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 雍正的除弊革新到底有多難?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撰文|書中鼠

來源|天涯博客


雍正的除弊革新之路是崎嶇艱險的,面臨阻力之大,超乎雍正預估,他不僅幾次面臨死亡,甚至還出現皇族與“鐵帽子王”的聯手政變,其中驚險苦澀,讓人觸目驚心。


清朝“康雍乾盛世”中雍正執政時間是最短的,只有十三年(其前康熙執政六十一年、其后乾隆執政六十三年),但雍正排除阻礙,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懲治貪腐、革除弊制、推行新政,起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奠定清朝之后近二百年基業的巨大作用。值得后世研究總結。


一、雍正繼位時的艱困


其實,清朝到康熙執政后期,國庫空虛,財政危機,各地官衙負債累累,國家發生自然災害時,居然拿不出錢來進行起碼的救濟。據載,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堤缺口,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康熙接到快報急招諸王大臣議事。四阿哥胤禛(雍正)在戶部查清錢糧實數后速趕至干清宮,針對國庫空虛,已無糧可調,無款可撥的狀況,親自請命前往災區向富商官紳募捐借債,以解燃眉之急。可見,當時清朝在盛世外衣下的深重危機。


導致清朝國庫空虛危機深重的根由,正如雍正登基后通過詔書所作出的全面剖析:其一、總督、巡撫在官風仕氣上虛與委蛇、暗通賄賂、賣官鬻爵:“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今或以逢迎意旨為能,以沽名市譽為賢(就是作秀),甚至暗通賄賂,私受請托;樸素無華,敦尚實治者,反抑而不伸。藩庫錢糧虧空,多至數十余萬。屬員缺出,巡撫操其權,下屬鉆營囑托,以缺之美惡,定酬賂之重輕,情同行劫。而告休歸田之官員,反徇私吹索,借端陵踐。吏治不清,民何由安?”


其二,各級官府布政司、按察司、督學等以公開的政策與不公開的潛規來名實兼收,劫掠民脂民膏,貪腐挪用府銀,納賄枉法草菅人命:“今錢糧火耗,日漸加增,重者每兩加至四五錢,民脂民膏,朘剝何堪!各省庫虧空,動盈千萬,是侵是挪,總無完補。州縣案件,多鍛煉口供。至納賄出入人罪,于法尤重。戕人之命,破人之家,以潤屋奉身。今官員們名實兼收:所謂名者,官爵也;所謂實者,貨財也。”


再三,各級州縣朘剝擾民:“近聞州縣火耗,任意加增,罔知顧忌。以小民之脂膏,飽貪吏之溪壑。州縣官賢,民先受其利;州縣官不肖,民先受其害。恃才而多事,諂媚上司以貪位,任縱胥吏以擾民!”


其四、軍營腐敗泛濫,冒餉侵漁,上虧天家之糧餉,下朘窮卒之脂膏:“當茲海宇承平,士卒狃于宴安,不以兵革為事,相沿日久,營伍漸弛。虛名冒餉,侵漁扣克,久懸兵缺,以恣侵漁;克減額糧,以肥囊槖(tuó)。不肖將弁,不勤訓練,冒虛糧而兵無實數,克月糧而兵有怨心,上虧天家之糧餉,下朘窮卒之脂膏。國法森嚴,不爾貸也!”


其五、各級道員敲詐盤剝:“糧道,扣克運費,苦累運丁,營私煩擾,貽害百姓,何所底止!河道,而于工程,漠不經意,一遇坍潰,誰之咎耶!鹽道,需索商人,巧立名色,誅求無已!驛道,凡驛遞馬匹,假冒開銷;歲修船只,虛浮不實。”


同時,雍正看到國家制度層面存在的諸種弊政,導致社會不公不平。首先,社會存在龐大的逃避國家征丁納稅的特權階層——官紳,就是當時的權貴集團。形成社會富者日富而貧者日貧的嚴重兩極分化情況;其次,滿漢民族不平等,八旗子弟享受國家特供,不勞作,霸占資源,強取豪奪;其次,社會戶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存在低等的“賤籍”,也就存在賤民。這一切都導致社會階層與民族裂痕,激化社會矛盾沖突,嚴重影響社會穩定與發展。


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雍正新政


雍正繼位后深感朝局艱困與國勢危殆,他根據多年行走各級官府情況,全面了解國家癥結源自官僚腐敗,而一切新政要想推出,首要工作就是整頓吏治,唯有扼制官僚貪腐,擊垮盤根錯節的權貴利益集團,才能推出改變社會奠定王朝基業的新制善規。于是雍正上臺后首先大刀闊斧整頓吏治。


雍正通過追補庫銀虧空來逐級查出貪腐與惰政官吏。雍正上臺伊始,查虧空,雷厲風行。在中央特設專門衙門——會考府。這項清查,既不“以驛傳諭旨而落實諭旨”,也不“以宣示諭旨而落實諭旨”,卻是動真格的。雍正帝命怡親王允祥等先從中央掌管財政和稅務的戶部查起,發現該部庫銀虧空二百五十余萬兩。(《清世宗實錄》卷二十六)雍正帝令以前歷任尚書、侍郎、司官、堂官,賠償一百五十萬兩,另一百萬兩則由戶部逐年彌補。在清查中發現有貴胄如康熙帝第十子敦郡王允,康熙帝第十二子、履郡王允祹也涉及虧空案,雍正帝均不予寬貸,用變賣或充公他們家產來作賠償,半點也不手軟。地方虧空,嚴肅清查。命將責任官員革職抄家補賠。命貪官不得留任原職分期補還虧空,因為這樣他們會更加搜刮民脂民膏。命不準地方官與百姓代貪官清償虧空,為防止貪官與紳衿勾結,等貪官復職后再合伙科斂。命將自殺身亡的貪官,由其子弟家人賠補,不能讓貪官“以貪婪橫取之貲財,肥身家以長子孫”,否則:“國法何在?而人心何以示儆?”由于雍正帝的嚴猛作風,各衙門虧空逐漸補足。對內務府的稽查與監督,雍正四年(1726年),在內務府設監察御史,職責是稽查內務府所屬七司三院暨上三旗佐領管下的事務。(《雍正大清會典》卷二百二十三)對內務府這個直屬皇帝的特殊機構的特殊人員,加大督查力度,每月末都要進行奏報。


雍正皇帝以查府庫虧空為切入點,廣泛追查各級官吏,其中貪贓枉法之輩無法隱匿罪孽,有的被逼自殺,有的鋃鐺入獄。對于那些自殺意圖躲避追罚者,雍正亦不手軟,責令其兒孫代為賠償虧空與貪腐資財。在如此強力追查反腐下,積重難返的府庫虧空問題與官員貪腐問題得到了救治,一大批貪官惰吏被清除出官僚隊伍,從而使整個官場面貌為之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對照后世今日,中國各級官府居然又出現巨額虧空、債臺高筑,有的地方甚至將財政吃過了將來的五十年,廣泛出現財政上的空殼鄉鎮與空殼縣市,使中國政府債務達致曠古絕今的境地。而在這些嚴重虧空的后面,都隱藏著官僚貪腐與任性使權問題。可以說,中國今日事實比當年雍正登基時面臨嚴重得多的各級官府財政虧空情況,中國社會發展已因此受到嚴重阻礙。當年雍正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通過追抄那些導致虧空的歷任官僚家財來補虧的方式,顯然值得當下借鑒。


通過整頓吏治,清除貪腐,雍正掌握了開啟改革的主動權。于是他分步從運動式查虧反腐一步步推出消除官僚腐敗的制度建設::(1)火耗歸公,(2)攤丁入畝,(3)官紳一體當差納糧。


所謂“火耗歸公”,就是明清時期在地方上征收的碎銀,需要將征收賦稅碎銀熔煉成整塊的銀子上交給朝廷,但有些時候熔煉過程中銀兩會發生損耗,火耗銀便是指地方官吏借著在熔煉過程中發生損耗為由,通過增加稅收來彌補這損耗的銀子。實際上可能根本沒有損耗什么銀子,但很多官員就是以這個明目來增加“額外收入”,也就是貪污。火耗歸公,就是規定統一的火耗征收標準(一般為10%到15%),直接征收到中央。不再由地方官員收,這樣火耗征收的標準大大降低了,也打擊了貪官,充實了國庫。所謂“攤丁入畝”,就是把丁稅平均攤入田稅中,統一征收地丁銀。這樣田多者多納稅,無田者不納稅。打擊了權貴集團屯積田畝,卻不納稅,而無地少地的農民卻不得不納稅的情況。大大抑制了豪強勢力,保護弱勢平民利益。所謂“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官即官員,紳即士紳,指地主。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讓他們也同老百姓一樣交稅服徭役兵役,當然如果他們不愿服兵役和徭役,可以用銀子折算。與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互補的還有滿族八旗子弟也得自食其力,學會耕作,實現滿漢同等對待。同時,雍正還針對歷史沿革下來一系列不平等的戶籍等級制進行改革,“廢除賤籍”,解放賤民。把樂籍、墮民、伴當、丐戶、蜑戶等,看作是良民。通過這種消除戶籍等級隔離,來實現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促進社會生民平等。


通過從查虧反腐入手,到推開制度建設,雍正在政治上,扭轉了康熙帝晚期,官僚貪污腐敗,工作懶散拖沓,不求進取,但求無過的頹風敗氣。在財政上,扭轉康熙晚期財政虧空局面,財政大有結余,為乾隆前期發展,打下很好基礎。在吏治上,雍正帝整飭官風,從朝廷到地方,從總督到知縣,都不敢掉以輕心。在制度層面一定程度地堵死了官僚營私舞弊的途徑,打擊了豪強權貴搜刮劫掠民脂國財的勢頭,支持保護了弱勢群體,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帶來了社會平穩持續的發展,為后世清王朝延續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千難萬險、如履薄冰的革新之途


雍正的除弊革新之路是崎嶇艱險的,面臨阻力之大,超乎雍正預估,他不僅幾次面臨死亡,甚至還出現皇族與“鐵帽子王”的聯手政變,其中驚險苦澀,讓人觸目驚心。


雍正查虧反貪時,遭到官僚隊伍的普遍抵制,因為這些官僚很少沒有挪用府銀與貪贓枉法的。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追繳國庫虧空為切入點的反腐治吏表示了不滿與抵抗。這些官僚不僅攻擊那些受命敢于前去追查的官員,而且出現接連的自殺與追殺反腐官員的情況。然而,雍正不為所動,決不退縮,連自己的胞兄弟也不放過,結果使這些抵制的官員徹底斷絕了幻想,最后不得不接受賠償與抄沒。


各級豪強的權貴集團針對攤丁入畝也是負隅頑抗,變著各種法樣來消極怠工,使新政無法落實。促使江蘇巡撫李衛不得不以查辦疑案冤案入手,將阻礙新政的代表性官僚嚴懲處斬,震懾了官僚勢力。而河南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結果遭到了官僚操控下的士子們的聯合抗議,形成以民意形式出現的集會游行抗議潮。使河南巡撫田文鏡陷入既被同僚攻擊責難,又遭學子民眾抗議的腹背受敵的困境,還有朝廷一批打著維護傳統與皇族正宗理念的旗號者,參本彈劾,要挾雍正,使雍正與田文鏡處于眾矢之的的窮途中。一項原本利國利民的良政善策,居然招致如此舉步維艱的命運,這都使得雍正一度不知如何應對,只好派自己的兒子前往河南徹查,最后在事實前對那些頑固不化的官員采取推向午門處斬的方式來彈壓。


盡管雍正有堅強的革新意志,也有穩步的推進措施,但是,最后皇族,也就是雍正的兄弟們(俗稱太子黨)居然借用官僚抵制與士紳抗爭的勢力,暗中欺騙雍正,勾結關外滿族“鐵帽子王”入京,意圖通過宮廷政變,來達到廢止雍正,以“八王議政”來掌控朝局,完成奪權與阻止革新的目的。若不是歷史的僥幸,讓支持革新、掌管兵權的十三爺識破陰謀而及時摧毀了這次政變,雍正新政就只能中途夭折,雍正自身也只能淪為任人宰殺的魚肉。


多么驚險危機的時局,多么跌宕起伏的命運啊!雍正為反貪除弊、革新圖強可謂廢寢忘食、殫精竭慮,最后竟然離奇暴死于辦公室中。這個歷史上感人的雍正新政故事,今天我們讀來仍不免于心有戚戚焉!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52:02

[新一篇] 印尼為何敢炸沉中國漁船

[舊一篇] 詩人縣長受賄,文人良心何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