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柴科夫斯基還能找回愛情么?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如果柴科夫斯基沒遇到梅克夫人,他也許只是個優秀的音樂老師。


13年,1200封信,支撐了一個偉大音樂家的輝煌,這些信件連起的是柴科夫斯基和一個終生不曾謀面的梅克夫人。


1876年,梅克夫人在自己的家中聽了柴科夫斯基的《暴風雨》,這位富商的遺孀完全被音樂的美妙打動了,輾轉了解到柴科夫斯基的身世和經濟窘迫的現狀。

為了挽救這個男人的才華和自尊,她決定支付報酬請柴科夫斯基“為她作曲”。幾天之后,柴科夫斯基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的來信,在信中,梅克夫人表達了她對音樂的感受,這種感受深深打動了柴科夫斯基,并立即用激動的筆調的給梅克夫人回了一封致謝信。就此,柴科夫斯基和梅克夫人開始了“鴻雁傳書”的美好數年。



在這些信中,梅克夫人讀懂了柴科夫斯基對自由的渴望,而自由,往往需要金錢作后盾。

梅克夫人幫助他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決定每年給柴科夫斯基提供6000盧布資助。她衷心希望柴科夫斯基追求他摯愛的音樂事業。
1877年開始,每年梅克夫人都會給予柴科夫斯基以優厚的經濟資助,使柴科夫斯基有可能辭去音樂學院的教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創作。

從1877年到他去世的10多年間,是柴科夫斯基在創作上獲得輝煌成就的時期。他的第4、第5、第6交響曲以及標題交響曲《曼弗雷德》,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瑪捷帕》、《黑桃皇后》、《伊奧蘭特》,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以及《小提琴協奏曲》、《意大利隨想曲》、《1812序曲》以及許多浪漫曲等,都出自這一時期的創作。


柴科夫斯基成功了。


當柴科夫斯基獲得真正的“自由”,并在瑞士克拉倫斯安頓下來時,他在信中充滿激情地對梅克夫人說:“我站在一個深淵的邊緣,之所以不跳進去,唯一的理由是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你的友情挽救了我。我除了用我的音樂為你服務外,別無他路。”



一個人,遇到另一個人,命運就如同加了某樣化學添加劑般,迅速發生魔樣的化學反應。

因為有了梅克夫人的資助,柴科夫斯基可以專心音樂創作。從“為她一個人作曲”到作品廣為流傳,從經濟窘迫到“能賺很多錢”。

當然,梅克夫人給柴科夫斯基的支持是全方位的,除了物質上的支持,梅克夫人更是給到了柴科夫斯基全部的愛。和很多音樂家一樣,柴科夫斯基不僅多愁善感,而且情緒不穩定,他在給梅克夫人的信中經常流露出沮喪與悲觀,梅克夫人則在信中給他排憂解難、鼓勵他創作。


但是,很抱歉,故事結局沒有我們想象那般Happyending。


他們書信往來十余年,卻從來沒有真正謀面。

某一次,在柴科夫斯基向伊人報喜訊說“自己已有能力掙到很多錢”后,梅克夫人只回了一封“我已破產,將停止資助”的信,任憑柴科夫斯基如何寫信,卻再也沒有收到梅克夫人的回復。柴科夫斯基從此消沉。
二人斷了聯系,直到分別去世。

1893年11月6日,柴科夫斯基與世長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柴可夫斯基所念叨的,正是給他帶來藝術靈感和思想撞擊的梅克夫人。

究其一生,柴可夫斯基也不知為何梅克夫人突然判若兩人。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有傳言說當年梅克夫人已罹患肺結核并且手臂萎縮,書寫困難。


伊人已逝,徒留后人為之唏噓。


如果當時有“微郵筒”,即便是生病,梅克夫人只需輕輕動下手指,就能給老柴寄出明信片,柴可夫斯基或許不至于如此消沉,那么世界音樂史上可能將留下更多令人難忘的篇章。


愛情從來不會為誰等待,一封信,則會改變人的愛情與命運。



別讓愛成為遺憾,打開微信,給你的愛人、親人、朋友去張明信片吧。畢竟,一萬句我愛你的消息,抵不過一封來自遠方帶有呼吸的書信。


微信派 2015-08-23 08:44:13

[新一篇] 有多少人為了“性愛”點開這篇文章? 觀點

[舊一篇] 付出感,是婚姻關系的殺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