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七十年前走向戰場, 只為挽救民族危亡, 本來早應函達問候, 奈何戰在緊要前方。 雙親大人,若兒難歸,請必保重玉體; 家中的妻,若我難回,望勿以我為念; 親愛的兒,不要忘記,未曾停止愛你。 2015清明 重讀抗戰家書,祭拜壯士國魂。 張自忠 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本文標題出現在2分38秒處,感人至深) 張自忠,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全國抗戰爆發后,先后任國民黨軍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1938年3月,日軍進犯臺兒莊,張自忠奉命率第59軍急行軍增援臺兒莊作戰,為整個戰役勝利贏得了時間。 1940年5月16日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張自忠將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陣亡將士中軍銜最高的將領。 他留下了兩封信,一封信是致他的副將,一封信是致將士們,卻沒給家里留下只言片語。 這是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前線,張自忠將軍寫給部下、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的親筆信。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將領、各部隊: 張自忠將軍的最后時刻 1940年5月7日,張自忠將軍親率3個團的兵力由宜城渡過襄河,一路奮勇進攻,與日軍激戰9晝夜。日軍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不幸陷入敵軍重圍,身負重傷,16日在南瓜店壯烈殉國。 日軍戰史資料記載了張自忠犧牲的時刻:第四分隊藤岡元向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軍官沖去,此人從血泊中站起,第三中隊長堂野君開槍射擊,打中軍官頭部。張自忠殉國當日,他的部下夜襲南瓜店,拼死搶回張自忠將軍的遺體。經查驗,張自忠全身八處負傷,右肩、右腿為炮彈傷,腹部刺刀傷,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各中一彈。 張自忠將軍的遺體運往重慶安葬時,十萬宜昌軍民不懼日軍飛機盤旋,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者無一退卻。 周恩來稱贊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將軍犧牲后,湖北民間開始流傳這樣一首《襄河曲》:“五月的炮火連天響,鬼子三路向西闖。十萬鐵軍上戰場,血戰襄河保家鄉!看吧!大洪山邊,張自忠將軍為國成仁,唐白河頭,戰死了鐘毅師長。輝煌!輝煌!這是最后勝利的曙光! △重慶梅花山張自忠墓 棗宜會戰 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占領宜昌而結束。 此次會戰,日軍雖占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余人。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 救國軍歌 這首由塞克(陳凝秋)作詞、冼星海作曲的《救國軍歌》創作于1935年,堪稱中國抗日救亡第一歌。 陳凝秋早在日寇侵華初期,就在東北參加了抗日游擊隊。 1935年,奔向抗日文藝中心上海的他決定寫一首軍歌。當時,共產黨發表了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八一宣言”。于是,“槍口對外”,就成了他腹稿歌詞的第一句,而抗日戰爭必然勝利、中華民族必然解放,“永做自由人”就成了他腹稿歌詞的詞眼,作為每節的尾句,并且署名塞克,“塞克”取自蘇共“布爾塞維克”諧音。 作曲家冼星海拿到歌詞后,僅僅用了五六分鐘的時間就譜出了曲子! 這支《救國軍歌》經新生合唱團的首唱并在上海抗日救國會組織的群眾大游行中歌唱后,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支抗戰名歌。 救國軍歌 塞克作詞 冼星海作曲 槍口對外, 齊步前進! 不傷老百姓, 不打自己人! 我們是鐵的隊伍, 我們是鐵的心, 維護中華民族, 永做自由人! 槍口對外, 齊步前進! 維護中華民族, 永做自由人! 裝好子彈, 瞄準敵人, 一彈打一個, 一步一前進。 我們是鐵的隊伍, 我們是鐵的心, 維護中華民族, 永做自由人! 裝好子彈, 瞄準敵人, 維護中華民族, 永做自由人! 后記:從4月1日起,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系列報道《重讀抗戰家書》。報道分為三部分:家書重讀、故地重游、后人重訪。篩選出抗戰英烈在戰火中寫給父母、妻兒、戀人的家書,通過讀家書,重溫抗戰歲月,銘記民族英烈。 忠孝,眷戀,慈愛,字字含情; 山河,沙場,鮮血,句句悲壯。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制/周慶安 主編/李浙 編輯/李偉
△重慶梅花山張自忠將軍雕像
△宜昌十萬群眾恭送張自忠將軍靈柩
鐵血軍事 2015-08-23 08:47:4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