾率升高4到12倍,吸煙、健康狀況不良的比例升高2到4倍,嚴重肥胖的幾率升高1.4到1.6倍。成年后缺血性心臟病、癌癥、慢性肺病、骨折、肝臟疾病的比例均有上升。也就是說,兒童時期受到的體罚或虐待和多項導致死亡的疾病成正相關。

2012年發表在美國《循環》雜志的一項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發現,排除了種族、年齡、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病史等等因素后,童年期中度的體罚提高成年后心血管病發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2014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公共衛生期刊》上的一個研究文章發現,童年受到虐待導致成年后高血壓發病率上升為1.43倍。

換句話說,各國多項兒童研究都得出同樣結論:童年時期的體罚或者虐待不僅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發育不全,也會導致實質的身體疾病,更不用說因此帶來的社會認知的紊亂了。

有人會說:“我小時常常被父母打,我不也很好嗎?我不但不恨父母打我,相反感激他們嚴格教育,才有了我的今天”。這是因果顛倒的結果。教育孩子是需要方法、智慧和耐心的。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但是應該這樣理解:與其說“因為小時受到體罚,才有了我的今天”,倒不如說“盡管兒時受到體罚, 我居然也有了今天的成就”。

5
如何教育孩子
既然不能打孩子,那么該如何懲罚頑童的不當行為呢?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需要不停的學習,也需要父母付出智慧和耐心。本文無意討論如何具體教育孩子,僅提供幾個獲得兒童心理和教育學界認可的原則供參考:

教育方法必須適合孩子的年齡,對6歲以下孩子講述抽象的認知推理是無用的。他們理解不了。

如果試圖阻止孩子打別人,別試著讓他將心比心理解別人的痛,因為他也理解不了。

根據兒童教育研究,time out是最好的懲罚方式。什么是time out呢?這個詞沒有相應的中文,但定義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將孩子從犯錯的場所移開,在家里設定一個角落,規定孩子坐或站在那里一段時間,通常5-15分鐘,直到承認錯誤才可以離開;這個手段是得到很多兒童教育研究支持的。

打孩子只會讓他困惑:你正在做你不讓他做的事。

懲罚必須與他犯的事清晰相關,同時要方式合理和尊重孩子。懲罚必須和錯誤相關,比如只吃零食不吃飯就挨一頓餓,不能加上關黑屋;家長教育孩子不能羞辱孩子,比如罵孩子“笨蛋、蠢豬”之類,不能在孩子身上撒氣,應該就事論事。




在這里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
微信號:
nanfangzhoumo


南方周末 2015-08-23 08:43:09

[新一篇] 習仲勛廣東改革歲月

[舊一篇] 十萬加油站致癌物質地下擴散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